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心得失,存亡攸关。中国改革走到今天,正面临变局。时代常常会把一些难得的机遇摆在政治家面前,看你能不能把握。伟大的领导者往往能辩证地把握住先机,推动时代前进。在叶剑英元帅诞辰115周年之际, 重温叶帅一生的信念与追求,回眸伟人的功勋和精神,感悟中禁不住拿起了思索的笔。
  放弃与坚守:从用白兰地洗手,到舍利舍命救国救民,历九死一生
  叶帅出生在清末(1897年4月)的一个华侨家庭里,他从小聪颖好学,深受屈原、岳飞等爱国志士的影响。十几岁的时候,他被长辈们派到马来西亚怡堡地区,在家族开的锡矿负责算账。后来,锡矿倒闭,父亲对他说:“纵观天下大势,你还是从武好。”1917年,血气方刚的叶帅考入中国四大讲武堂之一的云南讲武堂炮兵科。他的面前展开了新的天地,学军事、学科学、学各种社会知识。国内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民怨沸腾的现状,促使他立志投身到国民革命中去,为振兴祖国奋斗。
  从讲武堂毕业后,叶帅供职于孙中山身边。陈炯明兵变时,他紧紧护卫着孙中山。孙中山作为革命领袖临危不惧的精神,使他深受教益。在跟随孙中山的日子里,叶帅也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是可以佩剑、佩枪进入蒋介石卧室的少数军官之一。他参加黄埔军校筹建,建校后任副教育长职务。而立之年刚过,又被任命为新编军第二师代理师长,同时还兼任两广盐务管理的官员,收入非常丰厚。据叶帅回忆,当时他不仅薪水高,外出有轿子抬着,还有挑夫挑着丹麦进口饼干、炼奶、白兰地……随时可以吃喝。有时吃东西没水洗手,随行人员就用白兰地给他洗手。此时,他面前是条升官发财的坦途。
  但叶帅的抱负是不畏艰险,救国救民。他向往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并于1924年申请加入,但因是蒋介石嫡系而遭到拒绝。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国民革命陷入困境。叶帅认清了蒋介石的面目,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冒着生命危险,通电反蒋。同年7月,叶帅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他机敏策应起义。与许多志同道合者一起,共同肩负起解放祖国和人民的大业。
  广州起义时,任副总指挥的叶帅坚持战斗到最后,退路已被截断,交通要地均被敌方把守,满城白色恐怖。险境中,叶帅机智地借了同乡李运全的证章化装过关卡,镇定地由沙面登轮赴港,去参加广东省委的秘密会议。
  长征中,叶帅任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协助朱德总司令打了不少恶仗,他身上的弹伤就是在长征路上留下的。
  抗战中的1940年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全国参谋长会议。叶帅身为共产党方面的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单刀赴会”。会上,国军将领群起指责十八集团军“游而不击”、“制造摩擦”、“自发纸币”……叶帅沉着舌战群儒,他针对被数的“罪状”——举出实情驳斥,并用手举起一张票面不清的破旧角票说:“你们看,烂成这样不能再使用了。角票是辅币,我们怎能不发一点就地使用呢!”事实上,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币制十分混乱,连一些小县都在自印角票。与会诸将听后,均觉得十八集团军也情有可原。蒋介石本想利用参谋长会议收拾十八集团军,却反被叶帅出奇制胜。
  以上只是叶帅在严酷岁月“经得艰难考验时”的星星点点。
  纵观历史,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有大智大勇的先行者和献身者,他们的队列凝聚成中国的灵魂,中国的脊梁,代代传承着。
  “打杂”与密战:奠基我军参谋事业,力助最高统帅部决胜千里,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擅权自重
  正确的判断,源于正确的情报。《孙子兵法·用间篇》写道:“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战争中,要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胜利,尤其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其情报工作的深度、速度、广度,最为重要。
  1930年夏秋之交,叶帅从苏联学成归国。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任命他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总参谋部部长。甫到任,叶帅即着手组建起四个职能局:第一局(作战)局长左权,第二局(情报)局长钱壮飞,第三局(通信)代局长翁瑛,第四局(供给)局长杨志诚。中国工农红军有序的参谋工作从此开创,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发展为我军后来的总参谋部。
  军史研究者认为,当年红军几次反“围剿”和长征四渡赤水等战役的胜利,情报信息的及时准确是前提,正确运用是关键。其时,红军已拥有高超的电报破译技术,对敌方的战略战术了如指掌,故能用兵如神。
  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情报工作的准确、迅速又进了一大步。当时国民党的关键部门,如中央党部、国防部、陆海空三军的司令部、保密局、甚至南京电台总站,都有红色特工在活动。周恩来说:“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先看到了。”
  1947年初春,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23万兵力重重包围延安。毛泽东说:我和恩来、弼时组成前委,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中央工委,开展中央委托的各项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克农领导后委,全国军事的动态、情报和形势状况,主要靠后委提供。前委、工委、后委,是那段特殊时期里扭转劣势的坚强组合。
