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把“细节”理念呈现给社会;他,把“细节”提高到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高度来对待;他,把“细节”上升到提高民族素质的层面来认识;他,把“细节”理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界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他,就是汪中求。
特邀记者/ 郝焕灵 本刊记者/ 李黄珍
三年前,一本名为《细节决定成败》的书曾一度以每天5000 册的发行数量,席卷中国图书市场。三年后的今天,该书销售一百多万册,已印刷28 次,并依然稳居全国经管类图书排行榜榜首。这部被称为“充满了经营和管理智慧”的著作,开启了中国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暖春时节,《职业》杂志记者走近了这位细节旋风背后的神秘人物,《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中国精细化管理倡导者、研究专家——汪中求。
职业选择不离开人生的横、纵坐标
人生是没有捷径的,你只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标,一直扎扎实实走下去,就是你的“捷径”。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那时候,你就不简单了。
汪中求出生在江西九江农村,农村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勤奋和坚韧。在学生时代,汪中求遇到的多是以严谨著称的老师,这使他养成了做事严谨又追求完美的习惯,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由于上师范学校不仅可以免除学费,每月还有17.5 元的生活补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汪中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九江学院(当时是九江师专),毕业后去了某大型国有企业子弟中学
任教。五年之后,由于表现出色,汪中求被集团领导提拔为总裁秘书。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汪中求精明而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大潮即将到来。他想要了解市场、资本、企业管理,就得下海。于是他毅然扔掉了在当时大家都羡慕的铁饭碗,包括家属工作、住房待遇等。
下海后,汪中求先后就职于香港恒雅、清华同方、泰豪科技等知名企业,从推销员做起,还当过办事处主任,后来升为商务部副经理,做过企划部经理、营销总监,直到最后被聘为总经理、企业管理顾问。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汪中求虽然历经了多个行业,从事了多个岗位的工作,但他认为离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始终并不是太远——他提出了职业选择尽量不离开“人生的横坐标、纵坐标”的概念。所谓横坐标就是行业坐标,纵坐标就是专业坐标——要么在一个行业里面坚持做下去,可以换一些岗位,时间的积累将使你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熟悉,容易找到成功的机遇;或者换行业,但是不要换专业。这是汪中求对人们慎重进行职业选择的中肯建议。
汪中求说,当你被环境左右,无法作出选择时,你要怀着一种感激、学习的心态去生活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从做推销员之日起,十余年来,汪中求坚持不懈地记日记、作计划、不断进行总结和专题研究,功课不辍,积累和发表了57 万字的市场营销
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著作和专题文章。
汪中求有一句名言——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当记者问到至今他是否有比较遗憾的选择时,汪中求自豪地说,15 岁开始我做了三年农民,让我学会了坚韧和勤劳,贫困是我就读的第一所大学;随后当教师的经历提高了我的表达和组织能力;做秘书培养了我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察言观色、谨慎行事的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最初下海到香港公司我了解了企业的基本管理规则,熟悉了市场运作;后来到清华同方等大公司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大兵团作战和怎样分工与合作;做老总让我懂得怎样决策、激励人、管理人、有大局观等。每一场职场经历都对我有所帮助,没什么浪费。
从倡导细节到精细化管理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这么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细节旋风缘何而起?某媒体记者在评价《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价值时这样写到:“《细节决定成败》给中国社会浮躁的穴位扎了一根银针。”汪中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是借助社会过于浮躁的土壤而成气候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给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创造奇迹的机会。从娱乐圈、职场到校园,从企业到个人,人们的浮躁心态普遍存在。该书的畅销,就证明大多数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倡导细节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
