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年与雷锋通信的小学生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第3期《雷锋》杂志发表了,我收藏的1962年4月30日的《抚顺日报》第三版,在“读者来信”中刊登的《向雷锋叔叔学习》和《愿你努力学习》两封信和编者按,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大家都关心当年的雷锋叔叔通信的小学生现在在哪里,干什么呢?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与雷锋叔叔通信的小学生找到了。
  这两封信在《抚顺日报》表的时间,距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时,粗略算一下应该是4个月前旳事情。不知什么原因,在雷锋生平和雷锋故事中都没有此事的记载,如今这件事更是鲜为人知。以往,据我所知雷锋曾与天津市西于庄小学(现雷锋小学)六年二班曹进财等9名同学有过通信。但这封与小学生张玄个人的通信恐怕是新发现。
  这位叫张玄的小学生出于什么原因和动机给雷锋寄信,雷锋送给她什么礼物,这些礼物的去向?那位小学生现在哪里,那封信如今保存在哪里,它对这位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她现在的境况如何?我很想搞清楚这诸多谜一样的问题。
  为此,我询问过当年曾接雷锋入伍的军务参谋戴明章和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以及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等人,他们都称第一次听说这件事。
  我曾到《抚顺日报》社打听情况,编辑曹宇和几位记者也都感到很新奇,他们也想找到当年的编采人员弄清当时的情况却未能如愿,便建议我最好能找到那位写信的张玄。
  我还专程去过抚顺县会元乡,想寻访打探到当年与雷锋通信的那位小学生,却失望而归。根本就没有人了解四十年前这段往事……。后来,我又托人在当地打听这件事,总想寻找到当年的当事人,许多人甚至怀疑我在杜撰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理由是:在我们农村,即使现在富裕了,也没听说有谁家订阅报纸,况且六十年代初正值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再说了,我们农村哪有那么大胆懂事的孩子敢给报社写信?即使我给他们看了报纸复印件之后,有的人还将信将疑。
  2002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改扩建过程中,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一些媒体纷纷前来抚顺采访,有的听说我从事雷锋专题收藏,顺便到我家中采访,其中《华商晨报》的记者听了这一“发现”后很感兴趣,曾在《华商晨报》上专门撰文介绍了这件事,并希望张玄本人或知情者和报社或我取得联系,还留下了联系电话。但也没有任何信息反馈。
  2003年初,为纪念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四十周年,《辽宁老年报》同我们望花区委宣传部联合征文“我心中的雷锋”,区委副书记王栋特意为我要了一套登有征文的《辽宁老年报》,拿到手之后,把一叠报纸都翻阅了一遍。猛然间,2003年1月16日报纸上的一个题目吸引了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了署名张立文写的《师生互砥砺
  共同学雷锋》这篇文章,文中写道“1962年7月,我从抚顺师专毕业后,在家乡会元中心小学当教师,做四年级班主任。班里有个名叫张玄的女生,11岁就与雷锋同志通信,《抚顺日报》有过报道。雷锋出差路过学校时,还同张玄见过面。张玄向雷锋赠送了一条红领巾,雷锋给张玄留下了一张2寸全身像。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忘年交’。”令人惊喜的是,作者竟然就是张玄的老师。
  文中还详细介绍了“1965年7月,张玄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在与我告别时,她送给我一本《雷锋日记》和雷锋的照片(她把雷锋像放大后送给我的)。她在《雷锋日记》的扉页上写到:‘三年来你对我的各方面帮助非常大。今天我愿把我最珍贵的,《雷锋日记》和雷锋的像,赠送给您,愿您读好《雷锋日记》这本书,更好地向雷锋同志学习!为培养革命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当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只说一句:‘让我们共同学习雷锋,向雷锋那样做人。’张玄在初中只学了一年课程。十年动乱后,她勤奋上进。取得了大学文凭,当上了初中教师,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而我也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由一个普通教师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2002年9月10日第十八个教师节的晚上。抚顺电视台播放了张玄有关教研成果的录像(她现任抚顺市新抚区教师学校中教部主任),使我兴奋不已,感叹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对退休在家的我是最大的慰籍和骄傲。”张立文老师“兴奋不已”,我更加兴奋不已!感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一片苦心没辜负。感叹历经近四年,终于有了张玄的线索!事不宜迟,我马上同新抚区教师进修学校电话联系,校党委书记告诉我中教部主任确实是张玄,但没听说过她与雷锋生前通信的事。当时正值非典流行时期,建议我过段时间再与张玄见面,在我详细说明寻找张玄过程的波折及恳切要求采访张玄后他才答应。我立即会同《抚顺晚报》记者孙恩明前往采访,终于寻访到当年十岁、四十多年后己五十多岁的这位始终不事张扬,默默勤奋工作,如今已是省、市特级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张玄老师。
  谈起往事,张老师深情地告诉我们:雷锋影响了我的一生。随后她向我们吐露了埋藏在心底四十多年的秘密,当年雷锋送给她一个日记本和一枚二寸穿军装站立照片、一條红领巾、一支钢笔;钢笔和红领巾不慎丢失,保留下来的日记本上和那枚二寸雷锋照片背面都有雷锋题字,日记本扉页上雷锋在1962年1月27日的赠言是:“希望你努力学习,好好劳动,练好身体,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照片后面写着,“赠给张玄同学:让我们携起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她说,这几乎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行为准则和座右铭。雷锋是平凡的,我只想按照雷锋同志勉励我的那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力争上游。所以从未张扬过曾同雷锋相互通信这件事情。
