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兴趣;发散思维;
教学环节;信息道德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51—01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被人们所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生学习各类软件的操作。而很多种类的软件近年来层出不穷,因此教师不可能教学生操作所有现有的软件,而应重点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方法,使其能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对此,本人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让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化,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首先,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生第一次上计算机课时,我用PPT制作了一个欢迎入学主题的课件,其中运用了很多声音、文字、图像等动态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好玩。这个课件既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又将多媒体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拉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发现了计算机的强大与神奇,并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学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我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制作了基本图形、逐帧动画、运动动画等,最后为学生展示了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为主题的Flash动画,使学生兴趣高涨并让他们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想法。于是在上机实际操作时,我提出制作比赛的建议:建议学生比比看,看谁制作速度最快,看谁制作出来的作品最美观,学生欣然接受。对于学生此次上机操作,我并未提过多要求,也没有设定主题,仅仅在学生产生问题时帮助其解决。结果,学生的作品出乎我意料,他们做得非常好,有很多很有创意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解决作品制作中的困难与作品的最终完成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设想,探求多种答案,使思考者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途径而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求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多种软件可能都不会是最新版本,所以我更多地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让他们寻找新旧版本之间的异同及新版本的新增功能,从而巩固旧知识,重点学习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要动手能力强,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将电脑用于娱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制订最优教学目标。在此目标中要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并且做到精讲精练。要耐心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不明白的学生及时纠正并指导。再次,课堂教学反馈对于教学也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从教学反馈中得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所以,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反馈这一环节。
四、重视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目前,教育的发展逐渐趋向网络化教育,但是网络教育也有许多漏洞。网络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上不但有丰富的社科知识、动人事迹、文学作品等,而且也存在着不少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因此,为了全面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及教师应尽可能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信息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不要关注不良信息,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有效度。
编辑:王金梅
教学环节;信息道德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51—01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被人们所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生学习各类软件的操作。而很多种类的软件近年来层出不穷,因此教师不可能教学生操作所有现有的软件,而应重点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方法,使其能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对此,本人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让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化,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首先,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生第一次上计算机课时,我用PPT制作了一个欢迎入学主题的课件,其中运用了很多声音、文字、图像等动态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好玩。这个课件既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又将多媒体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拉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发现了计算机的强大与神奇,并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学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我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制作了基本图形、逐帧动画、运动动画等,最后为学生展示了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为主题的Flash动画,使学生兴趣高涨并让他们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想法。于是在上机实际操作时,我提出制作比赛的建议:建议学生比比看,看谁制作速度最快,看谁制作出来的作品最美观,学生欣然接受。对于学生此次上机操作,我并未提过多要求,也没有设定主题,仅仅在学生产生问题时帮助其解决。结果,学生的作品出乎我意料,他们做得非常好,有很多很有创意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解决作品制作中的困难与作品的最终完成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设想,探求多种答案,使思考者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途径而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求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多种软件可能都不会是最新版本,所以我更多地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开拓思路,让他们寻找新旧版本之间的异同及新版本的新增功能,从而巩固旧知识,重点学习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要动手能力强,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将电脑用于娱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制订最优教学目标。在此目标中要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并且做到精讲精练。要耐心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不明白的学生及时纠正并指导。再次,课堂教学反馈对于教学也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从教学反馈中得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所以,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反馈这一环节。
四、重视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目前,教育的发展逐渐趋向网络化教育,但是网络教育也有许多漏洞。网络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上不但有丰富的社科知识、动人事迹、文学作品等,而且也存在着不少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因此,为了全面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及教师应尽可能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信息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不要关注不良信息,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有效度。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