针对国人普遍浮躁,做事不注重细节的现状,2004 年2 月底至3 月初的两会期间,汪中求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建议确定某一年为细节年,选一天为细节日。他想,中国人有很多节日,为自己过节、为情人过节、为父母过节、甚至为鬼过节,为什么没有一个节日是针对我们的弱点,来提醒我们国人的某些不足呢?虽然这个建议没有下文,但该书的畅销,为“细节理念”带来了上百万的追随者,汪中求表示已经比较欣慰。
汪中求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不得不与世界跨国大公司同台竞技。而目前,中国管理学界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学家不少,管理学家不多;管理哲学弥厚,管理学则浅(哲学层面的管理气氛浓厚,科学层面的管理则言而难践)。2006 年6 月份,汪中求率领中国精细化管理讲师团队专门去日本,深入大学、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 年。’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中国人不是智慧不够,号召力不够,而是精细化态度不够。因为我们对精细化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像‘卫星可以上天,但马桶老是漏水,’我们现在很多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做不到位。”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如今他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系统提出来,设法使之与已知的一些科学管理理论接口,努力与过去粗放的管理相克,试图给出一些基本规则和操作思路。汪中求认为,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也许,政府保护的高度垄断的行业和企业除外),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谈到精细化管理在中国的进展,汪中求认真地说,乡间小道可以直接跨越到高速公路,然而管理的阶段不可跨越。我们得一步步来,每一步可以快一些,但步子是不能省略的。我们很难改变人的思维,但可以借助职业化训练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调整行为来达到逐步调整思维的目的。我们不能省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量化的阶段,管理依赖规则,规则需要具体化、标准化、数据化,格式化的规则才可以训练,训练提升素质才是改善和完善管理的必由之路。
由重视细节到倡导精细化管理,是汪中求致力于提高中国管理水平的自然结果。他把精细化管理当成一项事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精细化管理事业的发展。“当然,我更希望有众多的同仁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一起研究精细化管理、实践精细化管理、完善精细化管理,直到精细化管理成为人们的习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当作目标提及。”
优秀培训师=高落差+多流量+宽幅度
2006 年12 月,汪中求在第二届华人国际、亚洲、中国十大培训师评选中荣获“亚洲十大培训师奖”。培训师,是汪中求头上环绕着的另一顶别样光环。
除了研究著书,汪中求还被邀请深入企业、机关、高校,进行演讲、咨询和培训。“我是下岗工人,很想听汪中求老师的课,你们的票价360 块,可我只有160 块钱,我先在门外听,后半段再交钱进去,行吗?”汪中求在新疆奎屯市演讲时,一位工人恳请主办单位。
在深圳,一位刚做妈妈的少妇在汪中求的演讲会上听讲,让保姆抱着婴儿在门外守候了整整一天,课间休息才出来给宝宝喂奶。山东大学一位老教师从济南赶到北京听讲座,但听说汪中求已经下课离开,为了继续听汪中求在郑州的讲座,他又尾追到郑州,适逢汪中求身体不适,下了课就赶往医院打吊针,于是这位老师又尾随到医院,争取到和汪中求沟通的一个小时时间。汪中求的一张嘴,风靡了成千上万人的耳朵和心房。
“一年内,关于细节管理的专题讲座在全国21 个省市区的90 多个大小城市已经安排了整整260 场,排时最紧的一天3 场,除了社会公开课,邀请上公开课的企业涵盖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学校、部队,甚至还有监狱机构。例如中国移动、红豆集团、苏宁电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参会人数动辄数百人,多者3000 多人。因为邀请讲座的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常常被邀请单位责难——怎么都排了三个月了还不能安排?”汪中求的一位助理这样告诉记者。
汪中求调侃,一个好的培训师就像雄伟壮观的瀑布一样,必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有落差。瀑布因为落差而壮观,培训师的落差就体现在思想的高度上。第二,要有流量。流量就是培训师专业素养、专业深度和专业成就。三是要有幅宽。瀑布宽才壮观,培训师则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授课时能旁征博引,顺手拈来,让人如沐春风。
在谈到对中国目前培训市场的看法时,汪中求认为,国内培训市场影响了当代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拉动了全社会的学习意识,但由于中国进入工业化非常晚,管理培训刚刚起步,导致培训市场上的良莠不齐,给人们造成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第一,培训师队伍质量欠佳,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不少所谓的培训师一个课件用五年都不改,把自己的一点点知识包装成一个产品,尽可能卖最高的价钱,这是对培训的不尊重,不负责任,过于商业化的培训师一定会亵渎培训。第二,培训市场细分不够。培训领域很需要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化研究。比如“细节决定成败”,还可以衍生出“酒店的细节管理”“办公室细节管理”“大学生入职前细节训练”等课题的研究,但是很多培训师只管一味跟风。第三,培训市场对培训的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测评标准,培训师忽悠一把就走了,不用对培训效果负责任,影响整个培训市场资源的有效使用。
