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商业与公益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新移民青年和他的公益理想
  iJoin,全称同益社会创新实践项目,是一个由具有创业精神的志愿者,共同以公益方式经营的社会创新咨询项目。项目旨在让有专业技能和公益经验的青年人,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为需要在特定领域做出改善的公益机构提供咨询服务。iJoin希望以跨界合作的方式,让青年人与公益机构共同成长。同时,提供支持的专业顾问能够通过iJoin提高其对公益领域的了解,由此发掘出在各专业领域中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
  iJoin项目自2010年秋筹备,首先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展开宣传工作。目前已进行暑期项目与寒假项目各一期,服务6个公益客户,进行了13个咨询项目,从全球超过250名申请者中,选出来自中、美、英、法、新加坡等地的45名华人团队成员。作为一个以服务草根NGO为目标,主要成员年龄均不超过30岁的社会创新项目来说,iJoin的发展可谓迅速。参与过iJoin活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些从业者不仅怀有年轻人特有的热情,且对公益有着理性规范的专业态度。
  2011年,iJoin项目正式上马发展的第一年,也恰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多事之秋。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中国红十字会操作规范的质疑之声,影响了整个公益界。尽管愤怒的社会公众表达了对中国公益的失望和不信任,但乐观的公益人,却在其中看到了中国公益转型的契机。也许人们对公益事业透明化、规范化的要求,恰可成为公益事业专业化、职业化的推动力。这一事件后,后继而来的是对“公益从业者是否该拿高薪”的热烈讨论,正可看作此种思路的回音。
  然而,先天不足后天受限的中国NGO,其专业化转向之路究竟应如何展开?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怪圈:资助者因为NGO达不到其要求的执行能力,而不愿发放项目款;NGO则反诘资助者,没有钱,何来能力建设?到底谁来进行NGO的能力培训?
  在iJoin项目总监苏国睿的愿景中,旨在对NGO进行能力培训的iJoin项目,正可以把有专业能力和热情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一方面在青年人心中播下公益的种子,一方面可以让原本为了解决市场和政府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的NGO,更好地与商业社会互动,真正发挥出能量。
  年轻的iJoin项目,也有一个同样年轻而富于创业激情的发起人。25岁、美籍、就职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这些标签很容易让人们以为,苏国睿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事实上,14岁前,他一直生活在中国广州,家境平平。他所就读的广雅中学是广州颇有传统的重点中学,那些生活在老城区的学生们,彼此之间还保留着人与人之间的朴素情谊。广府人家自上世纪初起,依靠亲缘网络移民国外便是一件常事。举家来到美国后,原本在机关学校工作的父母,转而在旧金山这个华人众多的城市,经营餐馆和发廊。
  苏国睿和公民社会网络的第一次接触,正是在他的家庭辛苦打拼,试图在美国立身的背景下发生的。他在旧金山读高中时第一次考SAT(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化考试),但英语成绩很不理想。作为低收入者,苏国睿的家庭很难负担让他重考SAT的费用。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苏国睿获知,自己可以从一个致力于增加低收入者进入大学概率的NGO那里,获取再考SAT及申请大学的费用。这使得他能够在不承受太大财务压力的情况下,多考了一次SAT,最终申请到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的化学专业。
  那时的苏国睿尚对公民社会毫无概念,但这一NGO给予的帮助却是巨大的。用它的话说,这一帮助总令他燃起回馈社会的动力。于是,给予青年成长和奋斗的机会成为了他的公益目标。
  苏国睿的专业是石油能源,大学期间,他参与了另一个全球NGO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这个项目旨在令商业领袖拥有社会责任感。他经手的项目,涉及为太阳能设备公司选择环保材料、为食品工厂设计水电优化方案。这段经历,让他对自身职业可以同时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毕业后,怀着对低碳能源的热情,苏国睿进入了一家能源管理咨询公司工作。
