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工笔是目前颇具当代性的观念引领的一种新的画风,也是对传统困境的一种突破,它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和冲淡柔和、精美内省的语言特色迅速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其特点来增加其学术体系建设。
【关键词】新工笔;形式意味;当代性
工笔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形成了一整套审美范式和难以逾越的高度。发展到当代,已经不能按传统的表现手法去摹写自然的状物精微了,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存体验,与传统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工笔画怎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又能承载当代环境下的心灵诉求,找到传统和当代的契合点,已是摆在当今工笔画家眼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今,经过一批工笔画家的不断努力探索,工笔画的一个新面貌已凸显,这个新面貌被称之为“新工笔”。
“新工笔”这一名称大约在2005年出现,后来不断有新的机构组织和一批画家加入新工笔的展览活动中,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是:张见、郑庆余、高茜、徐累、秦艾等。新工笔是相对于传统工笔画而言,在思想观念、语言技法上一大批年轻的新锐画家形成的一场新潮流,目前以1970—1990年出生的画家为主要群体,这批画家因为接受西方绘画的图像造型观念和色彩观以及当代流行艺术观念比较多,所以画面处理上更丰富,想法和尝试更多样,表达也有很多突破,不再仅仅关照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的样子,而是用新的场景内容和图式样式、新的观念和认识重新表达,毕竟我们当今的生活有太多的改变,便捷多样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感受到的生活既精彩纷繁又有无奈困惑,它需要被表述,需要在这些纷扰中提取一些元素来记录,来娓娓倾诉,于是这种气氛就暗合了新工笔的气质。因为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人的精神需要也显得更为复杂和迫切,工笔画的精微雅致、幽淡隐忍的阴柔气质像布道者一样安抚现代人疲惫的精神,也使新工笔在具象和抽象的结合中都显示出探求意义。
新工笔的“新”首先体现在观念上,观念先行,这是新工笔的核心,也是它区别于传统工笔画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新的观念的支配下,艺术家以独特而活跃的思维挖掘生活,并寻找新的手法来表现,因而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传统绘画在画面上是对自然物象的现实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讴歌自然的美、生命的美,画面想要表达的内容一望便知,画家的意图非常明了。而新工笔则是一种间接隐晦、含蓄多义的表现方式,在作品中没有固定的解读答案,观者、作品和画家之间是一种猜测和解读的关系,可以感受到的是艺术家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思考和观感,有新的考量,这种新的考量以一种有意味的新的图式呈现出来,作品的背后常常是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带有一点哲学意味的思索。有对日常生活所见的重新饶有兴致的新的角度发现,有对经典作品的再解读和感悟,穿越时空的对话,对常见题材的解构重组,等等。在一遍又一遍的渲染制作中,安置内心的情感。
新工笔在技法表现上还是从传统中来,传统的以线为手段的塑造形象和三矾九染的方法仍然被传承下来。原来的优雅细腻的传统和精美内省的艺术语言还是被秉承了下来,传统从来都不会被排斥,而是具有强大的鲜活的生命力。画家认为维护和传承传统是必须的,在一个如此纷繁多样化的时代,维护传统样式之美和它散发出来的气息之美、文化之美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所以它从传统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再去演绎,关联当代,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去传达当代的观念,在画面上有很强的形式感,并悄悄融入光影和素描因素,既注重画面传统的平面装饰性,几个大的色块的关系,又在细节上进一步用当代元素去丰富,刻画细致精到,每一个细节都赋予它存在的意义,而非无谓的摆设。在色彩上以高级灰为常用手法,柔和雅致,线条纤细绵柔,并常常有意识地淡化传统上以线条立骨的观念,线条、笔墨不再是一幅画最重要的语言,更注重大的构成形式的现代感和时代性,画面的语言质地细腻隐晦,带着迷幻、典雅、柔和深邃的气息,这使画面在视觉上有一种冲淡朦胧的美感,这种新的面貌拉开了和传统工笔画的距离,显示了自身的实验性探索,这很有价值。
新工笔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潮流,还在于它的面貌不仅带给人新的感受,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并赋予作品更多的观念和价值意义。它的特点,首先是画面风格新颖细腻精致典雅,大大拓展了各种材质媒介和技法语言。新工笔在语言表述上运用传统的绘画语言来制作,解构当今的生活感受,营造迷幻的图景,并拓展画面的内在含义。在表现内容上,它又有更远的发展,显示出了“当代性”。其次是擅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或对社会生活的另一种角度的审视和隐喻意义,使艺术观念更为含蓄多义,不少作品甚至丧失主题,不再关心作品的叙说意义,这种淡化主题的作品无疑留给观者更多的理解空间。现今绘画的语言更为多样,这也是艺术家自觉自由探索的结果,是思维方式和社会审美意识变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艺术不再追求描摹自然客观再现,而是自我感受和主观个性理念的精神表现。在光与色的虚实交融中,再造一个虚淡的诗意的略带哲学审思味道的意境,这种柔和朦胧的如轻音乐般恍惚的氛围,给人带来独特的感受,也让观者觉得被安慰。
