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夜宴》是由冯小刚执导的一部优秀作品,电影配乐是由谭盾亲自操刀,继《卧虎藏龙》后谭盾再次展示了其独特的音乐才华。随着大银幕时代的到来,电影制片技术的愈发醇熟,音乐的表现方式更趋多元化。“在音乐人类学家的眼里,音乐无疑是最具有直感性的符号”。电影《夜宴》正是运用了这一因素,把音乐与特定时期的人类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致使历史、音乐、文化、人性在这部电影中高度的融合,尤其是《越人歌》男女声两版在剧中的运用,将电影音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让观众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启迪。文章就电影《夜宴》的主题曲《越人歌》的音乐基调、功能及其作用作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电影音乐 音乐人类学 《越人歌》 功能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167-02
音乐是每一部电影中必不可缺的内容,无论是激烈焦灼的武打片还是瑰丽美好的爱情片,音乐以它独有的旋律、节奏和速度的完美结合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2006年商业片泛滥,《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连遭恶评,电影《夜宴》的上映亦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说由音乐大师谭盾亲自操刀的电影音乐,恰到好处的情节渲染和主题反映,为电影情节增色不少。《越人歌》在电影《夜宴》中分为男女声两版,男版作为片头曲,女版作为插曲,声音、唱腔、歌曲处理、呈现效果等方面各有特色。
一、电影音乐《越人歌》 的音乐基调
“在音乐人类学家的眼里,音乐无疑是最具有直感性的符号”[1],“直感”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感受。《夜宴》的故事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权利争夺的宫闱政变。“夜宴”一词也给人一种似是“鸿门宴”的不安定的、暗藏杀机的感觉,让观众一开始就接收到“电影是一个悲剧”的信息。“越人歌”本是一首表达跨越阶级的爱情抒歌,应是娇俏的,亦或是羞涩的,而在《夜宴》中的基调却是压抑的、寂寞的。不论是旋律、速度、配器、腾格尔与周迅的演唱,还是歌词与原意的反差,都能够给观众以最直接的感受——讓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描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痛。电影一开始就进入到腾格尔演唱的越人歌,他的歌声让整部影片的基调定下来,犹如歌声一样,一种寂寞、哀怨的情调贯穿始终,影片则围绕着复仇和寂寞的主题渐次展开,而这就是音乐在电影中潜藏的巨大力量。
二、电影音乐《越人歌》的功能
电影具有多重属性,通过音乐的暗示性和隐喻性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的转变。电影音乐《越人歌》就是通过在不同时段和空间的不同处理而获得了音乐在电影中的话语权,使得音乐具有了美学功能、音画桥梁功能和情感表达的功能。
(一)美学功能
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彩,所呈现的效果也各有特色。腾格尔演唱的版本作为电影的片头曲,出现在太子在竹林习舞之时,狂风大作的竹林,似乎是寓意一场杀戮即将到来;头戴白色面具、身着素服的面具舞伎、电影的男声旁白与马队奔跑的紧张感形成冲突;远处静谧的伎馆,暗涌流动、暗藏杀机。腾格尔用他苍劲有力的声音把电影中残忍、血腥以及人心的恶毒反衬得极为悲壮。《越人歌》音乐主题的贯穿发展与电影画面形成的冲突,加强了人物的动作性和心理活动,揭示了太子无鸾爱恨国仇的复杂情感,暗示了剧情的进展和延伸,引起了受众一定时间、空间、环境的联想,增加了电影人物与情节的立体感,在人们眼前呈现了一幅真假难辨却悲情伤感的画卷。
(二)桥梁功能
桥梁功能也称之为带入功能。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在电影音乐中,其叙事功能便更为直观的呈现,将观众带入到电影场景之中。开场时电影的主题曲渐渐响起,苍凉的男声低声吟唱着“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将观众带入遥远的时空,一种神秘感随着音乐展开。主题音乐贯穿始终,有着鲜明的辨识度,让观众对整部影片留下独特的印象。
(二)表达功能
音律的传播到达听众的听觉神经,与视觉上的冲击形成冲突,可以诱发受众不同程度的情感。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是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是作为配乐,时而轻声清唱,是作为主角表达爱意。这所唱的是谁的心声?表达的是谁的爱意、谁的寂寞?这正是谭盾作曲的绝妙之处,它既是电影中太子无鸾的爱情愁歌,却也是主角的悲剧写照。
