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大趋势。微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新兴的教学方式,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化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兴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带动学科整体质量的提升。而将微课融入到化学课堂中,能够实现内容的重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进而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本篇文章对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個知识点或是重难点内容等设计10分钟以内的视频,以此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掌握。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融入微课这一模式,能够精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核心理论概念,还能通过多媒体互动的形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实践操作环节,微课的形式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从而带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一、总结核心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化学这一科目是初三阶段的学生才能接触和学习的学科,这就代表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更加深厚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而理论知识是化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单依靠教材文字,学生很难达到认知和理解的水平,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针对某一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从而在微课的带领下,逐步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总结,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讲授《溶解度》这节课时,引导学生建立溶解度概念,并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以讲解一道例题为核心内容的微课堂,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解答题目的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概念。首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的理论定义,之后展示选择好的对应例题,并通过视频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解答过程中,表达自身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掌握核心知识。
二、密切结合生活,实现趣味化学
化学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也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直观易懂的微课课堂,加深学生的教学参与感;同时,融入生活中的事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实现趣味化学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授《燃烧与灭火》这节课时,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授课的重难点。因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设计了微课课程,首先给学生播放几个着火的片段,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起火的瞬间和逐渐燃烧的过程,分析其中存在哪些相同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总结燃烧的条件;之后,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尝试总结灭火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
三、综合实践操作,提升学科能力
化学实验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选择在讲台上进行演示,但这样的方式无法有效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接收程度。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操作型的微课,通过视频的方式放大每一个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实验活动时,教师通过微课来展示溶解、过滤这一操作技能。教师先将这一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录制,也可以选择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合适的视频。之后,在微课讲授过程中,描述实验操作的过程,并针对溶解、过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强调,让学生清晰地观看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和现象,从而深化对实验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化学实验中的细小反应放大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中融入微课这一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内容知识的理解,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充分契合了现阶段化学课堂改革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化学教学形式的改革,还有效改善和更新了教学的资源和素材,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但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时间不长,对其的探索和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最新的微课教学理论,并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融合,从而构建高效稳定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晓霞.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126+128.
[2]王萌.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18.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個知识点或是重难点内容等设计10分钟以内的视频,以此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掌握。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融入微课这一模式,能够精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核心理论概念,还能通过多媒体互动的形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实践操作环节,微课的形式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从而带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一、总结核心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化学这一科目是初三阶段的学生才能接触和学习的学科,这就代表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更加深厚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而理论知识是化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单依靠教材文字,学生很难达到认知和理解的水平,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针对某一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从而在微课的带领下,逐步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总结,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讲授《溶解度》这节课时,引导学生建立溶解度概念,并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以讲解一道例题为核心内容的微课堂,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解答题目的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概念。首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的理论定义,之后展示选择好的对应例题,并通过视频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解答过程中,表达自身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掌握核心知识。
二、密切结合生活,实现趣味化学
化学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也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直观易懂的微课课堂,加深学生的教学参与感;同时,融入生活中的事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实现趣味化学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授《燃烧与灭火》这节课时,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授课的重难点。因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设计了微课课程,首先给学生播放几个着火的片段,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起火的瞬间和逐渐燃烧的过程,分析其中存在哪些相同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总结燃烧的条件;之后,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尝试总结灭火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
三、综合实践操作,提升学科能力
化学实验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选择在讲台上进行演示,但这样的方式无法有效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接收程度。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操作型的微课,通过视频的方式放大每一个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授《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实验活动时,教师通过微课来展示溶解、过滤这一操作技能。教师先将这一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录制,也可以选择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合适的视频。之后,在微课讲授过程中,描述实验操作的过程,并针对溶解、过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强调,让学生清晰地观看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和现象,从而深化对实验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化学实验中的细小反应放大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中融入微课这一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内容知识的理解,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充分契合了现阶段化学课堂改革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化学教学形式的改革,还有效改善和更新了教学的资源和素材,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但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时间不长,对其的探索和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最新的微课教学理论,并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融合,从而构建高效稳定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晓霞.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126+128.
[2]王萌.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