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我们跟随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栏目组赴新疆拍摄音乐电视《这片胡杨》。这首大气深沉的歌曲已经在青少年中传唱多年,苦于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小歌手,音乐电视的拍摄一直搁置,直到导演找到了哈萨克族小歌手波拉提别克。南疆旖旎的风光和小歌手质朴的原生态演唱深深打动了我们。
摄制组携带了两台摄像机,一台BETACAM DVW格式的摄像机用来拍摄音乐电视,而我们的Z1C主要是以DV格式全程记录此次拍摄。同时我们携带了HDV磁带,作为BETACAM DVW摄像机拍摄的补充。
防沙简易解决方案
塑料袋巧变防尘罩
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这款小型高清摄像机,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用这款机器拍摄的影像,但无论是设备的操作性还是画面质量的稳定性都让我们有些许忐忑。更让我们不安的是拍摄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此次新疆之行拍摄的是胡杨题材,开拍前我们查阅了很多关于胡杨及其生长环境的资料,了解到胡杨林所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干旱、盐碱、沙漠,是胡杨林生存的基本环境,同时这些地区日照强烈、早晚温差大,可以想见拍摄场景中的色温的变化也会非常频繁。在这种环境下拍摄,我们所携带的摄像器材将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没来得及给Z1C及时配备防雨防尘罩,只好在临行前找了一些塑料垃圾袋,以备必要的时候顶上。
10月9日摄制组一行到达乌鲁木齐,随后的9天时间里我们跋涉了2000多公里,先后在尉犁、轮台、库尔勒、库车等地进行拍摄。南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戈壁无边无际地铺开去,黄色的土和白色的盐碱地起伏翻腾过一百多公里,也看不见一个人影。这样干旱的地方,连天空中浮现一丝云彩都是奢侈的。偶尔见到的绿洲像梦境一样,水漫漫地铺开去,芦苇高高地摇曳着晚秋的白穗,天空中的鸥鸟铺开它们的翅膀轻盈地滑翔。我们在小歌手一路不停的哈萨克民歌中走过这广袤的土地,一边静静赞叹大自然塑造的奇景,一边不断商讨如何拍摄才能把这景致以最完美的方式用影像呈现。
在拍摄期间我们最头疼的是防沙问题,塑料垃圾袋被我们自己动手改造成了一个简易的防尘罩。因为Z1C的操作无法克服的需要把手伸到袋子里,所以只好在袋子上掏了几个口,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几个口子越来越大,垃圾袋所起到的防尘作用能有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最让我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Z1C在整个拍摄期间运行一直非常良好。虽然机器表面和缝隙里落满了沙尘,但调焦环和面板控制按钮一直运作正常,始终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拍摄。当然机器的带仓开合部分还是要特别防护,我们使用大力胶将其密封。
长时间拍摄的电池解决方案
Z1C的重量是让我们感觉比较舒服。一般太轻的机器本身可能还不足以克服呼吸带来的抖动,太重的在手持的情况下拍摄又难以持续太长时间。Z1C恰到好处的重量使我们长时间的手持拍摄依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在拍摄期间主要使用的是一块自行购置的SONY 5400毫安时的大容量电池,在加装这块厚电后整机的平衡感稍往后仰,但是在机头部分加装了超指向性话筒后整机的平衡感就非常好了。在整个拍摄过程期间无论是跟拍还是长焦距的调度,操作都是相当舒适的。Z1C的耗电量也很让人满意,在装上这块厚电后,电量完全能满足一天时间里高密度的记录拍摄。而它的轻便灵活让我们无论是在车内的狭小空间还是宽广的沙漠和胡杨林都能方便的拍摄。
沙漠环境下的调光调色控制
