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枳椇子防治酒精性肝病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枳楔子防治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s,ALD)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枳楔子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枳椇子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Metascape在线网站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枳椇子中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枳椇子活性成分40个,与酒精性肝病相关的靶点228个;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细菌反应、无机物响应、脂多糖应答和有毒物质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主要通路为癌症与炎症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枳椇子中的13个活性成分与MAPK1、MAPK3和AKT1靶点蛋白具有较好的亲和作用.结论 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枳楔子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临床使用枳椇子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枳椇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调控PI3K/Akt/HIF-1 α通路干预胃癌前病变(GPL)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200 μg· mL-1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隔日禁食法造模28周复制GPL模型.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酶素组(270 mg·kg-1)、JPHY高剂量组(9 g·kg-1)和JPHY低剂量组(4.5 g·kg-1),每组18只.第15周起,各给药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0 mL·kg-1)1次,连续2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