  在她那里居然亲眼见到了雷锋当年赠送与她写有赠言的《工人日记本》和照片。事后,我马上把寻找到张玄以及发现两件雷锋文物的消息电话告诉了当年雷锋入伍时接兵的军务参谋戴明章和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并通知了《中国档案报》、《华商晨报》、《辽沈晚报》驻抚顺记者和《抚顺日报》记者,并约定在第二天上午一同召开“新闻发布会”。翌日,我们还约请了张玄的老师张立文先生,由张玄和张立文老师一起讲述了当年那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60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刊登了《毛主席的好战士》一文,作为教师的张玄母亲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正在抚顺县会元堡小学上三年级的女儿。张玄读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之后,深受感动,在母亲的鼓励下连夜提笔给雷锋写了一封信……1962年1月的一天,收到了雷锋回信和礼物的张玄当晚惊喜得彻夜难眠。不久,雷锋驾车去铁岭时途中路过会元堡,又特意到学校来看望她,虽然见面的时间很短,然而这历史的一幕却使她终生难忘。   自此,几家到场的媒体首次公开了这段尘封了40多年的雷锋轶事和最新发现的两件与雷锋有关的史料。
  后来,经我们工作,这两件弥足珍贵的文物由张玄赠送到抚顺雷锋纪念馆收存并展出。
  编者按中写道:雷锋同志是某部队一个优秀战士,他的事迹在一九六0年十二月十一日抚顺日报上发表以后,有不少中、小学生来信本报,表示要学习他那种大公无私、刻苦好学的精神,学习他听党的话忠于人民事业的可贵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张玄小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玄是会元堡小学的学生,今年才十一岁。当她在报纸上看到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下决心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她很早就想与雷锋同志通信,表达个人的这个愿望,並表示对这位人民战士的尊敬,可惜她不知道雷锋叔叔的地址,无法寄信。后来她想出把信寄给本报编辑部,请我们帮助查找,今年春节以后,她的愿望实现了。为了表达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舞的热情,我们特转发通过我们转递的这两封信件。
  题为《向雷锋叔叔学习》的信中写道:
  敬爱的雷锋叔叔您好:
  您的工作很忙吧?您的身体很好吗?我在抚顺日报上看到您的事迹后,知道您小时候所受的痛苦和现在的幸福。从一个苦孩子长成
  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战士,又知道您的生活是那样艰苦朴素刻苦好学。
  我坚决要学习您那种坚强勇敢爱学习爱劳动肯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我一定听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努力学习,等长大了也要揹起冲锋枪和您一样,站在保卫祖国的最前线。
  我早就想给您写信,但不知道往哪去郵,当知道报社给查找转邮的消息后我高兴极了,觉都睡不着。叔叔我向您汇报一下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我在三年级学习,除了图画有时四分,其他功课都能保住五分,我在学校里当学习委员,同学们不会算算数我就帮助他们。我们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都在二十三中教书,我和弟弟在小学念书,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了功课,就帮助妈妈做饭一天过的很愉快。今后我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望叔叔能给我来信。
  此致 敬礼
  会元堡小学 张玄
  题为《愿你努力学习》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张玄同学:
  妳好。我怀着万分激动与敬佩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妳的来信,读了又读,越读越觉得亲切。
  从妳的来信中已知道妳是个聪明伶俐、热爱劳动、好学上进的好同学。当妳谈到要向我学习,我真感到惭愧。如果说我在工作上做
  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首先应该归功于党。
  张玄同学,妳说:长大了,也要揹起冲锋枪,站在保卫祖国的最前线,这一良好的愿望,引起了我的回忆。我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猪,天天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受尽
  了苦难,那时我真想拿起枪和那些狗豺狼拼了,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这只是一种幻想。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我又想美帝国主义还没有消灭,祖国的台湾还没得到解放,于是我下定了决心,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刻苦学习,抓紧锻炼身体,立志当个人民解放军,现在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我入伍已两年多了,由于党和首长对我的不断培养教育及同志们的帮助,使我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军事技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伟大的一九六一年里我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我们班在一九六一年里,在军事和技术训练中,三次考核,有两次全班满堂红,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班。为了提高觉悟,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我们班学习毛主席著作,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因此被评为学习主席著作的标兵班。我这个大老粗的班长,仅仅起了一个小螺丝钉的作用。我们班全体同志决心继续努力,争取今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最后,我送给妳一张照片和一点小小的礼物作为纪念。希望妳努力学习,好好劳动,练好身体,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三好学生。