  在党中央和叶帅的指挥调度下,中央军委90%的电台设在后委,形成一个严密而灵活的情报网。为了保护好中央的核心前委,后委和前委只由一部电台用较弱的电波联系,使进攻陕北的敌人始终没有弄清中共中央机关到底在哪里。王震说:“毛主席在陕北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指挥若定,中央后委在隐秘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解放战争的非常年代里,总参谋部的工作,完美配合最高统帅部领导军队转战南北打漂亮仗,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横扫蒋家八百万兵。仅林彪的东北战场,总参谋部就派了两三百人,好几十部电台,协助打好了各大战役。
  叶帅的整个总参生涯,屡建运筹帷幄之功,被誉为“我军参谋事业奠基人”。那年,叶剑英传记组的同志请他讲述对参谋事业的贡献。叶帅说:“这不是我的战功,是总参谋部的战功。我一生只是个‘打杂’的。”有坚强的党性原则,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擅权自重,叶帅等老一辈的共产党人大都是这样。毛泽东说:“剑英这个人,对前几把交椅是不争的。”   “打杂”打出元帅功勋,这源于叶帅一生坚持手不释卷。不仅是马列著作,举凡科学的,军事的、政治的、人文的……他都刻苦学习,而且一丝不苟,善于思辨。
  据中国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副部长李欣(原名李鸿模)回忆:“六十年代初,叶帅交给我重新校译和翻译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任务。他说:‘你留学德国,懂德文,想办法把《战争论》翻译出一个好本子。’接着,叶帅把他点读过的德、法、日、俄等好多版本的《战争论》交给了我。”《战争论》是世界军事经典,核心讲军事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走到极端,手段就是军事,哪怕到了核战时代,军事仍然是政治的继续。因此,还在抗日战争时期,叶帅就曾组织总参谋部翻译《战争论》,供我军高级干部阅读,但限于当时的条件,翻译尚未精准。在重新翻译《战争论》的过程中,李欣每翻译出一部分就送叶帅一部分。叶帅在海南岛休假,还要译文带去审阅。待全书译完,叶帅满意道:“这回《战争论》能读下去了,能读懂了。”
  “忙时从工作中过,闲时从读书中过”是叶帅的日常准则。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字条:“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辩证法唯物论诸问题》这部近33万字的书,他是连续用9个早起的时间来读完的。
  坚忍与抗击:大任在肩,大局在胸,日批文件300份,凝聚党心军心民心,人民江山像泰山一样稳固
  叶帅一生风云跌宕,遇逆流不退,临大节不辱。他常说:“革命者要学会容忍。一个人能够容忍别人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英雄。”
  据苏区时期在叶帅身边工作过的吕黎平回忆:在1933年至1935年的两三年时间里,叶帅的职务高高低低变动了八次之多,但我看到他每次调动都没有怨言,始终以革命利益为重,毫不计较,勤奋工作。
  西安事变,抓蒋而不杀。叶帅协助周恩来折冲樽俎,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促成了全民抗日的统一战线,所涉各方都作了忍让。叶帅从中切身感悟到大局成败与进退有度的环环相扣。
  新中国建国之初,叶帅主政广东、主持广东土改,却因为抵制极左错误受到连番批判,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连发社论抨击。叶帅蒙冤被免去党政要职。他无条件服从党的安排离开广东晋京,转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批二月逆流”、“揪军内一小撮”、“反击右倾翻案风”,把矛头指向叶帅等老一辈开国元勋。为监视叶帅的动向,监视者把电话线绕上电话机。叶帅机智地细数清绕的是几圈,每次打完电话即原样绕回,破了监视者的阴招。当时,他家里的6个孩子4个被下了大狱,连保姆都被抓了。但叶帅沉住气应对,他的谨慎是有胆略的谨慎,一丝一毫不马虎大意。毛泽东评价他“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深具慧眼。
  “文革”期间,许多开国元勋被打倒,老帅中只有叶帅在位主持军队工作,情势混乱险恶。叶帅的处境比被打倒的人还艰难得多。他在京郊的玉泉山坚持工作,每日批阅文件约300份,一方面要力保国家安全,一方面要时时防避“四人帮”的迫害,分分钟要准备被打倒、准备战斗。叶帅深明:忍着一口气,就能争取一点可用之权,就能办一点事,就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他的忍让,是出于利天下的忍让。
  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情景,对叶帅作过这样的评述:“他在自己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关怀着军队的稳定,关心着其他受冲击的同志。一次他听到风声,造反派要抄我的家。他一面严令保护我的安全,一面亲自打电话给我,安排我转移到西山去住。这种患难与共的真挚感情,使我难以忘怀。”
  然而,叶帅也不是一味忍让。他有着超乎寻常的远见卓识,往往别人只看到局部或平面,他却能博观约取、居安思危,前瞻性地立体透视全局,故生死存亡之际能拿得起,放得下。“文革”中,面对陈伯达、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乱党、乱军的局面,他盛怒拍案,小拇指受震骨折。敢为党争,敢为民争,不分裂党是叶帅抗争的大前提。
  “二月逆流”的开场是叶帅先打的。1967年,上海的“一月风暴”把上海市政府改名为“上海公社”。叶帅在中南海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上问陈伯达:“请教老夫子,上海成立人民公社,连国体、政体都改了。这样的大问题,不经过政治局讨论,你们想干什么?”陈伯达说:“我都无地自容了”。会后,叶帅把情况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说:“剑英说得对,成立革命委员会好。”