《越人歌》的又一次正式出场,是在影片的尾声,是青女饮下毒酒后的绝唱,这样的情节布置,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紧迫感,同时又再次点明了电影的主题思想。低沉沙哑的歌声中充满对太子无鸾的爱意和留恋,她的歌声既是为无鸾的辩白,也是对无鸾的表白,将一种无法言语的切肤之痛推向顶点,让人叹息和震撼。而全曲吟唱只配有寥寥几声古琴声,空灵悠然,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似是预示了宏大宴会背后权术的毁灭。
三、电影音乐《越人歌》的作用
(一)隐喻作用
电影《夜宴》所呈现的音乐,最引人思考的是情节背后隐藏的人性的矛盾。人的思想和行为矛盾、人的情感与欲望的矛盾、人的价值观与行为的矛盾,这种矛盾,让人难以抉择。电影的又一标志就是太子和青女所跳的越人舞,纯白的舞服和面具与舞伎机械的舞姿相呼应,配合以独特的《越人歌》旋律,将悲怨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太子无鸾头戴面具,手持木剑,时而舞蹈时而定格;青女边舞边唱,声声入情,催人深思。
《越人歌》作为情节的纽带,以太子无鸾、婉后、厉帝和青女复杂感情为线索,表现出有关欲望、权术、情感等一系列的人生思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电影中,谭盾运用了很多的独白手法,而这些独白,往往伴随着相关的背景音乐。《越人歌》作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使太子、婉后、厉帝、青女的情感纠结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情上,而是拓展到更为深层的人生思考,这也可视为是作曲家对人性最为激烈的思考和表达。
(二)渲染电影气氛的作用
《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之动物使之然也。”这句话认为“音乐的产生是人心被外物感动而形成的”,这也就是在强调音乐在人类生活中抒发情感的作用。电影音乐有着强烈的场景气氛烘托作用,对电影中修饰环境造型也有着突出的表现。电影借助音乐,将无法用画面和文字呈现的内容运用电影音乐展现和烘托,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两版《越人歌》的伴奏只有古琴一把,寥寥几声,就已经营造出了忧伤和悲凉的氛围,也引导故事走向,并预示剧情的结尾。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电影《夜宴》中《越人歌》的主题旋律就达到了良好的渲染效果,开场的唯美感受和凄美感觉被音乐所渲染和传达,也为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苍凉的男声揉合接下来的武打场景、交响乐、打击乐、人声与自然音响,从而营造紧张的气氛,尽管没有刀剑厮杀之声明确地把故事情节的效果渲染得更为强烈。
(三)深化人物性格的作用
电影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其长处在于可以高度概括人内心的心理体验与丰富的感情状态。音乐的表现力无处不在,当《越人歌》的旋律响起,不论是腾格尔的男声版还是周迅的女声版,音乐的风格改变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变化,即使没有画面出现,当相同的音乐响起时,依然能让人回忆起相应的画面。 《越人歌》通过音律变换着各种人物心理场景,也使得两个版本更为贴近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剧情的展示,电影音乐起到了连接空间与时间的纽带作用,对故事情节推波助澜。开场的《越人歌》腾格尔低声吟唱,将影片的节奏演绎得十分缓慢,就连紧随其后的追杀打斗场景都显得不急不躁。舞伎机械僵硬的舞蹈动作只叫人不寒而栗,舒缓中透着冷煞,似不正常却又合理地增加了剧情的张力。
《越人歌》作为主题旋律贯穿始终,片头男生吟唱低沉有力,给人以一种英雄寥落之感。尾声周迅版的出现,凄凉哀婉,让受众心中各有滋味。虽然是悲剧形式的结尾,但整部影片对各人物命运的描述,客观的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四、结语
縱观电影《夜宴》的配乐,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已然成为了电影的形象符号,增加了电影剧情的张力,宣泄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谭盾在电影音乐的安排上做得精细而绝妙,剧中人物的一个眼神或是动作都与音乐配合得恰到好处,完整的为观众展开了华丽的影片背景,在不失壮阔的前提下,将悲凉压抑的气氛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轰动,精彩的电影配乐是不可忽视的。《越人歌》不仅带给观众音乐上的美感,还带给观众画面上的享受,它突破了传统电影音乐的表现方法,中西并用,恰如其分,在电影音乐的表现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晓辉.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人民音乐,2009,(02).