中国企业的员工最需要什么培训呢?汪中求认为,一是敬业精神培训,二是岗位所需要的流程培训,三是团队精神培训,四是规则意识培训。在培训项目、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汪中求建议大家参加培训不能有盲目性,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于我自己来说,2008 年奥运会以后,我会从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堂上销声匿迹,因为这样的公开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参加学习的人来说几乎没有针对性,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我也相信,有针对性的培训会继续升温,而公开课的形式会越来越少。”汪中求如是说。
成功=勤奋+执着+关注细节
担任CEO,年薪几十万元;出书卖了上百万册;开讲座,前来听课的人连过道都塞得满满的。汪中求无疑是成功的。
是哪些重要的个人素质成就了今天的汪中求呢?他直言,得感谢自己是农民出身,一些基本素质元素在自己十几年不断提升和跨越的事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把这些素质元素概括为勤奋、善良、宽容、好学、多思、善于总结、不喜欢怨天尤人、无怨无悔等。最重要的是勤奋。“我智商不高,勤奋可以使得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超越比你智商高的人。人的意志力是由责任感决定的,所以,我每到一处讲学,不想接受宴请,不愿游览圣地,飞机上的小桌板就是办公桌,列车上的茶几就是老板台。”汪中求这样描述自己这三年来的工作生活状态。“勤奋就是要戒惰。有才人因傲而败,平常人因惰而庸。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惰性,为了让自己不惰,我把工作计划都排得很满,让计划追着自己跑。”对于这一点,记者深有感触。早就和汪中求约了采访事宜,汪中求竟然建议把采访安排在他从济南去青岛讲课的路途奔波的空档上,当然是记者电话连线采访。第二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细节,会让你做事情尽善尽美,做得比别人到位,就像西方哲学讲的,细节成就完美。”
很多人总认为成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效应,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胜利。影视明星以及商界英雄总是给了我们光辉灿烂的一面,使得大众觉得成功太困难了。汪中求对“成功”的界定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事实上,成功非常简单。我一直认为,成功是一个人阶段责任的承担和实现。只要你每天工作都做得很好,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到位,那么你就是成功的。我也是成功的,因为每个阶段自己该做的事情我都做到位了。比如说现在我在做一些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探索,写的东西、讲的课程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我当然是成功的。我从来不怀疑我是成功者,但是我不愿意把成功放大到一个凡人不能接受的程度。”
在如何追求成功这个敏感话题上,汪老师认为社会舆论应该鼓励大家踏实地去做眼前该做的事情,这样每一个人都离成功不太遥远。但汪中求强调,成功更需要靠勤奋和专注。汪中求笑着补充说,“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专门做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培训和咨询,让它在不断地实现输出(讲课)、反馈和总结。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抓一把,那就完了。”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得知,汪中求在2008 年奥运会以后将退出工商界。但他同时表示,退出工商界不是停止工作、停止思考、放弃交流,退出“江湖”但不会退出精细化管理研究。他会把所有的时间潜心用于去企业做实地调研、回家读书、去国外考察,去学校和学生们交流,或者写书等。
“和以前不一样,我现在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那就是到大学教书,把细节管理引入大学课程,并进行学术研究,使其慢慢成为一个学科。”采访结束时,汪中求微笑着告诉记者。
人物链接:汪中求,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江西九江人,毕业于九江学院中文系,深造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当过3 年农民,上过5 年讲台,干过2 年秘书。1992 年进入商界,先后就职于香港恒雅(深圳)公司、清华同方、泰豪科技等知名企业。现任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2003 年8 月,出版《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被誉为“中国5000 万营销人第一堂必修课”。2004 年1 月,推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细节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被第二届中国职业经理人年会评为“2004 年度中国十大优秀管理培训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2005 年杰出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工程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哈工大、南昌陆军学院客座教授,国资委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商业评论》编委。