  叶帅在“文革”中,对党内健康力量的保存,对“四人帮” 干扰破坏的抵制,有着砥柱之力。他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大都自觉坚持在党内的合法斗争。周恩来曾用唐太宗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诗句来称誉叶帅。
  1976年10月,华国锋和叶帅等中央核心领导,顺应党心军心民心,把握先机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内乱。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叶帅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久,他又从大局出发,力主请邓小平出来参加领导工作,力挺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从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路线上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重要条件,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国家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原则与灵活:大事不糊涂,立事能作空前谋。高风亮节,乾坤巨手
  粉碎“四人帮”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华国锋在党的会议上提请叶帅当主席。叶帅站起来庄重地说:国锋同志比我年轻20多岁,我认为他是比较合适的人选。这个担子是不轻,我们大家可以协助。请大家考虑。与会政治局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完全赞成叶帅的意见。
  爱护干部,起用人才,叶帅一以贯之。还在红军年代,叶帅就特别重视保护干部。当时,行左倾路线的领导要把反对过自己的同志“甩掉一批,杀掉一批”。叶帅明确地提出:一定要保护党的同志、党的骨干。他深入考查干部,甄别他们问题的性质,挽救了许多干部。新中国建国之初,广东干部受“反地方主义”打击,七零八落。叶帅深感痛心,他离粤时含泪说:“主帅无能,累及三军。”他认为:我们的党能够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取得一个个胜利,除了有民主集中的领导中枢和正确的路线政策外,还要有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才能带领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赢得天下归心。
  就在“四人帮”被抓起来的第6天,叶帅的儿子去看望胡耀邦。胡耀邦提出了新时期治国的“隆中三策”。叶帅对此十分欣赏。随后,他对胡耀邦提出了总结十年“文革”的历史性课题,提议胡耀邦开一个理论务虚会。他说:“如果理论不能指导实际,不受实际检验,那算什么理论?决不能把理论同空谈、吹牛甚至撒谎混为一谈。”他深明:处事有原则性还要有灵活性,而最难的是两者结合。在维护大原则的前提下,叶帅全力支持、指导胡耀邦发动和组织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让中国人被禁锢已久的思想,重新活跃起来。作为全国人大委员委员长,叶帅还特别关注尽快完善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他指出: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在全党全国造成浓厚的民主空气。胡耀邦对叶帅说:“趁你在世时,头一步能把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的乾坤扭转过来,这就了不起,到马克思那里去就是八个字:开国元勋,乾坤巨手。”
  1978年,叶帅看到胡耀邦和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深为“长江接力有来人”,国家能长治久安而“由衷地感到喜悦”。他在广州的松园宾馆挥写《松园》明志,一句“归读阴拿梅水滨”,寄寓了他退位让贤之意(笔者注:阴那,是叶帅家乡的阴那山;梅水,是叶帅家乡的梅江)。
  1985年9月,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了叶帅的退休请求,并给他写了致敬信。是年底,全国有近46万名中青年干部走上县级以上的领导岗位;而到1986年底,全国共有137万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离休或退休。
  叶帅高屋建瓴地首开在位退休先例。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我党免除终身制作出了表率。
  1950年,久别家乡的叶帅,曾为辞世于1927年和1944年的父母亲遗像题词:“为人民的国家而欢欣,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语句出自身经百战的元帅之手,浩浩大爱中含蕴着令人落泪的温厚。当年,叶帅抱一颗天下为公的精忠报国心,十多岁就辞别严父慈母,走出家乡的青山绿水,他把孝义深埋心中,无怨无悔地为中国大多数人谋幸福。1986年10月他去世时,仅留下一万五千余元现金,他嘱咐孩子们,这不多的钱,也要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
  叶帅非凡的一生,因其心胸宽阔、盛德若儒、雄才经纶的深厚内涵而载入伟大的史册。
其他文献
蔡照波  广东潮州人。197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教授习篆刻,研修古文字,并被推举为中山大学篆刻社首任社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先后受聘为多所高等院校艺术系兼职教授,讲授《印学史》、《篆刻》等课程。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高级编辑
期刊
“抓好科学新规划,建设幸福新长岐”,这是化州市长岐镇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全镇老区人民走上快车道的发展思路。近日,笔者随茂名、化州两级市老促会领导及有关同志来到长岐镇采访。  长岐镇地处鉴江下游平原,位于化州市南端,有“化州南大门”之称,滔滔的鉴江水从村前流过,注入南海。该镇与湛江市吴川长岐镇同名,两镇政府同在长岐圩,区街还交错连成一片,被戏称为“中英街”。  长岐镇是化州著名的老区镇,下辖13个村
