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做好检测工作尤为重要。随着检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先进,有关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颁布、实施,促进了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1、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1.1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
检测机构对检测成果负有法律责任。检测人员是检测主体,其理论基础、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检测成果的客观公正。因此,检测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检测机构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些检测单位忽视对检测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是检测行业最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给检测行业带来严重的隐患。检测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整个检测单位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加强检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些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也不时会有寻求私利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建设单位最不愿看到的现象,也是对建筑业危害最大的,必须明文禁止,严防这种情况发生。
1.2 严格按检测标准检测试验相关检测项
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大于等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混凝土用细骨料按常规进行常规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对于特别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
1.3 取样试样管理
取样要具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抽样应有记录。记录包括:抽样程序和遵循的方法,抽样时间、位置和环境,抽样工具、样品名称、数量和壮态描述。砂、石取样应严格按规定执行:①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②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③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1.4加强样品管理
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好样品保密与安全。①样品均应编号并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的原则。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规定)条件的偏离,以及相对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②样品管理员在受理委托人的委托检测时,应对样品附件及资料进行详细的描述、登记和记录,并与委托人取得一致。③样品管理员应向检测负责人交代或提出样品检测中应注意的使用、安全、保密、贮存等要求,必要时应与样品管理员制定出书面文字要求,随样品一起流转。④无论样品是否由检测机构处置,样品的任何处置必须遵守不得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原则,以确保其不发生退化、丢失和损坏。当样品需要被存放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时,应将样品维持在这些条件上,并做好监控和记录。
1.5 检测方法
科学的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关键。首先必须要按《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范围内规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检测,当检测标准、方法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检测方法的确认。根据客户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自身能力的储备,要不断开展新项目的检测,开展新项目应遵守《新增检测项目评审程序》的有关规定,当使用新标准、新方法实施检测时,应对所用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条件予以确认,并保存相应的验证证明记录,以证明实验室能正确使用该新标准、新方法进行检测。当使用非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时,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并在委托单和检测报告中注明,同时对客户应声明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加盖CMA章。检测数据的控制: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应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在检测过程由报告编写人员和检测人员对计算和数据转换应进行系统和适当的检查。例如:水泥筛校准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误差允许值,按照《水泥细度检测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中规定的方法采用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品对试验筛进行校正,校正结果80μm试验筛修正系数为0.80,45μm试验筛修正系数为1.19,均在0.80~1.20 范围内,检测结果应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予以修正。
1.6 设备管理
对使用频繁、读数易漂移的仪器设备要进行运行中检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设备应由经过授权人员操作,并按批准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按规定的要求检查、记录所用仪器设备使用前后的状况,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它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帖上停用(红色)标签,直至修复。修复后的仪器设备有检定要求的,必须经过检定或自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7试验环境和温、湿度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试验时必须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水泥试件带模养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90%,水泥试件养护池水温保持在20℃±1℃。在标准养护室内配置一个储水池使养护水恒温,室内应配置空调、水雾化器,并采用控制装置进行温湿度控制。水泥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控制在≥50%较合适。室内应配置冷暖空调,并采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温湿度监控。力学室环境温度要求在10℃±35℃。保持室内通风,采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监控。试验时必须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试验室成型温度为20℃±5℃。
1.8 数据处理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一些材料的试验数据有取舍的要求。计算结果的修约按《数值修约规则》进行,有效数字:为了取得准确的分析结果,不仅要准确测量,而且还要正确记录与计算。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得的数字。数字修约规则:①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 时,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②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 时,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0 的数字时,则进一,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1。③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时,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 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则进一,为偶数则舍弃。即“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
1.9结果报告
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标题、工程名称和检测单位、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所用的标准或方法的标识、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检测的结果、所检验的日期和出具的报告编号(唯一性)等,检测报告必须与原始记录一致,杜绝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未按法律、法規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如实记录,随意取舍检测数据,形成人为的许多缺陷,这些缺陷会给建筑业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张彦峰.工程材料检测见证取样及送检的探讨.2008.
