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春意盎然。笔者有幸拜访上海102岁的书法家沈宗镐。沈老鹤发童颜,虽然略显清瘦,却精神矍铄,戴着一副老花镜,慈祥的目光从镜片后穿过来,独自捧出一大叠作品集来,陪同笔者观赏书法墨宝。
钟情笔墨身心正
如此一幅幅深见功力的作品却是在沈宗镐退休以后久练而成。沈宗镐是1916年生人,幼承庭训,酷爱书法,长期从事文化工作。70岁重握毛颖,对一位老人而言,他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時间和耐心去对待他所钟爱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沉浸翰墨,孜孜以求,更不敢有丝毫怠慢。
追溯20年学书过程,沈老深感书山之高、学海之深,只有勤奋苦练,熟谙笔法技法,广览古今碑帖,方有可能进入堂奥,知其甘苦,悟其真谛。谈到对中国书法的看法,沈老的一段话让人深思,他说:“水有源头,路有方向,历史长河纵横蜿蜒,奔腾不息。艺术是历史的写真,也是历史的缩影。尊重历史,尊重艺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践、进取、开拓、创新,是历史赋予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仔细品味沈老的作品,不难看出他以二王为宗,既富有人文气息,又重传统、重实践、重探索、重创意的书法造诣。诚如著名作家戚泉木先生所言:“沈老之书,既如行云流水,遒劲雄健,又刚柔相济,变化莫测。”
是由于他正直的人品和崇高的艺术追求,得到了汪道涵、夏征农、杨堤、邵洛羊、周慧珺等老领导与书画名家的一致好评,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乐事无如晚节香
1989年6月27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一些老同志爱好书画,成立了“苍松书画社”, 原上海市长汪道涵和统战部等人被荐为名誉社长。离休干部沈宗镐时已古稀之年,担任“苍松书画社”秘书长、常务副社长等职,后当名誉社长。
1998年9月15日,沈老携带作品,参加了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拍卖行为抗洪救灾举办“1998赈灾慈善书画义拍”活动,将所得善款24万余元全数捐赠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沈老却淡淡一笑,坦言:“一个人活着,总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 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皆大欢喜,不亦乐乎? ”他还向北京、上海、江西、云南、贵州、宁夏等地公益事业慈善机关和希望小学捐赠作品,助人为乐。
老寿星继而谈及两岸民间人士交流书法作品之事。他指点一份陈立夫书法作品复印件,述其来历:当初1995年4月, 上海举行“谢晋元将军诞辰9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 沈老等书法家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出席了开幕式活动。他的好友书法家丁惠增缘此机遇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的外孙王弘之, 通过这层关系,又与寓居台湾的陈立夫建立了通讯联系, 传递热爱故土和炎黄子孙同胞乡情。陈立夫曾经当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 2001年,陈立夫百岁高龄离开人世, 绝笔墨宝“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由陈家后人遵从其生前遗嘱特地赠予沪上的丁惠增。
老寿星的话发人深省: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彰显炎黄子孙一片丹心,也蕴含了海峡两岸同胞振兴中华共同心愿。
人生百岁亦寻常
沈老年曾经请教上海一位书法家苏局仙,难以忘怀老前辈 “书法能长寿”一语。书法家多长寿,古稀之年是古人梦寐以求寿数,唐代颜真卿76岁,宋代欧阳询84岁,明代文征明89岁,现代人陈立夫102岁,苏局仙110岁……沈老开怀大笑,朗声说道:“钟情笔墨,心正身正,摒弃杂念,平衡心态,稳定情绪,心平气和,胸襟开阔,书法益寿,水到渠成。”
