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对其中应用题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
应用题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机会,根据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理解题意,简化题中信息,找寻与之相关的知识,从而获得解决的有效程序。最终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一、设计有效目标
应用题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灵活性,那么在此类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将与其相关的课程目标以及单元目标进行综合分析,把握整体要求,避免照搬教参,来与其它知识内容进行融合,确保学生数学思维的连续性。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已经显现出了个体差异,并且拉开了差距,对于一些概念知识、程序知识的掌握各有不同,甚至相差较大。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不够深入,不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以及潜在状态,就很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之间相悖。例如,在“比的应用”中,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利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从教材来中来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比例;其次,从学情方面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这一课是基于等式性质、方程等知识所进行的,而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这一规律来写出两个积,最后再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自主探究。所以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解决问题来了解和学习比例,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根据“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部分。其中能够根据比例的性质来将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变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本课的核心。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探究情境、游戏情境等等。据相关实验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认知经验上的,而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的问题大多需要从生活出发,这种方式也是为了让学生最终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时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圆锥体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沙堆来让具有抽象性的问题变为生活当中的原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情境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理解并把握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再如,在“比的应用”中,教师可以拿出一杯牛奶和一杯巧克力粉,现场进行调制,将调好的巧克力奶分给两个学生尝尝,一个学生觉得过于苦,另一个学生觉得没有巧克力味,由此引出疑问,究竟如何才能调制出一杯可口的巧克力奶?如果一杯可口的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比例是2:9,那么现在有440g的巧克力,我们还需要多少g的奶?通过实际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
三、开展活动教学
数学活动指的是观察、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推理、交流、归纳等思维和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实践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切身感受知识的产生到发展,再到获得的过程。这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或公式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使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尽量避免活动的简单化,但又不能整节课都处在活动当中,而是达到启发学生思维这一目的即可,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知识的诞生,完成对认知结构的重组。
例如,在“圆的面积”第一课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来了解圆的半径。先将圆分为8个等份,拼过一次后,再分为16等份,在此过程中要对半径与整个圆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够使切割后的图形保留圆的半径这一特征,即扇形。然后将扇形拼接成为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而后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高则是圆的半径,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算,便能够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发散思维方式
新课标中提出要鼓励和提倡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予以适当评价,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每一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进而才能够在互相启发和碰撞中得到长足发展。比如在解决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题时,关于未知单位1的类型题,算数思维较强的学生就会习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代数思维较强的学生则会选择方程来寻求等量关系。教师只有认同这种差异性,才能够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应用题等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反馈,也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着直接作用。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将解决问题变为问题解决,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意识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钟瑞平.浅谈小学六年级數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9.
[2]杨文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88-89.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
应用题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机会,根据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理解题意,简化题中信息,找寻与之相关的知识,从而获得解决的有效程序。最终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一、设计有效目标
应用题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灵活性,那么在此类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将与其相关的课程目标以及单元目标进行综合分析,把握整体要求,避免照搬教参,来与其它知识内容进行融合,确保学生数学思维的连续性。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已经显现出了个体差异,并且拉开了差距,对于一些概念知识、程序知识的掌握各有不同,甚至相差较大。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不够深入,不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以及潜在状态,就很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之间相悖。例如,在“比的应用”中,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利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从教材来中来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比例;其次,从学情方面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这一课是基于等式性质、方程等知识所进行的,而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这一规律来写出两个积,最后再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自主探究。所以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解决问题来了解和学习比例,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根据“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部分。其中能够根据比例的性质来将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变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本课的核心。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探究情境、游戏情境等等。据相关实验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认知经验上的,而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的问题大多需要从生活出发,这种方式也是为了让学生最终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时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圆锥体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沙堆来让具有抽象性的问题变为生活当中的原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情境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理解并把握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再如,在“比的应用”中,教师可以拿出一杯牛奶和一杯巧克力粉,现场进行调制,将调好的巧克力奶分给两个学生尝尝,一个学生觉得过于苦,另一个学生觉得没有巧克力味,由此引出疑问,究竟如何才能调制出一杯可口的巧克力奶?如果一杯可口的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比例是2:9,那么现在有440g的巧克力,我们还需要多少g的奶?通过实际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
三、开展活动教学
数学活动指的是观察、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推理、交流、归纳等思维和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实践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切身感受知识的产生到发展,再到获得的过程。这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或公式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使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尽量避免活动的简单化,但又不能整节课都处在活动当中,而是达到启发学生思维这一目的即可,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知识的诞生,完成对认知结构的重组。
例如,在“圆的面积”第一课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来了解圆的半径。先将圆分为8个等份,拼过一次后,再分为16等份,在此过程中要对半径与整个圆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够使切割后的图形保留圆的半径这一特征,即扇形。然后将扇形拼接成为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而后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高则是圆的半径,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算,便能够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发散思维方式
新课标中提出要鼓励和提倡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予以适当评价,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每一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进而才能够在互相启发和碰撞中得到长足发展。比如在解决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题时,关于未知单位1的类型题,算数思维较强的学生就会习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代数思维较强的学生则会选择方程来寻求等量关系。教师只有认同这种差异性,才能够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应用题等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反馈,也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着直接作用。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将解决问题变为问题解决,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意识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钟瑞平.浅谈小学六年级數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9.
[2]杨文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