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里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而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本篇文章我要浅谈一下初中语文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魅力、情境、教学艺术、课外活动
兴趣是力求知识世界和勇于探索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非智力因素,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现代中学生,充满活力,涉猎面较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中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我根据多年的教學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升个人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大多有追星心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星”,中学生崇拜偶像的方面大多是外貌和才艺,我们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提升个人自身的素养,让学生崇拜我们,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对学生的追星心理有个正确的引导。
教师魅力是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忽略。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什么是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偶像”。新课标提出:“教师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材涉及政史哲经,数理生化,包罗万象,丰富多采。”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有全面的能力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广学博采,广泛学习天文史地,古今中外等多方面的知识,博采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形成自己 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学生就自然会对学语文发生兴趣。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证明教师的魅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要想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这就考验了一个老师的备课能力以及掌握课堂的水平。课下的备课应该注意初中的学生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才能让他们快速掌握。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对学习感兴趣。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导入部分精心设计,个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触动了别人的心灵,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这就是感情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让课堂教学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
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授课艺术,授课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常见的教学方法有:知识讲授法、操作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探索发现法、趣味练习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要学会综合运用,毕竟教无定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准确规范、生动形象、真挚感人、抑扬顿挫、意味深长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敏捷,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下来,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创造,达到点而能通、启而能发触类旁通的最佳教学效果。在诸多学科中,语文学科以其形象性、情感性和语言感染力,是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关键词:兴趣、魅力、情境、教学艺术、课外活动
兴趣是力求知识世界和勇于探索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非智力因素,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现代中学生,充满活力,涉猎面较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中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我根据多年的教學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升个人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大多有追星心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星”,中学生崇拜偶像的方面大多是外貌和才艺,我们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提升个人自身的素养,让学生崇拜我们,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对学生的追星心理有个正确的引导。
教师魅力是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忽略。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什么是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偶像”。新课标提出:“教师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材涉及政史哲经,数理生化,包罗万象,丰富多采。”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有全面的能力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广学博采,广泛学习天文史地,古今中外等多方面的知识,博采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形成自己 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学生就自然会对学语文发生兴趣。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证明教师的魅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要想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这就考验了一个老师的备课能力以及掌握课堂的水平。课下的备课应该注意初中的学生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才能让他们快速掌握。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对学习感兴趣。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导入部分精心设计,个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触动了别人的心灵,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这就是感情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让课堂教学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
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授课艺术,授课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常见的教学方法有:知识讲授法、操作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探索发现法、趣味练习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要学会综合运用,毕竟教无定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准确规范、生动形象、真挚感人、抑扬顿挫、意味深长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敏捷,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下来,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创造,达到点而能通、启而能发触类旁通的最佳教学效果。在诸多学科中,语文学科以其形象性、情感性和语言感染力,是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