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伴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发展,我国在不断向外进行文化输出的同时,对外来文化的审视也有了以往不同的态度。当初和语文、数学并称中高考“三大山”的英语已逐渐减低了分值比重,国人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也由原来的“死读书、背单词、学语法、为考试”慢慢向学以致用靠拢,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机械化地应付考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一、营造英语交流环境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至于英语技能的掌握则可以放在英语学习的下一阶段。很多人学习英语多年,却还是无法流利地与外国人交谈,究其根本,一是因为他们把学习英语当作任务,当成负担,或是抱有抵触情绪,或是只求应考过关,没有从心底接受这门语言,自然谈不上形成语言文化的积累;二是兴趣未能植根于英语学习,学习者即便不抵触,也是抱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态度去学习,这样自然就让多年的努力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上班提不上劲,工作起来就效率甚微;同样,学习提不上劲,英语水平又怎能稳步提升?
培养学生的兴趣,重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对待英语教学的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的态度。教师如果不注重文化的传递,仅是一味地教学生怎么读,看学生读得对或不对,这是远远不够的。诸多案例表明,形成系统的兴趣教学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热衷于动漫,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动漫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在授课时插入相关故事片段,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情绪,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听”的能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理应在课堂上得到推广。
教师应设计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场景,潜移默化地营造语言环境。比如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日常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模拟情景对话,这样就让学生形成“学英语用英语”的认识,而不再是以往的“单词入我耳,笔下尽东流”。形成对话的积累和生活上的互动,“听明白你说的话,说出我想表达的话”,如此才能学以致用,用以助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善于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教学活动
听和说仅停留在交流层面,如果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像汉语文字一样表达出来,英语学习自然也脱离了实际。抛开学生必须应对的考试不谈,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文字的表达,无论是用英文发个短信还是看懂英文报,写得出才是王道。在信息时代,“写”能让学习者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而在英语学习的基础时期,书写英文不单单是给出设定人物、事件去写别人的故事,它可以从书信入手,可以从向别人介绍自己入手,可以从生活的点滴见闻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总是更乐于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和领悟,而非花时间精力去写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或事,次数多了也容易有厌烦情绪。一本好书,每日几句美文鉴赏,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这是语言积累的必经之路,语言素养的提升都是如此。对英语的学习同样可以参照我们的母语学习。比如诗篇文章,学生在中英文对比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语言本身的奇妙之处以及英汉转换的智慧,在与优秀思想的对话中,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搭建家校互通平台
作为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关系者,家长也应改变以往一味帮助孩子报辅导班学习的方式,将精力更多地放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上。设置家庭电教课堂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让孩子与更多的名家对话,打破区域空间的限制,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一点,也与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方针不谋而合。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使得英语教学由教师完全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动开口说话。教师做的不是把知识统统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把控,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英语交流环境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至于英语技能的掌握则可以放在英语学习的下一阶段。很多人学习英语多年,却还是无法流利地与外国人交谈,究其根本,一是因为他们把学习英语当作任务,当成负担,或是抱有抵触情绪,或是只求应考过关,没有从心底接受这门语言,自然谈不上形成语言文化的积累;二是兴趣未能植根于英语学习,学习者即便不抵触,也是抱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态度去学习,这样自然就让多年的努力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上班提不上劲,工作起来就效率甚微;同样,学习提不上劲,英语水平又怎能稳步提升?
培养学生的兴趣,重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对待英语教学的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的态度。教师如果不注重文化的传递,仅是一味地教学生怎么读,看学生读得对或不对,这是远远不够的。诸多案例表明,形成系统的兴趣教学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热衷于动漫,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动漫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在授课时插入相关故事片段,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情绪,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听”的能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理应在课堂上得到推广。
教师应设计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场景,潜移默化地营造语言环境。比如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日常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模拟情景对话,这样就让学生形成“学英语用英语”的认识,而不再是以往的“单词入我耳,笔下尽东流”。形成对话的积累和生活上的互动,“听明白你说的话,说出我想表达的话”,如此才能学以致用,用以助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善于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教学活动
听和说仅停留在交流层面,如果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像汉语文字一样表达出来,英语学习自然也脱离了实际。抛开学生必须应对的考试不谈,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文字的表达,无论是用英文发个短信还是看懂英文报,写得出才是王道。在信息时代,“写”能让学习者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而在英语学习的基础时期,书写英文不单单是给出设定人物、事件去写别人的故事,它可以从书信入手,可以从向别人介绍自己入手,可以从生活的点滴见闻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总是更乐于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和领悟,而非花时间精力去写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或事,次数多了也容易有厌烦情绪。一本好书,每日几句美文鉴赏,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这是语言积累的必经之路,语言素养的提升都是如此。对英语的学习同样可以参照我们的母语学习。比如诗篇文章,学生在中英文对比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语言本身的奇妙之处以及英汉转换的智慧,在与优秀思想的对话中,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搭建家校互通平台
作为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关系者,家长也应改变以往一味帮助孩子报辅导班学习的方式,将精力更多地放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上。设置家庭电教课堂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让孩子与更多的名家对话,打破区域空间的限制,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一点,也与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方针不谋而合。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使得英语教学由教师完全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动开口说话。教师做的不是把知识统统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把控,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