  他曾经在一次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分享中笑言,社会价值是可以通过某种计算转化为货币价值的,有时,他会尝试用生意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他曾经为一个澳洲公司设计其核心能力体系,要以客户在未来20年间的发展,及当下核心能力的局限性,客户应该如何规划其核心能力建设工作?在他的理想中,石油公司能够着手建设其碳管理能力,通过节能减排、有效管理供应链等方式,从总体上控制碳足迹。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能力设计,对于客户来说投资很大,收益却并不是即时而明显的。
  但幸运的是,恰逢澳大利亚通过了碳税法,苏国睿做出了一份详细分析碳管理对客户长远财务回报的报告,认为客户可通过提高自己的碳管理能力,在澳洲政府心中建立起负责任企业的良好印象,这样未来的投资会更加顺畅。客户最终采纳了他的方案,由于在为客户创造了商业价值的同时,又创造了更为环保的社会价值,这让苏国睿倍受鼓舞。
  梳理苏国睿公益观的形成,与其说来自某种道德教化,不如说是他怀抱一种朴素的回馈之心,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步步地发现了实现其公益能力的可行道路,故而这些做法有很强的现实执行力。他的想法来自于两个原点,一是陪伴和帮助青年人共同成长,在他们心中播下回馈社会的种子;二是人们的专业能力,应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两个想法的交点,就是iJoin,一个为NGO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社会公益项目。
  让专业性照进现实
  2010年,苏国睿的公司派他长驻北京工作。他即开始考虑回国后创业公益企业的问题。在经历美国高校读书期间的几次公益创业经历后,他希望自己的公益创业能够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社会企业。在草创期,他曾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讨论出一个早期项目框架,里面包含着太多他认为自己的资源所能涵盖的领域。但在回国“调研”之后,通过与众多草根NGO与基金会的交流,他发现,综合自身能力和NGO现状,帮助草根NGO改进其管理,才是最能结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做到目标明确且长期化规模化的。
  在iJoin的自我描述中,它的组织需要联络起三类人:一是有清晰使命、明确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组织管理改进方面迫切需求的公益机构;二是在NGO管理、咨询等领域有热情和经验的青年专业人士和学生;三是公益界从业人士、咨询顾问、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等专业顾问。根据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源,iJoin目前开拓了志愿者管理、组织流程优化、项目提升、产品形象优化、新媒体策略、市场调研这几个服务领域。   iJoin在为一个NGO设计项目时,其调研时间往往有几月之久。在这过程中,以苏国睿等创办者组成的iJoin组委会,与客户详细了解其情况以及需求。并在初步了解了问题的基础上,向其他领域的顾问获得专业支持,并与公益机构达成暑期项目协议。接着,iJoin组委会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高校宣讲会的方式,招募具有合适特质的青年学生。iJoin说,这些青年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是他们最为倚重的,因为能力再强的学生,在这个经验为王的领域,也未必能依靠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考虑到青年学生对草根NGO不了解、需要长时间磨合的特性,iJoin本着要把项目做精的原则在寒暑假全职开展项目。结项后的数月,iJoin组委会继续开展后续的评估,提升为客户服务的水平,建立自身的考核机制。
  也许人们最大的疑问在于,一个自美国回来的海归,和几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怎么可能以“管理咨询”这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方式,接上充满了苦情气氛的中国草根NGO的地气?他们自课本和大型企业中学来的一套高效管理方式,是否真的能对这些组织产生作用?
