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创造性被压抑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本文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培养探究意识。开发教材,服务生活,面向全体学生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65-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意味着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必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以营造探究氛围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見,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探索的饱满热情,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和自主解决问题[1]。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并且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始终处在心理安全、心灵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究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 指导学法,授之以渔,以培养探究意识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最有意义的工作,乃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递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小学生的认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2]。因此,加强探究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第一,充分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欲望;第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第三,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第四,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
3 开发教材,服务生活,以面向全体学生
现在教师很注意在授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而到了练习课就又走回了老路。其实,练习课、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练习课、复习课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关系,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得到新的提高,我们应该精心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使学生在练习复习时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有新的收获。例如:在学习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学生能够轻松的根据公式求出表面积和体积,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因为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正是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大好机会。所以在学完之后,我精心设计了一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尝试着解决如何让学生在练习课中体现自主探索,并且密切联系到生活,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内涵[3}。一开课我就给学生常设置一场情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容器都是圆柱形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在大街上漫步,随处可见的大树,树干都是圆柱形的,又是为什么?”的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寻找答案。随着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本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只有把探究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全面培养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琳君.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研究[J].读写算(研究版),2014.
[3]唐涛林.运用故事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1).
【关键词】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65-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意味着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必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以营造探究氛围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見,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探索的饱满热情,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和自主解决问题[1]。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并且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始终处在心理安全、心灵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究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 指导学法,授之以渔,以培养探究意识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最有意义的工作,乃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递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小学生的认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2]。因此,加强探究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第一,充分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欲望;第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第三,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第四,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
3 开发教材,服务生活,以面向全体学生
现在教师很注意在授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而到了练习课就又走回了老路。其实,练习课、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练习课、复习课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关系,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为了让不同的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得到新的提高,我们应该精心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使学生在练习复习时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有新的收获。例如:在学习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学生能够轻松的根据公式求出表面积和体积,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因为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正是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大好机会。所以在学完之后,我精心设计了一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尝试着解决如何让学生在练习课中体现自主探索,并且密切联系到生活,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内涵[3}。一开课我就给学生常设置一场情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容器都是圆柱形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在大街上漫步,随处可见的大树,树干都是圆柱形的,又是为什么?”的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寻找答案。随着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本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只有把探究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全面培养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琳君.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研究[J].读写算(研究版),2014.
[3]唐涛林.运用故事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