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与思考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校地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比较严重,留守教师队伍处于职业倦怠期,甚至相当一部分人麻木于当前的质量,没有了积极进取的追求。而近两年年轻教师的加入,使教师培养工作不仅具有艰巨性,更是充满紧迫性。
为了改变消极风气,笔者组织教师一起征集、研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并进行了大量的集中培训,“开发右脑,思维导图的运用”“微课程”“有效教学”“有效作文”研修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教师都是在任务压力下被动地参与,在实践中自觉改进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时间,笔者陷入了极其尴尬之中。
然而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才能开掘创新,不断前进。
途径与措施
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打破常规?学生学习不是走完流程的完整,而是在选择中专注,在专注中探寻。学习科学不是去记住科学结论,而是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思考。因此,要教师主动学习、探究的关键因素,不是学校提供了多少次讲座,而是教师自身需要选择性,有了选择,才有了责任,有了责任才有了自由,在自由中探寻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才会水到渠成。因而,基于教师自主建立、自选参加的工作坊应运而生。
“工作坊”的内涵界定 学校工作坊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由一名校内在某领域富有经验的教师为坊主,1-2名骨干教师和3-5名发展期教师为成员,构成的学习型组织形式。通过活动、讨论、磨课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为持有不同立场和不同观点的人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是坊内同伴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共同商讨、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策略的场所。
工作坊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通过不断地探索与调整,学校认为教师研修工作坊应当具备3个要素:专职导师、专修课程、专业评估,由坊主担任专职导师,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专业评估,由坊主组织坊内成员和校外专家一起研发专修课程。
工作坊的开展 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提出评估方案,工作坊根据评估办法有目的地组织坊内活动,教师发展中心将学术委员会的评估意见反馈给工作坊进一步修改调整,最终将研修内容转化为专修课程,使之成为校本培训教材。每个工作坊由1名坊主、5-6名教师和校外指导专家组成,从而形成了对非师范专业新教师的坊主激励、区级骨干扶助、校级骨干示范、同伴间分享、校外专家把关的研修策略。
目前,杨小教师研修工作坊的课程分三个基本版块:知识素养版块,教育专业版块和教学技能版块。知识素养版块是工作坊全体学员共同研修的课程,以接受人文和科学的广博常识为主,以培育气质和修养为目的。教育专业版块包括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通识的专业知识与实践,一个是学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技能版块是“做”的版块,是行动的微型技能,是教师基本素养的“落地”项目。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在学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由一线教师提出相关话题,由校方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引导工作坊成员进行自追因分析,由坊主执笔组织坊内成员共同商讨活动方案,组织专家与工作坊成员论证活动方案,坊主负责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学校学术管理委员会负责评估实施效果。最终将研修内容转化成杨小本土的研修课程,生成校本研修教材。
结果与感悟
提升了新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信心 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有效实施,促使这些非师范背景新教师在坊内“四导师”的引领和感召下,逐渐跨过了职业迷茫期、岗位适应期,也逐渐形成了自主发展意识和职业认同,建立了职业自信,养成了自主反思习惯,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孙超老师在2014年首都特色优质原创课程辅导资源评选活动中录制的3节微课程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刘远老师在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与语文现代化”论文比赛中,论文《活教育原则与现代语文课堂》获市级二等奖;侯晓晴老师《神奇的鸟岛》在“2014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应用成果现场展示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
促进了新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教师研修工作坊在促进非师范背景新教师自主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新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在2014年,学校共获得的155项奖项中,其中有新教师参与的奖项占到15%以上,学校新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形成了良好的研修文化和研修机制 坊主将“工作任务”解构成“研究主题”,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分工,成员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阶段性研讨,然后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诊断指导,最后坊内成员互相分享实践体验。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有角色互换。此种研修文化的形成满足了新教师“再情境化”的学习需求,也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在新情境下的再建构。
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学校还采用“三个统一”的研修管理机制,即在制定研修方案时,做到研修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做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校情学情统一,做到校情学情与学校本土文化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统一。