沈老言简意赅地介绍他70岁以来30多年间老有所乐研习书法的切身体会:现代人重视中国书法优良传统,志存高远,笔墨动静,养生益寿,沈老深有体会:执笔写毛笔字时,提腕悬肘舒转运动,让手指、手臂、双肩、后背甚至两腿肌肉和神经都得到了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肌肉神经连锁反应,舒缓又不激烈。书法体现了“动”“静”结合兼以养神保形效果,促使体内阴阳平衡,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适当运动脑力体力,有益新陈代谢功能正常。
“书法能静心。”沈老告诉笔者:“古稀之年,重握毛颖,沉浸翰墨,心境愉悦,读帖写字,有益健康。”1982年,沈老被查出患有肠癌,动了手术,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据说绝症复发率比例相当高,然而,沈老在爱妻陪伴下到四川的女儿家养病,浏览大好河山自然风光,适当锻炼身体,闲时勤练书法,陶冶情操,心旷神怡,遵从医嘱按时服药疗理,3年岁月,斗转星移,复诊结论:康复如常!沈老回忆36年抗病养生经历,至少与数十年来坚持研习书法写毛笔字是有一定关系的。
沈老给笔者观赏汪道涵题字的《沈宗镐书法集》、《苍松书画作品选集》及书赠沈宗镐之“翰墨生辉”笔迹,笔者又仔细阅看沈老86岁为他的老战友“百岁乐怀”那年所书贺词:“人生百岁亦寻常,乐事无如晚节香,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笔者冒昧叩问:“沈老,这也是您老人家心声吧?”老寿星微微点头,轻语:“真没想到阿拉一百零二岁依然健在!生活能自理,能吃能喝能走动能看书能看报能练字。其实,我的人生百岁亦寻常,只是与海内外同胞感受香港回归喜悦之情、成功举办中国上海 ‘世博会’盛况、神州载人飞船登月……可以说是‘有限余年仍足惜’, 乐见中国梦又圆!”
目前,沈老一大家子四代共十几口人,最小的只有2岁。他有3个儿子和3个女儿,商定轮流每人负责一个月期限全天候照顾老寿星,主要“任务”为:家务购物、烹调饭菜、偶尔陪护沈老出外参加公益活动。老寿星时常在本人寓所同6个子女小家庭成员从各自家中纷至沓来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沈老卧室南侧阳台角落堆放杂物,老寿星就在此狭窄空间进行自己独创的简易“健身操”——仰脖俯脸、扬臂甩手、转身弯腰、举足曲腿、下蹲起立。沈老笑语盈盈:“古人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房栊虽小天地大,不足回旋睡有余’;今人语‘斯是陋室,唯书香馨’,‘房子虽小天地大,彰显丹心百年余’……书香墨韵,助人康乐。”
(责编:孙展)
钟情笔墨身心正
如此一幅幅深见功力的作品却是在沈宗镐退休以后久练而成。沈宗镐是1916年生人,幼承庭训,酷爱书法,长期从事文化工作。70岁重握毛颖,对一位老人而言,他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時间和耐心去对待他所钟爱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沉浸翰墨,孜孜以求,更不敢有丝毫怠慢。
追溯20年学书过程,沈老深感书山之高、学海之深,只有勤奋苦练,熟谙笔法技法,广览古今碑帖,方有可能进入堂奥,知其甘苦,悟其真谛。谈到对中国书法的看法,沈老的一段话让人深思,他说:“水有源头,路有方向,历史长河纵横蜿蜒,奔腾不息。艺术是历史的写真,也是历史的缩影。尊重历史,尊重艺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践、进取、开拓、创新,是历史赋予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仔细品味沈老的作品,不难看出他以二王为宗,既富有人文气息,又重传统、重实践、重探索、重创意的书法造诣。诚如著名作家戚泉木先生所言:“沈老之书,既如行云流水,遒劲雄健,又刚柔相济,变化莫测。”
是由于他正直的人品和崇高的艺术追求,得到了汪道涵、夏征农、杨堤、邵洛羊、周慧珺等老领导与书画名家的一致好评,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乐事无如晚节香
1989年6月27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一些老同志爱好书画,成立了“苍松书画社”, 原上海市长汪道涵和统战部等人被荐为名誉社长。离休干部沈宗镐时已古稀之年,担任“苍松书画社”秘书长、常务副社长等职,后当名誉社长。
1998年9月15日,沈老携带作品,参加了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拍卖行为抗洪救灾举办“1998赈灾慈善书画义拍”活动,将所得善款24万余元全数捐赠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沈老却淡淡一笑,坦言:“一个人活着,总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 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皆大欢喜,不亦乐乎? ”他还向北京、上海、江西、云南、贵州、宁夏等地公益事业慈善机关和希望小学捐赠作品,助人为乐。
