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母,这个春节,却没能陪孩子们吃过一顿团圆饭;他们在同一座城市,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疫”打响以来,很久都没能见上一面;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战斗在疾控一线的特殊岗位上,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勇作为南昌市青云谱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消杀组组长,其工作是为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家庭或他们居住过的酒店开展终末消毒,防止污染源扩散给其他人。每天,杨勇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肩背手提着重达30公斤的消毒器材,与新型冠状病毒“面对面”。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来袭,杨勇毫不犹豫地请战上了“前线”。为了更好地坚守在岗位上,春节前,他匆忙将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回了老家。
被问及怕不怕被感染,杨勇答:“没什么可怕的,我有‘战袍’在身、‘武器’在手。”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防护服就是杨勇的“战袍”,喷雾器和消毒水就是他的“武器”。地面、墙面、卫生间、楼道、电梯、扶手、门把手……每到一处疫点,任何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地方,杨勇都不会放过。
抗疫期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杨勇而言已成常态。一次,杨勇去一个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疫点进行消杀工作。由于持续工作时间太长,他的体力严重不支,全封闭的防护服里汗水淋漓,肩部被磨出红痕,嘴里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凝聚成小水珠,模糊了整个视线。回忆起这次经历,杨勇坦言:“当时已经分不清电梯的楼层按钮,硬是在电梯里重复上下了三次,最后靠着手感摸了出来。”
这样循环消杀,最多时,杨勇一天要处置3处。每天他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可惜没法带手机进去,否则微信运动轻松上第一”。超负荷的工作并没有消磨杨勇的乐观与幽默。
无论多累,只要穿上“战袍”、拿起“武器”,第二天,杨勇依然准时出发,投身在战疫最前线。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也是一个离病毒最近的岗位。她专门负责采集辖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中的“排雷兵”,也是杨勇的妻子。她叫李梅,是南昌市东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医务人员在采集样本时,需用无菌拭子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反复擦拭,留取标本。采样过程中,被采集人常会出现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四溅的飞沫对于检验人员来说,非常危险。所以,每采集一份标本,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
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李梅不假思索地说:“我是党员,我先上。”
2月15日一大早,李梅接到任务:到集中医学留验点温馨99酒店采集昨晚入住的留验人员的咽拭子。她与团队小伙伴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地。留验人员小心摘下口罩,尽量把嘴张大。随后,李梅手持采样拭子越过舌根及悬雍垂后,在咽部后壁上反复涂抹擦拭,再将拭子轻轻退出,迅速插回到采样管中,折断多余的签杆,迅速旋紧盖子……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容易,谁都能操作,实际上有很大的风险。”李梅说,这项操作属于三级防护,是危险级别极高的一项操作。
每一次咽拭子的采集,对于李梅来说都是“虎口”冒险。风险这么大,怕不怕?“我们做好防护,就没什么好怕,现在只要是抢救生命需要,我们都要往前冲。”李梅坚定地表示。
一天有多久?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平日里,这稍纵即逝的一分一秒,在疫情防控的当下,都变得更加宝贵。
自疫情发生以来,杨勇和李梅夫妻俩再未回过家,也未见过面,“团聚”成了夫妻俩最大的期盼。疫情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夫妻俩反复叮嘱母亲,疫情期间不出户,不给组织添麻烦。
想到奋战在一线的妻子和远在老家的孩子,杨勇有些哽咽:“堅守岗位是我的职责,我们每天晚上会互相道个平安,希望疫情过去,大家安安稳稳地团聚。”
谈及爱人和两个孩子,李梅心中的那份牵挂让她湿了眼眶。但她说,这是夫妻俩肩上的一份责任,只有“大家”都好了,小家才幸福。
远在老家的两个可爱的女儿渐渐知道了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离开,她们画了一幅画,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爸爸妈妈辛苦了,爸爸妈妈加油!
疫情结束后,你们最想干什么?