关键词:电影音乐 音乐人类学 《越人歌》 功能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167-02
音乐是每一部电影中必不可缺的内容,无论是激烈焦灼的武打片还是瑰丽美好的爱情片,音乐以它独有的旋律、节奏和速度的完美结合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2006年商业片泛滥,《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连遭恶评,电影《夜宴》的上映亦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说由音乐大师谭盾亲自操刀的电影音乐,恰到好处的情节渲染和主题反映,为电影情节增色不少。《越人歌》在电影《夜宴》中分为男女声两版,男版作为片头曲,女版作为插曲,声音、唱腔、歌曲处理、呈现效果等方面各有特色。
一、电影音乐《越人歌》 的音乐基调
“在音乐人类学家的眼里,音乐无疑是最具有直感性的符号”[1],“直感”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感受。《夜宴》的故事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权利争夺的宫闱政变。“夜宴”一词也给人一种似是“鸿门宴”的不安定的、暗藏杀机的感觉,让观众一开始就接收到“电影是一个悲剧”的信息。“越人歌”本是一首表达跨越阶级的爱情抒歌,应是娇俏的,亦或是羞涩的,而在《夜宴》中的基调却是压抑的、寂寞的。不论是旋律、速度、配器、腾格尔与周迅的演唱,还是歌词与原意的反差,都能够给观众以最直接的感受——讓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描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痛。电影一开始就进入到腾格尔演唱的越人歌,他的歌声让整部影片的基调定下来,犹如歌声一样,一种寂寞、哀怨的情调贯穿始终,影片则围绕着复仇和寂寞的主题渐次展开,而这就是音乐在电影中潜藏的巨大力量。
二、电影音乐《越人歌》的功能
电影具有多重属性,通过音乐的暗示性和隐喻性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的转变。电影音乐《越人歌》就是通过在不同时段和空间的不同处理而获得了音乐在电影中的话语权,使得音乐具有了美学功能、音画桥梁功能和情感表达的功能。
(一)美学功能
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彩,所呈现的效果也各有特色。腾格尔演唱的版本作为电影的片头曲,出现在太子在竹林习舞之时,狂风大作的竹林,似乎是寓意一场杀戮即将到来;头戴白色面具、身着素服的面具舞伎、电影的男声旁白与马队奔跑的紧张感形成冲突;远处静谧的伎馆,暗涌流动、暗藏杀机。腾格尔用他苍劲有力的声音把电影中残忍、血腥以及人心的恶毒反衬得极为悲壮。《越人歌》音乐主题的贯穿发展与电影画面形成的冲突,加强了人物的动作性和心理活动,揭示了太子无鸾爱恨国仇的复杂情感,暗示了剧情的进展和延伸,引起了受众一定时间、空间、环境的联想,增加了电影人物与情节的立体感,在人们眼前呈现了一幅真假难辨却悲情伤感的画卷。
(二)桥梁功能
桥梁功能也称之为带入功能。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在电影音乐中,其叙事功能便更为直观的呈现,将观众带入到电影场景之中。开场时电影的主题曲渐渐响起,苍凉的男声低声吟唱着“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将观众带入遥远的时空,一种神秘感随着音乐展开。主题音乐贯穿始终,有着鲜明的辨识度,让观众对整部影片留下独特的印象。
(二)表达功能
音律的传播到达听众的听觉神经,与视觉上的冲击形成冲突,可以诱发受众不同程度的情感。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是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是作为配乐,时而轻声清唱,是作为主角表达爱意。这所唱的是谁的心声?表达的是谁的爱意、谁的寂寞?这正是谭盾作曲的绝妙之处,它既是电影中太子无鸾的爱情愁歌,却也是主角的悲剧写照。
《越人歌》的又一次正式出场,是在影片的尾声,是青女饮下毒酒后的绝唱,这样的情节布置,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紧迫感,同时又再次点明了电影的主题思想。低沉沙哑的歌声中充满对太子无鸾的爱意和留恋,她的歌声既是为无鸾的辩白,也是对无鸾的表白,将一种无法言语的切肤之痛推向顶点,让人叹息和震撼。而全曲吟唱只配有寥寥几声古琴声,空灵悠然,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似是预示了宏大宴会背后权术的毁灭。
