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经历(二)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愤怒和攻击
  
  失去了最亲爱的人,孩子可能会伺机责怪别人--医生、父母,甚至是已经死去的人。


  "我恨你,我愿意让你死,而不是爸爸死。" 盛怒时孩子可能会甩出这样的话。无疑,孩子把家人当成了出气筒,使同样哀伤的家人会难以忍受。如果他们自己也感到的确"死错了人",还会感到内疚。
  这种愤怒是对亲人亡故的自然反应,是对无能为力感觉的建设性的、主动的反应,至少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是生命力的表现。当我们对于身边的事情无法控制的时候,还有什么比感到愤怒更自然的?
  因此,因自己不能让所爱的人免于一死而对自己生气是多么可以理解!愤怒是孩子内心风暴的写照,是孩子修复可怕创伤的必经之路,因为它同时起到了宣泄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关注脆弱的孩子的各种需要,接纳孩子的愤怒,特别重要。
  有时,孩子会对死去的亲人感到愤怒,特别是当他自杀的时候。"我才不在乎他是不是活着。我从来就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否认死者对自己的关心似乎能够保护孩子免于过于悲痛。
  攻击性是个信号,说明孩子现在精神紧张。哀伤和痛苦使孩子的情绪经常大起大落,出乎意料地成了狂怒的暴君,好像失去了一切理智: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伴随一阵大哭、该睡觉的时候拒绝上床、诅咒并四处乱扔东西、拒不做家庭作业或常规的家务。许多孩子用行为表达这种不安比用词语表更容易内疚在悲伤的过程中,内疚常常与愤怒并行。孩子可能相信,由于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导致亲人的死亡,特别是当死去的是孩子的兄弟姐妹。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可能会希望或想像同胞死了。他们一定曾经愤怒地嚷道,"我要你死。""你去死吧!"如果死亡真的发生,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责任、有过错,内疚无比。为了不惹更多的问题,有的孩子努力掩饰自己的内疚感,独自背着这个包袱,行为退缩。
  如果父母自己陷入悲伤之中而不能自拔,疏忽了孩子,会强化孩子的内疚感。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哀伤的父母不再喜欢自己;有的孩子甚至觉得被遗弃了;有的孩子真的迷路走丢了。这是内心不安的一种外在表现。
  让孩子承认这些感受,告诉他们生气时说的话并不会导致死亡,对于孩子是有帮助的。另外,请孩子列举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可能会有助于排解他们关于自己"魔力"的信念。哀伤中的父母不要忘记,要对孩子保证,父母需要他,爱他们。
  
  否认和幻想
  
  有些孩子不承认亲人已经离去。有时,他们的确是忘了。但更经常的是,孩子在白日梦和夜梦中感到已故的亲人仍然活着。
  "不,这不是真的。他不可能死。"这种否认是噩耗传来时人们最早的防御性反应。甚至不会说话的婴儿也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否认--蒙上自己的眼睛,或把目光转向别处。大多数的否认是无意识的。
  多动也是一种否认。孩子可能不停地唠叨,无休止地坐立不安,总是在走,一会儿打开电视,一会儿又打开录音机,就是放松不下来。不要把孩子在哀丧之后的多动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多动症"。躯体的活动源于心理的逃避。在活动中,孩子就没有时间去想那些伤心事了。这是一种解除痛苦的方式,因为孩子需要有空间将目光从创伤中移开,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不受威胁。
  哀伤的孩子还会沉浸在幻想中:爸爸没有死,他一个人坐在空房里伤心呢,他需要他的孩子去安慰他。幻想中的孩子感到被需要,感到自己能够保护爸爸,但同时也会感到深深的内疚和悲痛。许多孩子坚信自己应该能够使父母免于一死。
  有时,孩子会要去爸爸工作过的地方看看。在那里,他会东看看,西摸摸,好像是和爸爸在一起;到下班时间时,孩子可能仍会期盼爸爸很快会出现在家门口……尽管孤单地守夜并不能使亲爱的爸爸回还,他还想再等一等……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死亡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死去的人不能复生。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来说,死亡是一个可以更改的游戏,他们寄希望于一场噩梦过去,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接受现实
  
