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古代小说具有情节类型的体现,通过对人生经验和社会规律的描述,超越了以往的文本描述形式,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更加浓厚的表现出来。情节类型的小说同时也超越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界限,通过情节的设置,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利用复合情节类型的描述,将小说的叙事内容更饱满的体现出来。文章从古代小说的情节类型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了其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小说;情节类型;研究意义
小说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在情节的堆叠上完成的,根据小说内容的不同,会有不同种类型的情景表现,但是这种情节的类型化却是小说成熟的一种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小说故事内容的跌宕起伏都是在一定情节的积累上递进形成的,也正是因为情节类型的产生引发了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形成了小说创造的规律, 在小说的文学形式中具备了艺术魅力。
小说的情节类型只是根据内容的讲解进行分类处理的,对于小说的实际而言并没有完全归纳,甚至是有些情节没有被归纳成类型。例如在一些武侠类的小说题材中,还有玄幻性、情爱性等,在不同的题材角度分析,小说的情节构成也就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在这种复合型的情节表现中,需要对具体的情节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故事系统中列出主要情节描述,并利用其它的情节类型进行辅助描述,这样的小说内容也就更加完成,同时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那么对古代小说情节类型的研究又何意义呢,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小说的情节类型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这也是小说艺术性的体现。小说的创作源泉就是来自于生活,生活本就是一部完整的戏剧性的小说,在生活中通过曲折的故事表现力来表达古朴的艺术气息。在古代小说中,往往通过小说情节类型的构建,能够体会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内心的煎熬等,通过对当时社会制度和民生疾苦的映射,成为了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后世中较多的小说类型也都是在此种写法中进行的,这种艺术表现力真实生活与小说的完美结合。正如佛斯特所说,“尽管故事使我们好奇心切,情节使我们的智力发挥作用,模式却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把小说看作一个整体”。(《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387页)不过,对于具体的小说而言,一种情节类型可以是一篇(部)小说的主体,也可以是一个更大情节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它的意义就有所不同,比如在《石点头》的《王本立天涯求父》中,“万里寻亲”是它的情节主干,而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中,郭孝子寻亲却只是这部章回小说的一个部分。
二、情节类型作为小说叙事的主体部分,与小说艺术的其他要素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研究情节类型时,也应注意在特定情节类型中人物、结构、语言等的特殊性。例如情节的类型化与人物的类型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才子佳人小说中,除了才子和佳人,红娘(梅香)这样的穿针引线人物和拨乱其间的小人往往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使才子佳人的爱情得以传递、发展,后者使才子佳人的爱情受到阻碍、考验。没有他们的存在,这一小说的情节类型几乎是无法展开的。然而,他们也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人物,以“小人”为例,他们的阴险、愚蠢,也是这一情节类型所弘扬的才情的对立面,因此,成为作品主题的一个“背面敷粉”式的表现。有趣的是,同样的情节类型,还可以用来塑造不同的人物。上面表格所举“三顾茅庐”便被《儒林外史》戏仿成娄二公子的无聊之举。
三、情节类型是在小说创作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情节设置的套路,有超越小说家个人的一面,当一个小说家选择了一种情节类型,自然要循着有关情节类型的基本构架安排情节与人物。因此,情节类型从作者的角度是对既有传统的因袭与个性化的博弈,从读者的角度则是审美习惯与新奇感的平衡。如宋元话本小说《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记》、《洛阳三怪记》,在情节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动物精怪幻化为女妖而诱食青年男子,无论内容与描写均无甚变化,反映出说话艺人迎合接受者兴趣的共同创作特点。而后来的文人小说家,更热衷于在套路中按照作品主旨的需要与个人的艺术追求,对情节类型加以一些变化。在接受者对某种情节类型产生审美疲劳之前,变异是十分必要的,而小说研究也应特别关注情节类型中“常态因素”与“可变因数”之间的复杂关系。
