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重大违规疫苗案件引起人们恐慌,同时提升了人们对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披露的重视程度,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医药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还肩负着国民的身心健康。文章通过分析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控制;长生生物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251-03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医药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逐渐提高,然而药品安全公共事件等问题不断发生,例如2006年的亮甲菌素事件、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2016年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密切联系,某些医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为了自身短期利益披露不完整或虚假的财务信息,让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导致投资者受到欺骗。在发展过程中,医药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长期失效,自身遭受惨痛代价,也会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破产。
医药企业的产品具有特殊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医药企业肩负着国民身体健康等社会责任,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为例,通过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促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 長生生物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1 公司概况
2015年,长生生物通过借壳的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版上市,并且同时挂牌进行交易,其股票代码为002680。长生生物成立后,经过快速发展,拓展到人用疫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在疫苗行业长期保持着实力领先、竞争力强劲、影响力显著的优势地位。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长生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这一事件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长生生物的市值开始严重下降,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出具关注函,证监会对其进行信息违法披露立案调查。由于长生生物违法行为非常严重,造成了国家及社会极大的利益损失,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强制其退市。2019年11月27日,长生生物正式退市。
1.2 长生生物内部控制缺陷
长生生物作为医药行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在上市3年内被强制退市,其内部控制失效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分析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弥补自身内部控制缺陷提供参考。
1.2.1 内部环境
公司治理:根据长生生物年度报告,其创始人高俊芳担任董事长的同时,又担任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虽然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但这与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不符。而且长生生物作为从事疫苗生产、涉及百姓身体健康的医药企业,当管理层作出各种决策时,很容易削弱董事会对经理层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和监督,高俊芳会失去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最后导致公司决策不合理。长生生物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的控制措施已经失效,使得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只能寄希望于外部治理的制衡。
社会责任:长生生物所在的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其风险水平比较高,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与国民人身安全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长生生物要确保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但是在2017年,被查出近25万支百白破联合疫苗不符合规定。同时其生产的狂犬疫苗也因违规生产、编造更改生产批号、使用过期原液制造产品等,被检查出不符合规定。疫苗与广大百姓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是长生生物的疫苗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没有为国民生命安全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疫苗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长生生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顾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没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顾及百姓生命安全。长生生物上市以来,从未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年报因为缺少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被责令修改。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长生生物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1.2.2 风险评估
长生生物在产品质量上的风险评估能力较弱,自借壳上市以来,其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过度依赖疫苗产品销售,但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疫苗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警觉。同时,长生生物存在对销售高投入、研发低投入的问题,可见其不注重研发,产品质量缺乏长期保障。对于疫苗行业存在的高风险,长生生物在2017年度的经营评述中提到有关对行业和产品特殊性的认识,认为“通过推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组合,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得到显著降低”。长生生物内部各层管理人员,都未能充分认识到疫苗风险对人民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从公司的治理层到管理层,从董事会到经理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都没有针对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见长生生物在风险评估方面严重缺乏经验。
1.2.3 控制活动
长生生物2016年的研发投入为0.43亿元,2017年的研发投入为1.22亿元,2017年虽然是2016年的2.8倍,但其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相比还是较低,且研发人员数量连续4年都为150人,几乎没有变动,这与其将维护自身市场龙头地位、提升研发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思路相违背,说明长生生物并没有重视研发成果。疫苗产品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对药品性能进行反复验证,如果验证过程不够严密,药品安全就很难得到保证。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失败时常发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失败部分的研发费用应作费用化处理。但是长生生物把所有的研发费用都进行资本化处理,导致其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明显偏高,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若将长生生物应费用化部分的研发投入剔除,则其投入的研发费用更低。长生生物轻研发重销售,可见其内部控制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其所涉及的多起问题疫苗销售,最终导致本次疫苗造假事件全面爆发,长生生物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好调控活动。 1.2.4 信息与沟通
通过查看长生生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规则落实自查表》,各种规定的报告确认,其内部控制体系健全,不存在任何重大、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但是,通过分析其疫苗造假事件,公司内部并没有完全做到各管理层级、各业务环节的信息沟通,而且高俊芳在担任董事长的同时,又承担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两个重要职务,高管和管理层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完全是一人做出决定。信息与沟通在公司起着桥梁的作用,若不及时沟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将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必要的问题。所以长生生物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说明其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1.2.5 内部监督
通过查看长生生物年度报告,创始人高俊芳因为权力过大,存在只手遮天的情况,又因其子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其丈夫任副总经理,这样一个职位安排使得公司内部人员不敢提出意见。长生生物内审部门容易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公司内部人员对其监管基本无效,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失效。长生生物对于信息披露也存在监管不力的地方,2017年度报告数据的错误,2018年中才予以更新并公示。可见,长生生物监督不及时和监督效果不明显,使公司内部积累的各种问题渐渐显露,为其埋下很大隐患,致使2018年曝出疫苗造假问题,损害了公司市值和名誉。未对内部控制体系和治理机制问题做出整改措施,监督不力,最终导致长生生物破产退市。
2 完善医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通过分析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可知,我国医药企业内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措施。
2.1 优化内部环境
