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命题”是中考命题改革的核心内容,但也不能神化、泛化这种命题方式.在情境中考查学生用“语文”的能力,这是传统,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要创设情境,指向问题及解决问题才是“情境”的核心要素.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建构“体系知识”;重视由“知”到“行”的过程,追求举一反三,“知行合一”;通过“情境化”“问题化”的教学,把学生从死记硬背、训练刷题引向素养提升.
批判性是鲁迅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在其作品中我们总能够看到以“我”代名的第一人称视角,所展现的情境一般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对话与行动时,通常都会深入描写“我”的内心所想.因此,在阅读鲁迅作品时关注人物言语交际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识特点,解读作者在人物身上赋予的时代信息、象征符号等.
《乡土中国》是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本社会学经典著作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和思考,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诠释着中华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当下的中国.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新教材下的热点,它可以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来组合,师生结合议题阅读探索,高效率、体系化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难点在于如何找寻议题,探寻文本的价值——单篇阅读有它的独立价值,群文阅读有它的整合价值.只有在精读单篇的基础上,才可以与其他文本在内容、语言、技巧、情感、态度上进行整合,从而构建逻辑联系点,碰撞出思维火花.如何拓展群文阅读教学,呈现课堂的多元化创意,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虚幻与现实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当二者出现在诗歌中时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反应,为诗歌创造一种新的美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将虚实结合运用到极致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