  雷锋
其他文献
张连芳是大庆市让胡路区龙岗小区居民。她只有一只眼睛,左手只有4根手指,右手功能几乎丧失,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老人,把全部的爱献给了那些“问题孩子”和困惑青年。20年来,她无私帮助过的孩子有100多人,现在有108个孩子亲切地管叫她“妈”。   没有“妈妈”我可能就学坏了   8月31日,记者来到张连芳的家,碰巧有几个“儿子”来看她。“是妈妈让我懂事了,没有妈妈,我可能就学坏了……”17岁的金奎源
期刊
近几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根据青年学生的主要特点和西北地区的实际,通过实施“爱·尚微公益”工程,不断推进学雷锋活动向常态化发展,他们的做法先后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国家文明委和团中央的表彰。  一、什么是“爱·尚微公益”  记者到西北师范大学采访,首先听到的是以下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西北师范大学几位同学到甘肃会宁某镇支教。中午在拉面馆吃饭时看到了一个学生到拉面馆要了一碗面汤,把掰开的干馍放在汤里一泡
期刊
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所兴起的全国学雷锋活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至今依然保持蓬勃发展势头,这个活动的成熟度、热度以及保鲜度,是任何社会活动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两股力量交汇的结果。一方面是人民对雷锋精神所含蕴的为民情怀的感动,所体现的和谐友爱社会图景的向往,所标示的道德准则的认同。另一方面是肩负中华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地推动。50多年前毛泽东老一辈为雷锋题词,掀起了全国
期刊
3月2日深夜,河南林州境内,一辆载有33人的大巴车坠下悬崖……  第一时间救援  3月3日0时30分钟,某装甲团作战值班室电话急促的响起来,打电话的是曾在团里施工的林州群众杨永峰。核实情况后,作战值班员迅速向团政委赵玉先报告。赵玉先果断做了安排部署:“逐级请示,建议装步营出动100兵力,第一时间赶到展开救援!”“成立临时指挥组,我带吴雪冬参谋长、宋俊生副团长和卫生队组成先遣组先赶赴现场……”。  
期刊
为纪念北京知青下乡赴宁夏五十周年,由北京知青爱心公会主办的北京知青捐赠图书活动于五月中旬进入实施阶段,预计到七月底结束,捐书目标是3000——5000册,在宁夏银川平吉堡奶牛场乳香花园社区和宁夏防沙治沙技术学院两处建立“北京知青图书馆”。建立“北京知青图书馆”不光是纪念北京知青支边宁夏五十周年,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广大北京知青眷戀第二故乡,在晚年为农场最后再做一件有意义事情。  捐赠图书的活动自五月十
期刊
不一样的童年,从照顾智障母亲开始  程红丽的父亲程孝金51岁,身材矮小,智商很低,是一个智残人士;母亲陈文玉35岁,严重智障,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小时候,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爷爷奶奶走了,就是我在照顾爸爸妈妈。”程红丽说,在她4岁和6岁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一家人最后的依靠没有了。  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程红丽和爸爸妈妈的衣服就没有那么干净了,常常要穿很久才换;吃饭也不固定,有时候根
期刊
2015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但没有几天,我们进入了火热的夏天。《雷锋》杂志伴随着您走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走过了迟到的春天,提前迎来了火热的夏天,3月份辽沈大地的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有序开展。由民间自发的“五个千百种子”工程走进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千人书画赞雷锋,带头万人学雷锋;千人诗歌颂雷锋,带动万人知雷锋;千人摄影留雷锋,带动万人炫雷锋;千家单位学雷锋,带
期刊
雷锋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是我们党的好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雷锋精神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所以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创办这样一个杂志,我觉得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于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它将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对出版这样一本刊物,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这个刊物真正办成一个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刊物。看
期刊
口蔡中锋  在以往,我最爱开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开会,除了可以吃得好,喝得好之外,还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得到点纪念品。有时是一个不错的公文包,有时是一册不错的笔记本,最好的一次,居然发的是一部手提电脑!现在上面会风抓得紧,一般开会时就什么也不发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开会越来越没什么意思了。可是虽然现在开会不再发纪念品了,会议却一点也没减少。  今天一早我又跟我们单位的一把手去一个下级单位参加会议。
期刊
“不作为”,是现今官场出现的一个新的引人关注的问题,或曰官员中一个新的值得重视的病症。  在今年的“两会”上,“不作为”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一些企业界代表反映,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某些公职人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却也多了。李克强总理在3月15日会见中外记者时也坦承:现在一些政府部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  
期刊