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应该做什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angd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区教研室来我校进行视导,我跟随教研员听了两节一年级的数学课。刚开始上课孩子们还精神百倍,小手林立,声音洪亮,可是不到二十分钟,已经有很多孩子游离到了课堂之外,做起了自己的事情,对于老师讲的和同学回答的内容一点都不听了。有些孩子老师强调一下,喊喊口令能够再听几分钟,也有几个孩子,直到下课,一直都没有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可想而知,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这些孩子刚刚入校一个月多一点,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我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观察到的情况一样让我触目惊心。表面上课堂秩序良好,可是仔细观察下来我发现:有些学生被叫起来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有时候老师的指令发出后有些学生没有反应;更多的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是点名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马上都松了一口气,马上就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了;小组讨论时,各说各的,讨论半天每个人的思考没有深入,也没有交融……
   我在反思,为什么一直强调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里面有学生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老师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做得还不到位。我相信有很多老师和我一样,一直也知道学生倾听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告诉学生要认真听,但是,针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缺少了具体的要求和训练,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倾听,形成倾听的能力,养成倾听的习惯。那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身示范,提供学习倾听的榜样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首先要自己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给学生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与教师交流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目光专注,身体向学生方向前倾。要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而打断学生,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不要吝啬鼓励表扬的话,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真诚地予以表扬鼓励。同时也要能够指出其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恳切的建议,对其进行准确到位的指导。
   二、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很多时候,学生不爱听是因为老师的教学设计有问题,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够吸引住学生。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采取比较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吸引学生。当然这并不是说,课堂越热闹越好,教学手段越花哨越好。有时候一些小小的变化就能够吸引住学生。比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声调,要抑扬顿挫有所变化。有时甚至要表情、动作、声音语气夸张一些,让学生能够引起注意,从而认真倾听。再如听写是语文老师经常做的一件常规性的学习活动。在听写时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來进行,如听写时有的词语读得很大声,有的词语读得很小声,这样学生必须认真倾听才能够把词语听清楚。听写时一个词语可以采取低、中、高三种不同音量重复读出的方式进行听写,这样让学生不断地去认真倾听。还有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很多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做评委进行评价,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欲望。可以设计些比赛形式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倾听……像这样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和运用。
   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明确倾听要求
   老师们一次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但是具体怎样做才是认真倾听呢?老师要先让学生明确,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来听声音,还要用眼睛看发言的人的表情和神态,还要用大脑来思考所听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要将听到的和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形成自己新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老师在讲课时,如果是在读读书上的内容时,学生眼睛要看到书上;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眼睛要看着老师。如果发言的是同学,不管是全部交流还是小组内的交流,如果同学读的是书上的内容,那么学生的眼睛要看到书上他所读的内容;如果发言的同学谈的是自己的想法,那么眼睛要看到发言的同学。同时要要求,别人发言完毕要有回应:如果同意他的意见,可以是说“同意”,可以是点点头。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发言时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对他的发言有补充,可以说:“我来补充……”总之要对之前发言同学的发言内容有回应,这样来促使学生要认真倾听,并且要边听边思考,保证倾听的质量。这些要求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强调和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教师要像训练写字那样细致地指导,随时训练,才能取得成效。
   倾听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学会倾听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现,认真倾听是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能力。我们要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让我们教师教有实效,学生学有所得。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教、真学的课堂。
其他文献
“马老师,马老师,我把《男生日记》看完了,您考我吧。”这满心欢喜的呼喊声,把正朝办公室走去的我叫住了。回头一看,噢,是杨晓宇,这个活泼而又调皮的小男孩。他迅速将手里的书塞给了我,然后面带微笑,歪着脑袋,侧着身子,等待我提问。这张可爱的笑脸勾起了我的回忆。   记得杨晓宇刚從安徽老家转入我校的时候,贪玩任性,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外阅读活动根本没兴趣参加。面对这个孩子,我困惑了:我有能力改变这个孩子
期刊
少先队工作是校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少先队工作,使每个队员都能健康、全面发展,使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都能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去,是每一个大队辅导员都应思考的问题。当学龄儿童开始校园群体生活时,教育者应给他们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用心向上的“家园”。这个“家园”就是少先队组织,它是少年儿童“出巢练翅”,由小家庭走向社会大家庭的驿站,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
期刊
在现行的教育理念中,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不在单单停留在课堂上,而是面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学校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到各种有趣的书目,这种拓展性的阅读教学方法重新激发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想。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体会到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从而有助于个人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为学生营造出阅读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对阅读抱有抵触
期刊
古代教育者将文章的写作作为最基本的教育课程之一。作文教学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但在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却存着许多的瓶颈。   新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转换,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整体思维中强调“关注学生个体整体发展,用语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较强的语文能力,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   一、写作教学中学生角色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小学阶段给予小学生良好的教育,能够为小学生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语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学修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而合作教学模式作为素质教育观念下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通过实践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
期刊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特殊时期的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把政治优势、宣传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强大力量,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提升政治站位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必然要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学习贯彻
期刊
假如小学美術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很容易就造成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和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努力让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应用,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能够
期刊
【摘要】围绕“课后习题”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把习题融进课堂教学之中。自主性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关键性习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仿创性练笔,读说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关键性习题;仿创性练笔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组织单元,并将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逐点分布在各单元的课后习题中。围绕“课后习题”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重
期刊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抓手,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纪律要求。峰峰集团新屯矿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抓好“四个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研究部署重点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首先是做好安全生产,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可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从而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一是新屯矿每年都要分
期刊
“言”和“意”是語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阐述,我们可以提炼出文言文教学的两大主要目标:一是掌握文言字、词、句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是汲取中华智慧,传承民族文化,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前者侧重于“言”,后者侧重于“意”,而“言”“意”共同存在于言语作品的整体之中,不可割裂。   基于于对语文构成要素、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