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情态副词的研究综述入手,为情态副词的界定及其次类划分奠定基础,紧接着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情态副词的连用顺序及量级特征进行说明。连用顺序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先对情态副词各次类的连用顺序进行说明,然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总结解释。量级特征则须结合情态助动词进行说明,同时对认识情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进行梳理。
关键词:次类划分;连用顺序;量级特征;情态副词;情态助动词
一、情态副词的界定和分类
关于情态副词的研究,史金生和徐晶凝两位学者做得比较充分,本节主要介绍史金生和徐晶凝两位学者对于情态义副词的研究情况。
史金生将具有情态义的这一类副词称为“语气副词”,认为“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它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类副词。”“语气和情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很多著作甚至不加区分,用来指同一种现象”。因此,他用“语气副词”来指称本文所谓的情态副词。对于情态副词的界定,他提出三条具有相容性的功能标准。
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
在句子中的位置。
根据以上标准,史金生确定了情态副词的大致范围,并从语义角度对范围内的情态副词进行次类划分,笔者总结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史金生对于情态副词语义的研究十分到位,对于每一小类词的解析非常精辟。同时,秉承的是具有相同语素的词词义相当的原则,将同语素类词进行统一归纳,使意义相当的词紧紧相邻,能够很好地将情态副词词义描写出来,为学界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实属难得。但是,仅仅从语义角度进行次类划分,各小类中的词往往在句法特征方面差异较大,难以达到了解词的句法特点、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这一分类目的,从而使分类不具重要的实际意义。
徐晶凝在确定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的范围时,坚持意义和形式兼顾的原则,同时着重从与连词的分析比较中对情态副词的范围进行界定。在意义标准方面,她认为情态副词是现代汉语情态范畴的表达形式,它们与连词根本不同,有着比较强烈的主观性色彩,而连词是一种逻辑关系的客观表述。在形式标准上则主要采纳郭锐(2002)的研究:“虽然情态副词既可出现在主谓之间,也可出现在句首,但是,出现于主语后时整个组合可以单独使用,而连词出现于主语之后时,前面或后面还要求出现别的分句或句群”。另外,观察词语的共现分布也是确定情态副词范围的又一重要原则,当表达相近意义的词语共现时,表达客观意义的连词居前,主观意义的副词居后。她在对情态副词进行次类划分时,参照它们在情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两条主要的划分依据:一是情态副词与助动词的组合情况,主要包括组合选择性和组合后的语义关系;二是看情态副词彼此间的组合情况,即连用顺序。另外,看情态副词用在宾语小句中的时候,主要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依据以上标准,作者将现代汉语情态副词划分为四个次类:评价情态副词、认识情态副词、道义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并指出认识情态副词和道义情态副词属于核心情态副词,而评价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属于边缘情态副词。具体如表2。
在对四个次类进行具体划分的时候,徐晶凝主要根据功能进行归类,以便进一步研究各次类成员的句法特点、量级特征和连用顺序。首先,作者以副词在句中的位置及作用将其归为两大类,即句子副词和VP动词(修饰谓语的动词)。其次,再以两大类为纲具体研究各次类内部成员的具体句法特点。虽然在分析描写的过程中辅以语义描写,但是作者更倾向于其整体功能的描写,并且不关注单个词的功能用法、语义表达之间的具体差异。
通过对两张表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两张表在数量和名称上稍有差别,但是基本上都能把核心词包括在内。副词毕竟是半开放半封闭的类,而且作为个性大于共性的词类,要想做到穷尽式列举研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坚持通过研究典型成员带动非典型成员的考察,认为两张表虽然在数量、名目上稍有出入,但并不会给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带来极大影响。其中,有较大出入的是史金生所列的“感叹类”副词,徐晶凝将“感叹类”列入程度副词。他认为“程度副词只用于对性状或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程度表述,‘太、多么、好、真、可、怪’等副词,虽然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在内,但是表述的还是程度本身超乎说话人的意料,语气是附加在程度表达之上的。”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分类表》(2002)中将“太、多么、好”归入程度副词,而将“真、可”归入评注性副词,“怪”则不在分类表中,至于为何作此分类,他并没有给出说明。在这里,笔者认为崔诚恩(2002)的观点具有借鉴意义。他认为,一般来说,单音节副词表示的不止是一种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从字面上看,表达的意义很模糊,从形态上看,它们的性质和范畴很难确定,作为其中的一类,单音节情态副词不能直接呈现出情态意义,而须借助于具有典型情态意义的双音节副词才能呈现出情态意义。他引出何元建(1996)对“可”字进行性质论证的例子,即带语气词“么”的“可”字型问句可以转换成表情态的叙述句。如:
(1)a.你叫我,我就应了,我若叫你,你【可】应么?
b.你叫我,我就应了,我若叫你,你也一定要应吧?/!
(2)a.我自兑银与你成交,【可】好么?
b.我自兑银与你成交,这总可以吧?/!
