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互动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教育的关键和突破点是智慧课堂而智慧课堂教学实施关键是互动式教学,“基于智慧课堂的多任务混合式精准课堂教学”模式,使用了平板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以及教师的教研、备课、课堂教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及远程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即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与学融合、交互作用与影响的动态过程,其核心标志是具有立体化的互动交流能力。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它不同于传统的互动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生生间的语言交流讨论,最根本不同的是它借助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立体、高效、持续的互动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智慧课堂的互动教学体现在学生学习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智慧的教育教学方法,精心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走向智慧,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做,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一)学生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互动
  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样的信息,但在互动过程之中,学生很容易被过多的信息资源干扰,找不到对于课程学习最有利的教学资源,从而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精力,拉长了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推送学习资料时,要注意跟踪观察,采取实时引导、提示、发问等方式,形成在学生获取信息阶段的高效互动。
  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1)教师可以在开始实施教学之前或学生查找资料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教学资源收集的相关培训指导,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查找、如何查找、搜索什么关键词等。(2)适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源信息,比较哪位学生收集到的信息更为有效、更有价值。(3)让学生归纳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的观点并展示等。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归纳的信息上传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评价信息系统的分析结果,了解学生信息获取、整理、归纳的情况,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学互动过程更为有效,既把控了课堂教学进程,又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二)课堂研究探讨过程中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探讨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重要环节,通过自己对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与同学的交流探讨以及与教师的交互沟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认知。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富媒体学习资源及动态信息,就某个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和協作探究,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的探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
  例如,在研究探讨过程中,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通过移动学习终端,上传和发布到班级讨论栏,并显示在教室的白板或大屏幕上,学生便可以看着白板或屏幕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或自己操作示范,现场上网查找探究相关内容,电脑屏幕可以投影在幕布上,学生可以看到查找探究全过程。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课堂探讨气氛较浓,人人都参与到讨论中,避免了学生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移动终端,进行“无声”的交流或干别的什么事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研究探讨全过程,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程,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随堂测评过程中的互动
  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随堂测评过程中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智能推送测评试题,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完成测试题并提交答案的过程。评价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用于改进教学。
  具体来说,智慧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具有多元分析评价功能,对学生的活动测试实时处理、实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结果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即时进行错因分析,给出正确答案。随堂测评互动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以检验学生对某一知识或整个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补充说明。
  对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属于起步阶段,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理论与应用策略方面还存在大量现实问题:如何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确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观,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优化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具有各学科特色的智慧教学体系;如何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制定适应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与策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如何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态度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测,从认知评价向情感评价、全面评价转变,形成科学的智慧学习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重点关注,不断深化研究、探索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和学生的素养培养以及思维发展有着重要关系,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数学知识涉及很多方面,问题意识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必要性;策略  现在很多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其中体现的是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知识的习惯,反映了现在的学生一
期刊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初中德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建设,使其无论从精神高度上还是教育内容上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丰富。作者认为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在学生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且对学校德育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德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處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心智还不够成熟,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教师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各样并且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这些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识真正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情感教育 教学效果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特殊的阶段,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趁着学生的可塑性还在
期刊
【摘要】健康教育是幼儿生活中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要使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那就是为幼儿创造适合的健康活动。让健康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并且用一物多玩的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即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健康教育最大的优势。  【关键词】兴趣;探讨;自主操作;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
期刊
摘要:在國内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是社会热点研究话题。对此我国教育系统近些年有不断改革,引入了很多趣味性课程与项目。网球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初中教育阶段的,为了充分展现网球教育价值,教师需要使用探究教学方式,充分结合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本文将以探究教学概念为出发点,讨论初中网球教育如何使用探究教学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初中生掌握网球技术、网球方
期刊
1月17日,我有幸听了“互助式学习法”余专家讲座。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互助式学习方法的来源依据,即意识上的改变。他强调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告诉我们思想和意识的重要性。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真理!教育的最高境界即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而余专家讲到的互助式学习方法中学习习惯,学习意念,学习能力都能很好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让我认识互助学习是有助于唤醒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广泛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传播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与一门新兴学科,探讨其混合式教学有助于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  关键词:传播学 混合式教学  一、传播学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期刊
摘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绝非仅是单纯地指导学生绘画,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为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奠基。下面,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直观;创作;互评  审美能力是美
期刊
摘要:鉗工实习课教学是机械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钳工生产实习基本知识,是数控专业的重要实习项目之一.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做好中职数控专业钳工实习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未来钳工实习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控专业;钳工实习  在自动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钳工仍然是一些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钳工实习教学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法陈旧、效率低下等弊端。如何改变这种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世界历史部分由于学生与其之间的时空距离之大而成为学生在此阶段历史学习的主要屏障。在此客观性的内容属性条件限制下,教学方式则应做出相应的变革,以在一定程度使此缺憾得以弥补而达到使学生“易学”、“会学”的目的。变革的方向则可为能够拉近学生与世界历史距离感的对中国历史的引入,而以中外对比的方式,通过相互的参照在明晰世界历史发展形态的同时,亦能够促自身中外、时空整合下的宏观性历史思维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