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广播电视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和提升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将呈现结构性的变化,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人才等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
  
  中国广播电视业
  发展和队伍现状
  
   截至2006年底,中国(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498座,其中广播电台267座、电视台296座、广播电视台1935座。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04%和96.23%,覆盖人口均在12亿人以上;全国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了历史数量最多的4亿和5亿台。
   2006年全年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99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8%。2006年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其中事业单位414亿元,企业单位175亿元。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基本构成情况是:中央级190亿元、省(直辖市、自治区)级460亿元、地市级274亿元、县(市)级175亿元,分别占全国广电总收入的17%、42%、25%、16%。广播电视收入结构表现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广告创收收入,县(市)级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
   截至到2006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已经达到62.4万多人。在学历构成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9200多人,占1.5%;大学本专科学历人员36.07万人,占57.8%;高中及以下学历(含中专)人员25.44万人,占40.7%。以上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专科人数比例比较适中,但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含中专)仍然偏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的比例过小。这种学历构成与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型的广播电视业对人才需求很不相适应,急待完善和改进。
   在岗位构成上看,管理人员9.3万人,占15%;专业技术人员29.9万人,占总数的47.8%;其他23.2万人,占37.2%。其中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采编人员10.8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6%;播音员、主持人2.24万人,占7.5%;科研、工程技术人员11.67万人,占39.1%;其他包括艺术类、经济会计统计人员等5.2万人,占17.4%。以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偏重事业发展,而相应的由于经营管理人员比例偏低,表明在广电产业发展方面还偏弱。
  
  中国广播电视业
  发展趋势判断
  
   中国广播电视业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转换、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的最关键时期。这对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来说,既是历史机遇期,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首先,广播电视数字化将贯穿在今后5~10年广电发展进程中。“十五”期间是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准备和启动阶段,“十一五”时期则是中国广播影视业向数字化全面过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1)在节目制播数字化方面,全国80%的电台、电视台到2006年底已经实现了台内节目制播的数字化;(2)在网络传输数字化方面,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从局部试点开始向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5个大中城市实现整体转换,并初步建立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3)在存储数字化方面,如中央电视台目前拥有200个注录终端的数字化工场,具备了每年可完成10万小时的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生产能力;(4)在终端接收数字化方面,截至2006年底全国拥有数字电视用户1266万户,占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的9%。从以上各项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广播电视数字化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数字化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其次,广播电视产业结构调整将会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健康、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不同于一般性产业,它是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的产业。从发展现状来看,广电产业的核心层主要包括广告、广电网络传输,而节目内容、广电服务等边缘化明显。《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和电影、动画片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广电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切实推进除新闻类节目的制播体制改革,把节目内容产业做强做大,加大创新力度,塑造和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促使内容产业等成为广播电视业的核心产业,并且要求中国广电产业要逐步与世界接轨,不但在技术上赶超西方先进的国家,在人才引进与即内部管理都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不但是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使命。打造出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大品牌,是我国广电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方向,也是一个为之而长期奋斗的目标。
   第三,视听新媒体业务的开展,将会成为广电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将会得到迅猛发展;同时,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视听消费欲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新媒体业务新的产业运作方式、赢利模式、营销手段和用人机制、管理机制等,将是传统广电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未来5~10年内,中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将会成倍的增长,这势必将成为广电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会给社会增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创造全新的商机。
   第四,跨媒体、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业务合作、战略联盟将是中国广电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块块”运作的、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形成的广电媒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显得像一座座没有生气的“孤岛”,它原有的传递信息、宣传教化的功能日渐弱化,且已经与时代发展产生了严重背离。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一些广电媒体开始着手寻求业务合作、战略联盟,打破用简单的行政区划手段获取资源、信息方式的传统局面和格局,建立以原有电台、电视台为核心,信息资源采集中心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的电台网或电视网。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将会出现一些跨地区、跨媒体的综合性广电传媒集团,其触角所涉及的领域和区域是传统意义上的广电产业所无法比拟的,这不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一种历史的趋势和潮流。
  
