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者仁心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中靖国元年,徽宗登基、大赦天下,流放海南的苏轼启程北返,归途中写了《刚说》。
  文章以引述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和“巧言令色,鲜矣仁”起笔,然后阐发一条人生经验:“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由近仁而至必仁,苏轼比孔子更相信刚者仁心,似有性格决定道德之意。但他没有展开现身说法,反予泛泛之交的孙立节以“真刚者”的好评和褒扬。苏轼着重写了他两件事。
  一件是熙宁变法之初,王安石为推行新法,特设置三司条例司的机构。苏轼弟弟苏辙被委为该司检详文字官,因与王安石、吕惠卿等政见不合,自请挂冠而去。王安石很想拉孙立节来条例司,说新法就需要像你这样开明敏锐的人才。孙回应道:“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给王荆公碰个软钉子,后来孙立节离京去镇江军节度做了掌书记。时值新法施行不久,负责督察的提举常平官大都是锐意仕进的后生之辈,对地方官员很无礼、多呵斥,唯独对孙立节十分恭敬、畏服,说:此人乃是敢抗拒王丞相、不肯做條例司官职的人哪!
  孙立节的刚直不阿,由此可见。但这并不能证明刚者仁心,所以苏轼写了他的另一件事。那是元丰五年,钦差谢麟赴广西处置骚乱,时为桂州节度判官的孙立节负责审理吏卒中的疑犯。谢麟一下子拘捕大小使臣12名交孙查办,并令全部处死。孙不同意,坚持依法审理,说:“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谢麟很不满,上报朝廷称孙抗拒命令,而孙也不买账,反告谢非法干预狱事。刑部最终采信孙立节的意见,12个官员得以活命,有的还升了职。苏轼由之说:“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刚与仁,果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吗?苏轼没有统计数据证明,而只是人生经验的感悟罢了。但苏轼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思索这个问题,绝非偶然。他宦海浮沉,多灾多难,数度遭贬,几乎掉脑袋,不都是因为刚直进谏,才得罪了皇帝和执政者吗?是“可畏人”的韩琦、司马光、范镇等伸援手,才拯其于水火,故而苏轼认为,刚者仁心,确为大概率。相反,“可喜人”,即平常花言巧语、吹牛拍马的人,多好整人、害人,亦为一般规律。如与苏氏兄弟有同年之好的章惇,颇有才学,八面玲珑;可他投靠王安石,尤在绍圣朝居相位后倡“绍述”之说,恢复熙宁新政,对一帮元祐重臣大肆打击报复。苏氏兄弟被一贬再贬,犹不罢手,他派专使去勘查受贬官员的纰漏,诬称苏辙强占民房,又发现苏轼仍住在官舍里,于是下令将苏氏兄弟从原居所逐出,并对善待他们的地方官处以革职。可怜的苏轼,只得自行搭建“槟榔庵”栖身。章惇对苏氏兄弟的落井下石、刻薄无情,倒真坐实了“佞者之必不仁”。苏轼一辈子吃尽李定、章惇之类“佞者”的苦头!
  但苏轼的过人之处,恰在不以一已得失为念,而对士大夫渐失阳刚之气忧心忡忡。因为刚者难得,更为当世士大夫多持“太刚则折”的俗见。“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苏轼的见解独特,击中那些担心“太刚则折”,甘愿巧言令色、阴柔奉迎者的软肋,他们随风俯仰,以佞幸和整人攫取功名,其实是患得患失,把个人仕途置于国家安危之上。苏轼把刚者之折归于天,不知这是制度安排的弊端;其认识局限,我们无须苛责,但其“非刚之罪”,不改刚者必仁的定见,难得。
  苏轼是明白“直道不容于时”的官场陋习的。但他不屑于此,持刚者仁心的直道,显出北宋士大夫的一缕阳刚气。“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道德》)苏轼的道德观,即真诚做人,热爱人民,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刚者仁心做了最好的诠释。
  刚者仁心,永不过时,值得弘扬。
其他文献
聂绀驽在《我与杂文》中说:“若要问我杂文该怎么写,或谈谈杂文创作经验之类,可只能敬谢不敏。一定要逼我说,就只能说,要有个性。什么文体都一样,作者不把自己放进去,我看是写不好的。”不把自己“放进去”的杂文,既少个性,又少对话题真切的体认,大多是人云亦云或隔靴搔痒的大路货,用拳击的话说,挥出去的拳头总是挨不到肉上。  杂文作者在针砭时弊或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应不失相应的自我反省意识,不害怕“弄脏”
期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家有“虚无”的概念,但在老子(公元前571年—471年)的脑子里还没有产生“0”的想法,所以是“道生一”而不是一切从“0”开始。汉字里有个“零”字,是指零头,“零”有时用“又”字代替,如一百零五岁,可写成一百又五岁。零不等同“0”。  《万物起源》(以下简称《万》),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主编格雷厄姆·劳顿所撰写的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万》
