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陶是动画形象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新载体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ong1984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代中国动漫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下,丰富多彩的动画形象百家争鸣,以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背景和题材的动画形象是少之又少。在如今的动画市场中,多以“快餐文化”的动画作品为主流,存在着浓郁的日本风格,缺少中国独特的动画形象。文章通过动画形象的造型设计,探讨软陶在广西本土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运用,这将为广西民族元素在动画形象设计的领域注入新的希望,也将重新审视广西少数民族本土元素在动漫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动画形象;设计;软陶;广西;本土民族元素
  软陶在艺术的领域里有着渊博久远的动画造型设计。即使软陶工艺发展较迟缓,但是这门艺术却从不缺乏它传播的媒介和速度。正是因此,我们在借鉴外国的技术时,要更好地发挥我国的民族优势。
  一、软陶设计与动画形象一脉相承
  (一)软陶是中国古老的动画造型特色
  动画的造型设计是将动画的角色设计为可视的形象,是一部动画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动画形象是将动画的情绪和精神传达给观众的重要载体,是其他任何元素所不能代替的,这也正是动画艺术形象最具有价值的特征:赋予动画感染力与生命力。在角色造型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造型目的,设计立体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而软陶容易塑形,色彩丰宦,是角色设计中最好上手的材料之一。
  虽然软陶艺术在我国创作的历史并不长,但翻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史,我们立刻就能找到它的历史踪影和轨迹,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时期和地域,都存在着软陶艺术与动画形象并存的影子。河南淮阳的人祖猴,是以当地的泥为原料,做成外形粗狂的形象,并用鲜亮的颜色加以描绘;山东临沂的泥塑,多数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为原型,造型独特,色彩鲜明;这些非常有特点的人物造型处处流露出软陶艺术前身的影子,这些鲜活的造型对于动漫文化的影响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动画形象设计的古今传承
  传统动画形象的刻画,往往都存在着民俗的韵味,他们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孩童的玩物”这么简单,人们赋予他们一定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大多数形象只是停留在了鬼、神、吉祥物等亘古延续的角色,他们为中国文明的进程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被推崇为神,并建立庙祠祭祀用于供奉。比如关公、土地公、黄道婆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交替变更,他们在传承先人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将这些生动的造型融入动漫文化之中,让他们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又赋予了新时代的优点。诸如山东济南的兔子王是中秋节的祭拜玩具,泥塑成型,兔首人身,两臂抱拢,执药杵,做捣药状。在原有的兔子王的造型基础上,人们结合了自己的智慧用软陶等简单的材料便可以制作出简单可爱的兔子王,他们以鲜艳的大红色与白色为主,继承了原有的喜庆色调,手拿精致的羽毛球拍,与奥运会和全民健身的主题契合,同时赋有时代感,既新颖又讨人喜爱。这些现象受到历史的推动而变化,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人类思维进步的证明,古今传承正是对现今创作动画形象带来的极大启发。
  二、软陶没计丰富了本土民族动画的新面貌
  (一)给我们动画形象设计的新启示
  随着动画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动画造型风格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从大的类型划分,主要可归纳为漫画类和写实类两种风格,虽然不同的动画造型差异很大,但他们都具备了“少则多”的原则。因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必须要尽可能地达到简洁概括的标准,还要能够充分地表现动画形象特有的性格、内涵和外在特征。而利用软陶制作的动画造型也随新兴的动漫文化发展而逐渐升温,如《魔兽世界》《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欧美经典动画形象设计已深入大多数中国观众的脑海,并影响当代青少年儿童的审美水平,以至于中国动画市场流行的形象大多为日本、欧美风格,中国本身优秀的元素被迫挤到了市场的墙角。年轻人盲目追求或新颖、或猎奇的动画形象,让我们不禁为中国的动漫文化唏嘘。中国的动漫产业文化应该端正自身的态度,从当前现象受到启发,不要一味附和市场,不应该沦为别国的附属品。我们应该挖掘我国潜在的优秀动画形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糠,为自己的动画形象而全力创作优秀作品。
  (二)彰显本土少数民族元素动画形象设计特色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大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统的神话故事。在广西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必然存在着众多美丽神秘的少数民族民间传说故事,而这些故事也被制作为动画搬上荧屏,如《刘三姐》《妈勒访天边X壮锦的故事》等。这些动画的问世,曾造成不小的轰动,尤其是《刘三姐》的故事,其堪称为广西少数民族的代表作品,也因此而掀起一阵“最炫民族风”,由此广西少数民族软陶动画形象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透过这些动画形象,让广大群众了解广西、探索广西,达到人们情感上的交流。由此可以推断:在动画艺术之中,广西少数民族元素是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可行性的。
  在广西本土少数民族的悠长历史里,《刘三姐》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故事里面栩栩如生的角色,让人们印象深刻。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已经被多次改编成动画那是自然的。因为有了先前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同名电影《刘三姐》的先例在前,里面出现的主要角色已经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符号,地位不可轻易动摇。《刘三姐》里的主要色彩造型以黑色、蓝色、红色、白色为主色调,其他如莫老爷和三秀才的五颜六色的衣着和配饰主要为了凸显角色反派、诙谐的定位。导致往后有关《刘三姐》的动画形象总是不能脱离桎梏,也就出现了雷同的“创新设计”,例如:刘三姐的发型、服饰颜色等设计,都与经典电影里的形象极其相似。而软陶材料的特性及柔韧程度极其类似橡皮泥,经过混合调色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绚丽的色泥,利用软陶自身的优点,可以搭配出更多精彩的颜色,在动画形象造型中便于还原人物特点;例如:使用黄色、粉红色、绿色等原生态植物色调为基调,打破传统的颜色设定,大胆地运用自然界的对比色彩,使人物形象再塑新概念。故而,打破原有枷锁,勇于创新,利用软陶重塑刘三姐的形象,做到实至名归的创新,同时展现出广西本土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达到以心为本的民族亲和力。
  三、软陶动画形象发展的新方向