  乐乐是iJoin年轻的项目官员。目前在北大商科就读的他,是被iJoin打出的“公益咨询”这个概念所吸引的 。他在少年时代,曾长期参与慈济福建分会的活动。这个佛教组织从事公益服务时的高效有序,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来到大学后,他也数次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但深感到支教等传统公益的效率低下和缺乏明确目标。而商科对效率和卓越的追求,也让他感觉到某种缺失。细腻的他曾受到家中老人的影响,相信传统社区中,邻里之间的互助力量,这让他怀念在慈济工作的经历。但另外一方面他又认识到,宗教支持的慈善,在传统社会并未彻底解体、民间宗教始终香火旺盛的南中国或许可行;但在北中国,对宗教的排斥心理使得慈济这类的组织很难生根。他由此思考,如何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诉诸公益。在校园宣讲会上接触到iJoin后,乐乐开始了他第一次与咨询、与草根组织的亲密接触。
  管理咨询顾问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即使iJoin的人也自嘲,他们是一群现代观念的初生儿。怀着自己能解决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与战略问题的雄心,以尊崇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用最合逻辑的方法来分析,有一套通过学习标杆对象来获取灵感、增加可信度的学习方式。在外人看来,这种思维方式,看起来天然就不适宜于与追求价值、公平的NGO合作。但他们却同时存有着对这一套方法的信任,逻辑化的思维方式本身并没有错,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既有状况灵活调整策略。乐乐第一次的咨询对象,正是一个典型的草根NGO:该组织有一个充满热情、理想和行动力领导人,由此也造成了组织架构的“一言堂”气质。同时,还有着多年未增补、权职混乱、流动性极大的全职员工,和充满助人热情却从来无法管理到位的庞大志愿者团体。
  这些现状与公益组织职业化的呼声一起,形成了该组织秘书长自我改革的动力。她想要改变组织架构,规范组织流程,培养一批有专业性的公益组织管理人员来负责组织的日常运营。于是她成为了iJoin的首批客户之一。咨询项目伊始,乐乐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与秘书长沟通,以了解其对于各员工的期望、绘制现有的和理想的组织架构图。然而一开始,秘书长所提出的种种期望,即使在他这个学生看来,也实在不太现实。杨伟乐说,这些NGO的创立者,都是自身有着很强能量的人,他们更擅长描绘宏观蓝图和美好愿景,却无法规划一步步的近期目标。所以对于一个项目官员来说,第二步工作,就是与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其确实的工作内容,绘制其现有的工作流程,了解他们对新组织架构的想法。并在二者之间寻求到一个现实的解决模式,使得双方都可能满意。
  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NGO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但乐乐认为,他作为一个外人的身份,却恰恰是避开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互相制约,推动组织改革的有利条件。这件工作最需要的,不是对管理工具掌握的熟练程度,而是沟通的技巧和耐心。还是大二学生的乐乐,每周都要往返一个多小时,至少要去现场一次。与校内企业管理课程上针锋相对的辩论不同,NGO的从业人员特质,往往是善良、内向而缺乏执行力的。一段时间内,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这个NGO的成员开会。因为员工们往往羞于直接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乐乐往往要在会议之前,通过私下的沟通获知每一个人的想法,再以书面匿名的方式,引导大家讨论自己的需求。
  他感触最深的一点是,NGO事业的使命感本身,对从业者是一把双刃剑。这种强烈的“使命感”给了他们太多压力,常常因为“不自信”而错过一个机会、放弃一个岗位。然而面对公益组织的专业化需求,在不断对工作流程的清晰化中,每个员工都开始思考如何发展自身能力,如何满足组织需求。在经过半年的努力后,这个NGO的成员终于有了清晰岗位职责,为此,乐乐和他iJoin的朋友们,还特别策划了一个定岗仪式。接下来的流程执行、制度落实等工作,他自然也要在其中担当一个后续观察者的角色。
  “公益圈也需要优胜劣汰,传统的组织自然会被慢慢淘汰。”在公益转型的过程中,这样的声音很多。但是,新型的组织始终要基于原有组织的土壤,针对草根NGO的专业服务,正是为了在这个合适的契机,推动NGO的变革和新生。
  公益时代的青年成长之路
  一开始乐乐参与ijoin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学习咨询技能,了解项目应该如何运作。但当项目结束时,他感到这个项目带给他的财富,其实远远超过了预期。一开始他曾经想,既然组织里的同伴个个都是专业领域的年轻“牛人”,即使做不成什么实事,在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里学习到一些咨询的技能,或是开拓视野,了解咨询项目应该如何运作,也就不虚此行了。当项目即将接近尾声时,他却发现,自己参与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些表面的技能或是知识,而在于有了与公益岗位第一线从业者的接触经验。在陪伴这个NGO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乐乐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在于,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学会了理解一群与他完全没有交集的人群。
