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教学。然而,现在很多教师有种感觉,随着年级的增高,课上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选择减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包办了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其实,我们应该多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多了解课堂上学生不想表现的原因,与学生多互动,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問题:一部分孩子总是踊跃举手发言;一部分孩子是爱发言就举手,不爱发言就不举手;还有一部分孩子却从不举手。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少。平时的课堂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往往只叫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这样的做法,在无形中导致不举手的孩子更加胆小,不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不愿意思考。更有甚者,致身于教学活动之外,结果就形成了“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的两极格局。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我认为,孩子不爱举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不专注、没勇气、缺自信。
1.孩子,需要专注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不高。孩子如果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跟着老师的节奏,绝大部分都能理解。当然,也有例外:小李是班里的一个男孩子。说实话,头脑很灵活,很喜欢做思考题。平时在讲难题的时候,他听得很专心,举手很积极。但是,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表现得不够专心,我一直要提醒他好几次。
2.孩子,需要勇气
进入高年级,最明显的体会就是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研究,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因为孩子缺少勇气。小轩是班里的一个学习很用功的女孩子,但她上课从不举手。平时与她交流了好多次,向她妈妈也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她就是不肯。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怕回答错了,同学笑她。对此,我特意问了其他几个平时不举手,但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大多是怕同学嘲笑。看来,年纪大了,心里的想法也多了。
3.孩子,需要自信
课堂上也有些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小,有些小到几乎听不见,老师必须重复一遍。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可能会造成其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去做小动作。小王是班里一个男孩,成绩不是很稳定,平时举手也不多,偶尔我会提问他,但他回答的声音特别小。有次,我找他单独聊了一会儿,问他能不能把声音提高些,他说主要是对自己的答案不够确定,所以不敢大声回答。
看来,上课不积极发言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教师也要分别对待。总的原则是绝不能忽视这些孩子,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适当的锻炼机会,适时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想回答,积极回答,同时给予鼓励,慢慢培养他们举手发言的兴趣和习惯。
一、孩子的专注,需要老师教学上的精心设计
注重课堂题目的创设,这是引发学生对事件关注的切入口,显得极为重要。某一重要的数学单元,它可以通过几个活动题目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一气呵成,毫无乏味之感。例如,在四年级第2单元《厘米和米认识》中,厘米和米的认识是该课的重点,我通过4个活动题来完成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活动一,你知道1厘米到底有多长;活动二,你的身高有多少;活动三,你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活动四,我知道1厘米和1米相差有多少。以上四个题目的设置,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题目的创设也很讲究艺术和方法。
(一)把活动题的主语设置成“我”或“你”,这样学生在思考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自己置身于数学单元当中,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上面所讲“长度单位的认识”题目的设置,多以“你”为主语来创设。这种第一、第二人称设置法非常好,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常设常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网络中关于数学的图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形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出图片所潜藏的信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三年级第2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时,商品标价的认识是此课的重点亦是难点,我就让学生分析《超市标价图》来获取信息。我这样设计题目:“这是一幅某超市的商品标价图,让学生自己来看一看,说一说。上面有商品的图样,还有商品的标价,再经过老师的指导补充,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孩子的勇气,需要老师课堂上不断地鼓励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教学,教师始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慈爱的眼神、鼓励的言语去激励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加油;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发言者。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谁都希望自己的发言得到肯定。当他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就会调动他发言的积极性;当他的发言被师生无情否定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必须从发言的内容和语句、态度和礼貌、思想和诚意、思维和方法、勇气和胆识等不同的角度,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生纠偏。这样每次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表现欲就会愈加强烈,何愁学生不回答问题呢?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如,课堂上布置浅显易懂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学困生得到表扬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取得成绩的喜悦之情,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照顾,明白他们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三、孩子的自信,需要老师回答后及时地表扬
小学生,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觉行为,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笔者认为掌握自信的方法是关键。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問题:一部分孩子总是踊跃举手发言;一部分孩子是爱发言就举手,不爱发言就不举手;还有一部分孩子却从不举手。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少。平时的课堂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往往只叫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这样的做法,在无形中导致不举手的孩子更加胆小,不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不愿意思考。更有甚者,致身于教学活动之外,结果就形成了“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的两极格局。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我认为,孩子不爱举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不专注、没勇气、缺自信。
1.孩子,需要专注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不高。孩子如果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跟着老师的节奏,绝大部分都能理解。当然,也有例外:小李是班里的一个男孩子。说实话,头脑很灵活,很喜欢做思考题。平时在讲难题的时候,他听得很专心,举手很积极。但是,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表现得不够专心,我一直要提醒他好几次。
2.孩子,需要勇气
进入高年级,最明显的体会就是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研究,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因为孩子缺少勇气。小轩是班里的一个学习很用功的女孩子,但她上课从不举手。平时与她交流了好多次,向她妈妈也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她就是不肯。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怕回答错了,同学笑她。对此,我特意问了其他几个平时不举手,但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大多是怕同学嘲笑。看来,年纪大了,心里的想法也多了。
3.孩子,需要自信
课堂上也有些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小,有些小到几乎听不见,老师必须重复一遍。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可能会造成其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去做小动作。小王是班里一个男孩,成绩不是很稳定,平时举手也不多,偶尔我会提问他,但他回答的声音特别小。有次,我找他单独聊了一会儿,问他能不能把声音提高些,他说主要是对自己的答案不够确定,所以不敢大声回答。
看来,上课不积极发言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教师也要分别对待。总的原则是绝不能忽视这些孩子,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适当的锻炼机会,适时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想回答,积极回答,同时给予鼓励,慢慢培养他们举手发言的兴趣和习惯。
一、孩子的专注,需要老师教学上的精心设计
注重课堂题目的创设,这是引发学生对事件关注的切入口,显得极为重要。某一重要的数学单元,它可以通过几个活动题目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一气呵成,毫无乏味之感。例如,在四年级第2单元《厘米和米认识》中,厘米和米的认识是该课的重点,我通过4个活动题来完成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活动一,你知道1厘米到底有多长;活动二,你的身高有多少;活动三,你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活动四,我知道1厘米和1米相差有多少。以上四个题目的设置,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题目的创设也很讲究艺术和方法。
(一)把活动题的主语设置成“我”或“你”,这样学生在思考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自己置身于数学单元当中,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上面所讲“长度单位的认识”题目的设置,多以“你”为主语来创设。这种第一、第二人称设置法非常好,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常设常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网络中关于数学的图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形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出图片所潜藏的信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三年级第2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时,商品标价的认识是此课的重点亦是难点,我就让学生分析《超市标价图》来获取信息。我这样设计题目:“这是一幅某超市的商品标价图,让学生自己来看一看,说一说。上面有商品的图样,还有商品的标价,再经过老师的指导补充,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孩子的勇气,需要老师课堂上不断地鼓励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教学,教师始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慈爱的眼神、鼓励的言语去激励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加油;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发言者。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谁都希望自己的发言得到肯定。当他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就会调动他发言的积极性;当他的发言被师生无情否定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必须从发言的内容和语句、态度和礼貌、思想和诚意、思维和方法、勇气和胆识等不同的角度,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生纠偏。这样每次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表现欲就会愈加强烈,何愁学生不回答问题呢?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如,课堂上布置浅显易懂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学困生得到表扬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取得成绩的喜悦之情,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照顾,明白他们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三、孩子的自信,需要老师回答后及时地表扬
小学生,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觉行为,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笔者认为掌握自信的方法是关键。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