四、中国古代小说在语体上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类别,而情节类型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越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界线,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共性的特点。这对古代小说的文体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常见的情形是白话小说对文言小说的借鉴,尤其是相当多的话本小说以文言小说为本事出处,因而也袭用了文言小说中固有的情节类型。例如唐代皇甫氏撰《原化记》中有一条记渔人在太湖网得一面铜镜,照形悉见其筋骨脏腑,投还水中,明日得鱼多于常时数倍。唐代韦叡撰《松窗杂录》有一则“浙右渔人”与此相似。而五代时王仁裕《玉堂闲话》中的“水中宝镜”故事增加了一个僧人问镜释秘的细节。这一情节类型终于在宋代洪迈《夷坚支戊》卷九《嘉州江中镜》中成型,由嘉州渔人王甲网得宝镜,引出寺僧、贪官等千方百计藏镜、仿制、谋夺、窃取,一波三折。而《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双生》据《嘉州江中镜》进一步发挥,使宝镜成为诱发人类贪欲、造成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原由与象征。这一过程不但印证了情节类型的发展成熟过程,也折射着文言小說、白话小说相承相续的关系。
五、如前所述,情节类型是在小说创作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对情节类型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情节类型研究还有重要的小说史意义。从创作的角度说,早期的情节类型产生于类同化的传说,还不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创造,如《列仙传》中有一篇《邗子传》,叙蜀人邗子好放犬子,随犬入山穴,上出山头,有仙人宫殿,虽暂返人间,复入仙境,终成神仙,时下山护其宗族。稍后,在《搜神后记》中有“会稽剡县民袁相、根硕二人猎”而遇仙的记载,又有“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而遇仙的记载,《幽明录》则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而遇仙的记载,这些记载情节大同小异,但地点、人物身份各不相同,可能为同一传说在不同地域流传的结果。但在后来的小说叙事中,这种“游仙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真正的情节类型,也就是说它产生于自觉的艺术模仿。实际上,大量的情节类型的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这种演变反映着小说文体的成熟和与时俱进的艺术追求。
结语:情节类型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无论是对当朝还是对于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人间百态的情节描述,将生活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了小说文本的表现力,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小说表现形式的束缚,促进小说构成了完善的艺术形式,可见古代情节类型小说的重大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J].南开大学,2013(11).
[2] 张灵.民间宝卷与中国古代小说[J].上海师范大学,2012(03).
关键词:古代小说;情节类型;研究意义
小说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在情节的堆叠上完成的,根据小说内容的不同,会有不同种类型的情景表现,但是这种情节的类型化却是小说成熟的一种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小说故事内容的跌宕起伏都是在一定情节的积累上递进形成的,也正是因为情节类型的产生引发了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形成了小说创造的规律, 在小说的文学形式中具备了艺术魅力。
小说的情节类型只是根据内容的讲解进行分类处理的,对于小说的实际而言并没有完全归纳,甚至是有些情节没有被归纳成类型。例如在一些武侠类的小说题材中,还有玄幻性、情爱性等,在不同的题材角度分析,小说的情节构成也就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在这种复合型的情节表现中,需要对具体的情节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故事系统中列出主要情节描述,并利用其它的情节类型进行辅助描述,这样的小说内容也就更加完成,同时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那么对古代小说情节类型的研究又何意义呢,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小说的情节类型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这也是小说艺术性的体现。小说的创作源泉就是来自于生活,生活本就是一部完整的戏剧性的小说,在生活中通过曲折的故事表现力来表达古朴的艺术气息。在古代小说中,往往通过小说情节类型的构建,能够体会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内心的煎熬等,通过对当时社会制度和民生疾苦的映射,成为了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后世中较多的小说类型也都是在此种写法中进行的,这种艺术表现力真实生活与小说的完美结合。正如佛斯特所说,“尽管故事使我们好奇心切,情节使我们的智力发挥作用,模式却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把小说看作一个整体”。(《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387页)不过,对于具体的小说而言,一种情节类型可以是一篇(部)小说的主体,也可以是一个更大情节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它的意义就有所不同,比如在《石点头》的《王本立天涯求父》中,“万里寻亲”是它的情节主干,而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中,郭孝子寻亲却只是这部章回小说的一个部分。