在新工笔中对形式语言的运用都是为阐述其观念而服务的,并具备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新工笔的艺术家们都重视作品的形式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而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又各具特点,既呈现出多元性,又非常主观,从而使画面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他们的画面不再以写实描摹为能事,虽然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学院写实功力,其作品虽然根植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但却与生活保持着距离,画面呈现出一种既似曾熟悉又带着新奇的陌生感的效果,从而具有新的附加涵义。这种涵义常常又难以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也颇具意味。从这点上,它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
目前的新工笔发展正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各种展览和拍卖会上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的学院派青年画家、大学生加入这支创作队伍,创作出大量的面貌独具的新工笔作品,由于作品和展览活动非常多,使得有些作品有怪异粗糙、格调不高、庸俗化的毛病出现,如果一种绘画风格变得非常泛滥,没有新的发展,那么它也容易山穷水尽,成为过去。所以在欣赏和肯定新工笔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新工笔仍然是中国独特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底蕴的支撑,它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水难以走远的,可以说,中国的文化特性和当代性是新工笔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文化的文脉这一基因下,新工笔画家们以新的内容和方式寻找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无关政治、重大社会事件、叙事性和教化功能,只关照内心和抒情性,如张见作品中借鉴西方和中国古代绘画的元素,郑庆余作品中对时间的流逝的关注,画面的冷灰蓝调子带着淡淡的感伤气息,这些画面中的人物形成有意味的形式。
面对当今巨大的信息量和各种观念的迭出碰撞,新工笔对改造工笔画这一古老中国文化传统以最现代、最个体的方式,给当今画坛带来新气息、新面貌,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方式,让已有的图式和已生成的观念不断被确定,又不断被否定,用新的技法和理解揭示当今生活,找到日常生活的诗意所在,并以自己的语言方式游弋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摆在当今工笔画家面前的一个永远的课题。
【关键词】新工笔;形式意味;当代性
工笔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形成了一整套审美范式和难以逾越的高度。发展到当代,已经不能按传统的表现手法去摹写自然的状物精微了,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存体验,与传统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工笔画怎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又能承载当代环境下的心灵诉求,找到传统和当代的契合点,已是摆在当今工笔画家眼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今,经过一批工笔画家的不断努力探索,工笔画的一个新面貌已凸显,这个新面貌被称之为“新工笔”。
“新工笔”这一名称大约在2005年出现,后来不断有新的机构组织和一批画家加入新工笔的展览活动中,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是:张见、郑庆余、高茜、徐累、秦艾等。新工笔是相对于传统工笔画而言,在思想观念、语言技法上一大批年轻的新锐画家形成的一场新潮流,目前以1970—1990年出生的画家为主要群体,这批画家因为接受西方绘画的图像造型观念和色彩观以及当代流行艺术观念比较多,所以画面处理上更丰富,想法和尝试更多样,表达也有很多突破,不再仅仅关照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的样子,而是用新的场景内容和图式样式、新的观念和认识重新表达,毕竟我们当今的生活有太多的改变,便捷多样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感受到的生活既精彩纷繁又有无奈困惑,它需要被表述,需要在这些纷扰中提取一些元素来记录,来娓娓倾诉,于是这种气氛就暗合了新工笔的气质。因为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人的精神需要也显得更为复杂和迫切,工笔画的精微雅致、幽淡隐忍的阴柔气质像布道者一样安抚现代人疲惫的精神,也使新工笔在具象和抽象的结合中都显示出探求意义。
新工笔的“新”首先体现在观念上,观念先行,这是新工笔的核心,也是它区别于传统工笔画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新的观念的支配下,艺术家以独特而活跃的思维挖掘生活,并寻找新的手法来表现,因而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传统绘画在画面上是对自然物象的现实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讴歌自然的美、生命的美,画面想要表达的内容一望便知,画家的意图非常明了。而新工笔则是一种间接隐晦、含蓄多义的表现方式,在作品中没有固定的解读答案,观者、作品和画家之间是一种猜测和解读的关系,可以感受到的是艺术家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思考和观感,有新的考量,这种新的考量以一种有意味的新的图式呈现出来,作品的背后常常是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带有一点哲学意味的思索。有对日常生活所见的重新饶有兴致的新的角度发现,有对经典作品的再解读和感悟,穿越时空的对话,对常见题材的解构重组,等等。在一遍又一遍的渲染制作中,安置内心的情感。
