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90后院士”的爱情美如诗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91岁的潘际銮,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伴在清华校园林荫间穿梭,座驾虽然简陋,却掩不住灿烂的笑容,空气仿佛都变得温暖而甜软,那一刻,惊艳了时光。这一幕被人捕捉下来发到网上,使他突然变成“90后”网红院士。很多人还不知道,老人身上有太多重量级的第一:他是全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核电站的唯一焊接顾问,成功研制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机器人,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科研成果价值高达千亿元!其实这背后多亏有夫人的全力支持。“电焊工”和“北大才女”背后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电焊工”与北大才女5年异地恋


  潘际銮出生于江西瑞昌,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系。67年前,他和夫人李世豫在北京偶然相识。当时,李世豫在武汉文工团工作了半年之后决定继续深造,一个人去北京考大学,找到了潘际銮的室友帮忙找住处。两人就这样见面了,相识3个月就坠入爱河。
  因为去哈工大学习,他和太太之间有一段5年的异地恋,两人就靠每周一封信增加感情。潘际銮结束哈工大的学业回到北京,28岁的他在清华大学筹建了全国第一个焊接专业。之后两人就结了婚。婚后,潘际銮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搞科研,经常几个月不回家。什么时候是个头谁也说不清楚。李世豫一直默默支持先生埋头搞学术,家里没了顶梁柱,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一边在北大教书,忙完工作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事,照顾潘际銮的父亲。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和建造的实用型核电站。1987年初,核工业部邀请国外专家参观正在施工的核电站。专家们发现工程中大量的焊接结构质量不合格。而焊接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核泄漏,这个危险可以说是“致命性”的。
  潘际銮临危受命,受国务院委托和核工业部聘请,担任该工程唯一的焊接技术顾问,前去施工现场考察。发现问题要停工整改、不合格的焊接结构要推倒重做,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其间,潘际銮经常跑到工地,和工人师傅们共同解决技术问题,这项工作极其艰辛,因怕家人担心,别说父亲,他连妻子李世豫都不敢告诉。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年来3个孩子先后出世,李世豫每次生娃,潘际銮因忙于工作,都无法在身边陪护。但太太对他非常理解,她知道丈夫干的都是大事,只能自己含辛茹苦地独自照顾孩子们,但她毫无怨言。

“玩”出中国最牛机器人


  多年前的一天,潘际銮赴成都参加全国焊接学术会议,回来后一度寢食难安,不厌其烦地向太太描述:一位工人使用传统的焊机,工人身穿厚厚的石棉服蹲在一个小小的铁笼里,然后铁笼被吊车吊进罐内。200℃的高温使水一下子就变成了蒸汽,灼人的高温使狭小的空间里聚集了大量有害气体,救护车必须一直在场,随时准备抢救休克的工人。这位焊接专家对此深感内疚。但从那时起,潘际銮就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在国内实现大型工件的焊接自动化!
  后来考察期间,潘际銮看到美国一家公司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可以像跳蚤一样沿轨道爬到工件上焊接,他由此得到启发,产生用爬行式焊接机器人解决大型结构焊接自动化的构想。他对清华机械系焊接教研室的高力生等人说:“这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将来我们焊球罐、军舰、巨轮,也要让机器人爬上去焊,不用焊接工人再那么辛苦,而且不要再铺轨道。”

  经过长达10年的研究,潘际銮团队终于研制出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并申请获得了美国专利。2003年11月,国内焊接行业全部院士和数名顶尖级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其成果的技术集成与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了表示庆贺,夫人李世豫特意亲手为潘际銮包了顿饺子。让老潘吃得美滋滋的。
  2006年,在有着焊接界奥运会之称的“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潘际銮团队发明的这款特种机器人一露面便成为全场焦点。它是国际焊接领域中的首创,属于世界领先、原创性科研成果,也是解决大型结构件在工地实现自动化焊接的强大武器。
  到2016年底最后一项“863计划”课题结题时,潘际銮团队研发的这种机器人,所涵盖的技术已经横跨机械、物理、数学、控制、软件、焊接等多个领域,其中光数学算法就多达上百项。他说,“现在全世界的大型结构,火箭也好、航母也好,绝大多数都还是人工焊。而我们却实现了机器人自动焊接,只有少量作业需要人工参与。”
  除油罐等超大型工件外,潘际銮还把他的机器人用在了高铁、我国第二艘航母、航天器等“大家伙”上。潘际銮说:“中国高铁上一枚硬币竖起来都不会倒,欧洲做不出来,日本也做不出来,美国很想学我们的技术。”

