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8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光伏上网电价后,整个光伏产业就引颈期待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传说中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如果说上网电价的出台,对于引爆国内光伏市场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的话,那么具体规划接下来五年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是一个将全面覆盖光伏产业发展方方面面的路线图。这张路线图的出台的重要性将不亚于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问世。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意见稿浮出水面,该意见稿提出了光伏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的目标。
光伏发电地位显现
光伏发电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是因为它在我国整体能源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在国家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资金中,拨付给光伏的部分不足20%。其次,它的成本相对昂贵。但是由于不久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促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对核能源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新的评估和考虑;同时,风力发电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力发电也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才引起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业的重新重视。此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清洁能源占到总量的15%,某种程度上讲,在几乎无牌可打的情况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重视可以说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并提出我国政府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提供资金、贷款等方面扶持,将在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实际上,这些数据的规划是根据现有的国内情况来制定的,保利协鑫已经实现了5万吨级,无锡尚德也已跻身5GW。有大量“保底”的企业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但是这一规划对于那些挑战行业领头羊地位的后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规划》意见稿显示,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要达到10GW,而去年我国装机容量尚不足500MW。短短五年之内,装机容量增长20倍,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GW,这大致是光伏应用大国西班牙在发展光伏最快的2008年一年的装机量。《规划》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将出现一个十足的井喷景象。而此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一直依赖出口,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份额尚不足企业产能的10%。这主要是由于海外光伏市场的利润远远优于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几乎不会去“友情赞助”国内的项目。但是作为海外光伏的传统市场,随着欧美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光伏政策的调整或者市场饱和等原因,后劲明显不足。先前众多聚焦海外的市场开始在国内寻找商机,《中国科技财富》记者走访了2011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太阳能产品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发现很多企业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海外市场利润优渥时,无暇顾及国内,可是海外市场风云突变,大量企业希望能够分享国内光伏市场这块正在烘焙即将出炉的大蛋糕,据骏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生产部经理刘远志介绍,该公司一直在美国市场开展工作,但是最近美国市场空间萎缩,不得已回到国内寻找商机,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言语之中透露着一些无奈的意味。
技术流派或许发生变化
国内光伏电池技术流派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规划》意见稿中特别提出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
目前,晶硅电池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两者差距主要在成本和转换率方面,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晶硅电池对太阳能的转化率为22%,国内晶硅电池转换率也已达到了17%~19%,而薄膜电池转换率平均在10%左右,基本只有晶硅电池的一半。晶硅电池的转化率虽然高,但成本比薄膜要贵30%以上,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薄膜技术严重得多,前不久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多晶硅污染致当地村民身患癌症一时沸沸扬扬,引发了新能源企业重污染的大讨论。相比之下,薄膜电池在转换率方面虽然存在劣势,但是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没有晶体电池的影响大。
此次《规划》的提出,对薄膜电池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意见稿的要求,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而非晶硅薄膜电池要达到12%。事实上,薄膜电池在2008年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是两年下来,转换率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在个位数上徘徊,难以突破10%,因而投资人对此渐趋冷淡。相应的晶硅电池因祸得福,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上游多晶硅售价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50美元/公斤,导致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两相比较,有着很大潜力的薄膜电池自然被市场打入冷宫。此次提出重点鼓励薄膜电池工艺,如能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融资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补贴,薄膜电池市场的重启将毫无悬念。
东西部区别对待
对于备受关注的发电成本,《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 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仅仅是两年前在洛阳的大会上,当业内提出一元计划的时候,很多企业产生质疑。而今国家明确从2012年开始,全国除西藏地区外,均采取一元电价,短短两年之内,国内光伏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光伏成本整体下降对光伏应用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国内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电价来规划,反而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西部的光照条件好,每年有效日照时长比东部平均多出50%,一类二类的光照地区如西藏、青海等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风电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统一的标杆电价势必会刺激企业向西部地区“一哄而上”,从而使得电力传输出现瓶颈,造成和风电一样的产能相对过剩现象。记者从一位参与编写《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工信部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规划》中将考虑采取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东西部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政策上对东部地区的光伏市场倾斜,使之在东部地区的应用成本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促进全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从原材料到晶硅、薄膜电池,从封装组件到逆变器,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工信部制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侧重于光伏产业的制造生产方面,届时国家能源局也会有一个类似规划,该规划主要界定在应用方面,主要是鼓励国内的企业向国外发展,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应用规范。