老寿星继而谈及两岸民间人士交流书法作品之事。他指点一份陈立夫书法作品复印件,述其来历:当初1995年4月, 上海举行“谢晋元将军诞辰9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 沈老等书法家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出席了开幕式活动。他的好友书法家丁惠增缘此机遇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的外孙王弘之, 通过这层关系,又与寓居台湾的陈立夫建立了通讯联系, 传递热爱故土和炎黄子孙同胞乡情。陈立夫曾经当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 2001年,陈立夫百岁高龄离开人世, 绝笔墨宝“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由陈家后人遵从其生前遗嘱特地赠予沪上的丁惠增。
老寿星的话发人深省: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彰显炎黄子孙一片丹心,也蕴含了海峡两岸同胞振兴中华共同心愿。
人生百岁亦寻常
沈老年曾经请教上海一位书法家苏局仙,难以忘怀老前辈 “书法能长寿”一语。书法家多长寿,古稀之年是古人梦寐以求寿数,唐代颜真卿76岁,宋代欧阳询84岁,明代文征明89岁,现代人陈立夫102岁,苏局仙110岁……沈老开怀大笑,朗声说道:“钟情笔墨,心正身正,摒弃杂念,平衡心态,稳定情绪,心平气和,胸襟开阔,书法益寿,水到渠成。”
沈老言简意赅地介绍他70岁以来30多年间老有所乐研习书法的切身体会:现代人重视中国书法优良传统,志存高远,笔墨动静,养生益寿,沈老深有体会:执笔写毛笔字时,提腕悬肘舒转运动,让手指、手臂、双肩、后背甚至两腿肌肉和神经都得到了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肌肉神经连锁反应,舒缓又不激烈。书法体现了“动”“静”结合兼以养神保形效果,促使体内阴阳平衡,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适当运动脑力体力,有益新陈代谢功能正常。
“书法能静心。”沈老告诉笔者:“古稀之年,重握毛颖,沉浸翰墨,心境愉悦,读帖写字,有益健康。”1982年,沈老被查出患有肠癌,动了手术,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据说绝症复发率比例相当高,然而,沈老在爱妻陪伴下到四川的女儿家养病,浏览大好河山自然风光,适当锻炼身体,闲时勤练书法,陶冶情操,心旷神怡,遵从医嘱按时服药疗理,3年岁月,斗转星移,复诊结论:康复如常!沈老回忆36年抗病养生经历,至少与数十年来坚持研习书法写毛笔字是有一定关系的。
沈老给笔者观赏汪道涵题字的《沈宗镐书法集》、《苍松书画作品选集》及书赠沈宗镐之“翰墨生辉”笔迹,笔者又仔细阅看沈老86岁为他的老战友“百岁乐怀”那年所书贺词:“人生百岁亦寻常,乐事无如晚节香,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笔者冒昧叩问:“沈老,这也是您老人家心声吧?”老寿星微微点头,轻语:“真没想到阿拉一百零二岁依然健在!生活能自理,能吃能喝能走动能看书能看报能练字。其实,我的人生百岁亦寻常,只是与海内外同胞感受香港回归喜悦之情、成功举办中国上海 ‘世博会’盛况、神州载人飞船登月……可以说是‘有限余年仍足惜’, 乐见中国梦又圆!”
目前,沈老一大家子四代共十几口人,最小的只有2岁。他有3个儿子和3个女儿,商定轮流每人负责一个月期限全天候照顾老寿星,主要“任务”为:家务购物、烹调饭菜、偶尔陪护沈老出外参加公益活动。老寿星时常在本人寓所同6个子女小家庭成员从各自家中纷至沓来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沈老卧室南侧阳台角落堆放杂物,老寿星就在此狭窄空间进行自己独创的简易“健身操”——仰脖俯脸、扬臂甩手、转身弯腰、举足曲腿、下蹲起立。沈老笑语盈盈:“古人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房栊虽小天地大,不足回旋睡有余’;今人语‘斯是陋室,唯书香馨’,‘房子虽小天地大,彰显丹心百年余’……书香墨韵,助人康乐。”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