特邀记者/ 郝焕灵 本刊记者/ 李黄珍
三年前,一本名为《细节决定成败》的书曾一度以每天5000 册的发行数量,席卷中国图书市场。三年后的今天,该书销售一百多万册,已印刷28 次,并依然稳居全国经管类图书排行榜榜首。这部被称为“充满了经营和管理智慧”的著作,开启了中国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暖春时节,《职业》杂志记者走近了这位细节旋风背后的神秘人物,《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中国精细化管理倡导者、研究专家——汪中求。
职业选择不离开人生的横、纵坐标
人生是没有捷径的,你只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标,一直扎扎实实走下去,就是你的“捷径”。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那时候,你就不简单了。
汪中求出生在江西九江农村,农村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勤奋和坚韧。在学生时代,汪中求遇到的多是以严谨著称的老师,这使他养成了做事严谨又追求完美的习惯,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由于上师范学校不仅可以免除学费,每月还有17.5 元的生活补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汪中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九江学院(当时是九江师专),毕业后去了某大型国有企业子弟中学
任教。五年之后,由于表现出色,汪中求被集团领导提拔为总裁秘书。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汪中求精明而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大潮即将到来。他想要了解市场、资本、企业管理,就得下海。于是他毅然扔掉了在当时大家都羡慕的铁饭碗,包括家属工作、住房待遇等。
下海后,汪中求先后就职于香港恒雅、清华同方、泰豪科技等知名企业,从推销员做起,还当过办事处主任,后来升为商务部副经理,做过企划部经理、营销总监,直到最后被聘为总经理、企业管理顾问。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汪中求虽然历经了多个行业,从事了多个岗位的工作,但他认为离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始终并不是太远——他提出了职业选择尽量不离开“人生的横坐标、纵坐标”的概念。所谓横坐标就是行业坐标,纵坐标就是专业坐标——要么在一个行业里面坚持做下去,可以换一些岗位,时间的积累将使你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熟悉,容易找到成功的机遇;或者换行业,但是不要换专业。这是汪中求对人们慎重进行职业选择的中肯建议。
汪中求说,当你被环境左右,无法作出选择时,你要怀着一种感激、学习的心态去生活和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从做推销员之日起,十余年来,汪中求坚持不懈地记日记、作计划、不断进行总结和专题研究,功课不辍,积累和发表了57 万字的市场营销
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著作和专题文章。
汪中求有一句名言——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当记者问到至今他是否有比较遗憾的选择时,汪中求自豪地说,15 岁开始我做了三年农民,让我学会了坚韧和勤劳,贫困是我就读的第一所大学;随后当教师的经历提高了我的表达和组织能力;做秘书培养了我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察言观色、谨慎行事的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最初下海到香港公司我了解了企业的基本管理规则,熟悉了市场运作;后来到清华同方等大公司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大兵团作战和怎样分工与合作;做老总让我懂得怎样决策、激励人、管理人、有大局观等。每一场职场经历都对我有所帮助,没什么浪费。
从倡导细节到精细化管理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这么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细节旋风缘何而起?某媒体记者在评价《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价值时这样写到:“《细节决定成败》给中国社会浮躁的穴位扎了一根银针。”汪中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是借助社会过于浮躁的土壤而成气候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给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创造奇迹的机会。从娱乐圈、职场到校园,从企业到个人,人们的浮躁心态普遍存在。该书的畅销,就证明大多数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倡导细节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
针对国人普遍浮躁,做事不注重细节的现状,2004 年2 月底至3 月初的两会期间,汪中求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建议确定某一年为细节年,选一天为细节日。他想,中国人有很多节日,为自己过节、为情人过节、为父母过节、甚至为鬼过节,为什么没有一个节日是针对我们的弱点,来提醒我们国人的某些不足呢?虽然这个建议没有下文,但该书的畅销,为“细节理念”带来了上百万的追随者,汪中求表示已经比较欣慰。
