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把信息化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科研,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化条件,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2003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和省电教馆评选为“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2004年,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学校成立了科研组,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加强硬件与网络系统建设,提升了校園信息化环境。
平台助力,应用升级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运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全校开展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使每位教师均可通过平台进行网络备课、教学研讨、上传和下载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各处室负责定期完成相关信息的上传和管理本处室空间板块。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上传教学资源,利用平台进行备课和下载资源。教师还会在“教师文章”等栏目上传文章。
同时,学校自建网站,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使家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各方面信息,促进了家校共育。
以赛促培,科研提升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及教科研活动。赛课牢牢把握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大课型的模式流程,坚持教师自报课型与引导教师选报课型相结合,努力改变新授课过于集中的局面,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骨干教师集中上好复习课和讲评课,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活动中,赛课教师按照课前说课、课堂赛讲、课后反思三大环节扎实准备。学校坚持周一集体备课重在研讨交流,周二至周四赛课重在展示观摩,周四业务例会组长评课、教师反思重在总结提升。最后,活动评委打分时按说课15%、授课80%、反思5%的标准进行评判,使赛课活动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体现科学性、完整性。
对荣获优课活动一等奖的教师和骨干教师,学校坚持参与活动展示但不打分评判的原则,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还指定课型,要求组内全员听课,重在课后反思交流,使年轻教师明确方向。对赛课综合成绩位居末位的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发挥鞭策和激励作用,并要求其再次备课后进行二次授课。对新任教师,重在引导其通过学习借鉴,熟悉模式、课型,做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规范上课。
2019年,学校有5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2020年,学校有4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目前,学校教师都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资料查找,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页制作,具备了网络应用基本技能。
学校还以“人人有科研、人人有项目”为口号,鼓励全校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积极申报课题,许多教师以科研为基础,提升了教学水平。
疫情为机,有效学习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围绕保障学生有效学习的焦点问题,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了直播授课。
网络授课主要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展开,各学科组统一制订教学计划,教师每天通过网络向学生直播教学内容。为有效保障学生的居家学习效果,学校各备课组精心挑选试题,组成试卷,进行印制,并号召党员干部、教师志愿者到学校分拣试卷,按学科分检、装订、装袋,将近40万份试卷分成2800多份,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其中,高三学生的8万余份试卷是学校党员、领导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的。
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合理运用新校区配备的资源,以创客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并继续打造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
2003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和省电教馆评选为“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2004年,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学校成立了科研组,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加强硬件与网络系统建设,提升了校園信息化环境。
平台助力,应用升级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运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全校开展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使每位教师均可通过平台进行网络备课、教学研讨、上传和下载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各处室负责定期完成相关信息的上传和管理本处室空间板块。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上传教学资源,利用平台进行备课和下载资源。教师还会在“教师文章”等栏目上传文章。
同时,学校自建网站,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使家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各方面信息,促进了家校共育。
以赛促培,科研提升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及教科研活动。赛课牢牢把握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大课型的模式流程,坚持教师自报课型与引导教师选报课型相结合,努力改变新授课过于集中的局面,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骨干教师集中上好复习课和讲评课,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活动中,赛课教师按照课前说课、课堂赛讲、课后反思三大环节扎实准备。学校坚持周一集体备课重在研讨交流,周二至周四赛课重在展示观摩,周四业务例会组长评课、教师反思重在总结提升。最后,活动评委打分时按说课15%、授课80%、反思5%的标准进行评判,使赛课活动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体现科学性、完整性。
对荣获优课活动一等奖的教师和骨干教师,学校坚持参与活动展示但不打分评判的原则,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还指定课型,要求组内全员听课,重在课后反思交流,使年轻教师明确方向。对赛课综合成绩位居末位的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发挥鞭策和激励作用,并要求其再次备课后进行二次授课。对新任教师,重在引导其通过学习借鉴,熟悉模式、课型,做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规范上课。
2019年,学校有5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2020年,学校有4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课。目前,学校教师都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资料查找,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页制作,具备了网络应用基本技能。
学校还以“人人有科研、人人有项目”为口号,鼓励全校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积极申报课题,许多教师以科研为基础,提升了教学水平。
疫情为机,有效学习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围绕保障学生有效学习的焦点问题,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了直播授课。
网络授课主要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展开,各学科组统一制订教学计划,教师每天通过网络向学生直播教学内容。为有效保障学生的居家学习效果,学校各备课组精心挑选试题,组成试卷,进行印制,并号召党员干部、教师志愿者到学校分拣试卷,按学科分检、装订、装袋,将近40万份试卷分成2800多份,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其中,高三学生的8万余份试卷是学校党员、领导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的。
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合理运用新校区配备的资源,以创客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并继续打造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