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同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头开得优劣,既影响教师教的信心,又影响学生学的情绪,进而影响到整堂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每堂历史课导入的教学,而历史情境的创设又是教好每堂历史课导入的一个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在课堂导入中创造历史情境呢?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丰富多彩,但中学历史课本则叙述简略,教师如果照本宣读必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教师在每堂课开始时都十分重视生动语言教学,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例如:在讲述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边欣赏、边生动描述:“画面的蒙娜丽莎神态端庄,柔软丰满的双手安然地搁在靠椅上,脸部、颈部、胸部的线条柔和舒展,显示出无限的青春活力,一双含情脉脉的双眼,流露出对幸福的热烈向往,特别是那嘴角微微流动的笑纹,把少妇纯洁善良的心底映现在画面上,她身后的背景凝练深远,更加衬托出人物的安详典雅。”此时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生动描述逐渐融入历史画面的情境之中,并且产生了热爱艺术和崇敬艺术的强烈情感。
又如在讲授“戊戌政变”时,教师可首先用语言描述来设计这样的导言:“戊戌政变时有两个角色截然相反的历史人物,一位因变法救亡失败而不愿苟且偷生,以其流血牺牲来唤醒国人为救国而努力,大义凛然走上刑场,含笑而死,其死是何等的壮烈!另一位却为自己升官发财不惜出卖自己灵魂和人格,背叛了维新派,其行为是何等卑鄙!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戊戌政变这节内容。”
再如讲授“美国内战”内容时,教师可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设计导言“美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总统,名叫林肯,他与华盛顿、罗斯福齐名,是他领导了美国内战取得伟大胜利,既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又维护了国家统一,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威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统,却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当过砍柴工、邮递员,一辈子正式上学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勤奋、刻苦、好学,使他终于成一代伟人。同学们,我们下面就来学习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的历史吧!
二、运用电化媒介手段来创设导言中的历史情境
由于电化教学视听并举,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可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更直接地使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学习“红军长征”这块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可先用录音机播放为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谱写的歌曲,同学们听着这气吞山河的诗句和雄壮激昂的曲调心潮澎湃,深深地被革命先辈那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乐观向上的英雄气概所感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但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党、爱人民军队、爱祖国的教育。
又如在讲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内容时,上课一开始就播放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人的胸膛,教师这时打开幻灯机,用慢镜头放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景此情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经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到当年耻辱岁月历史情境中去,这种方式最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其他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有关“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录象并思考课文中有关历史内容,迅速把学生带进当年风云的历史年代。
三、通过对历史小故事的风趣讲述来创设导言中的历史情境
历史课导言中我们通过对历史小故事的风趣讲述,一方面使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可以引人入胜,引导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
之中。
例如在讲述“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教师可通过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设计导言:“宋朝有一个历史人物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学就一身好武艺,当时北方金国南下犯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家和人民遭难,岳飞为保卫国家加入了抗金军队,出发前岳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述,很快使学生展现了一幅当年岳飞抗金的生动画面并带入了感人的历史情境之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节历史内容的强烈愿望。
又如在讲授:“1794—1814年的法国”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讲故事设计这样的导言来创设历史情境:同学们,教材中叙述的拿破仑是何许人也?他身高仅一米六八,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就是这样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物却领导法国军队横扫了欧洲,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么拿破仑是如何上台的?又是如何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通过这样讲述能把拿破仑这位咤叱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激烈战斗的历史场面映入学生脑海中。
再如为学习“三国鼎立”内容时,可先请学生讲述“火烧赤壁”的故事;学习“西周灭亡”内容时,可以先讲“千金一笑”的故事引入;如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内容时,教师可先讲述关于胡佛总统的故事,引用美国总统胡佛对选民许诺的话“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坐上小汽车”,经济危机发生后人民嘲讽他为“饥饿总统”等等。
四、引用名人名言名著和典故成语等方式来创设导言中的历史情境
历史课导言中引用名人名言名著和典故成语等方式创造历史情境设计,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历史场面立体感,丰富历史知识,深化情感教学。
例如:我们在学习“普法战争”内容时,教师可引用法国作家都德的文学名作《最后一课》的有关知识来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思维进入当年战争年代的历史情境。
又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把法国文学家雨果对这场战争的评论搬到课堂作为导语,对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雨果曾有这样的揭露和描绘:“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箧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教师引用雨果的话后,进一步指出“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去声讨英法侵略者的罪行,去总结它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吧!”这样导语不但生动形象地再现当年历史情境,使学生站在历史高度审视这场战争。而且在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达到了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双重效果。
再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有关历史事件时,教师可在每堂课的导言中运用历史典故成语来创设事件发生时历史情境,引出课文教学内容。如学习“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先用成语“投笔从戎”引出;学习“三国鼎立”内容时,可用成语“三顾茅庐”引出;学习“东晋祖逖出师北伐”内容时,可用成语“击楫中流”引出;学习“楚汉战争”内容时,可用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引出等等。
除了上述这些方法以外,还可采用设置问题引起悬念的方法,还可用猜历史谜语、展开想象的方法,还可以编口诀、归纳推理方法等等。
结语
