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寓言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束奇葩,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真理、教诲和道义等。本文主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利用古代寓言这一种独特儿童文学形式就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展开论述。
一、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知与行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第一,不知不行。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第二,知而不行。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傻子”。第三,知而不完全行。场合不同,角色也就不同。在家与在学校,在老师与家长面前不一样。第四,知而自己不行,要求他人行。即“宽以待己,严于他人”。这些严重的现象导致了当代青少年虚伪、自私、懒散、霸道等不良品德。
2.责任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认真做事的态度,不愿关心他人,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干,难办的事情推给别人干。社会公德意识差,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财物、注意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得不到位。
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有些青少年缺乏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满脑子的个人主义、哥们义气、拜金主义等。这些对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作用,导致他们有的人脱离了实际,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完全不顾道德要求;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
把丑的看成美的,把恶的看成善的,把所谓的哥们义气看成友谊,极力崇拜影视作品中的一些负面人物。这些都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5.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丢失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讲究吃穿享受,把正直、见义勇为看成傻瓜,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愿团结同学等。
二、如何利用寓言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结合寓言实例可以更好让懂得寓言所阐述的寓意或真理。本文主要结合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道德品质方面
注重加强青少年的寓言修养,通过生动传神的事例,让他们明白浅显易懂的道理。寓言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想象新奇、设喻巧妙,故事曲折生动。我们在向青少年朋友讲述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将寓言演变成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就可以讲解清楚。例如:
《公冶长和鹞鹰》是一则构思巧妙、颇有讽刺喜剧意味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有名的孔门弟子公冶长的故事。寓言一开始写道,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云盖当日一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长往,果得獐,乃无意饲鸱肠也,鸱怨之。但公冶长不听老师的教诲,得了肥獐之后竟无意把肠分给殷勤送信的鹞鹰。面对背信弃义的贪鄙小人,聪明的鹞鹰决心给这个人一个小小地惩罚。鹞鹰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也,遥呼曰:“我击死者!”至,乃一死人,非獐也。众遂逮长见邑宰。可以想到,公冶长因“谋杀”罪被众人押送到官府,必定因为此事而吃一番苦头,费一番周折。这也算是无行小人应受的惩罚。言必有信,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告诫自己的学生要“谨而信”,与朋友要“言而有信”。《公冶长和鹞鹰》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贪婪自私、言而无信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通过这则寓言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无论做事还是做人,一定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但是,切忌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忽视了道德准则,只注重哥们义气。
2.传统美德方面
寓言《食粥心安》记述了青年范仲淹不慕奢华、自甘清贫的故事。谁都知道佳肴美味好吃,粗茶淡饭难咽。但青年范仲淹却放着别人馈赠的美味佳肴不吃,心甘情愿地每天吃冷粥、嚼咸菜。人怪而问之,则答曰:“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原来他是故意用艰苦生活磨砺自己。看到这则故事,不由得联想起倍受孔子赞叹的颜回:“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范仲淹的例子给了我们青少年朋友一个很好的启示:青年人决不能贪恋舒适,沉迷享乐,必须刻苦磨砺,才能立业成才。不像我们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贪图享乐,物质第一,吃不得半点苦头,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公主”。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范仲淹千万不能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失掉。
3.学习态度和求知方面
《芝麻通鉴》见于明人郑王宣的《昨非庵日纂》。这是一则构思十分精妙的小故事。一个常用芝麻点茶的吴人在购买芝麻时发现包装纸是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于是他熟读这几张纸,记下了纸上所载的那几则缺头少尾的故事,自以为学识渊博,逢人便大讲特讲,到处卖弄。不料有人偏爱刨根问底,不断追询故事的头尾,吴人无以回答,则曰:“芝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寓言十分辛辣地嘲讽了略有所知便得意忘形、炫耀卖弄的愚蠢行为。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无穷尽的知识,即使人们一辈子足不出户地苦读苦学,所掌握的也不过是无穷尽的知识中的一小部分,更何况是读书不多而仅仅是只读过“芝麻通鉴”的人呢?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任何人在学问面前都要踏踏实实,学而不厌,切忌骄傲自满。知识是无穷尽的,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取,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磨练,并不是投机取巧、粗枝大叶就能有所成就的。想要达到高深的造诣,就应该作一辈子的努力。
此外,根据的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身边的人和事,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一定要避免枯燥、单调式的灌输。以免导致他们产生厌倦心里。
寓言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创作寓言的目的,就是一句道德教训。寓言的作者以极高的热情,密切注视着社会生活,从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通过形形色色的虚构故事赞扬美德和优良的品行,并在诙谐嘲讽中对丑、恶痛加鞭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明而深刻的道德教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并没有图解式地反映生活,说教般地表达观念,而是通过具体形象构成生动鲜明的境界,把思想和见解渗透在一定的情节、场面和人物的叙述描写之中,并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寓言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应该利用它所传递的真理、道义结合时机,适时恰当的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著,陆有铨,傅统先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黄向阳著: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杜时忠著:德育十论[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陆有铨著: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黄云生主编:儿童学教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马艳红,黄军,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文史博览,2005(8)