他指出,例(1b)和(2b)中的句子带有情态的副词“一定”或“总”,则这儿的“可”是表必然意义的情态标记。“可”除了这些情态意义外,在其他语境中,含有别的情态意义。如:
(3)他谨慎地抽出了手,打量着她。这姑娘怎么啦?看来男子汉在关键的时候,身边不能有女人。她们总是在这种时候搅得你心神不宁。她们【可】真有本事。
在这里,“可”含有“真的”“确实”“的确”的意思,是表实然意义的情态标记。他因此得出结论,在某种语境下,“可”借助于这种双音节情态副词才能表达出隐藏着的情态意义。 崔诚恩强调,由于感叹这种方式只能在具有深沉的思想或强烈的感情下才能使用,而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大都略带夸张色彩。然而,带有夸张色彩的情态副词并不多,所以情态副词在感叹句中的分布较少。综观情态副词,经常出现在感叹句中的典型的感叹标志有“真”“可”“简直”“该”“太”等少数几个。他指出,一般认为“太”是程度副词,但在感叹句里有明显的情态特征。虽然从情态副词的典型特征来看,“太”属于非典型情态副词,但是“太”跟程度副词“很”相比,有明显的主观性,即它多用于主观的感情、感受、认识、评价等,而“很”则带有较强的客观性,它的程度深反映的往往是公众性的认识、感觉或评价等。因而,把“太”归为情态副词。黄国营(2000)曾指出,“表情态意义的副词(他将它称为语气副词)作为高层语用成分,只能映射为句法中的状语,而不能映射为定语等较低层次的成分”。如:
(4)a.*小张有一位真好的朋友。
b.小张的朋友真好。
(5)a.*小张买了一本实在贵的书。
b.小张买的书实在贵。
情态副词“真”与“实在”等作为高层语用成分,一般只能映射为全句的状语,如(4b)和(5b),不能映射为从属于某句子成分的定语,如(4a)和(5a)。由此可认为,“真”是情态副词而非一般的程度副词。对于“多么、好、怪”,我们暂时没有对其进行考察,从其典型用法来看,我们认为将其归为程度副词也未尝不可。
史金生主要从语义角度对情态副词进行次类划分,而徐晶凝主要参照功能标准;同时,辅以语义解释。对情态副词从语义角度进行划分时,史金生将同语素意义相当的词放在一起,通过语素构词衍伸,因而每一次类包含的成员数量较多,情态副词中的非典型成员也相对较多。同时,史金生对各次类进行的语义分析涵盖了所有个体,较为全面精确。而从功能角度进行分类,徐晶凝对于进入情态副词的门槛要求较高,所分次类中主要包括典型性强的成员,而一些非典型情态副词则被排除在研究框架之外。需要重申的是,由于不可能进行穷尽式列举研究,且仅从语义角度对次类进行的划分难以满足情态副词考察的要求,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徐晶凝的划分框架。同时,认为史金生所列感叹类副词中至少“可、真、太”这三个词可作为非典型成员归人情态副词框架体系中,并将这些词归入加强情态副词次类,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加强情态表达的功能。并且,史金生对个体情态副词的语义分析做得详尽充分,其分类结果值得作为参考。另外,我们认为情态和语气虽然密切相关,但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是情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属于情态。在某语言中用语气表达的情态意义,在别的语言中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来表达。而我们所谓情态副词或者传统上所称的语气副词都指的是具有情态意义的副词。因此,本文认为用“情态副词”来指称这一类词比较准确。
二,情态副词的连用顺序
本节主要参照史金生(2003)和徐晶凝(2007)对于情态副词的研究成果来尝试着对情态副词的连用顺序进行说明。目前,学界对于情态副词连用顺序的研究尚未成熟,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连用顺序研究很难覆盖所有目前所掌握的情态副词成员,只能对典型性较强、连用时位置较为固定、特征较为明显的成员进行说明。其次,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描写层面,而未能解释其深层原因。虽然意识到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但是本文也尚未找到更好的研究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只能在两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个人的理解与梳理,倘有个人疏忽、未能自圆其说之处或许也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的修正。
史金生在其所划分的11个情态副词小类中将“指令”和“意愿”类用“意志”来概括,而认为“指明”类副词用法比较复杂因而暂不考虑,从而将情态副词分为9类进行连用顺序研究,并列出这9类情态副词连用的常规顺序:证实>B.疑问>C.或然>D.关系>E.特点>F.断定>G.必然>H.意志>I.感叹
同时,他还列出部分次类内部的连用顺序,如表示特点的E类连用顺序为:E1原来>E2反正>E3明明>E4幸亏>E5毕竟>E6竟然>E7偏偏
徐晶凝则按照评价情态副词、认识情态副词、道义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四个次类进行内部分类研究,再对四个大类之间的连用顺序进行分析说明。本文主要采用徐晶凝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各次类内部连用顺序进行单独考察,其次四大次类的连用顺序进行整体考察。由于加强情态副词内部成员间的用法较为复杂,尚未有人深入研究,笔者亦尚无能力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因此这一部分略去不谈。
1.评价情态副词的常规连用顺序
评价情态副词主要包括三个小类,即关系类、评述类和证实类。其中,由于证实类情态副词用于对命题真实性的认定,管辖范围最大,因而在和其他情态副词连用时位置一般居前。史金生认为,“是非问句通常是在陈述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疑问语调构成的,相反我们不能说陈述句是由是非问句加上陈述语调构成的,也就是说疑问语气的作用范围要大于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副词的管辖范围大于陈述语气副词。因而,疑问情态副词与其他情态副词连用时,出现于证实类情态副词之后,而总是出现于其他副词之前。徐晶凝认为,评价情态副词之间彼此连用的频率比较低。但是,只要是语义上可以谐和,就可以连用。其连用顺序主要受到副词本身的句法特征制约,即句子副词一般位于句中副词之前,同时句中副词连用,则实词性强的居后,如“恰好、恰恰、恰巧”组还保留着较强的实词义,因而与其他评价情态副词连用时位置总是靠后。
笔者试图根据史金生的原则解释及连用顺序说明将评价情态副词连用时的常规顺序总结如下。
证实类情态副词“果然、其实”等>B.疑问情态副词“难道、何必、何苦”>C.反正、横竖、好歹>D.明明>E.好在、幸好、幸而、幸亏>F.反倒、倒、却>G.竟然、居然、竟>H.偏偏、恰好、恰恰、恰巧。另外,“的确”一词的位置较为灵活,很多情况下可以位于句首或其他情态副词的前面。位于句首时作用于全句,位于句中时则作用于其后的谓词性成分。 例如:
(6)你们瞧,订婚之后马上就会结婚。【其实】【何必】一番手脚两番做呢?干脆同居得了。(钱钟书《围城》)
(7)老天爷啊,【莫非】你这会玩儿【倒】要我收回我的嚼谷不成?(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8)【原来】银幕上的基里菜,从侧面和半侧面看,【居然】与斯大林的相貌极为相像。(丁贵明《斯大林扮演者的悲剧》)
(9)【幸而】【恰好】随身带着雨伞,才没有被淋湿。
(10)但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竟】【偏偏】在那墙缺处汇合相撞,一个是高速的钢铁巨物,一个是毫无防范的小小肉身,焉能不呈惨相?
