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当代大学生群体最直接密切联系的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心理辅导者、学习的指引者和日常生活的管理服务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无疑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提升、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辅导员;高校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其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而且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并完善的人格。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盲目的以一时社会需要为导向,忽略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高等教育育人的功能,把大学变成了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培训中心,由此而培养出了很多专门性的、单一性的“人才”。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纷繁芜杂的发展趋势,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文理交融人才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难以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寻求人生的追求和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药家鑫、李启铭之类的现实案例足以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在20世纪90年代末即提出为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需要,为了让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宽知识面、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周远清曾说过:“人的素质可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四个方面”。在上述的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思想道德修养、业务知识的高低和专门能力的发挥,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在高等院校中,无论是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还是指导他们学会做事,都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国家于1952年提出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请求试点。此后,有很多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2004年16号文件,拓展了辅导员职能,文件中提到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从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以看出,在大力提倡和积极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化素质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文化素质教育得以持续、健康、有效的开展也要依赖于一线与大学生们最直接接触的辅导员老师们。辅导员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一线的执行者,同时也一直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高举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践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爱、自律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经受考验、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择业交友、学习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思想认识。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教职人员,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心理辅导者、学习的指引者和日常生活的管理服务者。因此,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良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能否积极顺利的开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成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本文做如下思考:
1、学校可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就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有力的导向作用。
2、学校可选拔专业素质强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不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建树,而且要在哲学、心理、教育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素养,才能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3、学校可选拔个人修养好、工作热情高、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因此,辅导员必须在工作,生活中严与律己,时时处处为学生担当楷模,充分调用人格力量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形成潜移默化。
4、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充实,可以适当的比例留用本校毕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从本科阶段培养的人才。此类人才因为对所在学校的情况较之其他人员更为熟悉,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相对而言,其对母校的认同感有别于其他,其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5、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后续教育与培训,要建立常态化、连续性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知识更新、视野开阔,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息息相关,强化与大学生群体密切联系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之花能否开出累累硕果,需要高校辅导员并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探索、创新、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高等学校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义逎.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4-5.
[3]张琼.浅议高校辅导员工作[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87-188.
作者简介:
徐玉林(1983—),男,安徽庐江人,助理政工师,现供职于安徽大学办公室,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管理。
胡芳芳(1986—),女,安徽东至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高等教育。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辅导员;高校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其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而且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并完善的人格。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盲目的以一时社会需要为导向,忽略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高等教育育人的功能,把大学变成了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培训中心,由此而培养出了很多专门性的、单一性的“人才”。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纷繁芜杂的发展趋势,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文理交融人才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难以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寻求人生的追求和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药家鑫、李启铭之类的现实案例足以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在20世纪90年代末即提出为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需要,为了让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宽知识面、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周远清曾说过:“人的素质可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四个方面”。在上述的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思想道德修养、业务知识的高低和专门能力的发挥,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在高等院校中,无论是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还是指导他们学会做事,都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国家于1952年提出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请求试点。此后,有很多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2004年16号文件,拓展了辅导员职能,文件中提到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从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以看出,在大力提倡和积极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化素质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文化素质教育得以持续、健康、有效的开展也要依赖于一线与大学生们最直接接触的辅导员老师们。辅导员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一线的执行者,同时也一直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高举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践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爱、自律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经受考验、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择业交友、学习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思想认识。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教职人员,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心理辅导者、学习的指引者和日常生活的管理服务者。因此,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良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能否积极顺利的开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成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本文做如下思考:
1、学校可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就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有力的导向作用。
2、学校可选拔专业素质强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不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建树,而且要在哲学、心理、教育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素养,才能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3、学校可选拔个人修养好、工作热情高、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因此,辅导员必须在工作,生活中严与律己,时时处处为学生担当楷模,充分调用人格力量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形成潜移默化。
4、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充实,可以适当的比例留用本校毕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从本科阶段培养的人才。此类人才因为对所在学校的情况较之其他人员更为熟悉,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相对而言,其对母校的认同感有别于其他,其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5、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后续教育与培训,要建立常态化、连续性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知识更新、视野开阔,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息息相关,强化与大学生群体密切联系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之花能否开出累累硕果,需要高校辅导员并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探索、创新、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高等学校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义逎.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4-5.
[3]张琼.浅议高校辅导员工作[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87-188.
作者简介:
徐玉林(1983—),男,安徽庐江人,助理政工师,现供职于安徽大学办公室,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管理。
胡芳芳(1986—),女,安徽东至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