在历史课导言中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至于运用哪种方法较适合,这要根据不同内容有选择地加以灵活运用,千万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我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而服务。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丰富多彩,但中学历史课本则叙述简略,教师如果照本宣读必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教师在每堂课开始时都十分重视生动语言教学,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例如:在讲述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边欣赏、边生动描述:“画面的蒙娜丽莎神态端庄,柔软丰满的双手安然地搁在靠椅上,脸部、颈部、胸部的线条柔和舒展,显示出无限的青春活力,一双含情脉脉的双眼,流露出对幸福的热烈向往,特别是那嘴角微微流动的笑纹,把少妇纯洁善良的心底映现在画面上,她身后的背景凝练深远,更加衬托出人物的安详典雅。”此时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生动描述逐渐融入历史画面的情境之中,并且产生了热爱艺术和崇敬艺术的强烈情感。
又如在讲授“戊戌政变”时,教师可首先用语言描述来设计这样的导言:“戊戌政变时有两个角色截然相反的历史人物,一位因变法救亡失败而不愿苟且偷生,以其流血牺牲来唤醒国人为救国而努力,大义凛然走上刑场,含笑而死,其死是何等的壮烈!另一位却为自己升官发财不惜出卖自己灵魂和人格,背叛了维新派,其行为是何等卑鄙!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戊戌政变这节内容。”
再如讲授“美国内战”内容时,教师可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设计导言“美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总统,名叫林肯,他与华盛顿、罗斯福齐名,是他领导了美国内战取得伟大胜利,既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又维护了国家统一,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威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统,却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当过砍柴工、邮递员,一辈子正式上学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勤奋、刻苦、好学,使他终于成一代伟人。同学们,我们下面就来学习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的历史吧!
二、运用电化媒介手段来创设导言中的历史情境
由于电化教学视听并举,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可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更直接地使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学习“红军长征”这块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可先用录音机播放为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谱写的歌曲,同学们听着这气吞山河的诗句和雄壮激昂的曲调心潮澎湃,深深地被革命先辈那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乐观向上的英雄气概所感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但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党、爱人民军队、爱祖国的教育。
又如在讲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内容时,上课一开始就播放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人的胸膛,教师这时打开幻灯机,用慢镜头放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景此情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经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到当年耻辱岁月历史情境中去,这种方式最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其他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有关“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录象并思考课文中有关历史内容,迅速把学生带进当年风云的历史年代。
三、通过对历史小故事的风趣讲述来创设导言中的历史情境
历史课导言中我们通过对历史小故事的风趣讲述,一方面使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可以引人入胜,引导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
之中。
例如在讲述“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教师可通过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设计导言:“宋朝有一个历史人物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学就一身好武艺,当时北方金国南下犯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家和人民遭难,岳飞为保卫国家加入了抗金军队,出发前岳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述,很快使学生展现了一幅当年岳飞抗金的生动画面并带入了感人的历史情境之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节历史内容的强烈愿望。
又如在讲授:“1794—1814年的法国”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讲故事设计这样的导言来创设历史情境:同学们,教材中叙述的拿破仑是何许人也?他身高仅一米六八,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就是这样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物却领导法国军队横扫了欧洲,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么拿破仑是如何上台的?又是如何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通过这样讲述能把拿破仑这位咤叱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激烈战斗的历史场面映入学生脑海中。
再如为学习“三国鼎立”内容时,可先请学生讲述“火烧赤壁”的故事;学习“西周灭亡”内容时,可以先讲“千金一笑”的故事引入;如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内容时,教师可先讲述关于胡佛总统的故事,引用美国总统胡佛对选民许诺的话“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坐上小汽车”,经济危机发生后人民嘲讽他为“饥饿总统”等等。
四、引用名人名言名著和典故成语等方式来创设导言中的历史情境
历史课导言中引用名人名言名著和典故成语等方式创造历史情境设计,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历史场面立体感,丰富历史知识,深化情感教学。
例如:我们在学习“普法战争”内容时,教师可引用法国作家都德的文学名作《最后一课》的有关知识来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思维进入当年战争年代的历史情境。
又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把法国文学家雨果对这场战争的评论搬到课堂作为导语,对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雨果曾有这样的揭露和描绘:“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箧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教师引用雨果的话后,进一步指出“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去声讨英法侵略者的罪行,去总结它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吧!”这样导语不但生动形象地再现当年历史情境,使学生站在历史高度审视这场战争。而且在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达到了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双重效果。
再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有关历史事件时,教师可在每堂课的导言中运用历史典故成语来创设事件发生时历史情境,引出课文教学内容。如学习“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先用成语“投笔从戎”引出;学习“三国鼎立”内容时,可用成语“三顾茅庐”引出;学习“东晋祖逖出师北伐”内容时,可用成语“击楫中流”引出;学习“楚汉战争”内容时,可用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引出等等。
除了上述这些方法以外,还可采用设置问题引起悬念的方法,还可用猜历史谜语、展开想象的方法,还可以编口诀、归纳推理方法等等。
结语
在历史课导言中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至于运用哪种方法较适合,这要根据不同内容有选择地加以灵活运用,千万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我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