汪中求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不得不与世界跨国大公司同台竞技。而目前,中国管理学界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学家不少,管理学家不多;管理哲学弥厚,管理学则浅(哲学层面的管理气氛浓厚,科学层面的管理则言而难践)。2006 年6 月份,汪中求率领中国精细化管理讲师团队专门去日本,深入大学、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 年。’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中国人不是智慧不够,号召力不够,而是精细化态度不够。因为我们对精细化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像‘卫星可以上天,但马桶老是漏水,’我们现在很多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做不到位。”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如今他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系统提出来,设法使之与已知的一些科学管理理论接口,努力与过去粗放的管理相克,试图给出一些基本规则和操作思路。汪中求认为,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也许,政府保护的高度垄断的行业和企业除外),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谈到精细化管理在中国的进展,汪中求认真地说,乡间小道可以直接跨越到高速公路,然而管理的阶段不可跨越。我们得一步步来,每一步可以快一些,但步子是不能省略的。我们很难改变人的思维,但可以借助职业化训练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调整行为来达到逐步调整思维的目的。我们不能省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量化的阶段,管理依赖规则,规则需要具体化、标准化、数据化,格式化的规则才可以训练,训练提升素质才是改善和完善管理的必由之路。
由重视细节到倡导精细化管理,是汪中求致力于提高中国管理水平的自然结果。他把精细化管理当成一项事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精细化管理事业的发展。“当然,我更希望有众多的同仁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一起研究精细化管理、实践精细化管理、完善精细化管理,直到精细化管理成为人们的习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当作目标提及。”
优秀培训师=高落差+多流量+宽幅度
2006 年12 月,汪中求在第二届华人国际、亚洲、中国十大培训师评选中荣获“亚洲十大培训师奖”。培训师,是汪中求头上环绕着的另一顶别样光环。
除了研究著书,汪中求还被邀请深入企业、机关、高校,进行演讲、咨询和培训。“我是下岗工人,很想听汪中求老师的课,你们的票价360 块,可我只有160 块钱,我先在门外听,后半段再交钱进去,行吗?”汪中求在新疆奎屯市演讲时,一位工人恳请主办单位。
在深圳,一位刚做妈妈的少妇在汪中求的演讲会上听讲,让保姆抱着婴儿在门外守候了整整一天,课间休息才出来给宝宝喂奶。山东大学一位老教师从济南赶到北京听讲座,但听说汪中求已经下课离开,为了继续听汪中求在郑州的讲座,他又尾追到郑州,适逢汪中求身体不适,下了课就赶往医院打吊针,于是这位老师又尾随到医院,争取到和汪中求沟通的一个小时时间。汪中求的一张嘴,风靡了成千上万人的耳朵和心房。
“一年内,关于细节管理的专题讲座在全国21 个省市区的90 多个大小城市已经安排了整整260 场,排时最紧的一天3 场,除了社会公开课,邀请上公开课的企业涵盖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学校、部队,甚至还有监狱机构。例如中国移动、红豆集团、苏宁电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参会人数动辄数百人,多者3000 多人。因为邀请讲座的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常常被邀请单位责难——怎么都排了三个月了还不能安排?”汪中求的一位助理这样告诉记者。
汪中求调侃,一个好的培训师就像雄伟壮观的瀑布一样,必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有落差。瀑布因为落差而壮观,培训师的落差就体现在思想的高度上。第二,要有流量。流量就是培训师专业素养、专业深度和专业成就。三是要有幅宽。瀑布宽才壮观,培训师则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授课时能旁征博引,顺手拈来,让人如沐春风。
在谈到对中国目前培训市场的看法时,汪中求认为,国内培训市场影响了当代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拉动了全社会的学习意识,但由于中国进入工业化非常晚,管理培训刚刚起步,导致培训市场上的良莠不齐,给人们造成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第一,培训师队伍质量欠佳,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不少所谓的培训师一个课件用五年都不改,把自己的一点点知识包装成一个产品,尽可能卖最高的价钱,这是对培训的不尊重,不负责任,过于商业化的培训师一定会亵渎培训。第二,培训市场细分不够。培训领域很需要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化研究。比如“细节决定成败”,还可以衍生出“酒店的细节管理”“办公室细节管理”“大学生入职前细节训练”等课题的研究,但是很多培训师只管一味跟风。第三,培训市场对培训的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测评标准,培训师忽悠一把就走了,不用对培训效果负责任,影响整个培训市场资源的有效使用。
