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是很普遍的现象。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我们的不少学生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或笔是心非,随心所欲,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拼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如有一次习作的要求是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而60%的同学写的是自己背诵过的作文书中的《我家的小白兔》,并且有好几个同学的作文完全一样,这种没有经过亲身经历的、亲自观察的拼凑式、移植式、胡编式作文,在我们农村学校很常见,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不细心观察、不认真思考的习惯,并对工具书有了一定的依赖性。有些同学虽然写的是真实的事,可是没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和参与,不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和抒发。
  (1)小学生作文内容十分贫乏。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按理说这些内容是很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应该有内容好写。但是学生的作文内容却十分贫乏。农村学生生活面窄、见识少、读的少,一觉无内容可写,二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导矩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平时我在作文训练时,就非常发愁,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如今却是苍白无味。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是满脸不乐意,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更不用谈什么举一反三。习作的结果往往是语言贫乏,内容单调。
  (2)小学生作文技能普遍较差,作文基本要求没有过关。一般认为,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内容问题,小学里写作技能的要求很低,应该不存在明显的问题。可是从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小学生的写作技能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我本次分析了学生的习作内容、习作技能、作文格式、和整体评价四个项目,逐个批改并记分。从各项的得分率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失分最多的是习作技能这一项,该项的平均得分率只有61%,最低的班级只有40%,好多同学对小学阶段习作的基本要求——叙事清楚,语句通顺、分段叙述也做不到。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杂乱,语病很多,有的甚至整篇文章一段写完,不分段。本次分析中,我对学生作文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作了专门的统计,结果令人十分吃惊。有些班级该项的得分率只有58%,在这些班级中,学生在作文中每人平均有10个左右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恰当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或无标点符号的作文也存在着。另外,部分学生对“的、地、得”不会区分,遇到用这三个字的其中一个时,他们都通用“的”这个字。
  (3)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大。分析表明,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成绩好的学生等级为“A”,可以写六七百字,有的甚至是八百字以上,而且这些作文选材新颖,文从字顺,结构完整,有真情实感。成绩最差的等级为“D”,不到一百字,这些作文错别字多,语病较多,滥用标点符号。好的班级与差的班级、好的学校与差的学校,作文水平也很不平衡。
  二、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作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艰巨的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和学生都必须付出努力,但经常收获不大,通过对《語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抛弃传统的习作教学重文本轻生活的做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唤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1)体验校园生活,倾爱美之心情。生动的表现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的形象目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更易激发。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春天,我们带着学生投身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夏天,我们带着学生嬉戏游泳池的碧波中,感受夏日的清凉。秋天,我们带着学生去赏菊,领略逃渊明“菜菊东篱下,依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冬天,校园里一片雪白,洁净的校园给了我们无穷乐趣,我好学生们一起赏雪、玩雪、赞雪——学生们在校园的怀抱里尽情享乐,深深的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和校园之魅力。此时,让学生们写下感想,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兴趣盎然。
  (2)体验家庭生活,诉人间之真情。家庭是每个孩子生活、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情感体验最丰富的地方,但也是每个孩子最容易忽略的地方,犹如阳光空气虽重要却平常到不引起人的注意。因此,我组织开展了“关注家庭,关注亲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生们因了解而感动,因感动而让写作卓有成效。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有话可写,更学会了留意生活,关爱亲人。
  三、体验社会生活,抒生活之乐趣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们通常会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于是,每到临近假期,我都鼓励孩子们写旅游日记,这些日记虽然短小却很真实,每一篇都是孩子们的经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要学生多体验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作文也就不难写。
其他文献
一、校园精神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目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
期刊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既提出了习作的具体要求,又指明了达到这些要求的路径: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学生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鲜活的素材,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如果把习作教学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就能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写作离不开生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意识到: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善
期刊
高中是青年学生形成并且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育在注重且强化真善等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参照西方美学史上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和丑这五个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当然也有人认为荒诞也是审美范畴),注重并强化审美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  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如茂林修竹、荷塘月色、桃李春风、秋雨梧桐、寂寥雨巷、康河柔波,都会给人沉静、和谐的审美享受。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的美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突破教室的局限,把视野放得更远,把眼界延伸到室外、校外,拓展到课前、课后,使文本变得博大、丰富。 因此,实现有效拓展,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以教材为中心找准拓展点,向四处辐射、发散,从而激发兴趣,
期刊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 ,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小班化教学的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整个班级;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教育资源。  一、因材施教,促进竞争与合作  个体和班级间存在的差距,要在设计问题
期刊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心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先提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虽然在教材中也提供了一些问题,在教材有的章节中有“思考与讨论”、“探索与研究”等板块,教师可根据这些问题适当的展开讨论,但教材中这样的讨论研究的问题设置的不多,所以很多值得学生讨论合作
期刊
信息时代的降临,既是对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戰,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直观性,激发兴趣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
期刊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包括对美学和艺术的教育和赏析,旨在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气质,内涵等的修养。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
期刊
教育考试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师们在教学中开始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自觉在例题、练习、问题设置方面向这类学生倾斜,这是一件符合教育均衡发展的好事,因为他们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但这样做又不自觉地催生了一个"新弱势群体"——学优生群体。事实上,部分学优生在课堂上开始沦为陪衬,在学习上无所适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教学质量评价“三高一低”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