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基本上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多为静态管理,缺乏发展意识,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体制,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发展需求。契合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科学管理模式,能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管,能使管理弊病得到整治,从而达到改进项目管理的目的。为适应现代高校基建项目经营管理的要求,切实提升基建人员项目管理水平,可从创新管理、协调管理、绿色管理、开放管理、共享管理五方面建立起长效机制。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D6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15-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基建项目增多,资金投入显著加大。高校基建项目建设形式多样,建筑类别繁多,涉及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采暖、消防、道路、绿化等多个专业,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制度缺失、能耗偏高、设计保守、造价“三超”、监管不严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基本上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静态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在投资决策、设计论证、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长效管理体制,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过程,往往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工程造价失控、使用功能欠缺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发展需求。契合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是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新型管理方法,能大幅提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水平,将渐为高校基建部门采用。
  二、五大发展理念和精细化管理理论
  [1]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于201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引领时代发展,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党建工作等方面,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研究还鲜有论述。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是指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和控制。[2]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重过程、重环节、重具体、重基础、重质量、重效益,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细控制,力争最佳。精细化管理为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的高校基建项目指明了出路。
  五大发展的提出为高校基建项目发展指明了方向,精细化管理为高校基建项目发展提供了方法,二者相互融合推动基建项目向现代管理方向迈进。但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尚未将五大发展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融合的交叉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应用到精细化管理当中,精细化管理如何主动吸收先进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需要努力探究的方向。
  三、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现存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基建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健全、笼统陈旧
  通过对京津冀50所基建制度较好的高校的网页进行浏览,结合走访调研,了解到这些高校的基建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制订颁布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
  由表1可见,50所高校中基建项目管理制度表现为“好”的有15所,占30%;工作流程为“好”的仅有8所,占16%。这表明,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重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制订,“双一流”建设高校稍微好些。
  除了制度流程不完整外,此次调查还发现很多关键问题。第一,制度流程笼统粗放,泛泛而谈,不精细,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第二,制度流程陈旧,长期不更新。第三,制度流程抄袭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不适合本校校情。第四、制度流程缺乏动态发展理念,没有紧跟时代步伐。
  制度流程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领导层不重视,缺乏顶层设计思想;第二,缺乏基建类复合型人才,制度流程的制订有困难;第三,基建人员怠于制订精细化制度流程;第四,项目管理基于静态理念,管理策略的制订缺乏动态的先进发展思维。
  (二)基建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行为粗放,缺乏精细化思想
  人员配备和专业素养是基建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这直接关系到高校基本建设的成败。高校基建项目涉及土建、结构、给排水、采暖、电气设备、通风空调、消防、园艺、道路、内审、预算造价、前期手续、财务、规划、档案、党建等多个专业,按照一个专业配备一人,至少需要16人。对上述50所高校进行电话访谈,了解到这些高校基建人员的配备情况。基建人员人数在16人以上的高校只有10所,占20%。换言之,只有20%高校是基本满足基建人员配备的,能有效开展基建项目管理工作。调查还发现,基建人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高校有25所,比例高达50%,这说明有一半高校基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数不足一般表现为并岗,基建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同时面对多个专业,显得力不从心。管理人员把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唯一目标,根本无暇顾及专业要求,也来不及思考如何把活干精干细,这导致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下降,管理行为粗放。
  出现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管理行为粗放的主要原因大致有:高校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制约;外聘、返聘、臨聘人数占据人员名额;并岗和空岗现象严重,职责不明确;基建部门被边缘化,学习培训少,知识结构老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思维根植,缺乏动态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思想。
  (三)基建项目管理创新力不强,绿色发展理念薄弱
  1.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行为表现不足。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从制度、人事到具体管理行为,基本仍处于笼统、模糊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对具体问题和关键环节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适合创新管理的流程化、系统化、制度化措施缺失。新形势下涌现出的新问题,仍倾向于用老办法来解决,基本仍遵循“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满足于“还凑合”、“差不多”,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的勇气,更缺少积极创新改进管理的魄力和信念,很难将项目管理工作与现代高校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发展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2.绿色校园建设观念淡薄。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首先是在项目的设计、施工阶段,没有充分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其次是没有全盘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容性和协调性;再者是在建筑废弃物处理和避免环境污染方面欠妥;最后是工程建设浪费问题时有发生,重复建设、过度建设、超速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高校基建项目在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通常包括:第一,从深层次讲,是制度原因,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绿色低碳建设方面无硬性要求,学校又未出台相关文件,或虽有要求,但缺少强有力的奖惩措施。第二,从表面来看,是基建人员自身缺少创新思维和绿色观念,或虽有创新思维和绿色观念,却没有激发基建人员为此付诸行动的经济支撑和政策扶持。第三,综合来看,创新管理模式和绿色低碳发展都带有不确定性,结果的好坏有时难以预料,地方职能部门、学校、个人有时都不愿为此担责,而继续采取传统的、保守的管理模式。