[2]估俊秀,李建刚.浅析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管理.2002.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1、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1.1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
检测机构对检测成果负有法律责任。检测人员是检测主体,其理论基础、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检测成果的客观公正。因此,检测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检测机构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些检测单位忽视对检测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是检测行业最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给检测行业带来严重的隐患。检测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整个检测单位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加强检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些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也不时会有寻求私利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建设单位最不愿看到的现象,也是对建筑业危害最大的,必须明文禁止,严防这种情况发生。
1.2 严格按检测标准检测试验相关检测项
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大于等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混凝土用细骨料按常规进行常规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对于特别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测项目。
1.3 取样试样管理
取样要具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抽样应有记录。记录包括:抽样程序和遵循的方法,抽样时间、位置和环境,抽样工具、样品名称、数量和壮态描述。砂、石取样应严格按规定执行:①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②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③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1.4加强样品管理
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好样品保密与安全。①样品均应编号并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的原则。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规定)条件的偏离,以及相对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②样品管理员在受理委托人的委托检测时,应对样品附件及资料进行详细的描述、登记和记录,并与委托人取得一致。③样品管理员应向检测负责人交代或提出样品检测中应注意的使用、安全、保密、贮存等要求,必要时应与样品管理员制定出书面文字要求,随样品一起流转。④无论样品是否由检测机构处置,样品的任何处置必须遵守不得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原则,以确保其不发生退化、丢失和损坏。当样品需要被存放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时,应将样品维持在这些条件上,并做好监控和记录。
1.5 检测方法
科学的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关键。首先必须要按《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范围内规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检测,当检测标准、方法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检测方法的确认。根据客户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自身能力的储备,要不断开展新项目的检测,开展新项目应遵守《新增检测项目评审程序》的有关规定,当使用新标准、新方法实施检测时,应对所用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条件予以确认,并保存相应的验证证明记录,以证明实验室能正确使用该新标准、新方法进行检测。当使用非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时,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并在委托单和检测报告中注明,同时对客户应声明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加盖CMA章。检测数据的控制: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应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在检测过程由报告编写人员和检测人员对计算和数据转换应进行系统和适当的检查。例如:水泥筛校准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误差允许值,按照《水泥细度检测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中规定的方法采用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品对试验筛进行校正,校正结果80μm试验筛修正系数为0.80,45μm试验筛修正系数为1.19,均在0.80~1.20 范围内,检测结果应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予以修正。
1.6 设备管理
对使用频繁、读数易漂移的仪器设备要进行运行中检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设备应由经过授权人员操作,并按批准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按规定的要求检查、记录所用仪器设备使用前后的状况,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它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帖上停用(红色)标签,直至修复。修复后的仪器设备有检定要求的,必须经过检定或自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7试验环境和温、湿度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试验时必须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水泥试件带模养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90%,水泥试件养护池水温保持在20℃±1℃。在标准养护室内配置一个储水池使养护水恒温,室内应配置空调、水雾化器,并采用控制装置进行温湿度控制。水泥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控制在≥50%较合适。室内应配置冷暖空调,并采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温湿度监控。力学室环境温度要求在10℃±35℃。保持室内通风,采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监控。试验时必须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试验室成型温度为20℃±5℃。
1.8 数据处理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一些材料的试验数据有取舍的要求。计算结果的修约按《数值修约规则》进行,有效数字:为了取得准确的分析结果,不仅要准确测量,而且还要正确记录与计算。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得的数字。数字修约规则:①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 时,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②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 时,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0 的数字时,则进一,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1。③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时,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 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则进一,为偶数则舍弃。即“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
1.9结果报告
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标题、工程名称和检测单位、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所用的标准或方法的标识、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检测的结果、所检验的日期和出具的报告编号(唯一性)等,检测报告必须与原始记录一致,杜绝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未按法律、法規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如实记录,随意取舍检测数据,形成人为的许多缺陷,这些缺陷会给建筑业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张彦峰.工程材料检测见证取样及送检的探讨.2008.
[2]估俊秀,李建刚.浅析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的管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