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住院号:105,525,尸检号:A4,299)男性,67岁。于1954年5月31日因呕吐20余日入本院内科,患者于1954年5月5日曾腹泻二次,粪便如稀酱,无脓血,腹泻前有腹痛,无里急后重或下坠感,服磺胺胍二片即愈。5月6日及7日晨曾吃冷馒头和凉粥,7日觉胃部发堵,食欲不振,食后有饱满感。半夜呕吐三、四次,吐出物为食物和绿黄色酸水,吐完后即觉舒服。此后食后即腹胀,二小时后呕吐,吐出物无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住院号:105,525,尸检号:A4,299)男性,67岁。于1954年5月31日因呕吐20余日入本院内科,患者于1954年5月5日曾腹泻二次,粪便如稀酱,无脓血,腹泻前有腹痛,无里急后重或下坠感,服磺胺胍二片即愈。5月6日及7日晨曾吃冷馒头和凉粥,7日觉胃部发堵,食欲不振,食后有饱满感。半夜呕吐三、四次,吐出物为食物和绿黄色酸水,吐完后即觉舒服。此后食后即腹胀,二小时后呕吐,吐出物无血,亦非咖啡样。5月17日住入某医院,在该院二星期,未进饮食,每日注射盐水,并用青霉素淡黄色药水、胃吸引、输血等治疗方法,抽出胃内液曾达1,000毫升,但病情不见进步,虽不进食也发生呕吐。自发病后大、小便均减少,自觉身体无力,并消瘦。
其他文献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全身性疾病,能致肺炎。Ziegler氏(1944)曾剖验本病一例(死於脾破裂)。该例生前无显著肺炎表现,但剖验时见肺泡微血管扩张,其中多数均被特殊的单核细胞所充塞,在血管周围及间质中有散在的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壁有中度的单核细胞浸润,内衬上皮强度肿胀而剥脱不著。文献中这种肺炎型的临床病例报告很少。Wechsler氏(1946)所见流行556例中,有剧咳者30例,但经X线证实有
在我国现代医学文献中,1918年J.H.Korns报告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十个月内发现白血病五例,可能是最早期的病案报告。以后Morgan与徐荫棠(1934)、杨济时(1936)、Forkner氏等(1937)、Pan氏(1934)、郁知非(1949)、马安权等(1951)各报告一例。Struthers于1937年曾报告济南齐鲁大学在七年内所见急性白血病七例,项全申于1940年报告单核球型白血病二例,
患者何姓,住院号30,483(尸验号1,053),女性,31岁,上海南翔镇人,务农,於1954年10月18日入院,主诉为大便带血一月。
产后大量出血和虚脱而幸获更生之患者可有垂体前叶之坏死,从而产生经闭、畏寒、乏力、贫血等症状,重症者经过长期之病程后每易昏迷死亡。产后垂体坏死系波兰Glinski氏于1913年首先发现。1914年Simmonds氏报告之第一例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亦即属此,该例之病理解剖中发现垂体纤维化和萎缩。1937年来Sheehan氏曾多次发表关于产后垂体前叶坏死和功能减退之研究,因之一般均称此为席汉氏(Sheeha
使受试者口服以C14同位素标志的乙醯水杨酸(阿司匹林),抽取多次血浆样本进行层析,紫外线下萤光及光密度测量方法探究乙醯水杨酸在体内之过程。作者发现在口服后血浆内有乙醯水杨酸及水杨酸盐出现。在30分钟时,乙醯水杨酸达到最高浓度,以后其浓度逐渐下降,到2小时仅遗留有痕迹。血浆内之总水杨酸盐量中之乙醯水杨酸部分之比例逐渐下降。以乙醯水杨酸吸收后时间为横轴,乙醯水杨酸占总水杨酸盐量之百分比为纵轴所作之曲线
肝硬化中之静脉鸣早在1833年即被发现,一般多认为系血液自腹壁上侧枝循环狭窄部分迅速流至扩张段所致,但亦有人认为由於动静脉分流或肝硬化压迫下腔静脉。
瑞忒(Wright)氏染色法是现在最通用的血细胞染色法。本法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是与它的染色效果佳良及手续简便分不开的。从染色原理上来看,瑞忒氏染色法可为血液学中所常用的其他类似染色法的代表。从本法原理的探讨中,就可触类旁通而了解到一些其他染色法的原理。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方面的损害,如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已为医者所熟知,但由此症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因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未引起广大医者的注意。本院在1954年曾见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有黄疸和肝脏损害者二例,特作报告以供参考。
所谓肌肉“风湿性”疾病的学说迄今研究得较少。关於这组疾病的临床学、病理解剖、病因学和发病原理的一些基本问题,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为了查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胃炎病人和胃部施行过手术的病人,在氧化还原过程方面的紊乱,著者曾在这些病人的静脉血中测定穀胱甘肽(глютатион)(氧化和还原型)和抗坏血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