一张恩爱照,让“90后”后院士成网红


  如今,作为中科院院士的潘际銮,早已成为中国的“焊接泰斗”,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已高达千亿元!然而他和李世豫,还是蜗居在10多年前的老房子,家里的书房是由阳台改造的,装修堪称简陋:老旧的家具把本来就不甚大的一间屋子挤得满满当当。每月领着一万元的退休金,和那些动不动就年入百万的金领相比,这样成绩斐然的泰斗得到的并不多,但两人已经很满意。
  潘际銮平时闲不住。每天上午8时30分,在家吃完太太准备的早餐,就蹬着电动自行车,一阵风般飞驰10多分钟,到办公室上班,带着20多人的团队干活,傍晚6时,他又蹬着自行车回家,老伴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没有珍馐美馔,简朴的生活却最清欢!当然,在平淡的生活里,潘际銮也会弄点小惊喜。譬如在钻石婚的时候,偷偷做好相册放在夫人床头。相册纯手工制作,外表有点粗糙,但太太总是小心翼翼地摩挲一边又一遍。里面寄放都是两人相识、相恋60年时光的最好记忆。这是她此生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
  潘际銮虽是九旬高龄,夫人李世豫也已87岁,但夫妻俩的生活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时尚,什么QQ,微信,样样玩得顺溜。一旦来了灵感,潘际銮还会随手给太太写首爱情小诗,文字清新而浪漫。
  前不久,潘际銮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伴在清华校园林荫间穿梭,夕阳下,他乐呵呵地驾车,满头银发的夫人坐在后座上,歪着头,展开一只手臂。因为有爱人的陪伴,她带着一股少女的活泼劲儿。座驾虽然简陋,却掩不住灿烂的笑容,空气仿佛都变得温暖而甜软,那一刻,惊艳了时光。这一幕被人捕捉下来发到网上,使潘际銮突然变成“90后”网红院士。学生们都说:“潘老师载着心爱的太太,简直比荷塘的风景都要美。”
其他文献
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部,素称“湘北门户”。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岳阳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本次节目录制现场是在岳阳市君山的“中国爱情岛”上,此岛从空中看就是一个“心型”,“二妃寻夫”和“柳毅传书”两大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随着主持人肖东坡登场的动作语言,音乐也相对时高时低。节目在热闹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男嘉宾
老公参加同学聚会,回到家情绪异常低落。他垂头丧气地说:“唉!人到中年,谁混得咋样一目了然。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简直甩我180条街!他们有的赚了大钱,有的做了大官,人家个个神采飞扬,自信满满。为啥?人家有底气呗!而我呢,在饭桌上连个话语权都没有!”  看来,同学聚会的杀伤力还是够大的。平时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公,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老公突然抬头问我:“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没出息?”  我沉
北约口径的仿AK74    1980年代,东德政府实施了一项计划——在苏联AK74步枪的基础上,研发外贸型步枪以改善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东德一度曾是重要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生产大国,每年有大量军用物资出口,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1981年,东德的AK74仿品获得了苏联武器制造专利权的使用许可和技术支持,但为了避免仿品占领过多的世界军火市场份额而影响苏联AK74步枪的
研制背景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请您谈一谈建国以来,我国装备使用的航空机枪是什么型号的?其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  申工(以下简称“申”):在新型航空机枪诞生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研制航空机枪,一直装备的是仿制苏联的A—12.7mm航空机枪,该枪是1940年代的产品,我国仿制的型号称为1959年式12.7mm航空机枪。 A-12.7mm航空机枪(59式航空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
2006年,世界轻武器的发展虽然没有取得轰动性的成果和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士兵系统、轻武器信息化、新概念轻武器(如小/微型无人机、地面无人车等轻武器遥控平台)的研究、反装甲/攻坚弹药的研制、非致命性轻武器弹药的研制、现有轻武器装备的改造与升级等方面的进展还是相当活跃的,全球轻武器行业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前进。    士兵系统的研制迈上新台阶    士兵系统自上世纪末问世以来,已成为近年来世界轻武器发展首
摘 要:《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荷花淀》以关系着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为背景,选取的故事地点是动员了全民抗战的白洋淀地区,然而在这激烈残酷的反侵略战争中,却找不到尸横遍野、流血漂橹的场面,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柔美画卷。我们在不断发展的故事情节中似乎能隐约感知到战争的凶险,却又安享迷醉在通篇朴实欢快的人物对话中,
冲锋枪因短小精悍、火力猛烈、携带方便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世界各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研制冲锋枪,NP5和乌齐冲锋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过,本文剑走偏锋,在此专门介绍那些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冷门冲锋枪!      阿根廷FMK-3 9mm冲锋枪    FMK-3冲锋枪由阿根廷国家兵工厂(Fabricaciones Militares)于1974年左右研制
本文上篇介绍了健卫牌运动步枪诞生与发展;峨眉牌EM-751、EM-752步枪的研制及其在大型运动会上取得的辉煌,下篇为您展示峨眉牌具他型号步枪的风采,并揭示峨眉牌步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新崛起。    EM-763型移动靶步枪获“部优”、“市优”双称号    1976年3月,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国家体委的委托,开始研制EM-763型小口径移动靶步枪(原来称打跑猪枪),并由湖北长江光学仪器厂
战术导轨逐步成长壮大    “无导轨不成战术”是流传在轻武器业内的一句时髦词语。这充分表明,战术导轨系统在轻武器领域,特别是枪械方面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具有的重要影响。简单来说,战术导轨系统就是为了增强轻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方便加装各种战术功能附件的一种标准接口装置。步兵分队对轻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不断丰富是战术导轨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则是其不断更新换代,并逐步走向系统集成
初冬风萧瑟,落叶无尽。一缕阳光如孩童的眼光般调皮地落在我的书桌上,书桌上摆着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浪是海的花,心是灵的魂》,书的作者是新锐作家张君燕。  在这个寒气袭人的冬日上午,时间悄无声息地掠过指尖,突然一种禅意飘然而至。  佛家云: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人生不过弹指一挥间,能够让人生过得精彩,几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没有几个人可以轻松过完一生,是因为要,而不是不要,是因为取,而不是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