  (四)协同作业偏少,缺乏共享、开放的管理理念
  其一,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业少。很多高校基建部门在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阶段很少和校内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使用部门等协调沟通,没有形成一个基建人员主管、审计人员跟踪、财务人员支持、监察人员监督、使用部门参与的制度体系,上下难以联动,全员难以参与,共同解决问题的合力难以形成。
  其二,开放式建设校园的理念尚未形成。很多高校基建工作的开展仍局限于校内,很少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校外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科学的管理模式没有借鉴过来加以消化、吸收、运用。
  其三,共建共享的发展观念有待加强。共建共享是共享实现的途径。高校基建项目共建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这种局面显然没有在高校形成。高校在引领全员参与学校基本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一些先进、科学、精准的建设思路无法引入到项目管理中,进而限制导致建设成果共享。
  项目管理中在协调、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现行管理制度体系缺陷,整体统筹安排不当,协调能力不足,担心暴露自身问题的心态,人力、财力、物力达不到,协调、开放、共享管理意识淡薄,等。四、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措施
  在新形势下,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综合运用先进的五大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从创新管理、协调管理、绿色管理、开放管理、共享管理五个方面建立起长效机制,有助于帮助基建人员摒弃笼统、模糊的传统管理思维,建立起精、准、细、严的管理理念,将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将静态型管理向动态型管理转变。
  (一)创新管理
  1.学校层面完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学校应从人事编制、财务支持等方面拿出切实措施解决基建人员的缺编问题,配备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同步推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每年应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基建人员的业务培训,补充专业知识,切实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高校发展需求的专业化管理团队。
  2.基建部门应构建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管理制度。在制订制度流程时,应注重几个方面:1制度流程应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为基准,基于本校校情制订;2制度流程既要有文字性条款,也要配备对应的流程图,使其具有可操作性;3制度流程要尽量详尽,每个环节的规定都要做实、做精、做细,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特征;4制度流程要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并适时修订。
  3.基建人员自身应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基建人员应不断总结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主动研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第一,采用目录管理和清单梳理。针对具体的项目,把事情分类,细化管理内容,列出目录和清单,对需要完成的工作提纲挈领,分清主次,把工作做细做透。第二,注重细节管理。从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对细节加以控制,使项目管理处于受控状态。第三,加強量化管理。[3]将量化思维引入到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用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无数的管理变成有形有量的管理。
  (二)协调管理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基建项目的协调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1.纵向协调管理。纵向协调主要是基建部门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间的协调。作为上级部门,应建立高校基建部门年度管理工作报告、通报、考核机制,要不定期举办专项培训、专题论坛、新规研讨会等,来总结推广基建项目管理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基建部门遵从上级部门的指导,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基建项目管理改革与实践。
  2.横向协调管理。横向协调包括三个方面:基建部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基建部门与学校内部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基建部门与项目参与各方的沟通协调。
  基建部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基建项目涉及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人民防空办公室等。创新校地协同工作模式,对接需求实现精准合作,推动基建工作的交流、合作与实践。
  基建部门与学校内部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基建部门与财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形成矩阵式管理模式,以基建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协调,定期召开协作联席会议,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帮互补、协同发展。
  基建部门与项目参与各方的沟通协调。项目参与各方主要是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首先,基建人员应保持与设计人员沟通,要求其严格按照给定经费指标进行限额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计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基建人员应与监理人员通力合作,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合同、信息形成“三控两管一协调”双保险。最后,基建人员应深入到施工队伍中,了解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协商解决问题。
  (三)绿色管理   绿色发展是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方向。推动基建项目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关键举措。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避免过度建设、重复建设、超速建设,这是坚持绿色校园建设的前提保障。高势位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基建项目的总布局,确定了“什么阶段进行怎样建设”的总要求,避免过度建设问题的出现;有计划的统筹安排确定了基建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了“什么项目需要怎样建设”的总要求,避免了重复建设问题的出现;坚持基建项目的建设步伐与学校发展需求相协调,避免了超速建设问题的出现。
  其次,注重绿色环保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以绿色基建理念为指导,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把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经济实用作为设计的主要思路,通过方案选比确定最优方案。施工阶段应倡导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优先采用低碳、清洁、可再生建筑材料。竣工投入使用后,要对产生的废弃物合理分类、无害处理,达到污染治理的标准。
  最后,推动海绵校园建设。参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将海绵校园的概念引入到绿色校园建设中。海绵校园建设主要包括海绵技术和海绵设施两部分。[4]海绵技术是指校园像海绵那样,“弹性适应”各种环境与自然灾害,涵盖“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技术措施。[5]海绵设施包括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备、渗透塘、渗井、调节池、蓄水池、植草沟、渗渠、植被缓冲带等。相比传统校园建设,海绵校园将在土地利用、水生态、地表径流、人居环境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四)开放管理
  开放是现代高校基建项目經营管理的必然需求。在社会化、国际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必须加强基建项目开放的力度、推进开放的深度、扩大开放的广度。
  1.拓宽全校师生参与项目管理的渠道。基建部门要摒弃“闭关自守”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全校师生的批评和建议,以开放的胸怀开展基建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在线纳议、召开征求意见会、设点接访、媒体征集、走访征集等方式来加大项目管理工作的开放力度。