期刊
兴宁市荣获省政府颁发的2012年金融稳定奖。近年来,兴宁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打造具有兴宁特色的老区金融产业,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金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金融资源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各项存款余额153.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14亿元,为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约记者 钟华柱?□张群洁?欧阳晓波)  丰
期刊
本文讲述的,主要是1937年至1938年间,发生在照片上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以及他们后来的命运。  旧照片后排的陈翔南,当时是以“中国青年革命同盟”成员的身份,受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委会的派遣,来到粤中江门,开展重建新会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原来新会县的中共组织,始建于1924年11月,由广州市党委直接领导。1927年初,叶季壮任中共五邑地委书记兼新会县委书记,新会的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32年
期刊
7月14日上午,汕头经济特区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协议签字仪式在汕头市举行。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广东副省长刘昆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将在汕头市建立直通互动工作机制,对该市给予技术、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在推进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健全完善救灾救助体系、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体系、促
期刊
去年8月,平远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老区镇由原来5个增至全县12个。该县老促会以此为动力,主动自加压力,扩大老促会服务面,为苏区平远“添砖添瓦再加鞭”。  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曾俊英是一位老过八旬的离休干部,他情系老区建设,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建设资金。今年一开春,曾老又带领老促会同志深入老区调查研究,确定上报2012年度老区自然村道路硬底化项目。  “原老区行政村已于2007年底全部实现村道硬底化。根
期刊
在惠东县安墩镇水美革命老区村的最北面,海拔1186米乌禽嶂的大山深处,一个叫梅坪的小山村,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瓦房内,5位10岁出头的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讲台边,一位身躯有点佝偻的老人以略显沙哑的嗓音朗读着课文——他就是今年被省精神文明办授予“广东好人”,近日又在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古槐基老师。  1975年,当了五年炮兵的古槐基
期刊
〇 他匆匆的走了,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  〇 在村民落水危在旦夕的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施救,用行动践行了新时期广东精神,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和品质。  〇 他舍己救人的壮举撼动了怀集广大群众。  〇 他就是怀集县汶朗镇平龙村委会干部、共产党员邓铁。  时间定格在7月16日。怀集县北部及中洲河上游普降大雨,致使下游的怀城镇罗龙村一带的河水急速上涨。上午10时许,怀城镇谭勒村村民
期刊
《源流》今年第6期刊登的广东省老促会刘傅海同志撰写的《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宝贵经验》一文,总结的非常全面、到位,也非常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广东老区近年来发展如何,主要成绩有哪些,今后如何借助实践经验加快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众多读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各个层面总结了八条经验,有理有据,分析研究得十分深入透彻,对今后更好更快地建设革命老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确是一篇为老区发展“把脉支
期刊
廉江是百果之乡,流火季节,又是黄皮果、龙眼等水果的丰收旺季,笔者来到廉江市河唇镇,沿途映入眼帘的便是村民们忙于采摘水果的景象,村道上车辆、人群络绎不绝。  “感谢市人大为我们积极监督,感谢党和政府把路修好。以前,每年水果还没成熟时就忧心忡忡,要用人力车运到廉城卖。现在路修好,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连塘排村水果大户罗叔由衷地说道。  这只是廉江市乡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凝聚着廉江人的智慧和汗水,得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