  苏国睿说,这种理解他人的能力,其实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一个商业化、全球化的社会中,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这也是iJoin把宣讲会拓展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原因,对于那些在大洋彼岸读书的青年学子来讲,回到中国这片发展极不平衡的土地上做事,所需要的文化沟通技巧,甚或比在美国的高校里还要多。因此,iJoin打出的口号“让青年与公益机构共同成长”,就更有其现实意义。在无数人抱怨既有体制的处处掣肘之时,一群新的“归国留学生”却以自己的努力,在最为草根、最不建制化的社会领域 ,找到了知识与现实的用力点。作为公益咨询项目,iJoin在为NGO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不只注重通过管理咨询的分析工作来得出一个设计完美、实践可行的方案,更强调“陪伴”。因为只有自己的项目官员与客户一同实施新措施,从心态和技术两方面与客户共同经历变革,咨询项目才能称为有效。iJoin认为,一个成功的转型,是从手到脑,从脑到心的。   苏国睿说,作为一个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如果能够为“更可持续的世界”贡献一点力量,那么就是他所理解的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需要第一产业(政府)、第二产业(商业)和第三产业(公民社会组织)的共同力量。我如果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了解这三个产业的特征、能力和互相作用。我一直很关注商业发展,而且会一直参与下去。我在此阶段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来也要参与第一产业的发展。所以,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的人生目标的一部分,也是现在参与公益活动的最大动力。”
  iJoin对自身的定位一直是“青年发展项目”。“学生公益”和“中老年人公益”,往往是外界对公益界的偏见之一。iJoin却从更为乐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一点,在公益事业的草创期,富有自我发展热情的学生是最重要的生力军。在他们看来,激励志愿者的最重要的工具不是工资,也可能不是名誉,不是求职的可能性,而是能力发展的机会。但是,为了不让这些能力上很“牛”,充满自我发展渴求的青年们目睹NGO组织的混乱现状之后,早早挫伤热情。IJoin在自身人员的管理培训上,也同样遵循专业化的逻辑。苏国睿设计了一个“核心能力管理体系”,用来定义发展所需要的人员能力模型。其中包括四个方面:领导能力、社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技术能力。他说,在未来的工作分配、培训设计以及绩效评估的过程中,都需充分考虑到大家在其中的能力成长。
  公益应该更好地内嵌于商业社会中,成为它的润滑剂和纠错机制。因此,NGO的工作方式不应该是与商业对立的,如果要传统“做慈善”的思维,就需要切实深入理解公益领域的现状,寻找到改善公益组织的创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和社会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的共通之处远比其对立要多。以创新的理念把商业元素的元素适当运用在公益上,不仅能够提升从业者对基金会、企业等工作对象的理解,也能让公益项目更加高效可持续。
  所以,对于iJoin来说,公益不只是付出,更是成长的契机。在一个原子化的时代里,当无数“北漂”因为孤独和无力感,而选择在网上社区抱怨度日之时。iJoin的年轻人,却以公益为纽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组织生活”。在iJoin的网上社区,青年人每天都分享着关于公益的见闻和体会,为了节省成本,会议和讨论也多以在线方式展开。在线下的“团队建设”中,由于不存在利益关系,轻松的团队氛围,也使得公益组织,成为一个让他们共同成长的最好社交场所。这些年轻人在分享与学习,彼此不断激发对公益的思考,而且他们还是有力的行动者,他们对自己的期待,是一个更好的公民。
其他文献
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满足和自信相比,中国的政治却被认为令人沮丧,并常常遭到诟病。人们对中国政治的最主要的批评来自它不“改革”,它的“僵化”姿态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障碍。很难说这种批评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不光是批评者,执政者自己事实上也多多少少认可这个判断,不断表达的改善政府管理体制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强烈愿望,就是对这判断的政治回应。但这种批评显然是粗糙的,而且是外在的。因为事实上中国政治直在