中国企业的员工最需要什么培训呢?汪中求认为,一是敬业精神培训,二是岗位所需要的流程培训,三是团队精神培训,四是规则意识培训。在培训项目、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汪中求建议大家参加培训不能有盲目性,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于我自己来说,2008 年奥运会以后,我会从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堂上销声匿迹,因为这样的公开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参加学习的人来说几乎没有针对性,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我也相信,有针对性的培训会继续升温,而公开课的形式会越来越少。”汪中求如是说。
成功=勤奋+执着+关注细节
担任CEO,年薪几十万元;出书卖了上百万册;开讲座,前来听课的人连过道都塞得满满的。汪中求无疑是成功的。
是哪些重要的个人素质成就了今天的汪中求呢?他直言,得感谢自己是农民出身,一些基本素质元素在自己十几年不断提升和跨越的事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把这些素质元素概括为勤奋、善良、宽容、好学、多思、善于总结、不喜欢怨天尤人、无怨无悔等。最重要的是勤奋。“我智商不高,勤奋可以使得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超越比你智商高的人。人的意志力是由责任感决定的,所以,我每到一处讲学,不想接受宴请,不愿游览圣地,飞机上的小桌板就是办公桌,列车上的茶几就是老板台。”汪中求这样描述自己这三年来的工作生活状态。“勤奋就是要戒惰。有才人因傲而败,平常人因惰而庸。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惰性,为了让自己不惰,我把工作计划都排得很满,让计划追着自己跑。”对于这一点,记者深有感触。早就和汪中求约了采访事宜,汪中求竟然建议把采访安排在他从济南去青岛讲课的路途奔波的空档上,当然是记者电话连线采访。第二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细节,会让你做事情尽善尽美,做得比别人到位,就像西方哲学讲的,细节成就完美。”
很多人总认为成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效应,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胜利。影视明星以及商界英雄总是给了我们光辉灿烂的一面,使得大众觉得成功太困难了。汪中求对“成功”的界定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事实上,成功非常简单。我一直认为,成功是一个人阶段责任的承担和实现。只要你每天工作都做得很好,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到位,那么你就是成功的。我也是成功的,因为每个阶段自己该做的事情我都做到位了。比如说现在我在做一些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探索,写的东西、讲的课程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我当然是成功的。我从来不怀疑我是成功者,但是我不愿意把成功放大到一个凡人不能接受的程度。”
在如何追求成功这个敏感话题上,汪老师认为社会舆论应该鼓励大家踏实地去做眼前该做的事情,这样每一个人都离成功不太遥远。但汪中求强调,成功更需要靠勤奋和专注。汪中求笑着补充说,“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专门做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培训和咨询,让它在不断地实现输出(讲课)、反馈和总结。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抓一把,那就完了。”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得知,汪中求在2008 年奥运会以后将退出工商界。但他同时表示,退出工商界不是停止工作、停止思考、放弃交流,退出“江湖”但不会退出精细化管理研究。他会把所有的时间潜心用于去企业做实地调研、回家读书、去国外考察,去学校和学生们交流,或者写书等。
“和以前不一样,我现在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那就是到大学教书,把细节管理引入大学课程,并进行学术研究,使其慢慢成为一个学科。”采访结束时,汪中求微笑着告诉记者。
人物链接:汪中求,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江西九江人,毕业于九江学院中文系,深造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当过3 年农民,上过5 年讲台,干过2 年秘书。1992 年进入商界,先后就职于香港恒雅(深圳)公司、清华同方、泰豪科技等知名企业。现任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2003 年8 月,出版《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被誉为“中国5000 万营销人第一堂必修课”。2004 年1 月,推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细节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被第二届中国职业经理人年会评为“2004 年度中国十大优秀管理培训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2005 年杰出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工程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哈工大、南昌陆军学院客座教授,国资委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商业评论》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