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调查旨在对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对徐州地区多所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有限,跨文化意识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偏低,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英语教师对于跨文化关注度不高,以及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相关内容较少等正是影响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职;跨文化交际;问卷调查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同社会,文化和地区间人们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对于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高职院校的英语跨文化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院校中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什么水平?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对此,笔者面向徐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展开了一次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主要从文化知识,社会价值,时间观念,社会行为规范,会话原则,言语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七个方面进行考察,同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他们跨文化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更为客观的实证参考(杜学增2000)。
1 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研究者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为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在对文献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研读了当前有关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调查结果(胡文仲2005)。
问卷调查是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出发,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交际能力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研究中,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以追究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实施步骤
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抽取样本以及数据统计分析。
在设计问卷阶段,研究者阅读了大量文献,发现设计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和教学的调查较少,研究者在采纳了多位高职教师的意见后,对引用的部分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最终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
研究者对徐州地区多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为96.6%。
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问卷调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记名,通过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分析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测试卷的失误率和问卷中各项陈述的选择情况,为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事实依据。
3 数据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数据结果看出,学生测试失误率由高到低排列如下:社会价值观62%,言语行为61%,文化知识56%,会话原则55%,时间观念54%,社会行为规范49%,非语言行为45%,这七部分所有题目的平均失误率为54.6%,仅非语言交际行为相比较其他几项正确率稍高,其他几部分均不理想,尤其以社会价值和言语行为的调查结果最差,从这一数据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中西文化差异意识,跨文化知识现状不乐观,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3.2 问卷各部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文化知识:该部分共有4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英语国家一些常见知识是否了解。
本部分答案总共2240个,其中错误的答案共有1242个,失误率为56%。调查显示该部分题1失误率很小,仅占13%,大多数学生是知道圣诞节是纪念耶稣的。题3大部分的同学知道Uncle Sam是美国的一种称号。题2答题情况很糟糕,哈佛大学大家都知道,可是在被问到哈佛大学位于哪里的时候(哈佛大学在美国的波士顿),被调查的140人中竟然高达104人(74%)不知道。题4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竟然高达120(86%)的同学不知道爱尔兰共和国不属于英联邦之内的国家(孟子敏1997)。
(2)时间观念:该部分题目与时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或者西方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取向。
该部分的答案总数为1680个,其中错误答案有900个,失误率占总数的54%.这部分题目要求学生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上,选择对时间或和时间相关事物的可能态度。通过题1可以看出失误率较高,为51%,也就是只有49%的学生知道西方人的守时观念。第2题,76%的同学都对上课迟到表示不安,说明高职学生的上课时间观念性和西方人类似。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只有15%的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有高达85%的学生不了解西方人对待老人的态度。
(3)言语行为:第六部分是从言语行为的角度设计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要求受调查者确定在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该部分的答案总数为2800个,其中错误答案1720,平均失误率61%。
在该部分中,题1是关于西方文化如何打招呼的,很多人没有选择hello marry,或许是因为认为这样直接称呼很不礼貌,其实不然,在西方,和老师很熟悉,可以直呼其名或者干脆不用称呼。题5,当我们到美国朋友家做客时,遇到其我们两年前见过面的其父,受调查者中,560人中高达416(74%)的同学不知道怎么问候。题2,受调查的560人中,没有一人能给出正确的回答。这极有可能是因为中国学生受某些特殊影响,选长不选短的原因所导致。题3,当你收到外国人礼物时,受调查者560中,有412人(64%)的同学能够当面表达感谢并且拆开礼物。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知道,在西方当场打开礼物是一种尊重他人,感谢人家的方式。題4,当听到外国朋友感冒了,有55%的学生会选择正确的安慰方式。
(4)非语言交际行为:这一部分设计的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为体态语,共有三道题,每一道题中包含一个在(用英语)与英语人士进行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交际时间事件,要求被调查者在几种语态中挑选最合所给交际情景的一种体态语(张占一1990)。
4 结论
通过考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社会风俗知识等有一定的兴趣,基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中的常识性问题,但是整体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不高,表现在借助母语汉语的文化现象去分析英语的文化现象,导致母语文化的负向迁移。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认为本民族的文化由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些都容易导致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文化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同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不断学习,积累,内化和综合运用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培养中起关键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自主性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5).