期刊
谈到巴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外华丽美妙的巴西足球、热情奔放的桑巴舞和浪漫迷人的巴西女郎。1965年,巴西诗人维尼修斯·莫拉埃斯创造的诗歌《从伊帕内玛来的女孩》被谱成歌曲后,当选为格莱美年度最佳,很快红遍全球,成为流行歌曲史上排名第二的最受欢迎的歌曲。这首歌曲影响之大,乃至里约热内卢自此有了全球美女之都的美名,而在世界各地的时装表演台上,来自巴西的超级名模成了数量最多、最为艳丽的一道风景。  除
期刊
台湾政治纷繁变化,从政治领导人到社会运动,其兴也勃,如风云凝聚,其亡也忽,如水银泻地,看得多了,有时会失去敏感。2014年这场“太阳花运动”,看似与之前的运动前后相联,但又有所不同。年轻一代的姿态确实对上一代的思考产生了冲击,一个新的时期似乎正在到来。但事实上,分析当代台湾问题不可能离开大陆自身的变化与发展;两岸关系也不只是两岸之间的关系,它们同时也是两岸各自内部关系重构并相互塑造的结果。对于台湾
期刊
从民族意识到民族精神  施展:所谓外交哲学,其根本还在于国家的自我意识,这决定了它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对谈进行到现在,该回到对于我们来说最根本的问题了,中国的自我意识是什么?它是如何生成的,又是如何演化的,今天该是什么样子?  于向东:民族的自我意识,可以细致地勾勒为一个精神现象学的过程,我称之为从“民族意识”到“民族精神”的历程。以“民族”作为意识主体,对中
期刊
一、风险社会≠不正常的社会  “风险社会”成为中国学者和传媒人的时髦话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大概始于乌尔里希·贝克同名著作的中译和出版。此后,平面和网络媒体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报道,便频繁使用“风险”这一概念,同时刺激和回应民众日益增长的不安全体验。转眼之间,中国进入风险社会的事实,似已无可争辩。  风险社会,真的就是“安全”或者“安全感”匮乏的社会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欧洲历史上,从“大饥荒”蔓延
期刊
我不是佛教徒,却也喜欢读读佛经,看看高僧传,揣摩揣摩坛经故事,如何一花开五叶之类,也和学佛的高人们经常过往。经是好文字,道理也高深服人。唯俺根器太劣,对其因果与宇宙论,下学无法上达,有点不信,有点怀疑,故读虽读,也练功持咒,但不能彻底,不能皈依。  但我对于“缘分”,是信的。至少,和文学所诸位老师的相遇,真的是缘分。剪不断,理还乱,永远,永远的缘分。和栾勋老师,更是一种缘分。  前三年曾听建平兄叹
期刊
美国学界对“民主大选优越性”的困惑  刚刚过去的2012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选年,将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选或是领导人换届。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里,美、俄、法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大选,中国的执政党也进行了换届;在西欧、东北亚、拉美地区举足轻重的西班牙、韩国和墨西哥也完成了政府更替;而中国地区的香港和台湾,也是各自举行了地区领导人选举;年末,政局动荡的日本也结束了民主党长达三年的执政时间,早已摩拳擦
期刊
竞技盛会的伦敦现场  《文化纵横》:这届伦敦奥运会,层出不穷的乌龙、误判和组织失误惹人非议。作为一个亲历过现场的媒体人,你对这一点怎么看?  王青雷:仅仅从整个奥运会的城市工作水准来说,伦敦跟举国办奥运的北京无法相比。伦敦只依靠其城市的力量来主办一届奥运会,所有的预算都要经过城市议会的层层审批,有些特别预算还要经过首相卡梅隆的特别审批。投入影响效果,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前10天时,安保公司居然向全世界
期刊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日益临近,共和党批评人士对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推动政策的批评可谓炮声隆隆。针对这些批评,曾获得乔治·波尔卡新闻奖的《时代》杂志资深记者米歇尔·格伦沃尔德(Michael Grunwald)在《外交政策》上针对若干条对奥巴马新政一一做了分析。  “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是困扰其总统任期的大败笔。” —— 错。大量证据表明刺激计划的确提供了真正的刺激,有助于阻止经济产生可怕的自由落体,
期刊
【文章导读】汪晖先生论朝鲜战争文章在本刊刊发后,引发了广泛回应和评论。殷之光先生这篇文章,既是对汪晖的呼应,又从史观层面深入批判了后冷战时期的冷战史叙述,为我们深入展现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复杂性,以及毛泽东“第三世界”视野的启发性。这也同时说明,简单套用民族主义、超级霸权、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框架,无法把握“短二十世纪”战争与革命的逻辑,也无法理解当代伊斯兰激进运动、恐怖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悄然兴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