首先,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提供有效、高质量的医药产品,能够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这对于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生生物股权高度集中,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会造成与公司内部人员想法不一致,容易形成决策失误。因此,医药企业的股份应该分散,避免独裁的情况。同时引进具有医药管理和风险管理经验的股东,这些人员之间应相互独立,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感融入企业文化,因为医药企业会涉及国民身体健康,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2 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医药企业的产品特殊性使得其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所以医药企业内部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无论风险是否发生,企业内部都应采取相应措施,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医药企业应该评估并做出风险应对,使损失降到最低,这样可以起到事前防范作用。医药企业应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整体系统的防范与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3 加强控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一系列应对机制来合理处理风险事件,其内部应该设计一套全面的控制流程图。采购环节中,医药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原材料的运输和储存也应受到重视,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防止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在生产环节,因为产品的特殊性,医药企业与国民身体健康挂钩,所以在生产中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销售环节,销售部门应确保客户的信誉,加强客户审核控制,防止企业被拖欠账款。医药企业在完善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中,还应该建立一套应急机制,便于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2.4 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公司经营盈利能力越强,其披露的信息越全面完整;反之,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差,其信息披露的情况就越糟糕。医药企业普遍对信息披露与沟通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格式简单、内容固化,对内外部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不大。医药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且详细披露每一项项目内容,积极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外部信息使用者能有效完整地获得想要的信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吸引更多投资者,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同时,医药企业固有风险水平较高,影响生产经营的因素较为复杂,应该定期组织监管机构人员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企业内部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2.5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医药企业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各种规定。医药企业应该赋予内部监督机制绝对的独立性,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部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情况,保证内部控制披露的信息真实、有效、完整,使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在外部监督上应该保持独立性,在审计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时,发表公正的审计意见。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具有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披露内容。加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实现利润的同时又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实现双赢。
3 结语
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身体安全与健康,提供有效、高质量的医药产品,能够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这对于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具有一定意义。医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与价值观,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公司具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行系统,同时结合相关规定与内外监督的执行,让外部信息使用者能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吸引更多投资者。我国医药企业要从中吸取教训,改变我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的现状。
参 考 文 献
[1]张顺帆.长春长生内部控制失效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3):33-34.
[2]汪琳.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学习,2019(22):235,237.
[3]刘东萍.浅谈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财会学习,2019(26):249-250.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控制;长生生物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251-03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医药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逐渐提高,然而药品安全公共事件等问题不断发生,例如2006年的亮甲菌素事件、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2016年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密切联系,某些医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为了自身短期利益披露不完整或虚假的财务信息,让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导致投资者受到欺骗。在发展过程中,医药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长期失效,自身遭受惨痛代价,也会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破产。
医药企业的产品具有特殊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医药企业肩负着国民身体健康等社会责任,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为例,通过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促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 長生生物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1 公司概况
2015年,长生生物通过借壳的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版上市,并且同时挂牌进行交易,其股票代码为002680。长生生物成立后,经过快速发展,拓展到人用疫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在疫苗行业长期保持着实力领先、竞争力强劲、影响力显著的优势地位。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长生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这一事件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长生生物的市值开始严重下降,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出具关注函,证监会对其进行信息违法披露立案调查。由于长生生物违法行为非常严重,造成了国家及社会极大的利益损失,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强制其退市。2019年11月27日,长生生物正式退市。
1.2 长生生物内部控制缺陷
长生生物作为医药行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在上市3年内被强制退市,其内部控制失效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分析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弥补自身内部控制缺陷提供参考。
1.2.1 内部环境
公司治理:根据长生生物年度报告,其创始人高俊芳担任董事长的同时,又担任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虽然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但这与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不符。而且长生生物作为从事疫苗生产、涉及百姓身体健康的医药企业,当管理层作出各种决策时,很容易削弱董事会对经理层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和监督,高俊芳会失去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最后导致公司决策不合理。长生生物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的控制措施已经失效,使得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只能寄希望于外部治理的制衡。
社会责任:长生生物所在的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其风险水平比较高,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与国民人身安全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长生生物要确保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但是在2017年,被查出近25万支百白破联合疫苗不符合规定。同时其生产的狂犬疫苗也因违规生产、编造更改生产批号、使用过期原液制造产品等,被检查出不符合规定。疫苗与广大百姓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是长生生物的疫苗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没有为国民生命安全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疫苗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长生生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顾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没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顾及百姓生命安全。长生生物上市以来,从未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年报因为缺少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被责令修改。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长生生物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1.2.2 风险评估
