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构建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a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开展调研,整理和归纳出高职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提出了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了岗位基础能力课程、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和岗位综合能力课程“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贴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业课程构建;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54-02
  我国制造业目前正在普遍推进“机器换人”,用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大大节省劳动力。随着“中国制造2025”中对于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仅2015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就高达6.4万台,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工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万名工人工业机器人占有量仍处于较低的状态。目前我国平均一万名工人中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约为0.66%,而日本、韩国约为3%、美国约为2%。在工信部联规〔2016〕109号《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
  工业机器人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即将出现井喷,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也将驶入了快车道。2011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120余家职业院校开设了机器人相关专业。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并没有系统、公认的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和教材等教学资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建设等也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分析
  根据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文件精神,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学中心在2016年4—6月,针对成都、重庆等地开展了(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先后走访了四川机器人产业联盟、宜宾普什联动科技有限集团、宜宾恒旭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成都有限公司、四川机械设计研究院、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进行走访与调研。
  笔者通过调研后发现,对于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较普遍使用的技术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现场管理、工业机器人维修应用、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和工业机器人销售服务等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及岗位关键职业则主要体现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维护与工艺及现场管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与电气控制的安装、检测与维修、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装调等人员。由此,笔者确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要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二、工業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比,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处于滞后状态。通过调研发现,工业机器人行业急需以下人员:一是机器人制造厂商需要工业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二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要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三是机器人应用企业需求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而目前,从事这些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才能初步达到上岗要求,而且需要经过一定的工作年限才能真正适应该类岗位。因此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构建时,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是以培养工业机器人行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工业机器人操作、装调和维护三个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按照能力递进、理实一体的方法构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是以主要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遵循职业活动规律,按照“从基础到专业,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形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是通过融入技术技能职业标准和对接技能大赛,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由“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专业课程建设形成岗位基础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岗位专项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课)和岗位综合能力课程(综合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课程组合形式,从而构成系统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工业机器人的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课程构建思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从基础到专业、从单一综合的认知规律,同时依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群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照工作能力复杂程度,提炼出各工作任务中的核心能力,归纳整合核心课程行动领域,确立《工业机器人技术导论》、《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工业机器人基础》、《传感器技术》、《液压、气动控制系统的组装、调试与维修》、《CAD/CAM软件应用(UG)》和《PLC控制系统的组装与调试》10门专业基础课,《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装配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护》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4门核心课程,以及《工学交替》、《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3门综合实践课在内的17门专业课程。
  四、结论
  笔者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开展调研,整理和归纳出高职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提出了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了岗位基础能力课程、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和岗位综合能力课程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贴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17).
  [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领域技术路线图[J].机器人产业,2015,(5).
  [3]梁晓明.浅谈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一体化设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
  [4]张映红,朱瑞丹.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与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5]李楠.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5,(46).
  [6]李雨宣,周桐,李新.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6,(4).
  [7]邓建南.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工业设计,2016,(6).
  [8]李强.高职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前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最大亮点在于将专业的具体设置,分为了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并未对对特设类专业进行制订补充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特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鲜有开展。本文紧紧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合特设专业自身特点,以空间信息与数字专业建设为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特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追溯慕课历史发展过程,深入了解慕课内涵及主要特征,探讨慕课本质,抓住慕课制作的核心要素,掌握制作慕课的有效方法,研制慕课制作的标准体系,为慕课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根据地方高校的特色,制作一套慕课标准的建设方案和适用于地方高校的制作流程指导手册,详细介绍慕課建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给出慕课拍摄时的妆容、衣着以及一定的技术指导,帮助教师全面
摘要: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偏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突出。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总结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强对策,以便可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31-02  本文根据在广西科技大学的调研情况,从七个方面探讨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要:本文以美术中的化学教学为例,采取中心教学法,提出绘画工具中的化学、缤纷色彩来源中的化学以及动漫的元素周期表为线索,依次进行诠释。让教案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使学生学得更加有趣。  关键词:笔刷;基本色;量子点效应;动漫元素周期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30-02 
摘要: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从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的能力认知、课程考核、课程成绩三个方面,以问卷调查法、统计调查法等方式,调研并分析了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培养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构建考评体系、加强跨学科能力培养、发挥校外指导教师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硕士;專业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面对涉外法律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及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冲突,本文通过将广泛应用于理工类院校的“产学研”模式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主张将实践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相结合,旨在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涉外法律人才。  关键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物联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将一些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本文以创客实验室建设为例,研究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公司的一些相关的制度进行虚拟,着力培养學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创客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
摘要: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也反复强调教育扶贫问题。此次研究从高校贫困生的视角出发,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工商大学本科生学业现状进行调查。选取部分学习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其归纳为不同的学习形态群。针对调查中出现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习形态、学习成绩及获奖学金比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男女贫困生在以上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要: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能力,已成为高校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就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出发,对农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双师型;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开展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开展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相关的措施。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介绍了开展校内评估工作的设计思路和信息系统的构建、相关措施等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专业校内评估;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39-02  高校的专业是学校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