“反倒、倒”与“竟然、居然、竟”连用时,通常前置,有时也后置。例如: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教员们因为向政府去索欠薪,在新华门前烂泥里被国军打得头破血出之后,倒居然也发了一点薪水。(鲁迅《端午节》)
2.认识情态副词的常规连用顺序
认识情态副词也主要分为三个小类:揣测类、推断类和估测类。徐晶凝指出“这三个小类之间可以连用,并且遵循一定的顺序:揣测类>推断类>估测类。”例如:(11)【恐怕】【未必】一下子就能挣上几千几万吧?(12)倘然不得手,【恐怕】【难免】还要分兵助战咧。
“认识隋态副词的连用顺序。取决于两个因素:主观性的高低和语法化的高低。”揣测类情态副词表达的是说话人完全自我的判断,其主观性高于建立在事实情理根据上的推断、兆显推理过程的推断类情态副词,因而两者连用时揣测类情态副词居前。而虽然在主观性程度上,估测类情态副词与推断类情态副词相当,但由于“不至于、难免”等估测类情态副词还保留着较强的实义动词用法,因而连用时总是居后。本文支持徐晶凝的看法,认为认识情态副词次范畴间连用时,在语义上是一种加合关系;同一词次范畴内的认识隋态副词连用时共同表达该情态域中的值,彼此在语义上是一种融合关系。例如:(13)肯出来拜堂的,【只怕】【多半】不是严烷了。(14)四铭支吾着,脸上也像学程练了八卦拳之后似的流出油汗来,但【大约】【大半】也因为吃了太热的饭。
徐晶凝指出,“大半、大多、多半”的虚化程度比较低,实词性较强,往往还保留着本身的词汇意义。因而,与其他揣测情态副词连用时,总是居后。而“恐怕、只怕是”可能由于它们来源于心理活动动词,因而与其他揣测类情态副词连用时总是居后。史金生通过考察认为,“大概”与“也许”连用时一般“大概”在前,“也许”在后。例如:(15)他以为这【大概】【也许】因为二十多天没拉车,把腿撂生了;跑几趟来,把腿遛开,或许也就没事了。(老舍《骆驼祥子》)
即使是分别在没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分句中,“大概”一般也用于“也许”之前。
其他揣测类情态副词则很少连用。推断情态副词和估测情态副词很少连用,“一定”则由于同其他推断隋态副词连用时还承担着标注情态梯度的任务,因而是个例外。例如:(16)摔下悬崖,【未必】就【一定】会死,何况粉身碎骨,也不是我一个……
3.道义情态副词的常规连用顺序
道义情态副词的成员比较少,它们是“千万、切、务必、不必、不妨、姑且、还是1、最好、必须、索性”等,它们各自承担一个维度,故而它们之间的连用一般是加合关系。根据徐晶凝的研究,道义情态副词内部的连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还是必须
(17)尽管立场是抽签决定的,但是对一个不能选择的立场,我们【还是必须】确定自己的信念。
(2)最好还是
(18)不过还是得说,如果那个男的父母亲真的在医院的话,你【最好还是】去打声招呼。
(3)姑且不必
(19)这个【姑且不必】问他,既有吴大帅的命令,他叫我们怎样办,我们就该怎样办。
(4)不妨姑且
(20)你【不妨姑且】去一趟。
(5)千万不必
(21)您【千万不必】客气。
“千万”自身还保留着比较强烈的限定功能,它与“不必”或助动词连用时都充当加强词的角色。
4.情态副词四大次类的常规连用顺序
徐晶凝指出,四大次类的连用遵循一定的顺序:评价>认知>道义>加强
认识情态副词可以与评价情态副词连用,连用时一般居后。例如:(22)高不高兴,【横竖】【一定】是个震惊。
评价情态副词与认识情态副词的次类即揣测情态副词连用时,位置比较灵活,揣测情态副词也可能居前。例如:(23)我不能说傅小晶是无情无义,【也许】一直粗心大意的人【其实】是自己。(24)【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
徐晶凝认为,据此可判断,揣测情态副词在主观性程度上的确是最高的。
道义情态副词可以与评价情态副词和认识情态副词连用,且连用时总是居后。例如:(25)【难怪】他【必须】在十一二岁前就破身。(26)【幸好】【不必】连累她。
另外,徐晶凝指出,道义情态副词与评价情态副词或认识情态副词连用时,还可以直接用于当时当地的道义情态句中。例如:(27)【大概】咱们【最好】马上走。(28)这些话【似乎】【不必】再加分析了。
她认为这种用法出于礼貌原则的考虑,很有可能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点。由于加强词一般修饰其后的成分,与语句内容关系密切,因而与其他次类情态副词连用时总是居后。
三,情态副词的量级特征
徐晶凝将本文所谓量级特征称为“情态梯度”,指出“在完全承诺命题为真和命题为假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统,它们就是情态的梯度”。其中,核心情态副词与核心情态助动词共同标记现代汉语的认识情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徐晶凝通过例子对其进行论证,例如:
他现在【可能】在家。
(低——可能性) 他现在【应该】在家。
(中——应然性)
他现在【一定】在家。
(高——必然性)
你【可以】去。
(低强制度——许可)
你【应该】去。
(中强制度——义务)
你【必须】去。
(高强制度——命令)
因此,要考察情态副词的量级特征,我们就必须将情态副词与情态助动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考察。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认识情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进行分开说明。
1.认识情态梯度
从徐晶凝所列关于认识隋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认识隋态还是在道义情态中,充当高强度标记的都是情态副词,而典型的低强度、中强度标记主要由情态助动词充当,情态副词则与情态助动词搭配将情态梯度细化。其中,在认识情态中,经过徐晶凝的分析考察,推断类副词承担表达认识情态高梯度的职责。首先,推断类情态副词很少能与弱梯度标记“可能”和中梯度标记“应该”连用,说明它们之间含有梯度上的冲突;其次,在对举的情况下,却有它们对举使用的例子,这时分别标记不同的梯度。我们采用徐晶凝的例子进行论证如下:
(29)这就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只靠泡“人干”搞创作,创作【必然】要枯萎了。
(30)老一代先后凋零,政治环境也瞬息万变,蒋氏家族正走进历史,孔令伟【应该】已经是蒋家的末代总管,她的作风【势必】亦将成为绝响。
并且,我们支持徐晶凝将“一定”作为认识情态强梯度的代表标记词。正如他所列出的几点原因所言:首先,“一定”不像其他推断情态副词那样在语义中往往包含着承诺态度所依靠的证据来源,而是一个单纯的强梯度标记。其次,推断类情态副词之间是不能连用的,但是,“一定”是个例外,它可以与其他推断情态副词连用,且连用时居后。最后,“一定”也可以用于道义情态的表达,如“你一定去啊”“一定要争气”,这与助动词的句法分布相似,同时它还具有其他一些与助动词相同的句法特征,如可以接受“不”的修饰,可以用于是非疑问句中。这是其他推断情态副词做不到的。同时,它又与情态助动词有所不同,它可以和所有的情态助动词连用,且没有“肯否连用表疑问”的用法,在这些方面它接近于情态副词。总的来说,虽然“一定”在句法分布上具备助动词的某些特征,但是在能与所有助动词连用这一点上与助动词有着鲜明的对立。因此,我们把“一定”归为情态副词,同时作为认识情态强梯度标记的代表词。
根据徐晶凝的考察,“揣测类情态副词、程度副词和加强副词与‘可能’的组配,可以在可能性情态内部形成更多的梯度。”例如:
(31)这一切如果不是意外地重逢了他,我【大概可能】还要知道得晚一些。
(32)如果准备得充分一些,【也许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3)【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34)在没有光的条件下,我们【根本不可能】看清周围的物体。
(35)一思及此,文非凡就【更不可能】放弃了。
(36)他【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由于揣测类情态副词表达不太肯定或逃避承诺的态度这样一种情态意义,所以本文支持徐晶凝的观点,认为应然性情态内部梯度的细化主要通过与揣测类情态副词的搭配来实现。
(37)国家危难之际,我们【似乎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吧?
