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的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產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用硬纸剪一只月牙形的“船”和一把“剑”,船上的剑顺船舷掉进江里,船继续前进,剑却在原地不动,学生观后,很快明白了那个人捞不到宝剑的原因,加深了对“刻舟求剑”的含义的理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接着问:“你有没有办法帮那个人找到宝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激烈地争论着、分析着,尽管有的答案非常幼稚可笑,但毕竟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2.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破坏纪律和放任自流。当学生处于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就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大脑得到解放,有时会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允许他们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严厉的语句训斥他们,也不取笑和讽刺挖苦他们,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便大加表扬,这样,学生会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的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每个学生一定会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例如在教学《灰雀》一课中,有个学生问:“列宁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讲话,而不跟会讲话的男孩讲话呢?”当时,我没急于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发孩子思考讨论:“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可以讨论讨论。”一个学生说:“列宁怕小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孩。”另一个学生说:“列宁表面上是对灰雀讲话,实际是跟小孩说话。”一位历史巨人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跟灰雀交朋友,列宁爱小孩、爱灰雀之情尽在不言中,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可见,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此坚持下去,全班一定会形成探究的氛围,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4.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而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它为创新开辟了各种可能的前景,没有想象力,墨守成规,也不可能有重要的创新。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语言,丰富学生有关的表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瀑布》这首诗较抽象,学生几乎没有亲眼见过,要理解其意境相对困难些,于是我边打开录有瀑布声音的录音,边让学生闭上眼睛,再用生动的、带有情感的语言来描述瀑布这幅画面的意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后如临其境。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向未知方向想象,如《日月潭》这一课,我先引导学生领略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秀丽的风光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日月潭晚上的景色会是怎样的?此时,学生打开了想象的闸门,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必须立足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產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用硬纸剪一只月牙形的“船”和一把“剑”,船上的剑顺船舷掉进江里,船继续前进,剑却在原地不动,学生观后,很快明白了那个人捞不到宝剑的原因,加深了对“刻舟求剑”的含义的理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接着问:“你有没有办法帮那个人找到宝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激烈地争论着、分析着,尽管有的答案非常幼稚可笑,但毕竟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2.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破坏纪律和放任自流。当学生处于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就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大脑得到解放,有时会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允许他们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严厉的语句训斥他们,也不取笑和讽刺挖苦他们,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便大加表扬,这样,学生会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的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每个学生一定会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例如在教学《灰雀》一课中,有个学生问:“列宁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讲话,而不跟会讲话的男孩讲话呢?”当时,我没急于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发孩子思考讨论:“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可以讨论讨论。”一个学生说:“列宁怕小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孩。”另一个学生说:“列宁表面上是对灰雀讲话,实际是跟小孩说话。”一位历史巨人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跟灰雀交朋友,列宁爱小孩、爱灰雀之情尽在不言中,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可见,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此坚持下去,全班一定会形成探究的氛围,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4.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而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它为创新开辟了各种可能的前景,没有想象力,墨守成规,也不可能有重要的创新。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语言,丰富学生有关的表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瀑布》这首诗较抽象,学生几乎没有亲眼见过,要理解其意境相对困难些,于是我边打开录有瀑布声音的录音,边让学生闭上眼睛,再用生动的、带有情感的语言来描述瀑布这幅画面的意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后如临其境。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向未知方向想象,如《日月潭》这一课,我先引导学生领略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秀丽的风光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日月潭晚上的景色会是怎样的?此时,学生打开了想象的闸门,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必须立足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