[3]孟子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依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2).
[4]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03).
作者单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140
【关键词】高职;跨文化交际;问卷调查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同社会,文化和地区间人们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对于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高职院校的英语跨文化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院校中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什么水平?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对此,笔者面向徐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展开了一次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主要从文化知识,社会价值,时间观念,社会行为规范,会话原则,言语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七个方面进行考察,同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他们跨文化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更为客观的实证参考(杜学增2000)。
1 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研究者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为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在对文献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研读了当前有关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调查结果(胡文仲2005)。
问卷调查是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出发,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交际能力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研究中,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以追究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实施步骤
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抽取样本以及数据统计分析。
在设计问卷阶段,研究者阅读了大量文献,发现设计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和教学的调查较少,研究者在采纳了多位高职教师的意见后,对引用的部分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最终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
研究者对徐州地区多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为96.6%。
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问卷调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记名,通过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分析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测试卷的失误率和问卷中各项陈述的选择情况,为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事实依据。
3 数据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数据结果看出,学生测试失误率由高到低排列如下:社会价值观62%,言语行为61%,文化知识56%,会话原则55%,时间观念54%,社会行为规范49%,非语言行为45%,这七部分所有题目的平均失误率为54.6%,仅非语言交际行为相比较其他几项正确率稍高,其他几部分均不理想,尤其以社会价值和言语行为的调查结果最差,从这一数据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中西文化差异意识,跨文化知识现状不乐观,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3.2 问卷各部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文化知识:该部分共有4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英语国家一些常见知识是否了解。
本部分答案总共2240个,其中错误的答案共有1242个,失误率为56%。调查显示该部分题1失误率很小,仅占13%,大多数学生是知道圣诞节是纪念耶稣的。题3大部分的同学知道Uncle Sam是美国的一种称号。题2答题情况很糟糕,哈佛大学大家都知道,可是在被问到哈佛大学位于哪里的时候(哈佛大学在美国的波士顿),被调查的140人中竟然高达104人(74%)不知道。题4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竟然高达120(86%)的同学不知道爱尔兰共和国不属于英联邦之内的国家(孟子敏1997)。
(2)时间观念:该部分题目与时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或者西方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取向。
该部分的答案总数为1680个,其中错误答案有900个,失误率占总数的54%.这部分题目要求学生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上,选择对时间或和时间相关事物的可能态度。通过题1可以看出失误率较高,为51%,也就是只有49%的学生知道西方人的守时观念。第2题,76%的同学都对上课迟到表示不安,说明高职学生的上课时间观念性和西方人类似。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只有15%的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有高达85%的学生不了解西方人对待老人的态度。
(3)言语行为:第六部分是从言语行为的角度设计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要求受调查者确定在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该部分的答案总数为2800个,其中错误答案1720,平均失误率61%。
在该部分中,题1是关于西方文化如何打招呼的,很多人没有选择hello marry,或许是因为认为这样直接称呼很不礼貌,其实不然,在西方,和老师很熟悉,可以直呼其名或者干脆不用称呼。题5,当我们到美国朋友家做客时,遇到其我们两年前见过面的其父,受调查者中,560人中高达416(74%)的同学不知道怎么问候。题2,受调查的560人中,没有一人能给出正确的回答。这极有可能是因为中国学生受某些特殊影响,选长不选短的原因所导致。题3,当你收到外国人礼物时,受调查者560中,有412人(64%)的同学能够当面表达感谢并且拆开礼物。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知道,在西方当场打开礼物是一种尊重他人,感谢人家的方式。題4,当听到外国朋友感冒了,有55%的学生会选择正确的安慰方式。
(4)非语言交际行为:这一部分设计的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为体态语,共有三道题,每一道题中包含一个在(用英语)与英语人士进行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交际时间事件,要求被调查者在几种语态中挑选最合所给交际情景的一种体态语(张占一1990)。
4 结论
通过考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社会风俗知识等有一定的兴趣,基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中的常识性问题,但是整体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不高,表现在借助母语汉语的文化现象去分析英语的文化现象,导致母语文化的负向迁移。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认为本民族的文化由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些都容易导致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文化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同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不断学习,积累,内化和综合运用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培养中起关键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自主性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5).
[3]孟子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依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2).
[4]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03).
作者单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