长生生物在产品质量上的风险评估能力较弱,自借壳上市以来,其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过度依赖疫苗产品销售,但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疫苗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警觉。同时,长生生物存在对销售高投入、研发低投入的问题,可见其不注重研发,产品质量缺乏长期保障。对于疫苗行业存在的高风险,长生生物在2017年度的经营评述中提到有关对行业和产品特殊性的认识,认为“通过推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组合,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得到显著降低”。长生生物内部各层管理人员,都未能充分认识到疫苗风险对人民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从公司的治理层到管理层,从董事会到经理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都没有针对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见长生生物在风险评估方面严重缺乏经验。
1.2.3 控制活动
长生生物2016年的研发投入为0.43亿元,2017年的研发投入为1.22亿元,2017年虽然是2016年的2.8倍,但其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相比还是较低,且研发人员数量连续4年都为150人,几乎没有变动,这与其将维护自身市场龙头地位、提升研发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思路相违背,说明长生生物并没有重视研发成果。疫苗产品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对药品性能进行反复验证,如果验证过程不够严密,药品安全就很难得到保证。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失败时常发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失败部分的研发费用应作费用化处理。但是长生生物把所有的研发费用都进行资本化处理,导致其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明显偏高,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若将长生生物应费用化部分的研发投入剔除,则其投入的研发费用更低。长生生物轻研发重销售,可见其内部控制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其所涉及的多起问题疫苗销售,最终导致本次疫苗造假事件全面爆发,长生生物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好调控活动。 1.2.4 信息与沟通
通过查看长生生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规则落实自查表》,各种规定的报告确认,其内部控制体系健全,不存在任何重大、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但是,通过分析其疫苗造假事件,公司内部并没有完全做到各管理层级、各业务环节的信息沟通,而且高俊芳在担任董事长的同时,又承担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两个重要职务,高管和管理层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完全是一人做出决定。信息与沟通在公司起着桥梁的作用,若不及时沟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将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必要的问题。所以长生生物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说明其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1.2.5 内部监督
通过查看长生生物年度报告,创始人高俊芳因为权力过大,存在只手遮天的情况,又因其子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其丈夫任副总经理,这样一个职位安排使得公司内部人员不敢提出意见。长生生物内审部门容易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公司内部人员对其监管基本无效,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失效。长生生物对于信息披露也存在监管不力的地方,2017年度报告数据的错误,2018年中才予以更新并公示。可见,长生生物监督不及时和监督效果不明显,使公司内部积累的各种问题渐渐显露,为其埋下很大隐患,致使2018年曝出疫苗造假问题,损害了公司市值和名誉。未对内部控制体系和治理机制问题做出整改措施,监督不力,最终导致长生生物破产退市。
2 完善医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通过分析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可知,我国医药企业内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措施。
2.1 优化内部环境
首先,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提供有效、高质量的医药产品,能够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这对于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生生物股权高度集中,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会造成与公司内部人员想法不一致,容易形成决策失误。因此,医药企业的股份应该分散,避免独裁的情况。同时引进具有医药管理和风险管理经验的股东,这些人员之间应相互独立,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次,医药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感融入企业文化,因为医药企业会涉及国民身体健康,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2 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医药企业的产品特殊性使得其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所以医药企业内部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无论风险是否发生,企业内部都应采取相应措施,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医药企业应该评估并做出风险应对,使损失降到最低,这样可以起到事前防范作用。医药企业应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整体系统的防范与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3 加强控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一系列应对机制来合理处理风险事件,其内部应该设计一套全面的控制流程图。采购环节中,医药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原材料的运输和储存也应受到重视,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防止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在生产环节,因为产品的特殊性,医药企业与国民身体健康挂钩,所以在生产中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销售环节,销售部门应确保客户的信誉,加强客户审核控制,防止企业被拖欠账款。医药企业在完善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中,还应该建立一套应急机制,便于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2.4 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公司经营盈利能力越强,其披露的信息越全面完整;反之,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差,其信息披露的情况就越糟糕。医药企业普遍对信息披露与沟通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格式简单、内容固化,对内外部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不大。医药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且详细披露每一项项目内容,积极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外部信息使用者能有效完整地获得想要的信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吸引更多投资者,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同时,医药企业固有风险水平较高,影响生产经营的因素较为复杂,应该定期组织监管机构人员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企业内部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2.5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医药企业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各种规定。医药企业应该赋予内部监督机制绝对的独立性,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部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情况,保证内部控制披露的信息真实、有效、完整,使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在外部监督上应该保持独立性,在审计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时,发表公正的审计意见。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具有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披露内容。加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实现利润的同时又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实现双赢。
3 结语
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身体安全与健康,提供有效、高质量的医药产品,能够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这对于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具有一定意义。医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与价值观,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公司具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行系统,同时结合相关规定与内外监督的执行,让外部信息使用者能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吸引更多投资者。我国医药企业要从中吸取教训,改变我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的现状。
参 考 文 献
[1]张顺帆.长春长生内部控制失效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3):33-34.
[2]汪琳.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学习,2019(22):235,237.
[3]刘东萍.浅谈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财会学习,2019(2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