新工笔在技法表现上还是从传统中来,传统的以线为手段的塑造形象和三矾九染的方法仍然被传承下来。原来的优雅细腻的传统和精美内省的艺术语言还是被秉承了下来,传统从来都不会被排斥,而是具有强大的鲜活的生命力。画家认为维护和传承传统是必须的,在一个如此纷繁多样化的时代,维护传统样式之美和它散发出来的气息之美、文化之美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所以它从传统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再去演绎,关联当代,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去传达当代的观念,在画面上有很强的形式感,并悄悄融入光影和素描因素,既注重画面传统的平面装饰性,几个大的色块的关系,又在细节上进一步用当代元素去丰富,刻画细致精到,每一个细节都赋予它存在的意义,而非无谓的摆设。在色彩上以高级灰为常用手法,柔和雅致,线条纤细绵柔,并常常有意识地淡化传统上以线条立骨的观念,线条、笔墨不再是一幅画最重要的语言,更注重大的构成形式的现代感和时代性,画面的语言质地细腻隐晦,带着迷幻、典雅、柔和深邃的气息,这使画面在视觉上有一种冲淡朦胧的美感,这种新的面貌拉开了和传统工笔画的距离,显示了自身的实验性探索,这很有价值。
新工笔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潮流,还在于它的面貌不仅带给人新的感受,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并赋予作品更多的观念和价值意义。它的特点,首先是画面风格新颖细腻精致典雅,大大拓展了各种材质媒介和技法语言。新工笔在语言表述上运用传统的绘画语言来制作,解构当今的生活感受,营造迷幻的图景,并拓展画面的内在含义。在表现内容上,它又有更远的发展,显示出了“当代性”。其次是擅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或对社会生活的另一种角度的审视和隐喻意义,使艺术观念更为含蓄多义,不少作品甚至丧失主题,不再关心作品的叙说意义,这种淡化主题的作品无疑留给观者更多的理解空间。现今绘画的语言更为多样,这也是艺术家自觉自由探索的结果,是思维方式和社会审美意识变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艺术不再追求描摹自然客观再现,而是自我感受和主观个性理念的精神表现。在光与色的虚实交融中,再造一个虚淡的诗意的略带哲学审思味道的意境,这种柔和朦胧的如轻音乐般恍惚的氛围,给人带来独特的感受,也让观者觉得被安慰。
在新工笔中对形式语言的运用都是为阐述其观念而服务的,并具备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新工笔的艺术家们都重视作品的形式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而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又各具特点,既呈现出多元性,又非常主观,从而使画面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他们的画面不再以写实描摹为能事,虽然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学院写实功力,其作品虽然根植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但却与生活保持着距离,画面呈现出一种既似曾熟悉又带着新奇的陌生感的效果,从而具有新的附加涵义。这种涵义常常又难以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也颇具意味。从这点上,它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
目前的新工笔发展正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各种展览和拍卖会上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的学院派青年画家、大学生加入这支创作队伍,创作出大量的面貌独具的新工笔作品,由于作品和展览活动非常多,使得有些作品有怪异粗糙、格调不高、庸俗化的毛病出现,如果一种绘画风格变得非常泛滥,没有新的发展,那么它也容易山穷水尽,成为过去。所以在欣赏和肯定新工笔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新工笔仍然是中国独特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底蕴的支撑,它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水难以走远的,可以说,中国的文化特性和当代性是新工笔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文化的文脉这一基因下,新工笔画家们以新的内容和方式寻找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无关政治、重大社会事件、叙事性和教化功能,只关照内心和抒情性,如张见作品中借鉴西方和中国古代绘画的元素,郑庆余作品中对时间的流逝的关注,画面的冷灰蓝调子带着淡淡的感伤气息,这些画面中的人物形成有意味的形式。
面对当今巨大的信息量和各种观念的迭出碰撞,新工笔对改造工笔画这一古老中国文化传统以最现代、最个体的方式,给当今画坛带来新气息、新面貌,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方式,让已有的图式和已生成的观念不断被确定,又不断被否定,用新的技法和理解揭示当今生活,找到日常生活的诗意所在,并以自己的语言方式游弋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摆在当今工笔画家面前的一个永远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