(38)这【也许应该】是我最后一次与他见面的地方。
(39)她不禁偷瞄他,不确定地想着,【或许应该】很愉快吧?
徐晶凝指出将然性情态维度内部的梯度“可以通过与可能性、应然性认识助动词、揣测情态副词和推断隋态副词的共现来实现。”如:
(40)这不好,【也许会】引起人的怀疑。
(41)我【大概会】在明天晚上回到北京。
(42)坏事做多了之后【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厌恶。
郭昭军(2003)曾对认识隋态的可能性程度做过等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也许<可能<大概<很/非常<十分/极可能<会2
他通过如下四种句法格式对认识隋态副词成员的可能性程度进行验证,如下:
(43)a.我也许去,也许不去。
b.我也许去,也可能不去。
c.我也许去,但不一定去。
d.我也许去,不过也不一定。
(44)a.*我大概去,也大概不去。
b.?我大概去,也可能不去。
c.我大概去,但不一定去。
d.我大概去,不过也不一定。
从“也许”和“大概”在句中适应能力的大小可以看出,“大概”的可能性程度较“也许”高。
关于揣测类情态副词量级特征的考察,胡静书(2010)做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解释。她根据事态真实性因高低不同而形成一个连续统,其中,疑问事态所表示的真实性最低,肯定事态所表示的真实性最高,揣测类则处于真实性连续统的中间部分。她认为,正由于揣测类情态副词表达对所说内容真实性的不确定态度,处在连续统的中间部分,所以它们都可以用于“揣测副词+x,我不确定”的表达,可能性程度不同的副词之间的可能性程度差异可以据此进行比较。如果事态只有一种可能,那么就属于肯定表达,其真实值近乎,我们认为推断类副词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事态的可能性只有两种,两种可能性各占一半,在语言表达中可以进入‘揣测词+x,揣测词+不+x’肯定否定连用式的表达。如‘他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是北京人,也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不是’,这说明这些词都能表达真实值为0.5的语义。”“如果事态的可能性不只两种,如‘他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来过了,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没来过,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来过又走了,反正他现在不在这里’,这说明这些词也可用于真实值小于0.5的揣测表达。”胡静书进一步指出,“大概”“大约”用于“事态属实的可能性较大,但又不能十分肯定”的表达,不能说“他大概来过,也大概没来过”等,其真实值大于0.5。本文根据以上研究,将本文所列具有量级特征的认识情态副词的量级程度总结如下:推断类情态副词>大概、大约、大半、大多、多半、大抵(揣测类)>也许、恐怕、似乎、(只)怕是、兴许(揣测类) 综上,我们试着结合徐晶凝的研究成果将认识情态维向和梯度简单总结如表3所示。
2.道义情态梯度
关于道义情态梯度,我们主要采用徐晶凝的研究成果。徐晶凝提出一条道义情态副词与道义助动词组合的基本原则:“低值形式倾向于与低值形式搭配,高值形式倾向于与高值形式搭配”。两者连用的例子主要参照徐晶凝专著中的,例如:
(45)你【必须要】有耐性。
(46)你【必须得】先考上。
(47)你【可得】正儿八经的,不能玩弄人家的感情,这可是我们同学的妈。
(48)你【最好不要】去剖析。
(49)你【还是应该】到人事部解释一下。
(50)过去的事【不妨不要】提。
(51)你【不必非得】告诉他。
(52)【姑且可以】这么说……
通过语料分析,徐晶凝得出结论,认为“要、得”这两个助动词比较特别,它们几乎可以和所有的道义情态副词搭配。由于它们属于高情态值形式,因此它们通常以否定形式与低值情态副词搭配,如“不必非得”“姑且不要”;而通常以肯定形式与高值情态副词搭配,如“千万要”“必须要”“可得”。我们认为,“千万不要”是个特例。我们赞同徐晶凝的观点,认为“汉语助动词的语义中更强调情态维向的对立,因此。可以彼此连用。但是,如果含有了梯度对立的因素,则不能连用。”“必须”除了可以与“要、得”连用外,不能与其他助动词搭配使用,从情态梯度上看,它可以和表示弱强制度的“可以”、表示中强制度的“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梯度。关于这一梯度系统,范伟(2010)曾经进行过形式上的论证。转引如下: 转换一转换二强制度可能性
(53)a.你必须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高极大
(54)b.你应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中 大
(55)c.你最好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次低 较大
(56)d.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低 中
他分析指出,通过转换一可以看出,“必须”的强制度最高,而“可以”最低。原因在于,“必须”“是一种权威命令,对指令对象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迫使其采取行动,达到要求”,而“可以”只是“一种宽松的许可,指令对象执行动作与否不受限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居中”。通过转换二可知,“应该”的道义强制度要比“最好”高。因为“应该”“表示指令对象需要承担某种义务,一般来说要尽到这种义务”,而“最好”“是说话人的一种建议,对指令对象施行某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不被采纳的可能”。故此,他得出道义情态词情态强度等级序列,如下:必须>应该>最好>可以
则相应的道义情态语义小类序列便为:命令>义务>建议>许可。据此,我们认为“必须”“应该”和“可以”情态强制度由高到低形成完整的情态梯度是有论证依据的。徐晶凝根据道义情态副词的语义强弱及其与道义情态助词的搭配将道义情态梯度详细呈现出来,图示如下。