教师研修工作坊从真正意義上激活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唤醒了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日趋完善和壮大。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校地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比较严重,留守教师队伍处于职业倦怠期,甚至相当一部分人麻木于当前的质量,没有了积极进取的追求。而近两年年轻教师的加入,使教师培养工作不仅具有艰巨性,更是充满紧迫性。
为了改变消极风气,笔者组织教师一起征集、研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并进行了大量的集中培训,“开发右脑,思维导图的运用”“微课程”“有效教学”“有效作文”研修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教师都是在任务压力下被动地参与,在实践中自觉改进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时间,笔者陷入了极其尴尬之中。
然而世上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才能开掘创新,不断前进。
途径与措施
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打破常规?学生学习不是走完流程的完整,而是在选择中专注,在专注中探寻。学习科学不是去记住科学结论,而是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思考。因此,要教师主动学习、探究的关键因素,不是学校提供了多少次讲座,而是教师自身需要选择性,有了选择,才有了责任,有了责任才有了自由,在自由中探寻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才会水到渠成。因而,基于教师自主建立、自选参加的工作坊应运而生。
“工作坊”的内涵界定 学校工作坊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由一名校内在某领域富有经验的教师为坊主,1-2名骨干教师和3-5名发展期教师为成员,构成的学习型组织形式。通过活动、讨论、磨课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为持有不同立场和不同观点的人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是坊内同伴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共同商讨、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策略的场所。
工作坊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通过不断地探索与调整,学校认为教师研修工作坊应当具备3个要素:专职导师、专修课程、专业评估,由坊主担任专职导师,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专业评估,由坊主组织坊内成员和校外专家一起研发专修课程。
工作坊的开展 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提出评估方案,工作坊根据评估办法有目的地组织坊内活动,教师发展中心将学术委员会的评估意见反馈给工作坊进一步修改调整,最终将研修内容转化为专修课程,使之成为校本培训教材。每个工作坊由1名坊主、5-6名教师和校外指导专家组成,从而形成了对非师范专业新教师的坊主激励、区级骨干扶助、校级骨干示范、同伴间分享、校外专家把关的研修策略。
目前,杨小教师研修工作坊的课程分三个基本版块:知识素养版块,教育专业版块和教学技能版块。知识素养版块是工作坊全体学员共同研修的课程,以接受人文和科学的广博常识为主,以培育气质和修养为目的。教育专业版块包括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通识的专业知识与实践,一个是学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技能版块是“做”的版块,是行动的微型技能,是教师基本素养的“落地”项目。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在学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由一线教师提出相关话题,由校方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引导工作坊成员进行自追因分析,由坊主执笔组织坊内成员共同商讨活动方案,组织专家与工作坊成员论证活动方案,坊主负责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学校学术管理委员会负责评估实施效果。最终将研修内容转化成杨小本土的研修课程,生成校本研修教材。
结果与感悟
提升了新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信心 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有效实施,促使这些非师范背景新教师在坊内“四导师”的引领和感召下,逐渐跨过了职业迷茫期、岗位适应期,也逐渐形成了自主发展意识和职业认同,建立了职业自信,养成了自主反思习惯,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孙超老师在2014年首都特色优质原创课程辅导资源评选活动中录制的3节微课程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刘远老师在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与语文现代化”论文比赛中,论文《活教育原则与现代语文课堂》获市级二等奖;侯晓晴老师《神奇的鸟岛》在“2014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应用成果现场展示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
促进了新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教师研修工作坊在促进非师范背景新教师自主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新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在2014年,学校共获得的155项奖项中,其中有新教师参与的奖项占到15%以上,学校新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形成了良好的研修文化和研修机制 坊主将“工作任务”解构成“研究主题”,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分工,成员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阶段性研讨,然后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诊断指导,最后坊内成员互相分享实践体验。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有角色互换。此种研修文化的形成满足了新教师“再情境化”的学习需求,也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在新情境下的再建构。
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学校还采用“三个统一”的研修管理机制,即在制定研修方案时,做到研修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做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校情学情统一,做到校情学情与学校本土文化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需要统一。
教师研修工作坊从真正意義上激活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唤醒了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日趋完善和壮大。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