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ab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探讨了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论述一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方面。
  1、教材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教材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三者结合原则编写的。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和有个性的发展,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编写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材内容充实,思路清晰,内容呈现方式由浅入深阶梯式上升,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的效果[1]。
  2、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
  探究式的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思维,它非常重视过程与方法。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如环境保护的内容,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的体验,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区、进入工厂,让学生体验环境污染的源头、环境污染的途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实践,进一步改进完善方案。这样,学生不仅能从生活中获得化学问题,获得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2]。
  3、重视科学研究方法
  在新教材中突出了科学方法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以陈述方式为主的建构教材的传统做法。在初中阶段有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和简单的实验探究,以后逐步养成类比、假说、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等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现与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3]。
  4、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起来
  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每个学生的这种欲望和冲动汇集起来,便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3]。要多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及个人分析,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争论、评价,大胆提出哪怕是教师都未曾想到的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发挥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把“家庭小实验”带到课堂上来展示。
  5、创设条件开放实验室,培养学习兴趣[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实验教科书中探究活动大多数要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探究完成,实验室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它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后,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6、加强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化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积极地培养学生喜欢质疑,敢于创新,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7、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在重点、难点处设疑,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要善于组织学生相互设疑、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辩论,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技能,挖掘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崭新的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只有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创造精神与科学基础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当今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素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 (2): 83-85。
  [2]杨军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3): 63-65。
  [3]陳宏志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山西科技,2006,(1): 85-87。
  [4]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7。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市场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了现在人们对住宅智能化的需求程度,进而提出了在住宅内的卧室、餐厅、书房等地推出防护智能化、自动智能化、医疗智能化的设计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的建议。本研究对未来智能产品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住宅设计;自动化;人性化  0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该面向学生,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民主,应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物理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1.物理教学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不仅与学习效果紧密相关,也与学习“负担”密切相关。兴趣提高了,学习就有动力,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学习的负担也就得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