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2019年91例江西省登革热暴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病原分型,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诊治和防控。
方法收集2019年7月31日至9月27日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樟树市人民医院、丰城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1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病原分型。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91例登革热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87岁,以成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多为农民,皆有蚊虫叮咬史,本次疫情来源主要为本地病例。患者就诊时的发病时间为(5.19±2.96) d,所有患者体温达38 ℃以上;41.8%(38/91)的患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和躯干;16.5%(15/91)的患者出现肌痛及乏力。9月收治患者的皮疹发生率为15.9%(7/44),低于7月至8月收治患者的68.1%(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2,P<0.01)。9月收治患者的头痛发生率为27.3%(12/44),低于7月至8月收治患者的78.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6,P<0.01)。91例患者中,64例(70.3%)白细胞计数<4×109/L,14例(15.4%)血小板计数<50×109/L。登革病毒非结构性蛋白质1(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抗原的阳性率为100.0%(37/37),IgM阳性率为50.0%(11/22),IgG阳性率为13.6%(3/22)。进行登革病毒RNA检测及分型的113份血清样本中,106份为登革病毒型-1,2份为登革病毒型-2。22例患者在发病7 d内的NS1抗原阳性率为100.0%(22/22),IgM抗体阳性率为50.0%(11/22),IgG抗体阳性率为13.6%(3/22);其中19例患者的血清登革病毒RNA分型为登革病毒型-1。IgM抗体阳性组发病时间为(5.09±1.64) d,长于IgM抗体阴性组的(2.82±1.8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07);登革病毒RNA阳性组发病时间为(3.53±1.87) d,短于病毒RNA阴性组的(6.67±0.5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P=0.013)。
结论2019年江西省登革热疫情暴发病例具备登革热典型临床特征。疾病早期,对患者行特征性抗原、抗体筛查,以及明确病毒RNA分型,可指导医师开展临床治疗,进一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