  2.以开放的姿态引入外部资源。在全球化时代,基建项目管理要加大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挖掘和吸引外部优秀资源为我所用,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合作建校、参加基建年会、外聘专家、互派挂职干部、进修学习、洽商访问等方式,将外部资源先进的制度和方法引入到本校基建项目管理中,结合自身内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开放格局,构建起基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3.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高效、公开的优势,着力推进基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微哨校园开放平台、VPN服务平台、电子公告等方式,及时将项目建设情况的有关信息主动公开。
  (五)共享管理
  习近平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要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提升管理水平。
  1.基建人员牵头建立项目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平台。为营造人人参与的管理氛围,解决项目信息沟通不及时、指令不对称等问题,基建人员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借助网络技术,建立项目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平台,使项目各方及时了解最新项目信息,随时发表自己观点。在该平台中,由基建人员给予项目各方一个账号,设定权限,各方可浏览项目资料,下载工程资料,发布有关信息。各方也可在平台内留言、私信、视频会议、语音通话等,形成交互式共建共享管理模式。
  2.推行BIM技术。[6]BIM的最大优势是,在设定权限下,可实现多人联网操控建筑模型,有权限人员实时共享数据,同步建改模型。BIM模型具有三维可视性,借助建筑漫游功能直观地看到所有部件,基建人员可发现构件变动情况,审计人员可据此核实工程量,施工人员可及时调整作业方法,监理人员可及时下达变更指令,构建起人人参与的动态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五、结语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形式多样,专业类别繁多。改变传统的粗放型中庸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基建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联动协调管理、建设绿色校园、坚持开放建设、构建共享共建局面多项措施,对基建项目实施规范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这有利于改变目前管理困局,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有进而推动高校基建项目适应现代发展需求。今后,探索性地将基建大数据、量化指标制定、策略效果分析等应用于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是有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伟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J].理论视野,2015(12).
  [2]鲁怀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J].水力发电,2008(11).
  [3]高鹏.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
  [4]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6(6).
  [5]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3).
  [6]郑华海,刘匀,李元齐.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结构工程师,2015(4).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演示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基本较为成熟,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演示,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是没有问题。但由于要考虑各校的仪器配备情况,教材演示实验的仪器大都比较简单,在具体演示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功能受限、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制
古谚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原义说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实际上,数学的学习与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充满着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而学会“退”一步来看问题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华罗庚教授曾不止一次地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习好数学的一个诀窍。”他一语道出了退一步看问题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摘 要:近年,福建省逐步重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教师得到较大力度补充,但目前大专院校相应专业少,只能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专业甚至其他非师范类等学生中招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这些科学教师缺乏科学专业系统的理论基础,如何让新教师成为合格的科学教师,并成长为科学骨干教师?针对这些现状,本文对本地区科学新教师进行调研,结合个人专业成长,促进中小学理科教学衔接与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形式,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探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建构主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有效提问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个体的
摘 要:科普读物具有其他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有效传递科学知识,可以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志向。指导学生课外科普阅读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科学性、内容正确可靠的科普读物;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科普阅读的兴趣;然后是指导学生分享阅读成果,体验科普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科普阅读;科普读物;阅读活动  奥地利学者巴姆博尔杰说:“阅读是学习的典型形式,
摘 要:“碎片化”教学往往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没有自主,很难创新,也没有个性。本文从初中物理课程引入、章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及作业试题设计对物理教学从“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化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碎片化”教学;“整体化”教学  笔者首次见到长颈鹿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南京动物园。偶然在一处围栏外看到“长颈鹿”的牌子,便兴奋地往里看,里面空地上只有四根细“柱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本人在刚结束的福州一中2011-2012学年面向全省公开的教学公开周中执教了一节《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受到好评。笔者想结合这节课教学,就教师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努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更新实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让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素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的原意有三层,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
摘 要:化学用语卡片教学法操作简单、方便,且直观性强,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化学卡片,能有效突破化学用语这一繁杂而抽象的教学难点。多年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用语,还有待今后教学中进一步研究、优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用语;有效性教学;卡片教学  引言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微粒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
摘要:现在,科技迅速发展,顺应而生的互联网更是渗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因此企业要想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一定的进步,必将适应大潮流,企业的创新刻不容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的作用,由此看来,我们理应对“互联网 ”时代下的管理会计给以高度的重视。本文结合案例研究在“互联网 ”时代下管理会计所存在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综合从而得出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以保障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