三、电影音乐《越人歌》的作用
(一)隐喻作用
电影《夜宴》所呈现的音乐,最引人思考的是情节背后隐藏的人性的矛盾。人的思想和行为矛盾、人的情感与欲望的矛盾、人的价值观与行为的矛盾,这种矛盾,让人难以抉择。电影的又一标志就是太子和青女所跳的越人舞,纯白的舞服和面具与舞伎机械的舞姿相呼应,配合以独特的《越人歌》旋律,将悲怨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太子无鸾头戴面具,手持木剑,时而舞蹈时而定格;青女边舞边唱,声声入情,催人深思。
《越人歌》作为情节的纽带,以太子无鸾、婉后、厉帝和青女复杂感情为线索,表现出有关欲望、权术、情感等一系列的人生思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电影中,谭盾运用了很多的独白手法,而这些独白,往往伴随着相关的背景音乐。《越人歌》作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使太子、婉后、厉帝、青女的情感纠结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情上,而是拓展到更为深层的人生思考,这也可视为是作曲家对人性最为激烈的思考和表达。
(二)渲染电影气氛的作用
《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之动物使之然也。”这句话认为“音乐的产生是人心被外物感动而形成的”,这也就是在强调音乐在人类生活中抒发情感的作用。电影音乐有着强烈的场景气氛烘托作用,对电影中修饰环境造型也有着突出的表现。电影借助音乐,将无法用画面和文字呈现的内容运用电影音乐展现和烘托,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两版《越人歌》的伴奏只有古琴一把,寥寥几声,就已经营造出了忧伤和悲凉的氛围,也引导故事走向,并预示剧情的结尾。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电影《夜宴》中《越人歌》的主题旋律就达到了良好的渲染效果,开场的唯美感受和凄美感觉被音乐所渲染和传达,也为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苍凉的男声揉合接下来的武打场景、交响乐、打击乐、人声与自然音响,从而营造紧张的气氛,尽管没有刀剑厮杀之声明确地把故事情节的效果渲染得更为强烈。
(三)深化人物性格的作用
电影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其长处在于可以高度概括人内心的心理体验与丰富的感情状态。音乐的表现力无处不在,当《越人歌》的旋律响起,不论是腾格尔的男声版还是周迅的女声版,音乐的风格改变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变化,即使没有画面出现,当相同的音乐响起时,依然能让人回忆起相应的画面。 《越人歌》通过音律变换着各种人物心理场景,也使得两个版本更为贴近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剧情的展示,电影音乐起到了连接空间与时间的纽带作用,对故事情节推波助澜。开场的《越人歌》腾格尔低声吟唱,将影片的节奏演绎得十分缓慢,就连紧随其后的追杀打斗场景都显得不急不躁。舞伎机械僵硬的舞蹈动作只叫人不寒而栗,舒缓中透着冷煞,似不正常却又合理地增加了剧情的张力。
《越人歌》作为主题旋律贯穿始终,片头男生吟唱低沉有力,给人以一种英雄寥落之感。尾声周迅版的出现,凄凉哀婉,让受众心中各有滋味。虽然是悲剧形式的结尾,但整部影片对各人物命运的描述,客观的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四、结语
縱观电影《夜宴》的配乐,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已然成为了电影的形象符号,增加了电影剧情的张力,宣泄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谭盾在电影音乐的安排上做得精细而绝妙,剧中人物的一个眼神或是动作都与音乐配合得恰到好处,完整的为观众展开了华丽的影片背景,在不失壮阔的前提下,将悲凉压抑的气氛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轰动,精彩的电影配乐是不可忽视的。《越人歌》不仅带给观众音乐上的美感,还带给观众画面上的享受,它突破了传统电影音乐的表现方法,中西并用,恰如其分,在电影音乐的表现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晓辉.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人民音乐,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