  尽管现实使他们失望、悲伤,但是,在反复寻找故去亲人的过程中,在对亲人的思念中,孩子的生命在成长。他们渐渐放弃了要故人复生的要求,最终接受丧亲的现实。
  因为接受丧亲是确需要时间的,要对沉溺于寻找故人的孩子保持耐心,否则,只会延迟哀伤的康复。
  
  这不是背叛
  
  在哀伤的最后阶段,孩子开始接受丧亲的现实,开始接受自己的感受,开始调整自己。尽管与已故亲人在一起的日子结束了,但孩子对那些时光的记忆仍然活着,丧亲的的哀伤也深埋在记忆之中而不成为永久的创伤。要告诉孩子,接受丧失并不意味着对死者的背叛。"冬天过后是春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对死亡的恐惧
  
  在这个阶段中,许多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增加了。他们非常担忧家里别的人不久也会死去,或者担忧自己会死。当孩子意识到,死亡是有可能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告知准确信息,许多误导或传言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忧虑。
  嘉琪的妈妈因为得了乳腺癌住在医院里,但没有人对这位13岁的女孩说到妈妈癌症可能会怎样。当妈妈去世的时候,她惊呆了。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非常害怕自己突然死去,害怕睡觉,害怕参加体育运动,担心自己万一受伤死亡。只要有点身体不适,她就要去医院检查,担心自己得了"妈妈那样的"病。
  像嘉琪一样,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类似父母死亡前的躯体症状,并对自己的健康担忧。孩子可能会无意识地发现,因躯体问题求助比因情绪问题求助更容易。
  诚实地回答孩子提出的疑问,耐心地讨论将大大有助于驱逐不合理的恐惧。
  