  软陶工艺在动画形象设计上的结合与运用在中国正在发展中,从中可以看到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当代儿童深受国外动漫影响,但生活中不乏中国风味的感染和渗透。目前广西本土少数民族元素在软陶工艺和中国动漫产业中的产品甚少,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究竟制约其在动漫产业中发展的原因何在。中国对动漫文化产业的宏观认识和整体认识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的初级阶段了,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对我们广大的动画人而言,不仅仅是原地观望,更应该从实际的客观原因出发。从身边世代相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找到具有吸引力的动漫形象。结合新的事物,吐故纳新,以软陶在动画形象设计与广西本土少数民族元素的运用形式上振兴我国动漫的文化精神和品位,相信可以创立一个崭新辉煌的动画王国。
  结语
  在中国动画文化产业中,动画形象的造型要与民族文化相互扶持,特别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其铸造的广西本土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必定超越眼前的经济利益。动画的复兴道路任重而道远,运用民族文化不是回归原生态的年代,其所代表的正是中国动画文化的一项革新。
  参考文献:
  [1]谭玲,殷俊.动漫产业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雪芳.软陶艺术:软陶服饰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雪芳,周平.软陶艺术:软陶室内装饰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6]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韦慧,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新工笔是目前颇具当代性的观念引领的一种新的画风,也是对传统困境的一种突破,它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和冲淡柔和、精美内省的语言特色迅速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其特点来增加其学术体系建设。  【关键词】新工笔;形式意味;当代性  工笔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形成了一整套审美范式和难以逾越的高度。发展到当代,已经不能按传统的表现手法去摹写自然的状物精微了,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
期刊
【摘要】恽南田在绘画中非常推崇写生。本文从师古人技法为基础、领略海岳气魄、传播写生思想观念三方面浅论恽南田的写生精神,也为当下的绘画创作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恽南田;写生精神;师造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明确了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这一绘画理论在提出之后成为历代画家们绘画创作的标准。而绘画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
期刊
期刊
2016年11月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第二届新钢笔画学术展”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开幕。这是继2014年的“新荷浴辉:第一届钢笔画学术展”之后,第二次全国性的钢笔画学术展。  钢笔画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洒脱刚健的画风、收放自由的表现形式成为绘画界的一枝独秀。从丢勒到希施金、杉山八郎,画家们用无数经典作品证明,钢笔一类的硬质材料,无论是在写实的深入刻画
期刊
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或近或远、或明或暗地对应着创作者彼时的生活,思考和观察为欣赏者提供超出于作品画面的空间,“画为心声”无疑是对创作者的精炼概括。读张洪建的画,恰恰使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通过画所传达出的经历和心情的感染。在欣赏作品同时也开始了解他的为人与心性。  张洪建的艺术道路并非从一而终,“变”是他前进的主导。而每一次变的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都耐人寻味。他早期作品是以线为主,其由他是
期刊
就艺术创作而言,主体的表达欲是创作的首要火种,如果缺失了这种基本的创作冲动,其所固有的学识、素养、技法都将流于形式,黯然失色。于我而言,之所以如此固执地选择“花卉”这一题材,主要还是因为在广州生活学习多年的缘故。  广州被誉为花城,一年四季,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江畔湖边,都是一派岸芷汀兰、鲜花常开的景象。无疑,这是一剂清新剂,让身处扰攘尘世,与各色人群频繁交往的我们得到了些许安宁。把这种感受清晰地
期刊
1990年出生于陕西商洛,秦岭画派画家,中华春秋礼阅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商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商洛女画家协会理事,201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同年考入安徽大学,2015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現任商洛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作品曾多次入选省级展览并获奖,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期刊
7月24日凌晨,NASA宣布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迄今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 452b,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  对于热衷寻找“替代地球”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啊!我想起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发现好望角时的心情:“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就像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服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款式上,同时也体现在色彩以及面料上。为此,很多服装设计师提出了拼接设计理念,这种新的拼接设计在当前服装面料以及服装构成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可以给人们带来休闲、舒适、自由、个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和现代人的服装需求更加吻合,这对于我国服装设计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拼接设计的概念,分析了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摘要】黄宾虹是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他的“五笔七墨”是对中国画笔墨最精辟透彻的概括,他“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正是其精湛笔墨技艺的体现;吴冠中的水墨画表现非传统规范的线条和墨块,而是通过形式化构成把个性化图式推向一个极致。在山水画现代化的过程中,个性化图式的力量正在逐步消蚀传统笔墨,对比分析黄宾虹的山水画和吴冠中的水墨画能为当前的山水画开拓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宾虹;吴冠中;笔墨;形式化;山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