可以应该/该
不能
低 高
[要/得]
不必还是
必须
不妨最好
务必
姑且 千万
索性 可
由此可知,道义情态副词的量级特征大致如下:必须、务必、千万、可>还是、最好>不必、不妨、姑且、索性。我们认为,虽然其未涉及每一个个体的具体分析,但是其整体的把握对于后续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值得推崇。
关键词:次类划分;连用顺序;量级特征;情态副词;情态助动词
一、情态副词的界定和分类
关于情态副词的研究,史金生和徐晶凝两位学者做得比较充分,本节主要介绍史金生和徐晶凝两位学者对于情态义副词的研究情况。
史金生将具有情态义的这一类副词称为“语气副词”,认为“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它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类副词。”“语气和情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很多著作甚至不加区分,用来指同一种现象”。因此,他用“语气副词”来指称本文所谓的情态副词。对于情态副词的界定,他提出三条具有相容性的功能标准。
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
在句子中的位置。
根据以上标准,史金生确定了情态副词的大致范围,并从语义角度对范围内的情态副词进行次类划分,笔者总结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史金生对于情态副词语义的研究十分到位,对于每一小类词的解析非常精辟。同时,秉承的是具有相同语素的词词义相当的原则,将同语素类词进行统一归纳,使意义相当的词紧紧相邻,能够很好地将情态副词词义描写出来,为学界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实属难得。但是,仅仅从语义角度进行次类划分,各小类中的词往往在句法特征方面差异较大,难以达到了解词的句法特点、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这一分类目的,从而使分类不具重要的实际意义。
徐晶凝在确定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的范围时,坚持意义和形式兼顾的原则,同时着重从与连词的分析比较中对情态副词的范围进行界定。在意义标准方面,她认为情态副词是现代汉语情态范畴的表达形式,它们与连词根本不同,有着比较强烈的主观性色彩,而连词是一种逻辑关系的客观表述。在形式标准上则主要采纳郭锐(2002)的研究:“虽然情态副词既可出现在主谓之间,也可出现在句首,但是,出现于主语后时整个组合可以单独使用,而连词出现于主语之后时,前面或后面还要求出现别的分句或句群”。另外,观察词语的共现分布也是确定情态副词范围的又一重要原则,当表达相近意义的词语共现时,表达客观意义的连词居前,主观意义的副词居后。她在对情态副词进行次类划分时,参照它们在情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两条主要的划分依据:一是情态副词与助动词的组合情况,主要包括组合选择性和组合后的语义关系;二是看情态副词彼此间的组合情况,即连用顺序。另外,看情态副词用在宾语小句中的时候,主要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依据以上标准,作者将现代汉语情态副词划分为四个次类:评价情态副词、认识情态副词、道义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并指出认识情态副词和道义情态副词属于核心情态副词,而评价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属于边缘情态副词。具体如表2。
在对四个次类进行具体划分的时候,徐晶凝主要根据功能进行归类,以便进一步研究各次类成员的句法特点、量级特征和连用顺序。首先,作者以副词在句中的位置及作用将其归为两大类,即句子副词和VP动词(修饰谓语的动词)。其次,再以两大类为纲具体研究各次类内部成员的具体句法特点。虽然在分析描写的过程中辅以语义描写,但是作者更倾向于其整体功能的描写,并且不关注单个词的功能用法、语义表达之间的具体差异。
通过对两张表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两张表在数量和名称上稍有差别,但是基本上都能把核心词包括在内。副词毕竟是半开放半封闭的类,而且作为个性大于共性的词类,要想做到穷尽式列举研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坚持通过研究典型成员带动非典型成员的考察,认为两张表虽然在数量、名目上稍有出入,但并不会给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带来极大影响。其中,有较大出入的是史金生所列的“感叹类”副词,徐晶凝将“感叹类”列入程度副词。他认为“程度副词只用于对性状或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程度表述,‘太、多么、好、真、可、怪’等副词,虽然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在内,但是表述的还是程度本身超乎说话人的意料,语气是附加在程度表达之上的。”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分类表》(2002)中将“太、多么、好”归入程度副词,而将“真、可”归入评注性副词,“怪”则不在分类表中,至于为何作此分类,他并没有给出说明。在这里,笔者认为崔诚恩(2002)的观点具有借鉴意义。他认为,一般来说,单音节副词表示的不止是一种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从字面上看,表达的意义很模糊,从形态上看,它们的性质和范畴很难确定,作为其中的一类,单音节情态副词不能直接呈现出情态意义,而须借助于具有典型情态意义的双音节副词才能呈现出情态意义。他引出何元建(1996)对“可”字进行性质论证的例子,即带语气词“么”的“可”字型问句可以转换成表情态的叙述句。如:
(1)a.你叫我,我就应了,我若叫你,你【可】应么?
b.你叫我,我就应了,我若叫你,你也一定要应吧?/!
(2)a.我自兑银与你成交,【可】好么?
b.我自兑银与你成交,这总可以吧?/!