二、情节类型作为小说叙事的主体部分,与小说艺术的其他要素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研究情节类型时,也应注意在特定情节类型中人物、结构、语言等的特殊性。例如情节的类型化与人物的类型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才子佳人小说中,除了才子和佳人,红娘(梅香)这样的穿针引线人物和拨乱其间的小人往往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使才子佳人的爱情得以传递、发展,后者使才子佳人的爱情受到阻碍、考验。没有他们的存在,这一小说的情节类型几乎是无法展开的。然而,他们也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人物,以“小人”为例,他们的阴险、愚蠢,也是这一情节类型所弘扬的才情的对立面,因此,成为作品主题的一个“背面敷粉”式的表现。有趣的是,同样的情节类型,还可以用来塑造不同的人物。上面表格所举“三顾茅庐”便被《儒林外史》戏仿成娄二公子的无聊之举。
三、情节类型是在小说创作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情节设置的套路,有超越小说家个人的一面,当一个小说家选择了一种情节类型,自然要循着有关情节类型的基本构架安排情节与人物。因此,情节类型从作者的角度是对既有传统的因袭与个性化的博弈,从读者的角度则是审美习惯与新奇感的平衡。如宋元话本小说《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记》、《洛阳三怪记》,在情节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动物精怪幻化为女妖而诱食青年男子,无论内容与描写均无甚变化,反映出说话艺人迎合接受者兴趣的共同创作特点。而后来的文人小说家,更热衷于在套路中按照作品主旨的需要与个人的艺术追求,对情节类型加以一些变化。在接受者对某种情节类型产生审美疲劳之前,变异是十分必要的,而小说研究也应特别关注情节类型中“常态因素”与“可变因数”之间的复杂关系。
四、中国古代小说在语体上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类别,而情节类型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越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界线,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共性的特点。这对古代小说的文体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常见的情形是白话小说对文言小说的借鉴,尤其是相当多的话本小说以文言小说为本事出处,因而也袭用了文言小说中固有的情节类型。例如唐代皇甫氏撰《原化记》中有一条记渔人在太湖网得一面铜镜,照形悉见其筋骨脏腑,投还水中,明日得鱼多于常时数倍。唐代韦叡撰《松窗杂录》有一则“浙右渔人”与此相似。而五代时王仁裕《玉堂闲话》中的“水中宝镜”故事增加了一个僧人问镜释秘的细节。这一情节类型终于在宋代洪迈《夷坚支戊》卷九《嘉州江中镜》中成型,由嘉州渔人王甲网得宝镜,引出寺僧、贪官等千方百计藏镜、仿制、谋夺、窃取,一波三折。而《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双生》据《嘉州江中镜》进一步发挥,使宝镜成为诱发人类贪欲、造成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原由与象征。这一过程不但印证了情节类型的发展成熟过程,也折射着文言小說、白话小说相承相续的关系。
五、如前所述,情节类型是在小说创作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对情节类型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情节类型研究还有重要的小说史意义。从创作的角度说,早期的情节类型产生于类同化的传说,还不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创造,如《列仙传》中有一篇《邗子传》,叙蜀人邗子好放犬子,随犬入山穴,上出山头,有仙人宫殿,虽暂返人间,复入仙境,终成神仙,时下山护其宗族。稍后,在《搜神后记》中有“会稽剡县民袁相、根硕二人猎”而遇仙的记载,又有“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而遇仙的记载,《幽明录》则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而遇仙的记载,这些记载情节大同小异,但地点、人物身份各不相同,可能为同一传说在不同地域流传的结果。但在后来的小说叙事中,这种“游仙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真正的情节类型,也就是说它产生于自觉的艺术模仿。实际上,大量的情节类型的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这种演变反映着小说文体的成熟和与时俱进的艺术追求。
结语:情节类型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无论是对当朝还是对于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人间百态的情节描述,将生活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了小说文本的表现力,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小说表现形式的束缚,促进小说构成了完善的艺术形式,可见古代情节类型小说的重大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J].南开大学,2013(11).
[2] 张灵.民间宝卷与中国古代小说[J].上海师范大学,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