期刊
当下,号称“全民直播”的时代来临,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各类直播软件就超过300款,各种光怪陆离的直播层出不穷。《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数的45.6%。虽然各部门不断联手净化网络空间,但网络直播仍良莠不齐,仍有很多俗不可耐、肤浅庸俗、无聊至极的直播,例如,有人直播吃饭、睡觉、逛街、打架、遛狗
期刊
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生存的最好的生物,是对周围环境最有利的生物。”  你有利于周边环境,周边环境也不负于你。你让周围生物活得好,你就因周围生物活得好而活得好。利他者利己,此乃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  蚂蚁乃昆虫中“小微”,但它在生态平衡中做出了贡献,就生存得很好;虾米在水生物中属弱势群体,可它为鱼类提供了食物,自身也获大量繁殖;小草在植物中最不起眼,因它涵养了水
期刊
这样的场景寻常见:逢节庆,社区总要“联欢”或“茶话”,散会时, “塑料家族”与餐巾纸满地“角逐”,有人叹曰:嗬嗬,同样情状,要在外国,收拾得利整整的……类似言论,亦时见网上、报端,一言以蔽之曰:国人素质忒差!  笔者无意顺此“理论”,倒是另一波刚熄的网上热议吸引了笔者的视线。巧得很,这是一纸媒披露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后,地面一片狼藉的画面,遂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了一场讨论。那洋文明达相当高“段位”的
期刊
毋庸讳言,杂文在当下已没昔日之“景气”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杂文风格本身而言,是否也需要更加丰富一些,更加柔和一些呢,我个人认为当然需要,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完善中前行的。  笔者年轻学新闻专业时,好像是说杂文这种文体属于散文类的,既然属于散文类,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它可以象散文那样成为“美文”,让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它可以是随笔,欣赏美麗之后,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当然,还有
期刊
先模仿中央电视台戏剧大赛的出题模式出一道选择题,不过这道题不是戏剧方面的,而是教育方面的:1946年,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当校长。艺术专科学校分三个年级。请问,当时兼任教师的徐悲鸿教几年级?有三个答案供选择:1.一年级;2.二年级,3.三年级。你一定会选择三年级。因为三年级是毕业班。  这种选择是有一定依据的。哪个学校的校长不把最强的师资放到高年级、放到毕业班?再说了,时下的大
期刊
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经典散文集《生命因梦想而沸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月出版),用31篇简练别致的散文,通过作家亲切朴实的诠释,告诉我们:生命是一趟没有返程的单程列车,怀揣梦想的人们唯有百般珍惜当下的时光,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活得足够精彩。  书中,毕淑敏以一个心理医生的敏锐,以一个作家的深刻,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履历和多年的所见所闻,针对芸芸众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惑和纠结,用讲
期刊
晨起想吃早点,无意间便想到了从前上海老城隍庙百翎路上“春风松月楼”的素面,已经好长时间没吃过素面了,有点怀旧的意思。想以前我的住处离“春风松月楼”近在咫尺,却从未好好去珍惜过;现在时过境迁,倒反而越来越看重了。唉,人就是这么乖戾,一旦失去才觉珍贵。于是漱洗已毕趁早赶去。  还好,才6:10,店门尚未开启,但店门口却已有两老者站立等候。一问,也是来吃素面的。其中一人自告奋勇地告知:“6:30开门,1
期刊
人人都有一张脸。华夏尤为重脸,遂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之说。循此说,脸上升到了高级阶段:面子,这也是明明白白一张脸的2·0升级版。到了面子阶段,各行业各阶层,都会生发许多大问题,“面子比天大”,又“不蒸馒头蒸口气”嘛,波谲云诡的,历史也演绎了不少活剧、闹剧与丑剧。  东北有个说法,面子分高矮。“面子”高满面春风,“面子”矮、至没“面子”则垂头丧气。处处讲“面子”,常常“死要面子活受罪”。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