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学科。然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历史学科枯燥乏味。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多角度地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优化学生历史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增添助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角度;趣味性;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面临课程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还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趣味性的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心态上的放松,这样的放松并不是消极的松懈,而是更加舒适地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历史学习。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多角度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一、 历史情境再现
历史情境再现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实现历史情境再现的方式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是历史影视视频播放和学生情境演绎这两种形式,这两种不论是哪一种都能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影视视频播放不仅可以再现历史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当时的历史,而学习情境演绎则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形式。
例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课程学习时,教材中提到了梭伦改革和克利丝提尼改革,并用一幅图来展示了梭伦改革前夕,贵族们就雅典面临的社会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的图片。教师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当时雅典社会问题的资料,让我们在阅读后进行一场情境演绎活动,将贵族们关于社会问题激烈讨论的情境再现一下,关于他们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资料的学习进行合理发挥。在听到这样有趣的课堂活动安排,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对资料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认真了。我们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学习效率也很高。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在课程内容合适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为学生安排一些情境活动。
二、 历史故事新编
历史学科的范围广阔,内容繁杂,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出现和传播,其中有真有假,也有些真假难辨,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增加了历史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历史,让学生在科学合理地范围内进行历史故事新编。这样一来,既很好地利用了历史故事这一优势,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课程学习时,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国大门被迫打开的一个开端,从此之后,中国大地上时常要经受外国列强侵略。在这节课的学习开始之前,教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没有鸦片战争,那中国以后的命运会不会被改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在课程学习完成后,将之扩展成一个历史故事进行合理的编造。这个故事新编的要求,新奇独特,很好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习得非常认真,而且,同学们故事编得也很好,如:有同学的故事中说到了中国的大门迟早有一天会打开,只不过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可能打开得会比较有尊严等等。由此可见,故事新编可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历史疑团探究
历史由于其过去性和不可逆转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疑团,非常具有探究意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而这一阶段又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历史疑团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研究和探索。這样一来,既能锻炼的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还能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一举多得。
例如:在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告诉我们太平天国绝世宝藏在何方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谜团之一,并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探究。对于宝藏寻宝类的话题,我们的兴趣总是很大,在教师对此进行了背景描述之后,我们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学习了本节课的基础内容,这也是探究此谜团必须要了解的知识,学习时非常专心,学习效率很高。在基础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探究资料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往对于扩展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但是在趣味探究的前提下,我们学习得很认真。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巧用历史疑团进行扩展教学。
总而言之,历史学科虽然学的是过去的事,但是影响却在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对此最好的描述。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指导老师:柏卫华)
参考文献:
[1]杨大文.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江西教育,2017(3):33-34.
[2]丁洪东,孔祥馨.例谈增强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2):65.
作者简介:
刘芳艳,湖南省郴州市,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角度;趣味性;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面临课程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还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趣味性的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心态上的放松,这样的放松并不是消极的松懈,而是更加舒适地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历史学习。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多角度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一、 历史情境再现
历史情境再现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实现历史情境再现的方式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是历史影视视频播放和学生情境演绎这两种形式,这两种不论是哪一种都能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影视视频播放不仅可以再现历史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当时的历史,而学习情境演绎则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形式。
例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课程学习时,教材中提到了梭伦改革和克利丝提尼改革,并用一幅图来展示了梭伦改革前夕,贵族们就雅典面临的社会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的图片。教师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当时雅典社会问题的资料,让我们在阅读后进行一场情境演绎活动,将贵族们关于社会问题激烈讨论的情境再现一下,关于他们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资料的学习进行合理发挥。在听到这样有趣的课堂活动安排,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对资料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认真了。我们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学习效率也很高。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在课程内容合适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为学生安排一些情境活动。
二、 历史故事新编
历史学科的范围广阔,内容繁杂,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出现和传播,其中有真有假,也有些真假难辨,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增加了历史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历史,让学生在科学合理地范围内进行历史故事新编。这样一来,既很好地利用了历史故事这一优势,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课程学习时,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国大门被迫打开的一个开端,从此之后,中国大地上时常要经受外国列强侵略。在这节课的学习开始之前,教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没有鸦片战争,那中国以后的命运会不会被改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在课程学习完成后,将之扩展成一个历史故事进行合理的编造。这个故事新编的要求,新奇独特,很好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习得非常认真,而且,同学们故事编得也很好,如:有同学的故事中说到了中国的大门迟早有一天会打开,只不过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可能打开得会比较有尊严等等。由此可见,故事新编可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历史疑团探究
历史由于其过去性和不可逆转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疑团,非常具有探究意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而这一阶段又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历史疑团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研究和探索。這样一来,既能锻炼的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还能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一举多得。
例如:在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告诉我们太平天国绝世宝藏在何方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谜团之一,并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探究。对于宝藏寻宝类的话题,我们的兴趣总是很大,在教师对此进行了背景描述之后,我们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学习了本节课的基础内容,这也是探究此谜团必须要了解的知识,学习时非常专心,学习效率很高。在基础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探究资料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往对于扩展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但是在趣味探究的前提下,我们学习得很认真。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巧用历史疑团进行扩展教学。
总而言之,历史学科虽然学的是过去的事,但是影响却在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对此最好的描述。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指导老师:柏卫华)
参考文献:
[1]杨大文.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江西教育,2017(3):33-34.
[2]丁洪东,孔祥馨.例谈增强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2):65.
作者简介:
刘芳艳,湖南省郴州市,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