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教学时间够用吗?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觉得光阴真的是转眼即逝的东西,不知不觉自己教书已经近十年了,真是令人感慨!不过感慨之余,我觉得我的每一年也是有精彩、得失之处的。尤其是近几年,似乎是年龄大了、成熟了的缘故吧,少了些昔日的张扬,不再好高骛远,而是更加重视眼前的每一节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在我们的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发展,我们的课堂逐渐回归到真正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我爱我的课堂,我爱我的学生,所以我希望真正的课堂是真正能够使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品质熏陶的课堂。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重视,所以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之处就相应地多了起来,因而也就更加想去找出解决的办法。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探索过程:
  一、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最近两年,我教的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每学年课本分上下两册,安排了七个单元;每单元安排习作一篇,共七篇;安排练习一个,共七个;并在其中又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这个学期我教学的是五语下册教材,这本教材结构和上册基本相同,每单元安排有阅读课文3-5篇,共26篇,分为七个主题,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本册继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以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研究的兴趣。
  我觉得这样的结构安排很好,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在根据教学时间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后发现:每篇课文的教时数基本上都安排在两课时,而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即使完成了,我觉得学生掌握得也不够透彻,对文章的了解非常肤浅(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语文所选教材基本上都是精读,因为小语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今后获得更广阔知识的垫脚石,所以马虎不得)。
  二、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困惑的探索
  究竟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所安排的任务?对此我依然很困惑。不过在困惑之余,我也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既然光上好一节课无法解决教学计划所安排的任务与教学时间的矛盾,那么就应该尝试着寻找其它的路径。
  记得上小学时,曾在电视上看过《凯丽阿姨讲科学》这个节目,里面的《圆珠笔的诞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大陆,一种方便、价廉的圆珠笔流行了起来,制笔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圆珠笔。可是不久却发现圆珠笔市场严重萎缩,原因是圆珠笔前端的钢珠在长时间的书写后,因摩擦而变小继而脱落,导致笔筒内的油泄露出来,弄得满纸油渍,给书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开始厌烦圆珠笔,从而不再用它了。
  于是,一些科学家和工厂的设计师们开始为了改变“笔筒漏油”这种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一个科学家实验了上千种不同的材料来做笔前端的那个“圆珠”,以求找到寿命最长的材料,结果却不是很理想。 这时一个叫马塞尔 比希的人巧妙地解决了“漏油”的问题。他的想法是——“既然不能将圆珠笔的寿命很好地延长,那为什么不主动地控制圆珠笔的寿命呢?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实验中找到一颗“钢珠”所能完成书写的“最大用油量”,然后每支笔所装的 “油”都不超过这个“最大用油量”。这样,方便、价廉又“卫生”的圆珠笔又成了人们最喜爱的书写工具之一。
  这个故事让我对解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有了新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像圆珠笔的诞生一样呢,既然一个学期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可不可以在高年级阶段再稍微的减少一些文章的篇数,或变七个单元为六个单元?这样有些篇目就可以设计为三教时。时间充裕了,课上得就应该更加精彩、扎实……这样也许才能真正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才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期达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目标。毕竟小学语文教学马虎不得,囫囵吞枣只可以增加阅读的量,在没有学会如何跑之前,我觉得还是应该教给他们至少说是大部分同学跑的诀窍,因为有些人即使你不认真教,他就很好。但大部分还是些普通的学生,否则又要我们老师干嘛呢?
  还有就是,最近几年中国教育变革得很快,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学,渗入了许多科目,尤其是英语。大家想想,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星期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学期的任务也是有限的。那么多的科目都在求精求实效,都在强调自身的重要性,都不能忽视,都要上,可是你们是否发现,教学的总时间不但没有增多反而是相对减少了?所以每周的语文课在减少,而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并未减少,如果不解决好这一矛盾又如何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呢?
  这些只是我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的一些粗浅想法,因为在大城镇里,这个矛盾也许就显得很轻微吧。但如果留心观察的话,你还是会发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的很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清康熙皇帝为一家饭馆题名“客来香”,是因该店主人经营有方,菜肴色香味独特,顾客寻味络绎而来,康熙因感而发。由此我想到,在新的课改理念下能否好把小学语文课经营得趣味浓浓,以吸引学童的盎然之趣呢?饭馆经营的是店主人、菜肴、顾客三者之间的关系,经营有方则顾客盈门、财源滚滚;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的是教师、教材、学童三者之间的关系。我想经营好语文课堂就要立足教材,香其味,以激起学童求知欲;迎合学童,兴其趣,以
期刊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一、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实践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应抓住以下几个关系和因素: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期刊
一直以来,历史教材注重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不带感情色彩,致使学生觉得历史知识像一本拖沓冗长的“天书”,缺乏形象、生动、活泼的面目。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只能充当“听众”,上千年的历史知识给学生的只能是短暂的新鲜。作为新世纪的历史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开发各种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应该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改“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改“唯分数”为“重能力”,改“一言堂
期刊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是中学历史课程主要的认知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历史课程关键的认知人格目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要建立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来落实,学生要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情感与价值观倾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三单元37页的“两位数大小比较”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出大小比较问题。  37页教材开始就是一副情境图,图中有两个信息:一是松鼠说:我拾了46个贝壳;二是小兔说:我拾了38个贝壳。最后辣椒提出一个问题: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    编写意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已知信息,进行数学思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期刊
试卷讲评是模拟考试的延续,教师通过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能够达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目的,尤其在考试前的总复习阶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答题技巧,明晰答题思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试卷讲评课呢?下面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精心备课   1、分析试卷,心中有数。教师在施考前应先对试卷进行科学分析,看其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在课堂中应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
期刊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两方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在中考复习阶段,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给许多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复习课中要么画线圈点、简单重复,要么题海淹没一切,许多学生往往身心疲惫。“题海无涯,回头是岸”──学生的感慨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缺乏创造性的复习,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其结果反而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即便是追求升学率,也是适得其反。   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改变复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