他指出,例(1b)和(2b)中的句子带有情态的副词“一定”或“总”,则这儿的“可”是表必然意义的情态标记。“可”除了这些情态意义外,在其他语境中,含有别的情态意义。如:
(3)他谨慎地抽出了手,打量着她。这姑娘怎么啦?看来男子汉在关键的时候,身边不能有女人。她们总是在这种时候搅得你心神不宁。她们【可】真有本事。
在这里,“可”含有“真的”“确实”“的确”的意思,是表实然意义的情态标记。他因此得出结论,在某种语境下,“可”借助于这种双音节情态副词才能表达出隐藏着的情态意义。 崔诚恩强调,由于感叹这种方式只能在具有深沉的思想或强烈的感情下才能使用,而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大都略带夸张色彩。然而,带有夸张色彩的情态副词并不多,所以情态副词在感叹句中的分布较少。综观情态副词,经常出现在感叹句中的典型的感叹标志有“真”“可”“简直”“该”“太”等少数几个。他指出,一般认为“太”是程度副词,但在感叹句里有明显的情态特征。虽然从情态副词的典型特征来看,“太”属于非典型情态副词,但是“太”跟程度副词“很”相比,有明显的主观性,即它多用于主观的感情、感受、认识、评价等,而“很”则带有较强的客观性,它的程度深反映的往往是公众性的认识、感觉或评价等。因而,把“太”归为情态副词。黄国营(2000)曾指出,“表情态意义的副词(他将它称为语气副词)作为高层语用成分,只能映射为句法中的状语,而不能映射为定语等较低层次的成分”。如:
(4)a.*小张有一位真好的朋友。
b.小张的朋友真好。
(5)a.*小张买了一本实在贵的书。
b.小张买的书实在贵。
情态副词“真”与“实在”等作为高层语用成分,一般只能映射为全句的状语,如(4b)和(5b),不能映射为从属于某句子成分的定语,如(4a)和(5a)。由此可认为,“真”是情态副词而非一般的程度副词。对于“多么、好、怪”,我们暂时没有对其进行考察,从其典型用法来看,我们认为将其归为程度副词也未尝不可。
史金生主要从语义角度对情态副词进行次类划分,而徐晶凝主要参照功能标准;同时,辅以语义解释。对情态副词从语义角度进行划分时,史金生将同语素意义相当的词放在一起,通过语素构词衍伸,因而每一次类包含的成员数量较多,情态副词中的非典型成员也相对较多。同时,史金生对各次类进行的语义分析涵盖了所有个体,较为全面精确。而从功能角度进行分类,徐晶凝对于进入情态副词的门槛要求较高,所分次类中主要包括典型性强的成员,而一些非典型情态副词则被排除在研究框架之外。需要重申的是,由于不可能进行穷尽式列举研究,且仅从语义角度对次类进行的划分难以满足情态副词考察的要求,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徐晶凝的划分框架。同时,认为史金生所列感叹类副词中至少“可、真、太”这三个词可作为非典型成员归人情态副词框架体系中,并将这些词归入加强情态副词次类,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加强情态表达的功能。并且,史金生对个体情态副词的语义分析做得详尽充分,其分类结果值得作为参考。另外,我们认为情态和语气虽然密切相关,但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是情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属于情态。在某语言中用语气表达的情态意义,在别的语言中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来表达。而我们所谓情态副词或者传统上所称的语气副词都指的是具有情态意义的副词。因此,本文认为用“情态副词”来指称这一类词比较准确。
二,情态副词的连用顺序
本节主要参照史金生(2003)和徐晶凝(2007)对于情态副词的研究成果来尝试着对情态副词的连用顺序进行说明。目前,学界对于情态副词连用顺序的研究尚未成熟,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连用顺序研究很难覆盖所有目前所掌握的情态副词成员,只能对典型性较强、连用时位置较为固定、特征较为明显的成员进行说明。其次,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描写层面,而未能解释其深层原因。虽然意识到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但是本文也尚未找到更好的研究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只能在两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个人的理解与梳理,倘有个人疏忽、未能自圆其说之处或许也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的修正。
史金生在其所划分的11个情态副词小类中将“指令”和“意愿”类用“意志”来概括,而认为“指明”类副词用法比较复杂因而暂不考虑,从而将情态副词分为9类进行连用顺序研究,并列出这9类情态副词连用的常规顺序:证实>B.疑问>C.或然>D.关系>E.特点>F.断定>G.必然>H.意志>I.感叹
同时,他还列出部分次类内部的连用顺序,如表示特点的E类连用顺序为:E1原来>E2反正>E3明明>E4幸亏>E5毕竟>E6竟然>E7偏偏
徐晶凝则按照评价情态副词、认识情态副词、道义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四个次类进行内部分类研究,再对四个大类之间的连用顺序进行分析说明。本文主要采用徐晶凝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各次类内部连用顺序进行单独考察,其次四大次类的连用顺序进行整体考察。由于加强情态副词内部成员间的用法较为复杂,尚未有人深入研究,笔者亦尚无能力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因此这一部分略去不谈。
1.评价情态副词的常规连用顺序
评价情态副词主要包括三个小类,即关系类、评述类和证实类。其中,由于证实类情态副词用于对命题真实性的认定,管辖范围最大,因而在和其他情态副词连用时位置一般居前。史金生认为,“是非问句通常是在陈述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疑问语调构成的,相反我们不能说陈述句是由是非问句加上陈述语调构成的,也就是说疑问语气的作用范围要大于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副词的管辖范围大于陈述语气副词。因而,疑问情态副词与其他情态副词连用时,出现于证实类情态副词之后,而总是出现于其他副词之前。徐晶凝认为,评价情态副词之间彼此连用的频率比较低。但是,只要是语义上可以谐和,就可以连用。其连用顺序主要受到副词本身的句法特征制约,即句子副词一般位于句中副词之前,同时句中副词连用,则实词性强的居后,如“恰好、恰恰、恰巧”组还保留着较强的实词义,因而与其他评价情态副词连用时位置总是靠后。
笔者试图根据史金生的原则解释及连用顺序说明将评价情态副词连用时的常规顺序总结如下。
证实类情态副词“果然、其实”等>B.疑问情态副词“难道、何必、何苦”>C.反正、横竖、好歹>D.明明>E.好在、幸好、幸而、幸亏>F.反倒、倒、却>G.竟然、居然、竟>H.偏偏、恰好、恰恰、恰巧。另外,“的确”一词的位置较为灵活,很多情况下可以位于句首或其他情态副词的前面。位于句首时作用于全句,位于句中时则作用于其后的谓词性成分。 例如:
(6)你们瞧,订婚之后马上就会结婚。【其实】【何必】一番手脚两番做呢?干脆同居得了。(钱钟书《围城》)
(7)老天爷啊,【莫非】你这会玩儿【倒】要我收回我的嚼谷不成?(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8)【原来】银幕上的基里菜,从侧面和半侧面看,【居然】与斯大林的相貌极为相像。(丁贵明《斯大林扮演者的悲剧》)
(9)【幸而】【恰好】随身带着雨伞,才没有被淋湿。
(10)但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竟】【偏偏】在那墙缺处汇合相撞,一个是高速的钢铁巨物,一个是毫无防范的小小肉身,焉能不呈惨相?
