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在于触发思考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是看书,有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而我却一目一行,过目便忘掉十之六七。
  这令我很沮丧,好在没有自暴自弃,努力以勤补拙。苏格拉底说:“恶来自于无知。”我的学习目的很简单,不图名利,学点儿做人的道理,绝不做恶人,更不做恶事,力争活出个人样。
  后来,读到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桑德尔一句话,他说:“学习的本质,并不在于你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这句话令我精神大振——忘性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考。
  而我偏偏喜欢思考。
  念初中时,看到马克思回答女儿燕妮提问时说,他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十分赞同,于是,便在寒假作业本中,写了一篇谈怀疑一切的感想。
  开学后,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念了这篇文章。不是范文,而是批判。不满老师念时怪异的腔调,我拍案而起:“不许你歪曲我的文章,你不会念,我自己念!”老师勃然大怒,喝令我从教室“出去”!我不出去,他便咬着牙,走下讲台往外拖我。桌椅乱套,同学愕然。
  这一课,使我知道了思考固然好,但有时后果很严重。
  再严重,也要思考,因为脖子上长的是脑壳,脑壳里还有大脑,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不思者,只有躯壳。思考停止,头脑僵化,人云亦云,哪里还会有什么自我。
  我是人,一个有灵魂,有独立精神,喜欢思考的独立个体。思考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需要交流,一个人独自默默思考,只是小溪,千万个人都思考,一交流,便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流。
  法国《她》杂志总编辑让多米尼克·博比在43岁时中风,整个躯体除了左眼皮可以活动外,全部瘫痪。身瘫脑未瘫,只要还有一口气,必须思考——他决定写书。于是出版社派一个人协助他写作。把法语字母按使用频率排成一张表,由协助者念字母,需要时,博比就贬一下眼皮,不用时,贬两下眼皮,眼皮闭时间长,代表句号。“他每天清晨,把每个句子在脑子里推敲10遍,打好一个腹稿,然后就等协助者来,通过眼皮这一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記下要写的文字。”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140页的《潜水衣和蝴蝶》问世了。
  你看,眼皮虽薄,但功能不薄,它把思考便成了书。
其他文献
人人都有一张脸。华夏尤为重脸,遂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之说。循此说,脸上升到了高级阶段:面子,这也是明明白白一张脸的2·0升级版。到了面子阶段,各行业各阶层,都会生发许多大问题,“面子比天大”,又“不蒸馒头蒸口气”嘛,波谲云诡的,历史也演绎了不少活剧、闹剧与丑剧。  东北有个说法,面子分高矮。“面子”高满面春风,“面子”矮、至没“面子”则垂头丧气。处处讲“面子”,常常“死要面子活受罪”。可见
期刊
建中靖国元年,徽宗登基、大赦天下,流放海南的苏轼启程北返,归途中写了《刚说》。  文章以引述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和“巧言令色,鲜矣仁”起笔,然后阐发一条人生经验:“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由近仁而至必仁,苏轼比孔子更相信刚者仁心,似有性格决定道德之意。但他没有展开现身说法,反予泛泛之交的孙
期刊
有消息说,最近,家住重庆市南岸区的谢先生遇上了一件烦心事——暑假期间,他9岁的儿子彤彤,参加一个户外拓展的夏令营活动。活动过程中,彤彤完成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有个问题是:“你心中的榜样和偶像是谁?请按照重要程度写出排名前五位的人。”彤彤给出的答案,前五位全是娱乐明星。这让谢先生心烦不已、陷入沉思。  彤彤选填的五位娱乐明星都是谁,没有报道,不得而知。但却知道,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的孩子,将娱
期刊
我不是一个十分爱说话的人,但我常常为自已胡乱的表态,而最后无果感到羞愧。比如有一次,在一个还算比较正式的场合,我借着自己的虚荣,在朋友面前大放厥词,说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过几天,一定能组织一帮人,为一位居无定所的老人募捐一笔可观费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依然是一无所获,从而成了一个笑柄。我感到内心的极度不安。  一次文学聚会,有位“大咖”,大谈时风日下,人心不古,呼吁作为文化人
期刊
岁月如流,蓦然回首,退休已近十年矣。2008年5月17日,笔者到站下车,到点走人。“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述怀》)“退休”回家,换一种活法。  然则,说是“归去来兮”,却无“一日休闲”。十年3650天,不是上班胜似上班,每天按部就班经营着我的“五个一”工程:一台电脑、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只股票、外加一孙女。聊可自我安慰的是:盘点既往,未负余生,桑榆暮景,晚
期刊
生活中有一种人,他总有理。怎么个“总有理”法呢?第一,他总是以理直气壮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话,有时甚至表现得声色俱厉大义凛然;第二,他从来不听别人怎么说,或者即使听了,也立即毫不质疑地给予否定甚至是火力强劲地予以反击;第三,他从来不说“我错了”“对不起”这样的字眼;最最最……最不济的时候,他也不过是表达对对方“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或者干脆愤怒地拂袖而去。  这样的表述未免枯燥,有负于此类人的鲜活生动,
期刊
在唐代,他懷才不遇,逃入佛门,吟咏性情,嘲讽世态。他似仙,似佛,似僧,似疯,又似隐士。他就是寄迹山林的诗僧寒山子。  据《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说:“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陡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后人把他描绘成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说他“状如贫子,形貌
期刊
宦途中人,几乎没有人不想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挣越多。范仲淹则反其道而行,对朝廷授予的官俸一再推辞不受。其高风亮节,震古铄今。  庆历二年(1042),范仲淹向宰相吕夷简提议,陕西四路军事统帅,应文武各半,他愿将环庆路帅位让出,另命武臣接替。不久,朝廷晋前线四路帅臣为观察使,范为邠州观察使。观察使乃武官转衔之职,大约与文官的秘书监相当,而俸禄高许多。秘书监月俸45贯,观察使达200贯,翻四番多,够养活
期刊
盗窃是盗,强盗也是盗。辞书诠释,前者是“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钱财或其它什么东西,可谓小偷;后者则是“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是为大盗。前不久,鄙人的老伴儿在维也纳遇盗,这当然不是好事;但遭遇的是小偷而不是大盗,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在向诸位介绍这件“有趣”的冏事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儿旧时感受,至于怎样“有趣”?容后禀告。  1998年5月,我第一次去欧洲。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萨尔茨
期刊
常常听人谈起教养问题,一个人的教养或许与他的文化、学养、家教有点关系,但也不尽然。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是做丫头的出身,4岁丧父,6年中被养母转卖过四次,后来成为梁启超发妻李蕙仙的陪房丫头进入梁家。这样的家境,这样的遭际,她能有什么条件去读书?恐怕连学堂都没进过哩。但梁家9个子女,不论嫡生还是庶出,包括下人都敬重她。她靠什么,靠的就是善良,善良也是一种教养。  看一个人的教养,不在衣著,倘若一身名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