“陪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夫妻俩的回答完全一致。
《平凡的世界》里说:“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杨勇、李梅这对党员夫妻自始至终奋战于一线,为人民筑起安全屏障。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人民网)
30公斤,他一步一个脚印负重逆行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勇作为南昌市青云谱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消杀组组长,其工作是为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家庭或他们居住过的酒店开展终末消毒,防止污染源扩散给其他人。每天,杨勇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肩背手提着重达30公斤的消毒器材,与新型冠状病毒“面对面”。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来袭,杨勇毫不犹豫地请战上了“前线”。为了更好地坚守在岗位上,春节前,他匆忙将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回了老家。
被问及怕不怕被感染,杨勇答:“没什么可怕的,我有‘战袍’在身、‘武器’在手。”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防护服就是杨勇的“战袍”,喷雾器和消毒水就是他的“武器”。地面、墙面、卫生间、楼道、电梯、扶手、门把手……每到一处疫点,任何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地方,杨勇都不会放过。
抗疫期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杨勇而言已成常态。一次,杨勇去一个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疫点进行消杀工作。由于持续工作时间太长,他的体力严重不支,全封闭的防护服里汗水淋漓,肩部被磨出红痕,嘴里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凝聚成小水珠,模糊了整个视线。回忆起这次经历,杨勇坦言:“当时已经分不清电梯的楼层按钮,硬是在电梯里重复上下了三次,最后靠着手感摸了出来。”
这样循环消杀,最多时,杨勇一天要处置3处。每天他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可惜没法带手机进去,否则微信运动轻松上第一”。超负荷的工作并没有消磨杨勇的乐观与幽默。
无论多累,只要穿上“战袍”、拿起“武器”,第二天,杨勇依然准时出发,投身在战疫最前线。
咫尺,她是抗疫战场上的“排雷兵”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也是一个离病毒最近的岗位。她专门负责采集辖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中的“排雷兵”,也是杨勇的妻子。她叫李梅,是南昌市东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医务人员在采集样本时,需用无菌拭子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反复擦拭,留取标本。采样过程中,被采集人常会出现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四溅的飞沫对于检验人员来说,非常危险。所以,每采集一份标本,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
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李梅不假思索地说:“我是党员,我先上。”
2月15日一大早,李梅接到任务:到集中医学留验点温馨99酒店采集昨晚入住的留验人员的咽拭子。她与团队小伙伴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地。留验人员小心摘下口罩,尽量把嘴张大。随后,李梅手持采样拭子越过舌根及悬雍垂后,在咽部后壁上反复涂抹擦拭,再将拭子轻轻退出,迅速插回到采样管中,折断多余的签杆,迅速旋紧盖子……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容易,谁都能操作,实际上有很大的风险。”李梅说,这项操作属于三级防护,是危险级别极高的一项操作。
每一次咽拭子的采集,对于李梅来说都是“虎口”冒险。风险这么大,怕不怕?“我们做好防护,就没什么好怕,现在只要是抢救生命需要,我们都要往前冲。”李梅坚定地表示。
最好的爱,是共同战斗
一天有多久?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平日里,这稍纵即逝的一分一秒,在疫情防控的当下,都变得更加宝贵。
自疫情发生以来,杨勇和李梅夫妻俩再未回过家,也未见过面,“团聚”成了夫妻俩最大的期盼。疫情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夫妻俩反复叮嘱母亲,疫情期间不出户,不给组织添麻烦。
想到奋战在一线的妻子和远在老家的孩子,杨勇有些哽咽:“堅守岗位是我的职责,我们每天晚上会互相道个平安,希望疫情过去,大家安安稳稳地团聚。”
谈及爱人和两个孩子,李梅心中的那份牵挂让她湿了眼眶。但她说,这是夫妻俩肩上的一份责任,只有“大家”都好了,小家才幸福。
远在老家的两个可爱的女儿渐渐知道了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离开,她们画了一幅画,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爸爸妈妈辛苦了,爸爸妈妈加油!
疫情结束后,你们最想干什么?
“陪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夫妻俩的回答完全一致。
《平凡的世界》里说:“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杨勇、李梅这对党员夫妻自始至终奋战于一线,为人民筑起安全屏障。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