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宝宝的生长,宝宝对钙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众说纷纭的补钙方法,以及眼花缭乱的钙剂品种,经常会让妈妈们产生种种疑惑。补钙真的如此重要吗?宝宝是否需要补钙?如何补钙?
专家说
杨凌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临床工作15年,现任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内科常见疾病诊治、新生儿常见疾病等。
宝宝1岁前正是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骨骼和肌肉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而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时补充,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身体很容易发生缺钙。除此原因外,早产儿、双胞胎及经常腹泻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身体更容易缺钙。
宝宝出牙晚与缺钙有一定关系,妈妈的确要注意。有的宝宝出生后10个月还没出牙,到了3岁乳牙还没有长齐;有的宝宝虽然长出了牙齿,但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也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因缺钙而造成牙齿的发育不良。为此,宝宝长牙阶段要特别注意补钙。
宝宝缺钙的信号
很多时候,宝宝的一些反常表现足以让爸爸妈妈们了解到宝宝的身体是否摄取到了足够的钙。如果父母尽早察觉到这些信号,就能及时避免宝宝缺钙更严重。
如果宝宝骨骼线过早闭合,不长个儿,则可能是体内钙沉积过多,不能再给宝宝补钙。补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宝宝的体格特征以及对钙的需求量等综合因素正确补钙。
聪明补钙这样做
了解宝宝每日所需钙含量
父母可以由宝宝每日所摄取的食物大约计算一下所摄取的钙质,是否达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
●0~6个月,每日钙质的建议摄取量是每天400mg;
●6~12个月,每日钙质的平均摄取是500mg;
●1~3岁,其钙质的每日建议量是600mg。
科学喂养
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至少喂到宝宝6个月以上,如果有条件可以喂到2岁。但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意吃富钙饮食,同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钙剂。按月龄增添辅食。食物中蛋黄、肝脏的维生素D含量较多。宝宝6个月时可吃熟蛋黄,10个月时可添加猪肝或羊肝粥。奶类、奶制品及海产品富含钙,在肠道容易吸收。所以,到了宝宝胃肠能够消化的月龄,可多吃一些。
补钙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缺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导致的。如果宝宝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会引起钙的吸收不足,甚至会导致佝偻病,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和经常腹泻的宝宝,所以如果单纯补钙而不补充维生素D,等于做了无用功。补充维生素D,早产及双胞胎宝宝,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正常足月的宝宝应在2?4周后开始,正常情况下,6个月以下的宝宝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的钙,6个月以上每天应补充400?600国际单位的钙。
多晒太阳
阳光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在低温的冬天,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要讲究策略,尽量选择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宝宝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可以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之前,上下午各一次。日晒时不要遮掩太严实,尽量多露出皮肤,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多给宝宝吃含钙高的食物
多给宝宝吃含钙高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含钙高的食材,比如奶制品、虾皮、海带、鱼骨粉,大豆等都是良好的钙质来源。
营养合理搭配、减少干扰
鱼虾肉质中的钙含量远高于禽畜肉,是动物类食物中较好的补钙品种;蛋黄、大豆、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D丰富,可促进钙的吸收。虽然适量的蛋白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如果宝宝吃了太多的禽、肉、蛋、鱼,这些食物中丰富的磷酸盐就会破坏最佳钙磷比例,造成钙的大量流失。不要把含“粗纤维”的食物跟高钙食物或钙片一起吃,“粗纤维”包括燕麦、莜麦、麸皮、各种多纤维的叶子菜等,以免过量的膳食纤维把钙从肠道中“绑架”,随大便排出。吃高钙食物或钙剂远离油炸或高油脂食物,大量的脂肪酸易与钙发生皂化反应,形成难溶物质随大便排出,减少吸收。避免将高钙食物如豆浆、豆腐、虾皮、麻酱等与奶同餐吃,否则会破坏配方奶原本合理的钙磷比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正确烹调、增加吸收
妈妈在日常烹调过程中,还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如食物应保鲜贮存;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造成钙的流失;菜应先洗后切,不宜切得过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调时间不要太长等。绿色蔬菜、笋、茭白等,因含草酸或植酸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烹调前一定要用沸水焯、以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植酸。1岁以内的宝宝不宜吃盐,1岁以上宝宝的菜肴也不能口味过重,钠盐的过量摄入会加快尿钙的排泄。