  接受现实的过程会持续多年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未来几年中就能敏锐地觉察孩子应激的征象,听到孩子求助的呼号。
  然而,当孩子能够一如既往地过日常生活时,周围的人很容易忘记--哀伤的阴影并没有完全移去。这种阴影会在孩子未来生命的关键时期再现出来,比如,在他成为父母的时候,在他抚养孩子的最初几年里,在他的孩子生病的时候。这种哀伤会持续到他的孩子周岁以后。
  结语:
  在哀悼的日子里,我们还需要特别提起的是,不论什么形式的丧亲哀伤都不是病,而是一个在怀念中珍藏记忆、重新理解生命意义的悲壮过程!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一切感受都是正常的,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缓解丧亲的痛苦没有捷径。
  孩子需要知道,尽管那个爱他的人离去了,但是,他身边仍有许多愿意并能够关心他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他并不孤独!
其他文献
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一种人生实验,父母把自己对于孩子的种种“假设”施加到孩子的身上,期望得到实际的“验证结果”。依我看,大凡“实验”,总是可以反复做的。在得到最终的“验证结果”之前,我们可以一次次地失败,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教育孩子可以这样吗?万万不可。大概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有某种担心,担心自己会犯下什么错误,落下什么遗憾。因此,我们
期刊
给孩子穿不怕弄脏的衣服  白天可以不戴尿布  健康的孩子爱在外边玩,常常会弄得满身泥土。所以应给孩子穿便于活动,能露出手脚的衣服。应选透气性好、便于洗涤的纯棉布料。化纤品容易引发疹子和痱子。夏天应多准备几件T恤衫勤换着穿。  冬天时,给孩子穿一件厚衣服不如穿两件薄衣服;穿一件粗线毛衣不如穿一件绒毛衫和一件线衣。  袜子不打滑才安全。即使是冬天,房间里只要取暖好,应尽量不穿袜子。  尿布应改成裤衩式
期刊
儿子已两岁九个月。出生到现在,已拥有了一纸箱的玩具,但儿子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价格不高,数量不多,但玩法多,想法更多。    指挥交通  儿子的汽车大约有三十辆之多,最大的是辆蓝色老爷车,可说是儿子汽车王国中的“贵族”,价值二十多元。车内有两人,打开开关,汽车便亮了灯,开来开去,不怕障碍,里面的小人,一个胳膊扭来扭去,做司机状,另一个则是乘客。这辆汽车是爸爸从外地买来的。其时,儿子已牙牙学语,
期刊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作者是一位母亲。   只有一页纸的故事,描写一只大蜥蜴,怎样由一只手掌般大小,变成1.5米长的庞然大物。   这宠物是在作者女儿9岁时购入的,由于女儿对毛绒绒的动物敏感,所以母亲给她买了只小蜥蜴做伴。没想到小蜥蜴一天天长大,到女儿15岁时,这宠物已经大得不能再当做宠物了。   一天,家中突然一声巨响,原来大蜥蜴在摆尾时,把它藏身的玻璃匣子打破。一屋子的碎玻璃,人与蜥蜴同时被吓傻了
期刊
女儿点点今年8岁了,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了。  那天,她凝思了半晌,突然向我提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妈妈,什么是爱情?”  这哪是一个8岁小女孩应该触摸的话题哟!顿时我心跳一百下。  “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十分重要!妈妈!”  那满含渴求的目光里,像求解一道难题一样迫切,让你无法回避。  “爱情是成年人的故事,你长大了就会知道。”我想尽量敷衍过去算了。  点点嘴噘得老高,“这是怎么
期刊
小孩打鼾是有病吗?  问:我儿子1岁半。近来入睡后打鼾,改变体位可减轻。是有病吗?  湖北宜昌赵莉丽  答:打鼾可以是病也可以不是病。如有人太困,睡得太熟了就打鼾,平时不打鼾。这种情况是舌根部后倒,把咽部堵住了。你的孩子改变体位时打鼾不明显,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不是病。引起打鼾的原因是咽部受堵,如扁桃体肥大或鼻后道变窄、鼻窦炎、腺样体增殖等。孩子常打鼾,应检查咽部和鼻后腔的通道是否受堵。    
期刊
照片1展示的是一个上颌小门牙发生了舌(腭)向错位的情况。箭头所指处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牙颌畸形,照片反映的是始发阶段的情景。在7~7.5岁时,不少孩子上颌左右两侧的乳小门牙开始脱落,新的恒小门牙开始萌长出来。由于受现代人咀嚼器官功能退化的影响,不少孩子的上颌上牙床骨骼生长得狭窄偏小。也有的是因为婴幼儿时期使用奶瓶奶嘴的方法不当。孩子娇嫩的上颌上牙床骨骼经常受到压迫,就会影响孩子上牙床骨骼的向前(唇的方
期刊
5岁的点点是个爱美的小姑娘,特别喜欢穿那种薄薄的带花边的裙子。这天,外面刮着风,天有点冷,妈妈找出一身长衫长裤想给点点穿上,可点点说什么也不干。妈妈把衣服给她穿上,她又脱下来。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她总是反复说着一句话:“我不嘛,我要穿花裙子。”  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里面穿厚衣服  我的女儿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有时候天气很冷,她还坚持要穿花裙子,我拗不过她,就在裙子里面给她穿
期刊
铁是什么?  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在微量元素中是含量最多的。成年人体内铁的含量大约是3~4克,如果能提炼出来的话,差不多有一根中等大小的铁钉那么多吧。  铁的形式与功能  铁在体内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具有生理功能的“功能铁”,另一种是“贮存铁”。    铁的需要量  铁在体内可以重复利用,每天损失的铁很少,只有0.5~1毫克,但这部分铁必须从食物中补足。由于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平均只有2
期刊
在婴儿早期,通过母-婴之间的交流,母亲已经将文化的价值传递给婴儿。如正在忙着家务的母亲要求孩子自己去玩,美国的母亲往往会说"你去玩吧",日本的母亲可能会说"你自己在房间里玩吧",中国的母亲则更多地会说"你自己在房间里玩,当心一点,不要弄坏了东西"。相比之下,美国的母亲鼓励孩子独立,而日本和中国的母亲更强调安全。因此,父母通过与孩子点点滴滴的言语交流,不知不觉中传递着各自的价值观念,包括什么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