据悉,若不出意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于2011年底前出台。
光伏发电地位显现
光伏发电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是因为它在我国整体能源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在国家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资金中,拨付给光伏的部分不足20%。其次,它的成本相对昂贵。但是由于不久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促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对核能源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新的评估和考虑;同时,风力发电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力发电也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才引起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业的重新重视。此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清洁能源占到总量的15%,某种程度上讲,在几乎无牌可打的情况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重视可以说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并提出我国政府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提供资金、贷款等方面扶持,将在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实际上,这些数据的规划是根据现有的国内情况来制定的,保利协鑫已经实现了5万吨级,无锡尚德也已跻身5GW。有大量“保底”的企业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但是这一规划对于那些挑战行业领头羊地位的后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规划》意见稿显示,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要达到10GW,而去年我国装机容量尚不足500MW。短短五年之内,装机容量增长20倍,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GW,这大致是光伏应用大国西班牙在发展光伏最快的2008年一年的装机量。《规划》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将出现一个十足的井喷景象。而此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一直依赖出口,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份额尚不足企业产能的10%。这主要是由于海外光伏市场的利润远远优于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几乎不会去“友情赞助”国内的项目。但是作为海外光伏的传统市场,随着欧美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光伏政策的调整或者市场饱和等原因,后劲明显不足。先前众多聚焦海外的市场开始在国内寻找商机,《中国科技财富》记者走访了2011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太阳能产品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发现很多企业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海外市场利润优渥时,无暇顾及国内,可是海外市场风云突变,大量企业希望能够分享国内光伏市场这块正在烘焙即将出炉的大蛋糕,据骏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生产部经理刘远志介绍,该公司一直在美国市场开展工作,但是最近美国市场空间萎缩,不得已回到国内寻找商机,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言语之中透露着一些无奈的意味。
技术流派或许发生变化
国内光伏电池技术流派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规划》意见稿中特别提出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
目前,晶硅电池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两者差距主要在成本和转换率方面,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晶硅电池对太阳能的转化率为22%,国内晶硅电池转换率也已达到了17%~19%,而薄膜电池转换率平均在10%左右,基本只有晶硅电池的一半。晶硅电池的转化率虽然高,但成本比薄膜要贵30%以上,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薄膜技术严重得多,前不久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多晶硅污染致当地村民身患癌症一时沸沸扬扬,引发了新能源企业重污染的大讨论。相比之下,薄膜电池在转换率方面虽然存在劣势,但是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没有晶体电池的影响大。
此次《规划》的提出,对薄膜电池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意见稿的要求,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而非晶硅薄膜电池要达到12%。事实上,薄膜电池在2008年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是两年下来,转换率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在个位数上徘徊,难以突破10%,因而投资人对此渐趋冷淡。相应的晶硅电池因祸得福,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上游多晶硅售价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50美元/公斤,导致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两相比较,有着很大潜力的薄膜电池自然被市场打入冷宫。此次提出重点鼓励薄膜电池工艺,如能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融资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补贴,薄膜电池市场的重启将毫无悬念。
东西部区别对待
对于备受关注的发电成本,《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 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仅仅是两年前在洛阳的大会上,当业内提出一元计划的时候,很多企业产生质疑。而今国家明确从2012年开始,全国除西藏地区外,均采取一元电价,短短两年之内,国内光伏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光伏成本整体下降对光伏应用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国内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电价来规划,反而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西部的光照条件好,每年有效日照时长比东部平均多出50%,一类二类的光照地区如西藏、青海等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风电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统一的标杆电价势必会刺激企业向西部地区“一哄而上”,从而使得电力传输出现瓶颈,造成和风电一样的产能相对过剩现象。记者从一位参与编写《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工信部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规划》中将考虑采取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东西部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政策上对东部地区的光伏市场倾斜,使之在东部地区的应用成本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促进全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从原材料到晶硅、薄膜电池,从封装组件到逆变器,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工信部制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侧重于光伏产业的制造生产方面,届时国家能源局也会有一个类似规划,该规划主要界定在应用方面,主要是鼓励国内的企业向国外发展,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应用规范。
据悉,若不出意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于2011年底前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