另外,注意走出“骨头汤补钙”的误区——骨汤、鸡汤、畜禽肉中的含钙量都是微乎其微的。不过,熬汤时加醋确实能帮助钙溶出和吸收增加。
专家说
杨凌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临床工作15年,现任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内科常见疾病诊治、新生儿常见疾病等。
宝宝1岁前正是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骨骼和肌肉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而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时补充,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身体很容易发生缺钙。除此原因外,早产儿、双胞胎及经常腹泻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身体更容易缺钙。
宝宝出牙晚与缺钙有一定关系,妈妈的确要注意。有的宝宝出生后10个月还没出牙,到了3岁乳牙还没有长齐;有的宝宝虽然长出了牙齿,但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也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因缺钙而造成牙齿的发育不良。为此,宝宝长牙阶段要特别注意补钙。
宝宝缺钙的信号
很多时候,宝宝的一些反常表现足以让爸爸妈妈们了解到宝宝的身体是否摄取到了足够的钙。如果父母尽早察觉到这些信号,就能及时避免宝宝缺钙更严重。
如果宝宝骨骼线过早闭合,不长个儿,则可能是体内钙沉积过多,不能再给宝宝补钙。补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宝宝的体格特征以及对钙的需求量等综合因素正确补钙。
聪明补钙这样做
了解宝宝每日所需钙含量
父母可以由宝宝每日所摄取的食物大约计算一下所摄取的钙质,是否达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取量。
●0~6个月,每日钙质的建议摄取量是每天400mg;
●6~12个月,每日钙质的平均摄取是500mg;
●1~3岁,其钙质的每日建议量是600mg。
科学喂养
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至少喂到宝宝6个月以上,如果有条件可以喂到2岁。但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意吃富钙饮食,同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钙剂。按月龄增添辅食。食物中蛋黄、肝脏的维生素D含量较多。宝宝6个月时可吃熟蛋黄,10个月时可添加猪肝或羊肝粥。奶类、奶制品及海产品富含钙,在肠道容易吸收。所以,到了宝宝胃肠能够消化的月龄,可多吃一些。
补钙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缺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导致的。如果宝宝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会引起钙的吸收不足,甚至会导致佝偻病,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和经常腹泻的宝宝,所以如果单纯补钙而不补充维生素D,等于做了无用功。补充维生素D,早产及双胞胎宝宝,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正常足月的宝宝应在2?4周后开始,正常情况下,6个月以下的宝宝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的钙,6个月以上每天应补充400?600国际单位的钙。
多晒太阳
阳光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在低温的冬天,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要讲究策略,尽量选择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宝宝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可以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之前,上下午各一次。日晒时不要遮掩太严实,尽量多露出皮肤,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多给宝宝吃含钙高的食物
多给宝宝吃含钙高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含钙高的食材,比如奶制品、虾皮、海带、鱼骨粉,大豆等都是良好的钙质来源。
营养合理搭配、减少干扰
鱼虾肉质中的钙含量远高于禽畜肉,是动物类食物中较好的补钙品种;蛋黄、大豆、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D丰富,可促进钙的吸收。虽然适量的蛋白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如果宝宝吃了太多的禽、肉、蛋、鱼,这些食物中丰富的磷酸盐就会破坏最佳钙磷比例,造成钙的大量流失。不要把含“粗纤维”的食物跟高钙食物或钙片一起吃,“粗纤维”包括燕麦、莜麦、麸皮、各种多纤维的叶子菜等,以免过量的膳食纤维把钙从肠道中“绑架”,随大便排出。吃高钙食物或钙剂远离油炸或高油脂食物,大量的脂肪酸易与钙发生皂化反应,形成难溶物质随大便排出,减少吸收。避免将高钙食物如豆浆、豆腐、虾皮、麻酱等与奶同餐吃,否则会破坏配方奶原本合理的钙磷比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正确烹调、增加吸收
妈妈在日常烹调过程中,还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如食物应保鲜贮存;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造成钙的流失;菜应先洗后切,不宜切得过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调时间不要太长等。绿色蔬菜、笋、茭白等,因含草酸或植酸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烹调前一定要用沸水焯、以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植酸。1岁以内的宝宝不宜吃盐,1岁以上宝宝的菜肴也不能口味过重,钠盐的过量摄入会加快尿钙的排泄。
另外,注意走出“骨头汤补钙”的误区——骨汤、鸡汤、畜禽肉中的含钙量都是微乎其微的。不过,熬汤时加醋确实能帮助钙溶出和吸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