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这款高清DV的影像质量和素质。由于纪录片部分使用DV格式记录,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对其抱太高的期望。但在第一天的拍摄结束后回放素材时,Z1C实在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们的拍摄是从中午开始的,南疆的太阳高高挂在头顶,脚下的沙漠看上去是灰白色的而并非我们平时看到的金黄色,这种灰白是一种几乎没有层次的单一影调,风吹过后的波纹状沙土纹路基本上无法分辨。当时我们把Z1C的灰片值调整到2档,将目视寻像器调整为黑白来控制摄像机的整体曝光。在晚上的回放中,我们发现Z1C在这种情况下的曝光控制反应和曝光效果都非常好,沙丘的轮廓边缘和沙漠波纹状层次有很好的成像效果。考虑到色温变化的频繁,我们基本上采用自动白平衡控制。Z1C在这种高色温情况下的自动白平衡控制力很突出,基本上没有出现色温不准确的情况。
不仅白平衡的自动控制相当出色,Z1C其他的自动控制功能也让人惊喜,光学防抖亦给画面稳定性增色不少。这些功能都让我们在自然环境复杂的野外拍摄中更加轻松自如。我们的小歌手是一位以前没有接触过DV摄影机的14岁哈萨克孩子,他好奇地拿着我们的Z1C去拍摄他所感兴趣的东西,在回放中我们发现他也能够拍摄出成像质量很好的稳定画面。
在我们的拍摄过程中,浅黄的沙海、金黄胡杨叶、深棕色的胡杨林、小歌手鲜艳的民族服装,构成了场景中的主要色调。Z1C在对这些色调的影像呈现中,色彩饱和度、画面层次细节、整体影像素质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在环境色差较大而又需特写的镜头里,我们注意到所拍摄的人物在构图边缘部分与背景色调有较好的控制,使得画面整体的表现力比较细腻。对于DV记录格式的影像质量来说已经能够让拍摄者有了更加宽泛的影像创作余地和操控想象力。
小高清配合大高清
作为大型摄像机的补充,Z1C在这次音乐电视的拍摄过程中也使用高清记录格式进行拍摄。密集的胡杨林和茂盛的红柳都让大型摄像机不方便进入,这时我们采用高清格式用Z1C补拍镜头。由于在此之前我们对于高清格式下的影像控制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采取了同一场景进行不同光圈多次调校的拍摄方式。在后期的回放中我们对这一系列镜头进行了对比,首先是在高清记录格式下,影像有着非常优良的成像质量。画面的质感、色调、锐度十分清晰,作为一款小型高清摄像机以如此低成本的投入,而达到这样的影像效果是非常让人满意的。其次,我们感觉Z1C的曝光控制宽容度比较大,使得操作者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够放心地进行创作。
镜头盖遭遇风沙问题
Z1C的镜头盖设计初衷也许是为了防止拍摄者不慎丢失,因此将其固定在镜头遮光罩上使用上下两片活页关闭。但这次在新疆的拍摄使用过程当中,只有这个镜头盖出了问题。它的开关被沙子给卡死了,无论我们想什么样的办法都不能完全关闭。无奈之下我们最后的几天里只能用宾馆提供的一次性浴帽充作临时镜头盖以避免镜头遭到风沙的破坏。虽然返程后在索尼维修中心修好了这个镜头盖,但是这种设计还是让我们感到非常不放心,生怕哪天开关的力气大了、环境恶劣了,又会使这个盖子无法合上或者打开。
好在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Z1C在我们的拍摄中表现出让人欣喜的素质。行走南疆2000公里,除了风景壮阔、歌声悠扬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之外,我们也为寻找到一款适合各种影片拍摄的机器感到欣慰。
声音收录解决方案
当然Z1C也有一些让我们感到不便的使用缺陷。机器原装配置只有一个本机自带话筒,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于是我们使用了一只铁三角超指向性话筒。但是我们发现Z1C的设计是要么使用本机话筒,要么使用外置话筒,两个话筒不能够同时使用,无法留一轨本机话筒收录的声音。这使得我们的环境音收录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最后只好再单接一路心型指向无线话筒来收录环境音。如此一来使得我们的Z1C机身上缠满了话筒线、大力胶,同时增加了机身的重量,特别是加大了拍摄者的使用成本,而本机话筒又造成了闲置浪费,这不能不说是Z1C设计中一个让人感到遗憾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