“反倒、倒”与“竟然、居然、竟”连用时,通常前置,有时也后置。例如: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教员们因为向政府去索欠薪,在新华门前烂泥里被国军打得头破血出之后,倒居然也发了一点薪水。(鲁迅《端午节》)
2.认识情态副词的常规连用顺序
认识情态副词也主要分为三个小类:揣测类、推断类和估测类。徐晶凝指出“这三个小类之间可以连用,并且遵循一定的顺序:揣测类>推断类>估测类。”例如:(11)【恐怕】【未必】一下子就能挣上几千几万吧?(12)倘然不得手,【恐怕】【难免】还要分兵助战咧。
“认识隋态副词的连用顺序。取决于两个因素:主观性的高低和语法化的高低。”揣测类情态副词表达的是说话人完全自我的判断,其主观性高于建立在事实情理根据上的推断、兆显推理过程的推断类情态副词,因而两者连用时揣测类情态副词居前。而虽然在主观性程度上,估测类情态副词与推断类情态副词相当,但由于“不至于、难免”等估测类情态副词还保留着较强的实义动词用法,因而连用时总是居后。本文支持徐晶凝的看法,认为认识情态副词次范畴间连用时,在语义上是一种加合关系;同一词次范畴内的认识隋态副词连用时共同表达该情态域中的值,彼此在语义上是一种融合关系。例如:(13)肯出来拜堂的,【只怕】【多半】不是严烷了。(14)四铭支吾着,脸上也像学程练了八卦拳之后似的流出油汗来,但【大约】【大半】也因为吃了太热的饭。
徐晶凝指出,“大半、大多、多半”的虚化程度比较低,实词性较强,往往还保留着本身的词汇意义。因而,与其他揣测情态副词连用时,总是居后。而“恐怕、只怕是”可能由于它们来源于心理活动动词,因而与其他揣测类情态副词连用时总是居后。史金生通过考察认为,“大概”与“也许”连用时一般“大概”在前,“也许”在后。例如:(15)他以为这【大概】【也许】因为二十多天没拉车,把腿撂生了;跑几趟来,把腿遛开,或许也就没事了。(老舍《骆驼祥子》)
即使是分别在没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分句中,“大概”一般也用于“也许”之前。
其他揣测类情态副词则很少连用。推断情态副词和估测情态副词很少连用,“一定”则由于同其他推断隋态副词连用时还承担着标注情态梯度的任务,因而是个例外。例如:(16)摔下悬崖,【未必】就【一定】会死,何况粉身碎骨,也不是我一个……
3.道义情态副词的常规连用顺序
道义情态副词的成员比较少,它们是“千万、切、务必、不必、不妨、姑且、还是1、最好、必须、索性”等,它们各自承担一个维度,故而它们之间的连用一般是加合关系。根据徐晶凝的研究,道义情态副词内部的连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还是必须
(17)尽管立场是抽签决定的,但是对一个不能选择的立场,我们【还是必须】确定自己的信念。
(2)最好还是
(18)不过还是得说,如果那个男的父母亲真的在医院的话,你【最好还是】去打声招呼。
(3)姑且不必
(19)这个【姑且不必】问他,既有吴大帅的命令,他叫我们怎样办,我们就该怎样办。
(4)不妨姑且
(20)你【不妨姑且】去一趟。
(5)千万不必
(21)您【千万不必】客气。
“千万”自身还保留着比较强烈的限定功能,它与“不必”或助动词连用时都充当加强词的角色。
4.情态副词四大次类的常规连用顺序
徐晶凝指出,四大次类的连用遵循一定的顺序:评价>认知>道义>加强
认识情态副词可以与评价情态副词连用,连用时一般居后。例如:(22)高不高兴,【横竖】【一定】是个震惊。
评价情态副词与认识情态副词的次类即揣测情态副词连用时,位置比较灵活,揣测情态副词也可能居前。例如:(23)我不能说傅小晶是无情无义,【也许】一直粗心大意的人【其实】是自己。(24)【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
徐晶凝认为,据此可判断,揣测情态副词在主观性程度上的确是最高的。
道义情态副词可以与评价情态副词和认识情态副词连用,且连用时总是居后。例如:(25)【难怪】他【必须】在十一二岁前就破身。(26)【幸好】【不必】连累她。
另外,徐晶凝指出,道义情态副词与评价情态副词或认识情态副词连用时,还可以直接用于当时当地的道义情态句中。例如:(27)【大概】咱们【最好】马上走。(28)这些话【似乎】【不必】再加分析了。
她认为这种用法出于礼貌原则的考虑,很有可能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点。由于加强词一般修饰其后的成分,与语句内容关系密切,因而与其他次类情态副词连用时总是居后。
三,情态副词的量级特征
徐晶凝将本文所谓量级特征称为“情态梯度”,指出“在完全承诺命题为真和命题为假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统,它们就是情态的梯度”。其中,核心情态副词与核心情态助动词共同标记现代汉语的认识情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徐晶凝通过例子对其进行论证,例如:
他现在【可能】在家。
(低——可能性) 他现在【应该】在家。
(中——应然性)
他现在【一定】在家。
(高——必然性)
你【可以】去。
(低强制度——许可)
你【应该】去。
(中强制度——义务)
你【必须】去。
(高强制度——命令)
因此,要考察情态副词的量级特征,我们就必须将情态副词与情态助动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考察。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认识情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进行分开说明。
1.认识情态梯度
从徐晶凝所列关于认识隋态梯度和道义情态梯度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认识隋态还是在道义情态中,充当高强度标记的都是情态副词,而典型的低强度、中强度标记主要由情态助动词充当,情态副词则与情态助动词搭配将情态梯度细化。其中,在认识情态中,经过徐晶凝的分析考察,推断类副词承担表达认识情态高梯度的职责。首先,推断类情态副词很少能与弱梯度标记“可能”和中梯度标记“应该”连用,说明它们之间含有梯度上的冲突;其次,在对举的情况下,却有它们对举使用的例子,这时分别标记不同的梯度。我们采用徐晶凝的例子进行论证如下:
(29)这就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只靠泡“人干”搞创作,创作【必然】要枯萎了。
(30)老一代先后凋零,政治环境也瞬息万变,蒋氏家族正走进历史,孔令伟【应该】已经是蒋家的末代总管,她的作风【势必】亦将成为绝响。
并且,我们支持徐晶凝将“一定”作为认识情态强梯度的代表标记词。正如他所列出的几点原因所言:首先,“一定”不像其他推断情态副词那样在语义中往往包含着承诺态度所依靠的证据来源,而是一个单纯的强梯度标记。其次,推断类情态副词之间是不能连用的,但是,“一定”是个例外,它可以与其他推断情态副词连用,且连用时居后。最后,“一定”也可以用于道义情态的表达,如“你一定去啊”“一定要争气”,这与助动词的句法分布相似,同时它还具有其他一些与助动词相同的句法特征,如可以接受“不”的修饰,可以用于是非疑问句中。这是其他推断情态副词做不到的。同时,它又与情态助动词有所不同,它可以和所有的情态助动词连用,且没有“肯否连用表疑问”的用法,在这些方面它接近于情态副词。总的来说,虽然“一定”在句法分布上具备助动词的某些特征,但是在能与所有助动词连用这一点上与助动词有着鲜明的对立。因此,我们把“一定”归为情态副词,同时作为认识情态强梯度标记的代表词。
根据徐晶凝的考察,“揣测类情态副词、程度副词和加强副词与‘可能’的组配,可以在可能性情态内部形成更多的梯度。”例如:
(31)这一切如果不是意外地重逢了他,我【大概可能】还要知道得晚一些。
(32)如果准备得充分一些,【也许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3)【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34)在没有光的条件下,我们【根本不可能】看清周围的物体。
(35)一思及此,文非凡就【更不可能】放弃了。
(36)他【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由于揣测类情态副词表达不太肯定或逃避承诺的态度这样一种情态意义,所以本文支持徐晶凝的观点,认为应然性情态内部梯度的细化主要通过与揣测类情态副词的搭配来实现。
(37)国家危难之际,我们【似乎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吧?
