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与美国人空间占有思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史就是一个不断对外扩张的、占有地理空间领土的过程。圈地运动和宗教改革使得美洲大陆被发现,开启了美国形成的新篇章。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已经形成一种定性空间占有思维,深深地占据着美国人民的思想,并且形成一种文明现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关于夏威夷的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本土作家,也深受这种空间占有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空间占有思维;马克·吐温;文明现象
  作者简介:刘婷(1993.1-),女,湖北阳新人,现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1
  一.美国人空间占有思维形成
  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在4万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美洲大陆被发现以后,欧洲人陆陆续续来到美洲。1620年11月11日,一批从英国来的清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几经周折,经过千辛万苦乘“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抵达北美洲,最终由这群清教徒开启了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征程,北美殖民时期浩浩荡荡开始。紧接着,美国东北十三州建立,
  由东向西,由南至北,历经内战、南北战争,侵略占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侵占购买墨西哥土地等等手段探寻新的生存空间,不断向西向南开拓疆土,美国最终由原先的十三州扩充到最后的50个州。到了二十世纪,美国不但已成为世界强国,并且也是科学、技术、医药及军事力量的先进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整个美国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理空间占有史。并且,这一思想早已深深浇筑于美国人的内心。
  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第一任总督约翰·温斯洛普曾在新英格兰地区说过:“我们这里将成为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在注视着我们;因此,如果我们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辜负了我们的上帝,致使上帝不再像今天这样帮助我们,那我,我们终将只给人们留下一个故事并成为全世界的笑柄。”从中,读者便可以看出,清教徒将在新的地域建立新的伊甸园当做了一种使命,而这种使命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上帝的选民的标准。他们立志于在这一片广袤无垠、充满着无限机会的肥沃土地上重新建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山巅之城,凭借自己对上帝的虔诚之心,志在通过努力向上帝祈求福祉。他们认为,新的生存地理空间就有着新的机会,新的开始,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每个人自由而平等,每个人通过诚实、正直、节俭和勤劳,能实现美国梦,这就解释了为何后来有美国先驱探索西部边疆,开拓西部疆土了。
  二.马克·吐温的空间占有思想
  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地方色彩文学作家之一。他被海明威等后辈作家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诞生與发展。他的关于夏威夷的相关报道和演讲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骨子里当中深深存在的空间占有思维。
  美国内战时期,残酷的战争给美国国内的制糖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黑奴解放运动导致南方蔗糖种植园劳动力严重匮乏。为了满足国内对蔗糖的大量需求,美国将开拓对象对准了夏威夷的土地和自然资源。1866年3月,受《萨克拉门托联合报》的委托,马克·吐温抵达夏威夷调查当地蔗糖种植园的发展状况。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向国内发回25篇书信式报道,回国后又以夏威夷经历为主题做了上百次巡回演讲,这些报道和演讲生动地体现了他对空间占有的思想。
  马克·吐温对待来到夏威夷传教,企图“教化”当地居民的教士的态度是十分欢迎的。这种“教化”就像当初英国人最初来到美洲大陆,教化当地居民一样。吐温对当地的宗教习俗是抱着“异教”的观念的。夏威夷皇室成员去世后,当地人们用草裙舞和彻夜痛哭等形式哀悼亡者,吐温称其为“异教恶行”和“野蛮的场景”。传教士到达夏威夷之前,除了上述悼亡形式,国家法律规范在人们服丧期间也会暂时失去效力,全国出现赌博、偷盗、纵火、淫乱等犯罪行为。传教士到达夏威夷之后,美国政府竭力操控夏威夷的节日庆祝活动,还利用政治和宗教权力影响和改造夏威夷的传统典礼仪式。吐温对这一做法是大加赞扬的,他认为先进的美国“文明”殡葬取代“野蛮”的传统仪式能促使美国更好地利用夏威夷土地空间,并且他用繁盛的基督教堂衬托“破败的”夏威夷传统宗庙,赞扬教堂对夏威夷庙宇的成功的空间取代。采用宗教教化和政治权利占取地理空间资源,忽视被占领空间传统文化象征意义,是美国人一贯的手段,马克吐温 的信件栩栩如生地阐释了这一思想对其自身的影响。
  三.总结
  美国人逻辑思维里空间占有思维由来已久。而这种逻辑思维模式与他们的宗教思想分不开,他们的基督教理念指引着美国民众追求者独属自己的“小屋”,而美国人民在占有其他空间的过程中,将这一思想影响后代和他人。本土作家马克·吐温深受其影响,并且职业生涯的早期为美国的海外地理空间扩张擂鼓呐喊。这一民族性的思维方式也就解释了为何美国人认为自身向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牛津欧洲史[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美)温克 (Winks,2009.
  [2]西方社会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约翰·巴克勒,(美)贝内特·希尔,(美)约翰·麦凯著,2005.
  [3]清教徒的礼物[M]. 东方出版社,[美]肯尼斯·霍博,威廉·霍博.
  [4]See Mark Twain,Mark Twain’s Letters from Hawaii,ed.A. Grove Day,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75,p. vii.
  [5]马克·吐温的夏威夷书写与美国殖民空间生产[D]. 郭巍.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王子》作为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已被译过多达200多种语言,上千个版本,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译本出现,可谓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从对立二元性角度分析《小王子》中的隐喻和意象,对现实社会中荒诞现象的批判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分析其中蕴含的深刻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献价值;隐喻;荒诞;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天骧(1990.3-),女,汉族,安徽省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
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独创了居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社会自传体裁,以平白中性的笔调书写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的变迁.在她的社会自传作品中杂糅
摘 要: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真实,由此日本的文学观念也受此影响较大,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的与其融合互相辉映,特别是其中“物哀”概念的提出,是日本的文学领域逐步成熟的标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日本的美学理念也在深深的扎入了日本文学家的心中,它立足于真实,强调艺术要和生活相贴合。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强调自然美,遵循诚实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
摘 要:美国印第安裔代表性的小说《日诞之地》以主人公的记忆为线索,讲述了一名参加二战,进入城市谋生最终回归部落的印第安人痛苦辛酸的经历。本文拟借用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分别从氏族、胞族和部族三个层次,展现主人公身上所承载的印第安集体记忆,以此来探索集体记忆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印第安人如何通过集体记忆来确认自我身份并获得自我认同。  关键词:莫马迪;《日诞之地》;集体记忆;身份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