一、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知与行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第一,不知不行。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第二,知而不行。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傻子”。第三,知而不完全行。场合不同,角色也就不同。在家与在学校,在老师与家长面前不一样。第四,知而自己不行,要求他人行。即“宽以待己,严于他人”。这些严重的现象导致了当代青少年虚伪、自私、懒散、霸道等不良品德。
2.责任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认真做事的态度,不愿关心他人,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干,难办的事情推给别人干。社会公德意识差,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财物、注意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得不到位。
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有些青少年缺乏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满脑子的个人主义、哥们义气、拜金主义等。这些对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作用,导致他们有的人脱离了实际,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完全不顾道德要求;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
把丑的看成美的,把恶的看成善的,把所谓的哥们义气看成友谊,极力崇拜影视作品中的一些负面人物。这些都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5.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丢失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讲究吃穿享受,把正直、见义勇为看成傻瓜,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愿团结同学等。
二、如何利用寓言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
结合寓言实例可以更好让懂得寓言所阐述的寓意或真理。本文主要结合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道德品质方面
注重加强青少年的寓言修养,通过生动传神的事例,让他们明白浅显易懂的道理。寓言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想象新奇、设喻巧妙,故事曲折生动。我们在向青少年朋友讲述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将寓言演变成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就可以讲解清楚。例如:
《公冶长和鹞鹰》是一则构思巧妙、颇有讽刺喜剧意味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有名的孔门弟子公冶长的故事。寓言一开始写道,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云盖当日一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长往,果得獐,乃无意饲鸱肠也,鸱怨之。但公冶长不听老师的教诲,得了肥獐之后竟无意把肠分给殷勤送信的鹞鹰。面对背信弃义的贪鄙小人,聪明的鹞鹰决心给这个人一个小小地惩罚。鹞鹰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也,遥呼曰:“我击死者!”至,乃一死人,非獐也。众遂逮长见邑宰。可以想到,公冶长因“谋杀”罪被众人押送到官府,必定因为此事而吃一番苦头,费一番周折。这也算是无行小人应受的惩罚。言必有信,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告诫自己的学生要“谨而信”,与朋友要“言而有信”。《公冶长和鹞鹰》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贪婪自私、言而无信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通过这则寓言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无论做事还是做人,一定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但是,切忌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忽视了道德准则,只注重哥们义气。
2.传统美德方面
寓言《食粥心安》记述了青年范仲淹不慕奢华、自甘清贫的故事。谁都知道佳肴美味好吃,粗茶淡饭难咽。但青年范仲淹却放着别人馈赠的美味佳肴不吃,心甘情愿地每天吃冷粥、嚼咸菜。人怪而问之,则答曰:“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原来他是故意用艰苦生活磨砺自己。看到这则故事,不由得联想起倍受孔子赞叹的颜回:“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范仲淹的例子给了我们青少年朋友一个很好的启示:青年人决不能贪恋舒适,沉迷享乐,必须刻苦磨砺,才能立业成才。不像我们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贪图享乐,物质第一,吃不得半点苦头,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公主”。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范仲淹千万不能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失掉。
3.学习态度和求知方面
《芝麻通鉴》见于明人郑王宣的《昨非庵日纂》。这是一则构思十分精妙的小故事。一个常用芝麻点茶的吴人在购买芝麻时发现包装纸是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于是他熟读这几张纸,记下了纸上所载的那几则缺头少尾的故事,自以为学识渊博,逢人便大讲特讲,到处卖弄。不料有人偏爱刨根问底,不断追询故事的头尾,吴人无以回答,则曰:“芝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寓言十分辛辣地嘲讽了略有所知便得意忘形、炫耀卖弄的愚蠢行为。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无穷尽的知识,即使人们一辈子足不出户地苦读苦学,所掌握的也不过是无穷尽的知识中的一小部分,更何况是读书不多而仅仅是只读过“芝麻通鉴”的人呢?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任何人在学问面前都要踏踏实实,学而不厌,切忌骄傲自满。知识是无穷尽的,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取,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磨练,并不是投机取巧、粗枝大叶就能有所成就的。想要达到高深的造诣,就应该作一辈子的努力。
此外,根据的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身边的人和事,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一定要避免枯燥、单调式的灌输。以免导致他们产生厌倦心里。
寓言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创作寓言的目的,就是一句道德教训。寓言的作者以极高的热情,密切注视着社会生活,从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通过形形色色的虚构故事赞扬美德和优良的品行,并在诙谐嘲讽中对丑、恶痛加鞭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明而深刻的道德教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并没有图解式地反映生活,说教般地表达观念,而是通过具体形象构成生动鲜明的境界,把思想和见解渗透在一定的情节、场面和人物的叙述描写之中,并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寓言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应该利用它所传递的真理、道义结合时机,适时恰当的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著,陆有铨,傅统先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黄向阳著: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杜时忠著:德育十论[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陆有铨著: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黄云生主编:儿童学教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马艳红,黄军,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文史博览,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