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圆融,和合无碍——刘蕺山《人谱》工夫哲学探赜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工夫修养进路上都存有“二分”预设,或“格物穷理”、“涵养省察”,或“致良知”、“知行合一”,人的道德主体性、自觉能动性与道德实践的必然性、必要性未能从深根宁极处实现圆融统合。明末大儒刘蕺山所撰的《人谱》创构了“即~即~”哲学思维,打破了先儒工夫进路的“二分”预设。《人谱》中所开显的“即存养即省察,动静一几”、“即隐微即显发,中和一性”、“即知即改,知行一体”、“印本体即工夫,工夫与本体合一”的工夫哲学,绝非空言玄谈,而是落实于“主体自我”的道德践行,在人心“本心”的提挈下,达致人与自我
其他文献
神仙非有情非无情的感情状态,与道家圆教义理相通。熟悉黄老之术的胡兰成,感情观恰与之一致。本文旨在表明道足以应物,举出道应于人事之一例,管中窥豹。汉文明中,道不仅见于人事,也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队伍的政党,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不懈奋斗、长盛不衰。靠的是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靠的
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采取了一种扬弃的态度。在发扬五四时期民主、科学精神的同时,左翼知识分子从文化自觉角度出发,为新启蒙运动赋予了文化救亡的时代内涵。为此,他们呼吁重视文化的民族性,主张在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开创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强调,以及他们对“中国化”、“大众化”问题的探讨,构成了1930年代中后期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重要内涵。这对当时文化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以及之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传统中的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亦称道学),内在的含有“成己”旨趣,即从当下的自我做起经由学、行工夫,证到个体本有的灵明道体,前者称为工夫论,后者称为本体论。在新儒学思想中,这种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柏林墙倒塌、中国改革开放演绎出世界历史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转型国家社会发展轨道的转换不仅是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也是战术策略选择的挑战,是制度体系“华丽的转身”,浓缩漫长的人类社会变迁于“惊险一跳”。中国33年的改革已使国家治理走出计划经济集权体系的“政府全能主义”模式,迈向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发展轨道,然而,转型过程中的
通过分析儒家和基督宗教的伦理观可以发现,世界各大宗教思潮共同倡导的"全球伦理"不能以"孝敬父母"或"信仰上帝"这类特殊主义的信念作为至高无上的本根基础,而必须以批判人本主义提
《文心雕龙》的文学概念是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并不等于今人狭义的美文学概念,这从全书对“文”、“文章”、“文学”概念外延的使用中可以得到证实,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概念民族品格
笛卡尔以降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始终是“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人道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哲学模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要求把“人的本
城市公用事业天然具有自然垄断性,因此成为政府对其进行规制的依据。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市场需求和范围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城市公用事业传统边界模糊,这对政府规制提
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包含着丰富深湛的内涵,凝结着优越持久的价值智慧,其中"人为至贵"的主体意识、"和为达道"的美好理想、"生生日新"的更新观念、"自强不息"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