(38)这【也许应该】是我最后一次与他见面的地方。
(39)她不禁偷瞄他,不确定地想着,【或许应该】很愉快吧?
徐晶凝指出将然性情态维度内部的梯度“可以通过与可能性、应然性认识助动词、揣测情态副词和推断隋态副词的共现来实现。”如:
(40)这不好,【也许会】引起人的怀疑。
(41)我【大概会】在明天晚上回到北京。
(42)坏事做多了之后【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厌恶。
郭昭军(2003)曾对认识隋态的可能性程度做过等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也许<可能<大概<很/非常<十分/极可能<会2
他通过如下四种句法格式对认识隋态副词成员的可能性程度进行验证,如下:
(43)a.我也许去,也许不去。
b.我也许去,也可能不去。
c.我也许去,但不一定去。
d.我也许去,不过也不一定。
(44)a.*我大概去,也大概不去。
b.?我大概去,也可能不去。
c.我大概去,但不一定去。
d.我大概去,不过也不一定。
从“也许”和“大概”在句中适应能力的大小可以看出,“大概”的可能性程度较“也许”高。
关于揣测类情态副词量级特征的考察,胡静书(2010)做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解释。她根据事态真实性因高低不同而形成一个连续统,其中,疑问事态所表示的真实性最低,肯定事态所表示的真实性最高,揣测类则处于真实性连续统的中间部分。她认为,正由于揣测类情态副词表达对所说内容真实性的不确定态度,处在连续统的中间部分,所以它们都可以用于“揣测副词+x,我不确定”的表达,可能性程度不同的副词之间的可能性程度差异可以据此进行比较。如果事态只有一种可能,那么就属于肯定表达,其真实值近乎,我们认为推断类副词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事态的可能性只有两种,两种可能性各占一半,在语言表达中可以进入‘揣测词+x,揣测词+不+x’肯定否定连用式的表达。如‘他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是北京人,也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不是’,这说明这些词都能表达真实值为0.5的语义。”“如果事态的可能性不只两种,如‘他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来过了,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没来过,恐怕/也许/或许/好像/可能来过又走了,反正他现在不在这里’,这说明这些词也可用于真实值小于0.5的揣测表达。”胡静书进一步指出,“大概”“大约”用于“事态属实的可能性较大,但又不能十分肯定”的表达,不能说“他大概来过,也大概没来过”等,其真实值大于0.5。本文根据以上研究,将本文所列具有量级特征的认识情态副词的量级程度总结如下:推断类情态副词>大概、大约、大半、大多、多半、大抵(揣测类)>也许、恐怕、似乎、(只)怕是、兴许(揣测类) 综上,我们试着结合徐晶凝的研究成果将认识情态维向和梯度简单总结如表3所示。
2.道义情态梯度
关于道义情态梯度,我们主要采用徐晶凝的研究成果。徐晶凝提出一条道义情态副词与道义助动词组合的基本原则:“低值形式倾向于与低值形式搭配,高值形式倾向于与高值形式搭配”。两者连用的例子主要参照徐晶凝专著中的,例如:
(45)你【必须要】有耐性。
(46)你【必须得】先考上。
(47)你【可得】正儿八经的,不能玩弄人家的感情,这可是我们同学的妈。
(48)你【最好不要】去剖析。
(49)你【还是应该】到人事部解释一下。
(50)过去的事【不妨不要】提。
(51)你【不必非得】告诉他。
(52)【姑且可以】这么说……
通过语料分析,徐晶凝得出结论,认为“要、得”这两个助动词比较特别,它们几乎可以和所有的道义情态副词搭配。由于它们属于高情态值形式,因此它们通常以否定形式与低值情态副词搭配,如“不必非得”“姑且不要”;而通常以肯定形式与高值情态副词搭配,如“千万要”“必须要”“可得”。我们认为,“千万不要”是个特例。我们赞同徐晶凝的观点,认为“汉语助动词的语义中更强调情态维向的对立,因此。可以彼此连用。但是,如果含有了梯度对立的因素,则不能连用。”“必须”除了可以与“要、得”连用外,不能与其他助动词搭配使用,从情态梯度上看,它可以和表示弱强制度的“可以”、表示中强制度的“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梯度。关于这一梯度系统,范伟(2010)曾经进行过形式上的论证。转引如下: 转换一转换二强制度可能性
(53)a.你必须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高极大
(54)b.你应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中 大
(55)c.你最好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次低 较大
(56)d.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也没关系。→低 中
他分析指出,通过转换一可以看出,“必须”的强制度最高,而“可以”最低。原因在于,“必须”“是一种权威命令,对指令对象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迫使其采取行动,达到要求”,而“可以”只是“一种宽松的许可,指令对象执行动作与否不受限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居中”。通过转换二可知,“应该”的道义强制度要比“最好”高。因为“应该”“表示指令对象需要承担某种义务,一般来说要尽到这种义务”,而“最好”“是说话人的一种建议,对指令对象施行某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不被采纳的可能”。故此,他得出道义情态词情态强度等级序列,如下:必须>应该>最好>可以
则相应的道义情态语义小类序列便为:命令>义务>建议>许可。据此,我们认为“必须”“应该”和“可以”情态强制度由高到低形成完整的情态梯度是有论证依据的。徐晶凝根据道义情态副词的语义强弱及其与道义情态助词的搭配将道义情态梯度详细呈现出来,图示如下。
可以应该/该
不能
低 高
[要/得]
不必还是
必须
不妨最好
务必
姑且 千万
索性 可
由此可知,道义情态副词的量级特征大致如下:必须、务必、千万、可>还是、最好>不必、不妨、姑且、索性。我们认为,虽然其未涉及每一个个体的具体分析,但是其整体的把握对于后续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