  广播电视业人才发展
  规模及需求结构分析
  
   随着广播影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视听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1980年,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为22万人,到2006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增至62万多人。
   从相关统计结果来看,在1980年至2006年之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规模以年均6.7%的幅度增长。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人才供给以及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测算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增长幅度约为4%。按照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到“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总量将达到72万人左右,比2006年增长10万人左右;到2015年,将达到88万人的总量目标,将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26万人左右。
   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广电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呈现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以注重传统的专业技术队伍向掌握广电科技发展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的转变。传统广电媒体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编、播、控。对广电人才的要求是:政治高、纪律强、业务精,就能满足传统广电媒体宣传业务的基本需求。因此,民间流传着“一流人才进报业,二流人才进电台,三流人才在电视台”的说法,也印证了广电行业进人门槛较低的普遍现象。但广播电视数字化带来的是广播电视制作、传输、播出、监测、监管等方面的技术革命,因此数字化也正改变着广播电视业现有人才结构。当前,那些能掌握广电科技发展新技术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高层次人才缺口巨大,此类人才在今后将会有旺盛的需求。
   (2)以注重专业技术型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中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新成果”。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创新、广播电视艺术创新以及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等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着力点,相应的创新性广电产品、服务将会有大量的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需求。
   (3)以注重传统宣传队伍向既懂宣传业务又懂传媒经营、管理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队伍转变。随着现代广电产业的发展,传统广电人才队伍在市场意识、营销观念、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阻碍了广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广电单位开始着手挖掘、培养一批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版权管理、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复合型经营高级管理人才。这一类人才在未来5~10年将会成为广电人才市场需求的重点,并且在人才数量上会有较大的增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广电现有人才结构。
   (4)以注重本土化队伍的培养向懂传播、会管理、精通外语的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转变。随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光纤传播技的发展与应用,广播电视业开始转向跨行政区域、跨媒体经营,有的甚至开始走出国门。因此传统本土化的人才队伍已经很难满足广播电视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一些懂传播业务、会经营管理以及精通外语的优秀人才成为广电人才市场需求重点之一。这不但要求我们注重引进国外人才与管理经验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国内广电从业人员的培训。这才能稳操胜券。
其他文献
“民宅禁商”后,北京桑夏阳光移动公寓管理公司负责人毕琼英认为机会来了。因为一些原本在中高档住宅租赁房屋的中小企业会退出来,而散户房屋租赁市场竞争又正在加剧,自然会使房屋租赁价格便宜下来,那么移动公寓市场将会掀起收编浪潮。对于一些家庭投资者或者握有房产的业主来说,加盟移动公寓将是一个新的投资亮点。   ◆据毕琼英介绍,移动公寓投资一般有三种,一是全托管式出租;二是加盟式出租,还有就是尝试性的出租。移
期刊
2007年1月20日,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隆重揭晓,站在获奖者的行列中,施正荣的笑脸同他的事业一样光鲜照人。这个创造中国能量神话的人,最恼火的是别人称他“一夜暴富”,因为他的财富列车虽然快得令人眩目,但他的成功过程却和许许多多人一样,经历了平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困惑与艰难……  149亿元的身价,令许许多多人为“中国首富”及他的“一夜暴富”咂舌羡慕,而此时施正荣却有几分伤感和气愤:“怎么
期刊
今年出现了“猪宝宝”生育高峰,随着“猪宝宝”的大量降临,精明的商家也开始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在“儿童经济”上动足脑筋,一些专为儿童服务的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去年就开出了3家专业儿童摄影店,我们也是看中了其中的发展潜力才开这店的。”昨日还处于试营业阶段的湖城维纳斯儿童摄影店的负责人张先生在言谈中对“儿童经济”的前景相当看好。“现在每天平均都有四五名顾客来给孩子拍照。”经营多年婚纱摄
期刊
一、市场分析:   喝汤,不仅能滋润肠胃,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更能补充人体的营养需要。喝汤成了当今人们饮食文化的新时尚,这说明“即食汤”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是中药的宝库,食疗有丰富的经验和基础,中医药食疗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依托中医药的辉煌,利用当今高新技术,大力开发中医药食疗方面的“即食汤”,不管是现煲现卖还是罐装的,都会赚钱,且财源滚滚。   二、工艺要求:   1、砂锅炖制,最好一
期刊
“说话玫瑰”也叫“话语玫瑰”,就是在玫瑰花瓣上用喷绘的方式印制文字、图案、图像,传递最真挚的个性情感留言。一枝普通的玫瑰经过加工处理后,极富浪漫气息,从此告别传统“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局面,以大胆热情奔放的面貌示人,在获得青年人追捧追逐的同时,它的身价也立即飙升。    市场预测:  说话玫瑰2003年诞生于美国,被称为“speakingrose",一时成为美国时尚界的新宠,并即风靡欧美大陆
期刊
如今已有超过六成的中国都市女性尝试过网上购物,网上的“她经济”也越发火红。在网上女性买方市场扩容的同时,网上的女性卖方队伍也在壮大。大学毕业不急面试找工作,全凭个人爱好全职网上开小店,这已经成为不少女性的就业新方向。无需朝九晚五上班辛苦,乐得网上赚钱月收入过万元。   网上卖钻石,怎么保证真假?在不少人看来,买钻石不进珠宝店是不可能的事。但电子商务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哥哥是资深珠宝鉴定师,妹妹是软
期刊
一位专门从事人力资本研究的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发现并运用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8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个人的缺点和不足。”这话既有新意,又富哲理。  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用人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在于怎样使自己的每个下属都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发挥最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房地产业的持续走热,使得我国家居消费迅速增长,家居零售业更是得到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家居大卖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开遍大江南北。据粗略统计,至2005年末,面积在1万平米以上的家居卖场全国就有1000余家,其中面积在5万平米以上的卖场也有30余家,如此密集的卖场分布导致了相互竞争的日益激烈。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内我国家居零售业将会面临卖场分布的日趋饱和、同业竞争的日益
期刊
《彩云之南》这首在去年开始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歌,最早现身于深圳一家SP(内容增值服务)企业的原创音乐网站。这首歌赢得当年“A8音乐原创中国”年度金曲,并为这家SP企业的彩铃下载业务带来“一个省一个月多达7万余次”的下载量。在深圳乃至中国,数字音乐的大规模传播正悄悄带动着收费增值服务及SP企业的快速增长。日前,在深圳召开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论坛”上,业内专家用实例证明,中国未来的数字音乐市场商机无限。
期刊
“白色的东西卫生”,这样的传统观念在日本正逐渐瓦解,而黑色商品供不应求。黑色卫生用品、黑色厨房用品、黑色食品……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见黑色。  在日本,随便到大型超市逛一圈,就可以发现不少黑色用品。棉棒、牙刷、牙膏、卫生纸、肥皂、洗发水和吸油纸等都有“黑衣同伴”的加入。在林林总总的黑色卫生用品中,用于清洁耳朵的黑色棉棒诞生较早。最初开发这种棉棒的考虑是淡色的耳垢在黑色衬托下更加容易分辨,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