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的内容是建立在必修基础之上,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选修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下面是以选修3中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例的教学设计。
一、本节内容地位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1《基因工程》的第2节内容,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本节内容既是对“基因重组”、“基因表达”等必修知识的深化和运用,又为学习其他生物技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建立,通过高一一年对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生物学知识,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基因重组、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等内容,且通过上一节学习已经掌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具备学习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的基础。相对于《遗传与进化》模块,本节内容只是容量更多,层次更深,涉及较多的实验操作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通过对图中插图,和教学动画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過对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活动,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四、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五、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六、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知识点多,都比较抽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情境,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内容。在教学前,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红色纸条和白色纸条若干;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行准备可以代表DNA的物件);课堂教学时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介绍基因工程的各个步骤,且多个步骤采取先观看教学视频或动画,然后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同时构建了两个生物建模,在师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七、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八、学法指导
(1)结构指导法:帮助学生把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各个步骤的来龙去脉,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
(2)渗透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比如,重组质粒中启动子,终止子的作用。
(3)归纳指导法:总结归纳知识体系,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尝试设计一种转基因食品的过程。
九、教学具体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图片
回顾旧知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的整体把握) 课件展示众多转基因食品和生物图片,并且播放一段抗虫棉的培育过程视频。问:
1.结合视频,概括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课件展示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图1-6),随后对每一个步骤做进一步研究。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1.学生结合必修2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大致过程。师生共同总结:1提取目的基因的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认同转基因产品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结合上个视频思考:
1.上述部分转基因食品或生物中目的基因分别是什么基因,归纳目的基因的概念。
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师用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 将1m左右的白色纸条随机剪成大小不等的30个片段,随机选取若干个纸条装进任意一个信封(供10个),针对实验提出问题:
2.怎样才能获得目的基因,具体途径有哪些? 白色纸条代表什么?信封代表什么?不同信封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基因文库?什么是基因组文库?
3.归纳出基因文库的概念
(课件显示基因文库的构建简图)
4.课件展示cDNA文库构建的过程以及需要用到的酶有哪些?
5.区别胰岛B细胞、胰岛A細胞的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异同。
6. 观看录像PCR技术,提疑问:
(1)该过程与之前所学哪种生理过程类似?
(2)其中哪些是体内复制没有提到的内容?
(3)其中的引物起什么作用?
(4)DNA如何解开双螺旋旋。
(5)回忆并比较体内DNA的复制过程与PCR
技术的区别。
(6)多媒体展示通过PCR技术对目的基因
进行扩增的过程,学生总结过程?
(7)若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基因还可以如何获得? 1.像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与生物药物和保健品相关的基因等等。
师生总结:目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它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纸条代表某种生物的DNA,信封代表受体菌,不同信封的区别在于多含有的DNA片段不同,每一个信封就代表是基因文库,所有的信封就是基因组文库。
3.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的群体中去储存,则各个受体均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4.逆转录酶,核酸酶H,DNA聚合酶。
5回忆思考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回答: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现将本节课的体会总结如下:
(1)贯彻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相关资料,从而总结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图片,逐个突破难点。教学中多次用到多媒体教学:动画、视频、图片等,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记忆效果。比如,转基因生物实例,重组质粒的构成等等。
(3)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 。上课开始就利用现实生活中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导入,促进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增强对旧知识的巩固。
(4)制作生物建模,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因文库的概念,教师用“信封”进行类比,形象生动,同时组织小组学生分工协作,用相关材料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交流的意识。
(5)反向思维的运用。关于目的基因的检测,教师用“倒序”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向思考。
本节教学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本节课内容交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语速稍快快,导致有些学生思路跟不上;小组探究建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不足等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本节内容地位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1《基因工程》的第2节内容,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本节内容既是对“基因重组”、“基因表达”等必修知识的深化和运用,又为学习其他生物技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建立,通过高一一年对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生物学知识,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基因重组、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等内容,且通过上一节学习已经掌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具备学习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的基础。相对于《遗传与进化》模块,本节内容只是容量更多,层次更深,涉及较多的实验操作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通过对图中插图,和教学动画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過对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活动,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四、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五、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六、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知识点多,都比较抽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情境,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内容。在教学前,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红色纸条和白色纸条若干;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行准备可以代表DNA的物件);课堂教学时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介绍基因工程的各个步骤,且多个步骤采取先观看教学视频或动画,然后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同时构建了两个生物建模,在师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七、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八、学法指导
(1)结构指导法:帮助学生把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各个步骤的来龙去脉,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
(2)渗透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比如,重组质粒中启动子,终止子的作用。
(3)归纳指导法:总结归纳知识体系,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尝试设计一种转基因食品的过程。
九、教学具体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图片
回顾旧知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的整体把握) 课件展示众多转基因食品和生物图片,并且播放一段抗虫棉的培育过程视频。问:
1.结合视频,概括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课件展示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图1-6),随后对每一个步骤做进一步研究。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1.学生结合必修2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大致过程。师生共同总结:1提取目的基因的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认同转基因产品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结合上个视频思考:
1.上述部分转基因食品或生物中目的基因分别是什么基因,归纳目的基因的概念。
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师用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 将1m左右的白色纸条随机剪成大小不等的30个片段,随机选取若干个纸条装进任意一个信封(供10个),针对实验提出问题:
2.怎样才能获得目的基因,具体途径有哪些? 白色纸条代表什么?信封代表什么?不同信封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基因文库?什么是基因组文库?
3.归纳出基因文库的概念
(课件显示基因文库的构建简图)
4.课件展示cDNA文库构建的过程以及需要用到的酶有哪些?
5.区别胰岛B细胞、胰岛A細胞的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异同。
6. 观看录像PCR技术,提疑问:
(1)该过程与之前所学哪种生理过程类似?
(2)其中哪些是体内复制没有提到的内容?
(3)其中的引物起什么作用?
(4)DNA如何解开双螺旋旋。
(5)回忆并比较体内DNA的复制过程与PCR
技术的区别。
(6)多媒体展示通过PCR技术对目的基因
进行扩增的过程,学生总结过程?
(7)若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基因还可以如何获得? 1.像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与生物药物和保健品相关的基因等等。
师生总结:目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它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纸条代表某种生物的DNA,信封代表受体菌,不同信封的区别在于多含有的DNA片段不同,每一个信封就代表是基因文库,所有的信封就是基因组文库。
3.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的群体中去储存,则各个受体均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4.逆转录酶,核酸酶H,DNA聚合酶。
5回忆思考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回答: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现将本节课的体会总结如下:
(1)贯彻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相关资料,从而总结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图片,逐个突破难点。教学中多次用到多媒体教学:动画、视频、图片等,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记忆效果。比如,转基因生物实例,重组质粒的构成等等。
(3)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 。上课开始就利用现实生活中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导入,促进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增强对旧知识的巩固。
(4)制作生物建模,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因文库的概念,教师用“信封”进行类比,形象生动,同时组织小组学生分工协作,用相关材料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交流的意识。
(5)反向思维的运用。关于目的基因的检测,教师用“倒序”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向思考。
本节教学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本节课内容交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语速稍快快,导致有些学生思路跟不上;小组探究建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不足等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